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的EMBA之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他们的论文,之路论文,EMBA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年龄:30-50岁;职务:董事长、执行董事、总经理或者部门经理;年薪:最起码比学费要高,这几乎是每一所大学招收EMBA学员所瞄准客户群的特征。
又到秋季,正是上演EMBA招生大战的季节。在经历过去年新鲜热辣的第一期招生后,人们对EMBA教育有着更深一层的认识。那到底谁会去读EMBA?这些黄金客户又到底在想些什么呢?
本文选取了中山大学管理学院和岭南学院的EMBA项目作为调查的个例,并选取了其中3名学员进行深入采访。
与老板对话
广州力盟家具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杨涛的办公室摆着张“大班台”,后面墙上挂着的却是毛泽东的《沁园春·雪》的木画卷,给房间带来些许主人的个性。从华南师范大学的老师、文化厅的秘书再下海到金海马,直至1997年创立广州力盟家具有限公司。凭着2万元起家,从做别人品牌的代理开始,到现在拥有40000多平方米的厂房,以及一年几乎1亿的销售额,杨自称已经到了“黔驴技穷”的地步,“知识和社会圈子已经被约束住了”,所以去年当中山大学“总裁班”(EMBA)招收首批学生时,尽管学费高达22万元,并且要通过考试,杨仍旧下定决心报读,并成为了其中一员。
30多岁的杨戴着眼镜,目光锐利。他保持着爱读书和想问题的习惯,可是仍旧常常感到困惑。“在做生意的道路上,基本经营性的问题对我来讲难度倒不大,可是有一些关键性的环节就不行了。”
人力资源问题一直是他头疼的问题。“说到用人,你说是事业、待遇,还是情感留人?”
“中国的职业经理人是‘叶公’,你知道吗?我也曾经走过弯路,给员工股份,可还是留不住人,为什么?因为股份不能马上兑现,他们一时间看不到未来,还是会走。所以我现在的排序是这样:首先是待遇留人,然后才是情感和事业留人。”
“还有就是公司应该追求的利益排序:客户、员工、股东,一定要这样排。不然你这个企业就会完蛋,可是在以前,我是不太明晰的。”
还有他一直看重的企业文化。就连“力盟”也是有出处的,所谓的“外示以力,内以心盟”,可是杨说,其实很多时候他也觉得企业文化“有形而没有神”。“我一直认为企业的人会流动,最终留下来的人是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和价值观的。但事实上这里面有很多的因素在作用。”
杨把这些解惑的结论归功于他和EMBA同学的讨论。“以前常常看书,道理是懂,可那是死板的道理。正所谓“没见过猪跑,也没见过猪肉”。但EMBA同学的经验交流能让你有顿悟的感觉。”
他的其中一个顿悟是:原来老板也可以当得很洒脱。其实他们只要做好三件事情就可以:战略制定、制度设计和选人。“很多同学的公司有着清晰的法人治理结构,在他们的企业里,员工可以最大地发挥他们的作用,而领导人也不用事必躬亲”。他对这个似乎深有感触。杨的手机一直很忙,不时地接到客户的来电,而公司的大小事务也必须经过杨的批示。“当然,我现在还不能达到那样的境界。”在对一份文件做出详细的批改之后,杨说。
所以他最喜欢的课程是《领导艺术》。杨说,这也是受其他同学欢迎的一门课程,讲课的李老师,“因为对人性的透彻理解”,已经被学员请去当了独立董事。
杨不讳言当时的报读动机也是抱着想认识更多同道中人的愿望。“比较正规的考试和高昂的学费就是一个门槛,能进来的人都不错。”现在看来,他觉得这个愿望实现得不错。“读EMBA的学生几乎都是30~40岁的人,我们的事业几乎都是处于上升期,有着相同的身份和地位,几乎没有隔阂,可以一起运动、一起谈天说地,我们很珍惜彼此的友谊。”设在伊顿18的中大EMBA俱乐部,也自成为一个圈子。
不久,中大的EMBA课程将会进入为期两周的海外“商界领袖训练营”,不过对于杨来说,是否去海外学习已经不重要了。近来,杨正在读一本《与老板对话》的书,他认为读EMBA也一样,最重要的是能与同道对话。
邮政管理的“西化”
中秋时节,邮局的月饼大战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电话、网络等——您可以通过各种形式让邮局一条龙服务。“去年中秋时节深圳寄往全国各地的月饼有100多吨,而今年全省每天就有100多吨。”广东省邮政局副局长陈必昌说,“这种做法叫做销售物流,邮政局也可以提供一体化的物流服务,而这在以前是没有的。”
在邮政系统工作了20多年,原来毕业于计算机专业的陈现在已经是广东省邮政局的副局长,分管工程建设、科技规划、项目、信息技术等。“市场变化很快,竞争也更加激烈,知识感觉越来越不够用了。尤其是开展管理工作,我觉得需要补充系统的投资、金融、生产运行等理论知识,才能适应工作。”为此,他选读了中山大学岭南学院与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卡尔森管理学院的CHEMBA项目。CHEMBA项目的教师来自世界各地,采用中西合作的教学方式,并且采用英文教材,全英文授课。
选择如此西化的课程,陈说,是因为希望能接触到西方新的管理、经济理论以及工作的方法。他认为课程设置比较合理。CHEMBA项目共开设15门课程与一项海外交流。第一和第二个学期围绕公司的部门管理与功能作系统地教学,内容涉及人力资源管理、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生产与运营管理、市场营销运作与管理、统计与决策,以及商业战略。第三和第四个学期的课程设置强调国际化、信息化以及领导技能;向学员讲述更多国际商场的游戏规则;最后提供前沿企业管理专题研究课程。
陈最感兴趣的是投资管理课程。“因为一个企业要生存,就必须要投资,而投资意识包括如何回避风险,如何评估项目的可行性。”另外他也很看重西方系统的财务管理知识,“因为在财务上最容易看出来企业的毛病。”陈对市场营销也很感兴趣。“邮政局也要发展核心的业务,才能整合企业的核心能力。产品的营销很重要。”
除此之外,“学员的管理经验也很丰富,大家交流能互相得到启发。”曾为深圳市邮政局局长的陈,在去年令深圳邮政的年收支差由3年前邮政与电信分营时的负1.98亿元,变成了正的2.6亿元。作为国有企业的领导,他对西化的EMBA也有着自己的判断,“组织行为学,我倒并不认为特别地必要,因为西方与中国的用人制度还是存在很明显的区别的。中国人要用中国的方法来管理。”陈在深圳工作时,手下曾经管理6000多人,这一点他有深刻的体会。
“我已经学习了一年,觉得很多理论在实际工作中确实有很好的应用。目前我感觉最需要的就是世界大企业的成功案例交流。”这或许是作为同样庞大的邮政企业领导人的需要。
相关链接:中山大学是去年8月首批获准开办EMBA项目的国内30所高校之一,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正式批准试办的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EMBA)专业学位教育项目。大学以“1-2-2”的方式来管理EMBA项目,即:一个品牌,两个承办单位——管理学院和岭南学院,一年招收两季学生,管理学院秋季招生,岭南学院春季招生。去年先拔头筹的是管理学院,共招收100名综合方向的EMBA类学生。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与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卡尔森管理学院合办的“高级管理人员在职工商管理硕士学位项目”(以下简称“CHEMBA项目”)则于1999年正式启动。CHEMBA项目第一期于2001年9月正式开学,第一期学员将于2003年毕业,学习合格者由明尼苏达大学颁发美国管理教育协会认可的工商管理硕士学位证书。目前CHEMBA已经招收了两届共74名学生。
同为EMBA项目,尽管有本土和洋之分,但学费却不相上下,管理学院的学费为23.8万,而岭南学院的则为25万。
EMBA火花
肇庆市封开县龙昌水泥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 陈永昌
“读EMBA是为了能够把自己平时的管理经历提炼出来,这对企业的发展是很有利的。”作为中山大学岭南学院CHEMBA项目的首届学生,陈永昌认为花25万元读EMBA,购买一个时间和环境来学习是很值得的。因为“EMBA课堂中老师的讲解和同学的讨论,有很多的火花会带到我的企业管理中来。而这些火花所产生的价值会远远超过学费。”
“我读EMBA的这2年也正是我的企业发展最快的2年。”刚刚从北京参加完国际水泥大会回来的陈说。陈的创业经历从1991年开始,当时他用3万元创办企业经销建材,到了1995年,3万元变成了3000万。当时正值房地产热潮,陈进入东莞,投资房地产,到了1998年,在泡沫出现的时候,陈卖掉手中积压的土地,回笼现金,准备投资实业。他选择了在肇庆封开承包当地的一个水泥厂,做大之后,又相继租赁了2个水泥厂。之后,他看到了此行的前景,于2002年底把3个厂购买下来,整合为肇庆市封开县龙昌水泥制造有限公司。
陈认为在这2年里“火花”效应已经在他的水泥公司中显现。
“比如在人力资源上所讲到的‘以人为本’。我觉得今后的3~5年的时间是民营企业发展的黄金时期。那就首先要在人才上做好准备,做好人力资源的管理和培训。今年我们与肇庆学院合作进行中层管理人员的MBA培训。另外跟广东建材学院合作对工厂的800多个员工进行专业的培训。”
尽管攻读的是国外的EMBA课程,学习的是西方的人力资源理论,但对于人的管理,陈仍旧有着中国民营企业家独特的敏感性。陈的企业是肇庆市第一家成立党委的民营企业。他对民营企业建立党委班子有其自己的看法。“龙昌公司是从原国营企业改制过来的,因此公司职工中原来就有不少党员。成立党委能使企业增强凝聚力,因为龙昌公司的技术骨干中,大部分都是党员,成立党委,更能发挥这些骨干的作用。”不过,他本人并不是党员,“我暂时不想入党,”陈永昌说,“如果入了党,自己很可能会被选为党委领导,倒不如现在两权分立,让党委起到监督作用,真正发挥其作用。”他认为自己应该代表资本的意志,而同时“公司的党委在市委的领导下,通过他们可以很好地向政府反映我们的意见,这是一个很好的沟通渠道。”
陈后来又在他的企业里成立了科委,“这在肇庆的民营企业中也是第一家。”科委的作用则在于可以把厂里的技术人员纳入到科协的范畴中,“他们以后评职称或者发表论文都可以有渠道。这也加强了凝聚力。”
很显然,他对自己的这些创新决定很满意。陈把这也归功于EMBA的火花之一,“有时这就是很多火花碰撞的结果。老总读EMBA的好处在于他能够立即把想法付诸实施。”
尽管对于企业的发展显得乐观,但陈仍旧有他的忧虑。今年他们正在引进国外财团的资金购买新生产线,此举可以使得工厂增产一倍,即从现在的3亿元产值增加到6亿元。引资通常是他考虑的大事,作为企业老总的他倍感压力。
解决方案重新回到了人的身上。陈决定加快实施他的EMBA大计。他准备把公司的几个副总送往上海交大、清华等EMBA项目就读,“他们以前都是在国有企业出来的,管理经验需要更新。我不希望近亲繁殖,让他们读不同的课程会有不同的视野,这样加起来就会有一个更广阔的视野了。”
陈将于今年年底毕业,届时将获得由明尼苏达大学颁发、美国管理教育协会认可的工商管理硕士学位证书。不过对于他来说,学位也许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了,最重要的是他的火花已经为他创造了令他满意的价值。
中山大学CHEMBA项目学员情况
经过严格的考核,CHEMBA2001年和2002年分别招收了34名和40名来自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高素质学员。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EMBA学员情况
首届中山大学EMBA共招收100名学员,平均年龄为37岁,其中76%为董事长或总经理,国企与外企各占30%,大型民营企业占40%。2003年广东省省委书记张德江接见的5位民营企业家中,有2位为本届学员。据粗略的统计,中大首届EMBA学员所在公司总资产为1.2万亿人民币,学员所掌管的资金总额为200多亿人民币,是珠三角地区乃至中国经济的一股重要力量。
标签:mba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