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性认识论研究的基本内容和方法_认识论论文

创造性认识论研究的基本内容和方法_认识论论文

创造认识论研究的基本内容和方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认识论论文,方法论文,内容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B0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0292(2001)03-0073-04

近些年来,“创新”一词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诸如“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观念创新”、“教育创新”、“管理创新”、“培养创新人才”等等,这反映了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创新的时代。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的激烈竞争说到底是各个国家综合国力的竞争,而综合国力的竞争最根本的又是创新能力的竞争,一个国家的创新能力强就会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社会改革是社会体制的深刻变革和创新,是社会发展的质的飞跃。世界各国都在寻求自己的发展机遇,也都在探索本国发展的特殊道路,所有这些都要靠人的创新实践和创新认识来完成。总之,创新是当今世界总的和最根本的特征。

“创新”理论是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于1912年提出的。他认为,“创新”是指企业家将“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一种从未有过的新‘组合’”,引入生产系统以获得“超额利润”的过程。熊彼特把“创新”的内容具体概括为五个方面:引进新的产品;采取新的技术;开拓原材料的新供应源;开辟新的市场;采取新的组织、管理方式和方法。1936年,熊彼特又认为:“创新实际上是经济系统中引入新的生产函数,原来的成本曲线由此而不断更新。”后来,人们沿着熊彼特的思路提出了“技术创新”、“知识创新”、“知识创新工程”、“国家创新体系”等概念,认为“创新”主要是指知识、技术同经济的结合,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促进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随着“创新”一词使用频率的日益增高,它的意义已超出了技术经济学的范围,而向着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乃至哲学等学科渗透。因此,“创新”一词的含义不仅专指科学技术同现实生产力的结合,而且在更广的范围内泛指一种新思想、新能力、新过程、新变化、新进步、新成效和新局面的产生。这种广义的“创新”就基本上接近于“创造”的含义,它们在本质上是同等的概念。即都是指一种能发明新技术、创立新制度、提出新学说新观点的特殊活动。

不过“创新”和“创造”的落脚点和侧重面又有些不同,从“创新”和“创造”本身的词义上说,“创新”主要是一个形容词,如“知识创新”它侧重于人们的活动过程后所达到的进步的、有价值的新状况,当然它也可指活动过程;而“创造”主要是一个动词,如“创造我们的美好生活”,它侧重于进步的、有价值的新成果的产生过程,当然它也可指活动的结果。“创造”后缀一个“性”字则成“创造性”,其词性也就由动词变为形容词,这样就更接近“创新”一词了。

从当今人们对“创新”和“创造”的使用范围和意义上说,“创造”侧重于发明新技术、创立新制度、提出新学说新观点的活动本身。而“创新”侧重于对新技术、新制度、新学说和新观点的运用所产生的经济效用和社会效用,也即所引起的社会变化和发展。在这种意义上说,任何创造活动都是一种创新活动,反之,任何一种创新活动也都是一种创造活动,创造是创新的前提,而创新又是创造的结果。

因此,在社会生活中,人们往往是在同等意义上使用着“创新”和“创造”这两个词。

创新和创造无非存在于人的行为和观念两大领域,行为领域的创新和创造就叫做创新实践,观念领域的创新和创造就叫做创造认识,而创新实践和创造认识都是创造认识论所要研究的。

创造认识是指探索人类的未知世界,并能获取创新性和独创性认识成果的特殊认识活动。创造认识论就是研究人的创造性认识的一般过程、具体环节和一般规律的理论。它的研究内容大致包括:

1.创造认识主体的特质。创造认识主体首先是一般的主体,那么,主体的自然性、社会性、精神性等就是创造认识主体的一般性质和本质。创造认识主体除了具有一般主体的性质和本质外,还有自身的特殊性质和本质,即创造认识主体的特质。高级创造力、丰富的知识及合理的知识结构、优秀的心理素质以及较强的交往能力等,就组合为创造认识主体的特质。

创造认识主体也是普通的、有限的个体存在,但他的丰富和深刻的特质即创造性素质又使他同普通的个人区分开来,使他超越了个体的有限存在而趋向于无限。科学家的发明创造和艺术家的杰出作品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是长远的和深刻的,科学家、艺术家的本质特质和人格力量并不因他们个体生命的死亡而消失,而是随他们的创造发明成果和艺术作品对后世的影响而得到延续。因此,具有高级创造力的科学家和艺术家的内在特质决不随他们个体生命的死亡而完结,而是汇入到了人类社会的历史长河中,并获得了永恒和无限的属性。

创造认识主体的特质既然能超越个体生命的有限存在而趋于无限,那么,创造认识主体和普通个人相比,就更多地具有人类的特性即类特性。因为普通个人对人类没有作出杰出的贡献,他们的内在本质没有多大的普遍性,也就难以获得人类的无限性和永恒性。因此,普通个人主要以量的有限方式组合在人类之中而获得类的量特性,很难以质的方式整合在人类之中而获得类的质特性。创造认识主体则有所不同,他不仅以量的有限方式组合在人类之中而获得类的量特性,而且更主要的是以质的无限方式整合在人类之中而获得类的质特性。人类固然是由无数的个体组成的,但人类的本质特征决不仅仅是统计学意义上的无数个体的量的总和,而主要是在质上具有类特性的无数个人的总和。我们只有从量和质这两个维度来理解人类,来理解个人特别是具有创造力的个人,才能真正全面深刻、准确地理解人类和个人,也才能真正全面、深刻、准确地理解创造认识主体的性质和特质。

2.创造认识的本质。能动的反映过程就包含着映现、选择和建构等环节于自身之中。认识的建构就是主体在观念形态上重新排列、组合着客体,并且可以在观念形态上塑造、创造客观世界中原本就不存在的新形象,认识建构的这种情形实质上就属于创造认识的内容。创造认识的本质应该从两方面来理解:从认识过程看,创造认识是一种探索性和开创性的认识活动;从认识结果看,创造认识是一种能获取创新性和独创性认识成果的认识活动。

3.创造认识的创造度和类型。认识的能动性是创造认识的基础,认识的创新性是创造认识的一般状态,认识活动的开创性和认识成果的独创性是创造认识的最高表现。认识的能动性、创新性和独创性,是创造认识的创造度不断递进和增强的三级阶梯。创造认识不仅有程度的差异,而且也有类型的不同。从创造认识成果的不同情况,可以把创造认识分为原创造和再创造。认识的原创造是指没有现成的、直接具体的认识成果前提下的最初的创造认识活动。认识的再创造则是指在已有认识成果的基础上,完善和发展着这一认识成果的创造认识活动。从认识成果的获取方式和性质的不同,可以把创造认识分为发现式创造和发明式创造。认识的发现式创造是指揭示客观世界的本质和规律,提出关于客观世界的某种基本原理和理论的创造认识活动。认识的发明式创造是指在某种基础理论的指导下,在生产实践的基础上,构思、发明某种实用技术和工艺,制定某项决策的创造认识活动。另外,创造认识还可分为个体创造和群体创造、科学认识创造和艺术认识创造等不同的类型。

4.创造认识的基本过程。创造认识过程是由起始阶段、探索阶段、突破阶段和验证与评价阶段构成的。创造认识的起始阶段是指在创新实践基础上确立待知客体的过程。创造认识的探索阶段是获取新感性材料的过程,同时也是对新感性材料进行苦苦探索和加工的理性思维过程。创造认识的突破阶段则是指凭借直觉等非理性思维形式,获取创造性认识成果的过程。创造认识的验证、评价阶段是对创造性认识成果作出真理性、创造性及价值性的检验。

5.创造认识的效率。创造认识是追求正确性和有效性成果的认识过程,但正确性和有效性的认识成果的获取是要付出必要的代价的,并且,创造认识的难度越大、探索性越强,所要付出的认识代价也就越大、越高。一般说来,认识代价包括认识要素的物耗和能耗、认识时间的耗费以及认识中的挫折和失败所造成的损失等。提高主体的创造力、减少认识代价、降低认识成本、缩短认识时间、采用正确的认识方法和运用先进的认识工具等,是提高创造认识效率的几种有效途径。

6.创造认识的方法。创造认识是一种探索性和开创性的认识活动,那么它的认识方法也是具有探索性和开创性的。创造认识起始于在创新实践基础上对待知客体的感性反映,获取关于待知客体的感性材料。待知客体是指刚刚进入人们的认识和实践领域中的未知客体,是人们正准备认识的新客体,因此,对待知客体的感性反映,就能获取关于待知客体的新的感性材料。而要获取关于待知客体的新的感性材料,就必须运用观察、调查、实验和试点等感性方法。

在通过自然观察、科学实验、社会调查和社会试点等感性方法所获取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必须对这些感性材料进行理性思维的加工,以便揭示出未知客体的本质和规律。创造认识中的理性思维是一个极其艰巨和复杂的探索过程,也是一个多元的、立体的、交叉的理性思维过程。创造认识过程中的理性思维大致包括:顺向思维、异向思维、反向思维、中介思维和综合思维等。

在创造认识的突破阶段,直觉等非理性思维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是认识飞跃的翅膀,是获取创造性认识成果的重要途径。因此,非理性思维也是创造认识的重要方法,这些方法包括直觉思维方法、想像思维方法、形像思维方法、无意识思维方法等。

7.创造认识的基本规律。从创造认识的全过程和它的外部环境来说,创新实践基础上认识要素的互建和整合,认识过程的异常艰巨性、曲折性和复杂性,有利于激发创造力的社会条件,等等,是创造认识的宏观规律。从创造认识的微观思维机制来说,思维的理性和非理性的相关和互补,是创造认识的微观规律。

创造认识论研究的基本方法大致包括:

1.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的灵魂和精髓,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也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研究的根本方法,当然也是创造认识论研究的根本方法。只有运用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方法,才能解决创造认识中的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如创造认识的本质和规律,也才能解决创造认识中的一系列重大现实问题,如人的创造力和创造性素质的培养问题。

2.实证研究方法。理论研究必须面向实际,从实际中获得第一手感性材料,这样的研究既不会脱离实际,又有力地推动着理论的研究。因为只有从实际出发的理论研究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创造认识论的研究也不例外。具体说来,创造认识论的实证研究包括个案研究方法、访谈法、调研法、问卷法、实验法等。这些研究方法都是面向实际的,都是获取丰富而真实的第一手感性材料的重要途径,在获取丰富而真实的感性材料后,再进行思维加工,然后得出正确的结论。

3.系统研究方法。创造认识涉及各个领域和各个方面,因此,创造认识论的研究是一个系统性的研究,运用系统的方法研究创造认识的各个领域和各个方面,研究主体要相互合作,协调攻关。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本质上是创造性的,这包含有两方面的意义:其一,人类的创造性认识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以人类的总体认识为研究对象,而创造性认识是人类认识的一个重要的和本质的方面,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理所当然地包含着创造认识论的内容;其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并没有而且也不可能穷尽人类认识的一切真理,它是一个不断开放和发展的体系,其自身的不断完善和创造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一个重要特征。这两方面综合起来说,创造认识论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中的应有之义。

但创造认识论的提出并不是简单地重复以往教科书上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内容,而是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中本身包含的或者应该包含的创造认识论的内容挖掘出来、凸现出来和重视起来,并结合当今世界的新特征,把研究的视点瞄准在人类的创新实践和创新认识上、挖掘、提炼、总结出一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分支学科即创造认识论,是完全必要和可能的。既然这样,研究创造认识论就必须从马克思认识论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出发,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为研究的指导思想,只有这样,创造认识论的研究才有前途和出路,也才能取得具有一定理论价值和现实价值的成果。

既然这样,研究创造认识论就必须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出发,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为研究的指导思想,只有这样,创造认识论的研究才有前途和出路,也才能取得具有一定理论价值和现实价值的成果。事实上,本文对创造认识论的阐述,是遵循着“主体和客体”、“实践和认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等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范畴和基本原理进行的,至于效果怎样,有多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只能由读者来审定和甄别。

收稿日期:2001-2-26

标签:;  ;  ;  ;  ;  ;  

创造性认识论研究的基本内容和方法_认识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