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果能够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那么,在学生眼里,数学将是一门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学科,不再是枯燥乏味的数字游戏。这就要求:数学知识必须生活化。所谓“生活化”,即在数学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使学生逐步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数学教育回归生活、回归自然。
【关键词】数学 回归生活 回归自然
现实世界是数学的丰富源泉,也是数学应用的归宿。任何数学概念都可以在现实中找到它的原型,只要细心地观察周围的世界,我们就能发现,到处都是数学。在教学中要注重生活实际,重视学生直接经验,把教学归朴于实践,归朴于生活。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1 教学内容生活化发掘教材中的生活化学习资料:在教材中,穿插了一些供学生阅读的短文,即“你知道吗?”栏目。在教学时,经常组织学生认真学习,并要求学生发表学习心得。这些材料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有关数学知识的产生和发展,把握数学与生产生活实际密不可分的关系。
2 教学过程生活化2.1 导入的生活化: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在导入时注意从生活实例引出数学问题,引起学习需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探索之中。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时,用多媒体出示到超市购物的画面,接着问:“到超市去买东西需要用什么?”学生会异口同声地回答:“人民币。”这时出示课题:认识人民币。这样就很自然地把学生带到了虚拟的现实生活中去了。通过类似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从而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无形中产生了学习数学的动力。
2.2 例题的生活化:教材中有大量的情景教学内容,根据这些精美的图画和生动细致的场景,我巧妙的设计故事,把每一节课都用一个美丽的名字命名,如:动物餐厅,利用动物餐厅开业小猴子和小狗比赛端盘子这个情景,从而引出两位数的大小比较,通过创设动物餐厅的生活背景,给枯燥的数字的大小比较内容赋予生动的具体情景,激发了学生极高的参与热情,使学生融入到小动物比赛的情境中去,从而更加关注比赛的过程,主动探索比较的方法,学生对于他们自己发现的“成果”格外珍视,特别兴奋。
2.3 练习的生活化:数学练习必须架设起“学”与“用”之间的桥梁,把练习生活化。在教“角的认识”时,结合课的内容学习,我设计了一个轻松愉快的练习——“摸礼物”,箱子里有三角形,长方形、正边形、圆等各种图形,只要他摸到的图形上有角,这个礼物就送给他了。让学生觉得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是触手可及的,在心理上缩短与数学的距离,学生情绪高涨,百玩不厌,激发他们学习的浓厚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了知识,积累了经验,又达到了课虽尽而余趣犹存的效果。
生活是数学的大课堂,回归生活学数学,既是让数学自身的魅力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又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到了富有真情实感的、能动的、有活力的知识。从而使学生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数学。
3 课外应用的生活化开设生活化的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应用、发展数学。在教学“周长”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片断:“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在教室里选择自己喜欢的物品,用手摸一摸它的一周,并用尺子量一量,测一测物体表面的周长有多长。”话音刚落,同学们便活动起来了。学生来到教室的每个角落,有学生测量课桌,有学生测量地砖,有学生测量黑板,有学生测量窗户的玻璃。整个活动,大家非常兴奋,学习的兴趣很浓,因为他们正沉浸在自己的喜悦中,愿意了解和学习相关的知识。
总之,教师要认真耕耘好生活实际这块“土壤”。让学生自觉地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各种具体的生活情景中,实现数学知识生活化,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目的,使学生切实体验到“生活离不开数学”,“人人身边有数学”。
论文作者:武海燕
论文发表刊物:《现代教育教学导刊》2014年第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5-4
标签:数学论文; 学生论文; 生活化论文; 知识论文; 数学知识论文; 经验论文; 测量论文; 《现代教育教学导刊》2014年第3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