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阶段,我国建筑行业发展迅速,只有呈现更好的工程质量和性能,才能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而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是其中的关键。本文分析探讨了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要点,首先分析目前混凝土结构施工存在的问题,然后从混凝土配置、浇筑两个方面进行论述,并提出相关改进措施.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为读者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混凝土浇筑
引言
在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将高质量的减水剂和矿藏拌合料应用到混凝土中,为其使用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通过二者的使用降低了混凝土的水灰比,从而改进了建筑材料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开裂的情况,这给土木工程施工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1关于土木工程和混凝土的详细阐述
(1)土木工程。通常来说,土木工程极具社会性、实践性及综合性等特点,工程开展期间涉及到的材料、设备及人员均需通过合理设计、管理形成一个较完善运行体系,就是说将一些分散性的物质组合在一起形成整体结构。当前该种现象已逐渐处于普及状态,不论是对社会发展还是经济水平提高均有着突出作用,特别是在科学技术日益前进的今天,土木工程愈发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趋势。(2)混凝土结构。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持续上升,现今我国建筑行业也获得了极快的发展,但在其发展的过程中,所面对的挑战也越来越大,其不仅需要满足社会大众的需求,还需要保证工程项目的质量。在土木工程建筑不断增多的背景下,混凝土结构也受到了施工单位的重视,其关乎着整个土木工程的质量。而混凝土结构一般是由多种材料组成的人工材料,根据原料与功能的差异性,可以将其分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素混凝土结构等。现阶段,混凝土由于自身的特点被广泛的运用,其具有运输便利、处理简单、可塑性强等特点,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经过搅拌之后就可以直接使用,这大大节约了工程施工的时间。与此同时,其还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在施工过程中可以根据施工要求制成各种不同的形状。而最为重要的是,混凝土原材料的价格便宜,生产成本较低,这在很大程度上为企业节约了生产成本,促进了企业经济效益的获得。
2土木工程建筑中影响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因素分析
2.1原材料、配置方法不合格
选择优质的原材料与完美的施工工艺是保障混凝土质量的基础条件。材料在进去施工现场时,经常会出现复检不合格或者工程人员采购不合格的现象,这就可能会导致砼结构存在潜在的安全问题,也恰恰因为这个原因导致混凝土无法满足所需的强度。使建筑不能够满足当今社会超承受荷载的要求,无法确保其自身的安全性能。同样,混凝土的配置方法不当更会影响其自身的强度,降低其自身承受荷载的能力,因此安全性能下降。
2.2混凝土自缩因素
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一般会大量应用高效减水剂和矿物掺和料,其会导致混凝土的水灰比大大下降,而混凝土则会受到很强的水化作用,这会进一步致使混凝土干燥,从而出现混凝土的自缩现象。在自缩现象严重时,混凝土宏观体积的下降会引发混凝土断裂的问题,这会导致土木工程建筑的施工作业受阻,不利于建筑企业的发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中的技术要点
3.1混凝土拌制以及运输
根据建筑工程需要,将水泥、骨料和外加剂按照比例进行掺合,同时要注意这一过程的原料填入顺序以及搅拌时间,由此得到相应强度的混凝土.湿度也会影响混凝土拌制质量,因此要在这过程中检测它的含水率,以及未来一段时间的天气情况,从而配置相应比例的骨料和水.为了确保拌制的混凝土质量合格,在雨天需要提高含水率的检测频率.拌制过程有两个方面的内容需要特别注意:第一是煤灰质量,需在加工之前进行必要的质量检测,然后再进行试验配比,从中找出最符合工程需要的配比比例.要注意外加剂的使用量,并将剂量误差控制在4~5%之间。此外,在确保外加剂比例合格的前提下,尽可能让其均匀分布在各方面。完成以上操作,并确保拌制的混凝土质量合格后,需要将其运输至施工场地,在这过程若是操作不当则会影响后续浇筑操作的质量。当前施工单位采用的运输方式,主要是依靠具有搅拌功能的运输车,将其开到指定位置,然后再开始搅拌,施工人员使用此原料进行浇筑。鉴于此,需要提前设置混凝土运输车的位置,由此减少中转和运输次数。
3.2混凝土浇筑
在对竖向构件进行混凝土浇筑时应该确保浇筑的质量,要在竖向构件的底部要用一定量的水泥砂浆进行填充,以此确保其自身的稳定性。在浇筑过程中会出现离析现象,这种现象会严重降低混凝土的效果,应尽可能避免,再有就是当浇筑高度过高时应该采用分层浇筑的方法,从而保证混凝土的浇筑质量,防止涨模现象的发生。此外还需要进行反复浇筑的施工过程,按照由外至里的浇筑次序开展工作,防止因推力的存在使柱子出现倾覆。
3.3混凝土养护
混凝土养护是否到位直接决定着混凝土整体质量,并且养护手段的科学合理性也能有效增强混凝土使用性能。据相关调查数据了解到,目前我国土木工程建筑使用到的混凝土膨胀剂大多都是ZY膨胀剂,需严格按照国家提出的混凝土养护规范执行,在混凝土铺砌工作结束后立即在表面铺设一层草席或是麻袋,结合实际情况进行适量洒水便于实现最佳养护效果。同时土木工程的混凝土表面养护工作还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通常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得低于28d;第二,如果混凝土材料的可塑性相对较差,必须要在混凝土浇筑洒水前做好喷雾养护工作,但若是混凝土材料具备良好可塑性则要在混凝土浇筑后的6-16个小时内进行洒水工作;第三,混凝土养护过程中需始终保持连续养护状态,中间不能停止,确保混凝土表面处于较湿润,否则将对土木工程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应用成效带来不利影响。
3.4温度控制技术
在土木工程的实际施工过程中,其所受到的外界影响因素非常大。首先,混凝土结构很容易受到温度变化的影响,其会导致混凝土裂缝问题的出现。因此,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相应的施工单位必须采取合理、有效的温度控制技术来保证施工温度满足实际要求。在混凝土搅拌后要控制好入模时的温度,在混凝土的浇筑过程中也需要注意尽量减少混凝土浇注的厚度,从而降低浇注面的温度。而在混凝土的搅拌过程中,也需要在其内部添加冷却循环水,其可以加快内部混凝土的散热,保证循环水与构件水外表面温差小于25摄氏度,以此来规避内外温差因素对混凝土结构的影响。
结语
总而言之,基于当前情况来看,土木工程建筑中的混凝土结构裂缝现象出现频率较高,不仅会建筑工程使用性能造成了极大破坏,甚至还会威胁到人们使用安全性。为有效解决这一隐患,要求工作人员彼此间能不断进行交流沟通,在探索学习中完善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做好土木工程隐患问题的预防工作,提出可行性预防解决措施,避免混凝土施工出现负面影响。并且还要做好混凝土养护工作,尽可能降低裂缝现象对土木工程建筑带来的危害程度,极大提高土木工程整体施工质量,发挥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存在优势,为我国建筑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段富振.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分析[J].河南科技,2015(06):59-60.
[2]周轲枫,李旸.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探析[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8(4):32-33,48.
[3]谢越.房屋建筑工程中的混凝土施工技术剖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28):151~152.
论文作者:蔡畅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5
标签:混凝土论文; 土木工程论文; 混凝土结构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过程中论文; 建筑论文; 质量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