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生产的出路在哪里?_棉花论文

棉花生产的出路在哪里?_棉花论文

棉花生产出路何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棉花论文,出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目前,调减棉花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如何调,调整到什么程度,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而紧迫的问题。

陷入困境的原因

原因之一是体制障碍,政策不稳。棉花是所有农产品中唯一没有进入市场的品种,这种浓厚的计划经济色彩与市场经济体制形成强烈的摩擦,其市场主体不明确、生产经营者的自主权错位以及市场不能形成价格等体制性障碍表现相当突出。同时,棉花生产政策多变。在供需矛盾紧张的时候就鼓励生产,基层通过行政力量保面积,保总产,供需矛盾趋缓就放松甚至放手。另外,服务部门集管理者、政策执行者和企业法人于一体,在执行政策过程中,不得不首先考虑自身利益。对政策的执行或留有余地,或执行中走样,或服务质量不高,挫伤了生产者积极性。

原因之二是棉花生产自然风险较高。首先是自然灾害。气候条件适宜棉花生长的年份就丰收,否则就歉收。其次是病虫灾害。特别是棉铃虫和枯黄萎病,共暴发性、毁灭性的危害令生产者痛心疾首,1994年因棉铃虫危害,棉花单产普遍减产10%-20%。

原因之三是投入成本高,产出效益不高。首先是劳动成本高。一般情况下,棉花亩产平均用工在40个左右,高的年份甚至超过50个,而水稻亩产平均用工在10个左右。如此高的劳动强度,生产者不愿接受。其次,是物资成本高。按现在生产水平,棉花亩产物资费用在200元以上,特殊年份甚至超过300元,而水稻仅在150元左右,油菜籽100元左右。由于投入成本高,产出效益较低,90年代除1995年亩产纯收益超过500元外,共余年份均在300元左右。

产业化铺路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出结论,棉花生产不应简单地放弃,而应保持适度的发展。当然,我们也不能再走过去的老路。正确的路子应该是:

引进市场机制。要抓住当前棉花产品库存充裕的机遇,不失时机地放开棉花市场,实行价格放开,经营渠道扩大的办法,让生产者和经营者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享有充分的自主权。使生产者能够以市场为导向自主生产,经营者在市场上参与平等竞争,在放开市场的同时,要加强宏观调控,特别是加强质量管理。另外,还要限制或取消低水平加工企业,以免浪费资源。

推广高产良种。优良品种是科技综合应用的体现。历史上棉花生产每登上一个台阶,总是伴随着优良品种的普及应用。当前,在棉花面积下降,效益不高的情况下,我们要把提高棉花单产,增加产出效益作为棉花生产的主攻方向来抓,其中的关键环节就是大力推广高产良种。特别是高产优质抗灾性强的棉花新品种,要加快引进推广步伐,尽快使科技优势转化为生产优势。

调整布局,建设高产稳产棉田。为适应形势,棉花生产布局应主动作一些调整,坚定不移地把低产低效棉田调整改种其他作物。调整应把握好三条原则。一是比较优势。调整的品种其产出效益要高于棉花,其生产优势要强于棉花。二是因地制宜。要结合各自实际,围绕优势和特色进行调整,切忌一哄而上带来结构趋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三是尊重农民意愿。切忌简单化和强迫命令。特别是农民愿意种棉花就不能限制,更不能强迫不种棉花。调整生产布局还必须强调区域连片,规模种植,要结合高效农田建设和农业综合开发,逐步建设一批高产稳产棉田,切实提高棉田抗灾能力。

优化棉田种植模式。要把优化模式作为稳定棉花面积的重要措施认真落实。具体办法是降低密度、抓套种。可以将每亩密度降到1000-1300株,棉行实行间作套种,套种以短季、矮杆作物蔬菜为主,尽量不套或少套高秆作物。今年油菜面积较大,棉花预留行大幅下降,对于油菜收获后的茬口安排,要及早宣传,引导农民发展油茬棉,同时搞好间作套种。

标签:;  ;  ;  ;  ;  

棉花生产的出路在哪里?_棉花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