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信息产业促进产业结构变革,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产业结构论文,信息产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国加入WTO后,面对世界经济和科技迅速发展的震撼与压力,如何抓住机遇,发挥后发优势,缩短与发达国家经济、技术的差距是我们面临的严峻课题。我国发展经济和高新技术应以发展信息产业为重点和突破口,因为信息产业不仅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而且信息技术的产业化还有助于加速传统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的变革,拉动经济增长。
一、发展信息产业与我国产业结构的变革
1、我国产业结构面临的挑战
随着高科技及其信息产业的发展,中国的产业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不少差距。
进入21世纪,中国将面临国际、国内的诸多挑战。我国产业结构的不合理乃是诸多挑战之一。迄今为止,中国的产业结构仍然比较落后,第一产业的比重偏高,第二产业的比重略高,第三产业比重过低。首先是各类产业内部的整体素质不高,技术落后、设备老化、工艺陈旧,缺乏成长型的支柱产业和拳头产品,产品出口的优势和特长不明显,竞争力也不强。最突出的问题是:产业趋同、产品雷同和功能单一,产品结构与市场需求脱节。一般产品生产能力过剩,许多行业和产品的生产能力超过市场容量,但高水平加工能力和高新产品加工能力严重不足,无法满足需求。其次在劳动结构方面,问题就更为突出,1998年,按就业人数计算的产业结构为:第一产业占49.8%,第二产业占23.5%,第三产业占26.7%,从国际分工角度来看,中国的产业结构的层次较低,出口产品以劳动要素密集的制成品为主,这样的产品与产品结构将受到冲击,受到伴随着世界经济周期变动而带来的对于传统制成品的国际性需求下降的冲击。这样,就不能很好的适应国际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再就是生产企业组织结构集中度低,关联度小,相对分散。行业之间、企业之间和产品之间协调性差,缺乏规模效益。
2、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势在必行
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指出:“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必须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实现我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关键。一个新的增长阶段的形成,往往伴随着一次产业结构调整。我国的国民经济现正处于一个重要转折时期,已经到了一个必须经过大幅度产业结构调整以获得经济进一步增长的关键时期。
经济结构的每一次升级,都会带动经济发展上一个新台阶,这是经济发展的一个规律。20世纪80年代美国在经济不振的情况下,下决心对经济结构进行调整,抢占世界科技发展的制高点,大力发展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信息产业,推动了美国经济持续的强劲增长。产业结构调整对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作用更为突出,产业结构调整对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比发达国家更为明显。我国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信息产业的迅速发展,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也明显增强。
产业结构调整是中国经济现代化的必然选择。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一个国家产业结构变化与其经济发展水平相联系,这个国家的经济越发达,社会生产力水平越高,资源向第三产业转得越快,以至第三产业在产业结构中所占比重超过第一、二产业,见表1中列举的包括中国在内的几个国家1998年各产业增加值占GDP的百分比。
表1 1998年各产业增加值占GDP的百分比
第一产业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中国
18.0
46.6
35.4
印度25
3045
泰国11
4049
韩国
6
4351
美国
2
2771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国际统计信息中心》
从表中看出,不论与发达国家还是与发展中国家相比,我国第三产业所占比重都存在较大差距。产业结构调整是中国经济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3、信息产业的发展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
信息产业对产业结构影响的一个重要体现是,通过有效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提高了产品的知识含量。知识含量高的行业(主要是信息产业)在产业结构中的比重越来越大,而知识含量低的行业在产业结构中的比重则越来越小,从而促进了产业结构的高级化。信息产业的发展对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促使新的产业和产业部门的形成。即提高了产业结构变化的速度,促使了信息产业及其相关产业的发展(包括计算机行业、网络业、信息咨询服务业等)。
信息产业的发展使得新产品和新部门不断涌现,而产品更新速度的加快,又使得产业结构处于不断改革和变动之中,例如,微型计算机的更新换代的速度仅以月份来计算。
(2)促进原有产业和产业部门的改造,使产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信息技术对原有产业和产业部门的改造提高了这些部门的技术水平,改变其生产面貌,从而促使原有产业与部门产品的更新换代并提高其质量,以创造出新产品。例如,将计算机应用于工业自动化领域。使得汽车、钢铁、石油、化工、机械、纺织等传统产业坚强地挺立于产业结构的变化浪潮之中并持续增长。
(3)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在20世纪初,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只有5%-20%是靠新技术成果的采用。而现在,发达国家劳动生产率提高的60%-80%是靠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例如美国自1980年以来,信息技术在工业和服务业中的普遍应用,使工业生产和管理的效率大为提高,平均达3倍以上,尤其是从1990年以后,美国由于信息产业的迅猛发展,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速度超过了日本,使其国际竞争力1994年在世界竞争力排行榜上重新夺冠,至今继续保持这一领先地位。
二、发展信息产业与传统产业结构变革的因素分析
1、发展信息产业对传统产业的影响
信息产业的发展将通过各种途径对传统产业的变革产生巨大的影响,传统产业又反作用于信息产业的发展,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信息技术深层次的渗入,促进传统产业结构的升级。信息产业是一个具有巨大生机和活力的产业群体。对传统产业部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和冲击。由于信息技术渗透到其他非信息产业部门,促进了这些部门管理决策水平的提高,使企业生产成本下降,生产效率得以提高。发展通过信息技术的扩散与渗透改变了传统产业的生产方式、管理方式、投入结构、产品结构等。具体表现为:一是信息产业为传统产业提供了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使传统企业的生产方式不断变化,不仅减轻了生产过程中的体力负担,而且使劳动生产率得以提高。二是信息产业的发展使传统产业的信息环境得以改善,从而使传统产业的经营方式、管理方式发生了变化,足够的信息促使企业的决策向科学化、合理化发展,提高了传统产业的产品质量和效益,减少了决策过程中的失误。三是信息产业中信息基础设施制造业的发展为传统产业提供了良好的信息设备,使企业的生产方式、经营方式、管理方式、营销方式等方面发生重大变化,提高了传统产业的生产效益和经营效益,从而深层次的促使传统产业的升级。
(2)信息产业的发展促进了传统产业的演变。信息产业的发展,一方面使一些技术上落后的产业部门受到巨大的冲击,逐步走向衰退,被新兴的产业部门所替代;另一方面信息产业的发展可通过与其他产业的作用与渗透,使某些产业部门发生变革,使传统产业部门走向成熟;再就是信息产业通过与传统产业的作用与融合,促使新的产业得以产生,使产业系统逐渐走向复杂化。信息产业的发展还促使传统产业部门之间出现融化、组合等现象,使传统产业系统产生许多演变。
(3)信息产业加强了传统产业之间的联系。信息产业是产业系统中处于顶层地位的产业群体对传统产业部门具有支配地位,其表现在它能促使传统产业之间关联程度的加强。信息产业的发展为传统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信息环境和外部环境,从而使产业间的关联程度得以加强。信息产业的充分发展有利于产业部门间的协调运作。
2、传统产业对信息产业发展的影响
(1)传统产业的发展是信息产业发展的基础。信息产业发展的推动力在于社会信息的需求量,而全社会的信息需求水平是与国民经济及各产业的发展水平紧密相关的,因此信息需求水平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传统产业的发展。从这种意义上来讲,传统产业的发展是信息产业发展的基础。
(2)信息产业的结构受传统产业结构的影响。信息产业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群体,他包含着众多的分支行业,但它们的产业关联特性不完全相同,也就是说对于不同的信息产业部门,与其存在较强关联的传统产业部门以及它们与传统产业部门的关联强度就会存在差异。这也决定了不同信息产业部门发展的基础存在很大差距。不言而喻,具有较好的传统产业部门支持的信息产业部门其发展的基础往往较好,反之亦然。所以,传统产业部门的结构不同也必然决定和影响着信息产业内部的部门结构。
(3)传统产业的发展决定了信息产业发展的速度。信息产业是以第一、二、三产业的发展为基础。一般来说,第一产业对信息产业的作用具有间接性,一方面,它为信息产业提供最基本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在产业间的转移是促进其他产业包括信息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而第二产业则随着工业化的不断推进而逐渐走向成熟,它不仅导致了服务业的产生,同时也为信息产业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可观的资金保障。而服务行业作为第三产业则是产生信息产业的母体,它们除具有共同的服务性质外,信息产业还是以服务业的充分发展为前提。由此可见,传统产业的发展是信息产业发展的基础。我们认为,传统产业的产值水平是信息产业发展速度的重要影响因素,这也正说明了产业之间发展上的序列性和联系性。
总之,传统产业对信息产业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这种影响作用是通过需求结构,劳动力结构、资金保障和特质保障等路径来实现的。
综合分析各方面条件,鉴于信息产业发展对产业结构深刻影响,我们认为,21世纪国际竞争的最核心问题是促使产业结构发生根本变革的信息革命。因此,揭示信息产业的发展应该在中国产业变革中起到什么作用、中国产业结构存在哪些问题,应该如何起作用才能促进我国传统产业结构的升级,是一个应该引起我们重视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