身份证号码:44022419850716****
摘要:市政道路是否畅通、平整,是体现城市硬环境建设的重要指标。所以,在工程施工中应从设计、路基、基层施工、沥青面层施工到原材料控制,有针对性地采取一系列预防和改善措施,同时按全面质量管理的要求,建立健全有效的质量保证体系,对施工过程、每道工序的质量进行严格的检查、控制,减少市政道路病害的发生,从而提高市政道路的建设质量,延长市政市政道路使用寿命。
关键词:市政道路;施工管理;存在问题;质量控制
1.市政道路施工质量的重要性
近几年,我国城市的交通量日益增加,为了缓解市政道路的压力,必须要加大市政道路的建设面积。市政道路施工技术的提升,为提高市政道路的质量提供有力的支持。
市政道路施工质量是市政道路工程的核心内容,市政道路的质量不仅影响到城市人们的生活水平,而且会影响到人们的生命安全。一个城市的市政道路不仅要满足当前城市在交通上的需求,同时需对城市具有一定的美化作用,提升城市的整体美感,为城市中生活的人们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工作环境。由此可见,市政道路质量体现了一个城市的现代化程度。
2.市政道路工程质量的影响因素
2.1组织设计不规范,监管松散
施工组织设计所要求的内容和施工企业在中标之后提交的组织计划的内容、格式、深度和广度都不够一致,这严重制约了设计作用的发挥。建设部门整体对工程的监理没有形成正确的认识,一般都是有业主方自行聘请一些人员进行监管,监理也都只是做到签字盖章,应付检查,以求顺利通过验收。他们没有相信监理的作用,不认为监理工作取得的成绩是监理人员的付出和成果,监理市场的发展先天不足。
2.2施工作业人员的素质偏低
施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往往决定了市政道路施工质量的优劣。现阶段,我国大多数市政道路施工作业人员都是临时工或者是农民工。虽然他们在整个的工程施工过程中,能够吃苦,工作也比较认真负责,但是由于他们缺少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的技术培训,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仅仅凭借自己的工作经验,缺少相关的质量安全意识,增加了市政道路施工质量控制的难度。
2.3工程转包影响道路施工质量
虽然“建筑法”明确规定,不允许工程转包,但是市政道路施工工程转包现象普遍存在。道路工程转包会导致施工过程缺少科学规范的施工体系作为指导,施工过程偏离工序要求和工期难以保证等现象,甚至出现质量意识淡薄,施工质量差和安全责任制度落实不到位等一系列的严重问题。这些问题归根结底都会影响市政道路的施工质量,增加额外的资金投入等。
2.4施工材料因素对工程质量的影响
在市政道路施工项目中所利用的材料对于市政工程的质量有很大的影响。首先,在材料的选购当中,因为管理人员缺少材料方面的专业知识,对于材料性能相关也不了解,往往就造成市政道路所使用的施工材料质量低劣,完全不能符合工程建设需要;或者由于受市政工程造价限制,在建设资金不充裕的情况下,为了能够降低建设成本,在市政材料方面选用价格相对低廉的供应商,这样虽然提高了工程建设利润,但却为市政道路质量留下了很大的安全隐患。
2.5质量管理不到位
首先,建立队伍的力量不足,素质低;当前的监理人员的数量以及素质很难适应交通建设的发展现状。政府的监督不足,一些企业的领导以及管理人员对于工程的质量监督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导致质量监督工作在开展中存在一定的难度。质量管理当中对于质量的检测设备以及方式不是很完善;一些设计以及监理、施工单位的检测设备以及检测方法和技术力量还很难满足质量检测工作的需求,对于管理工作当中的深度以及力度有着直接的影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质量控制要点分析
3.1制定合理的设计方案
市政道路多为政府财政筹集资金,在确定质量、进度、投资目标时有可能产生较大的随意性。另外,市政道路设计时要结合本城市的近期规划和长远期规划,综合考虑与给排水、电力、燃气及通信等管线的平面布置和交叉,避免发生大幅调整路线和管线布置冲突等现象。因此,建设单位在整个设计过程中要与设计单位保持良好沟通和联系,协调好各个管线单位间的关系,尽可能让设计单位交出高水平的设计方案。
3.2提高质量意识,完善质量管理体系
施工管理人员是工程施工的组织者、指挥者和操作者,更是质量的创造者。因此,要提高施工质量就要提高施工参与人员的质量意识,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提高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以人为本,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增强责任感。另外,施工单位要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明确质量岗位职责且责任到人,制定和完善岗位责任制和工程质量考核办法。对交付监理签认的工程,施工单位要建立质量责任和大型结构物施工档案以明确质量责任。
3.3加强施工材料的控制
材料的性能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工程的质量和寿命,所以材料的使用应遵循严格的审批程序。项目质量监管部门对工程材料的监管,应贯穿于整个工程建设的全过程。施工单位应建立严格的质量检验体系,质检员若发现质量问题及时纠正。监管工程师也要严格控制材料的供应来源,对进场的材料进行检查、抽样测试和复试,以保证用于施工的材料的质量。
3.4充分发挥工程监理作用
在市政建设项目中实行工程监理制度对规范施工行为及保证工程质量具有重大的意义。建设单位应在合同中明确监理工程师的职权和责任,使监理工程师能科学、公正、独立的开展工作,按图监理。除此以外,现场监理工程师要做好质量监控,准确确定质量控制点,保证工程的总体质量,做好施工过程的旁站监理,若发现施工单位有不规范施工行为时,必须及时制止并发出整改通知书。
3.5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和选用合适的工艺
3.5.1施工方案
市政道路的施工现场往往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因此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和选用切实可行的施工工艺,对于保障市政道路工程的质量和工程进度至关重要。施工方案必须实行分级审批制度,反复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修改,直至达到国家规范和设计要求方可执行。在实施过程中,现场人员要进行监控,并做好实施记录。针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或新情况,施工单位要及时对施工方案进行修改,制定程序化的制度文件,使施工方案的实施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3.5.2施工工艺
1)路基施工质量控制。填方路基在开工前必须进行填方试验,得出技术参数作为该种填料施工的依据。施工方在填方路基前需先将地面上的杂物清除干净,用平地机整平,再用压路机进行填前压实,严格控制松铺厚度。路堤分层填筑的质量是保证整个路基质量的重点,每层填实的松铺厚度都必须严格按国家规范实施,每层碾压完成后要经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步工序。挖方路基应按设计的横断面及边坡坡度要求自上而下逐层开挖。边坡开挖后及时做好排水工作,防止雨水冲刷边坡。2)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控制。为保证水泥混凝土在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中,单位水泥用量不应小于300kg;施工中对混凝土的坍落度及水灰比根据施工条件的不同进行适当调节;按骨料种类、最大粒径、级配和掺用外加剂等试验,确定混凝土的单位用水量;严格掌握混凝土路面的切割时间,一般在抗压强度达到10MPa左右方可切割,混凝土路面浇筑完成后,及时用潮湿材料覆盖,浇水养护。
4.结语
随着当前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城市化不断深化,市政道路建设发展非常迅速,然而对于道路的施工技术以及工艺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同时随着国家对于市政道路建设的投资加大,工程数量也在增加,所参与到施工的企业以及人数也在增加,然而,当前还存在很多问题,因此,我们就需要在实际的施工当中,加强对市政道路质量影响因素的重视,全面有效的做好市政道路施工质量的有效管理。
参考文献:
[1]魏颖旗.影响市政道路施工质量的因素及控制措施[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3,08:369-370.
[2]马飞.市政道路施工质量影响因素与控制方法[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5,12:172-173.
论文作者:肖波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18
标签:市政道路论文; 质量论文; 施工质量论文; 工程论文; 材料论文; 路基论文; 城市论文; 《基层建设》2016年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