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康复护理对基底节区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的康复效果研究论文_庄丽

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 安徽 芜湖 241000

【摘要】 目的 比较早期康复护理对基底节区急性脑梗死合并肢体功能障碍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 对本院2017年9月-2018年9月收治的80例基底节区(左右侧各40例)急性脑梗死合并肢体功能障碍患者进行观察,采用随机分组将患者分为参照组、研究组各20例。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早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FMA、ADL评分、MoCA是否有差异。结果 研究组的FMA评分、ADL评分MoCA评分均优于参照组(P<0.05),且左侧发病患者早期康复护理后部分评分结果优与右侧。结论 早期康复护理对基底节区急性脑梗死合并肢体功能障碍恢复有明显改善作用,且左侧较右侧恢复效果更好。

【关键词】基底节区,急性脑梗死;肢体功能障碍;早期康复护理;效果研究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rehabilitation effect of early rehabilitation nursing for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combined with limb dysfunction in left and right basal ganglia regions. Methods 80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complicated with limb dysfunction who were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September, 2016 to September, 2017 (40 cases on the left and right sides) were observed. The reference group received routine nursing and the study group received early rehabilitation nursing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for motor function score and daily activity ability. Results the FMA and ADL scores of the study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ose of the reference group (P < 0.05), and some of the scores of patients with left morbidity were better than those of the right. Conclusion early rehabilitation nursing can improve the recovery of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complicated with limb dysfunction in basal ganglia region, and the recovery of the left side is better than the right side.

[keywords] basal ganglia region,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Limb dysfunction; Early rehabilitation nursing; Effect of recovery

脑梗死即缺血性卒中,是脑组织局部供血突然减少或停止引起的脑部病变,主要包括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腔隙性梗死,约占所有脑卒中患者的80%,好发于50-6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群[1]。该疾病发病急骤,转化迅速,死亡率极高,而且治愈后患者遗留残疾的概率较高。肢体功能障碍是脑梗死患者中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使患者活动功能受限,自理能力低下,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给患者心理、生理带来极大的影响。建立在现代康复医学的基础之上的早期康复护理,被认为对卒中患者的早期康复是有明显积极作用的。

不同解剖部位的脑部神经负责不同的认知和行为,而不同部位的脑部损伤,则会引起不同形式的功能障碍或减退,如肢体功能功能障碍与认知障碍[2,3]。临床资料表明,基底节部位卒中患者的执行功能和学习能力损害会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自立性,同时也是肢体功能运动康复的阻碍因素。

本文比较左右侧基底节区急性脑梗死合并肢体功能障碍患者给予早期康复护理的应用效果,探索不同部位脑卒中的最适早期康复护理。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并与患者或其家属签订知情同意书。观察对象选则我院神经内科2017年9月-2018年9月收治的80例急性脑梗死合并肢体功能障碍患者,所有患者均经影像学结合临床症状确诊, 符合脑梗死诊断标准。其中左侧基底节区梗死组:40例,男24例,女16例,48-70岁,平均61.741±10.783岁,受教育年限为9.2±3.26年,病程为 6.32±4.59 月,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20例(男性12例,女性8例)。右侧基底节区梗死组:40例,男22例,女18例,平均年龄为 59.1±12.66岁,受教育年限为11.0±2.12 年,病程为 5.66±4.18 月,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20例(男性11例,女性9例)。上述各病例组与对照组在年龄、受教育年限、NIHSS量表评分基本一致,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护理方法

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即根据神经内科标准护理流程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护理,对患者进行基础健康教育,施行环境、生活、饮食护理,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意识瞳孔变化,发现病情变化时需及时告知医师。

研究组在参照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具体方法:(1)心理康复指导 由于该病发病急骤,病情发展快,加之患者出现肢体功能障碍,活动受限,情绪失控无法接受患者易产生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甚至不配合治疗,影响治疗效果。护理人员应给予患者适当的心理疏导,帮助病人建立正常的情绪反应模式,鼓励病人通过各种方式倾述,对其需要给予安慰、支持,并指导其正确认识看待现实。通过认知行为来改变病人的不良认知和功能失调性态度,评估病人认知能力及其与自我放松技巧的关系以及接受新事物的能力,鼓励病人练习自我活动技巧,增加成就感,模仿正面形象,自我校正错误行为,提高病人对现实的认知能力患者多沟通交流,多倾听患者想法,解除患者疑虑,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向患者讲解疾病发病原因、临床症状、治疗方法等相关知识,例举治疗成功的案例,缓解患者恐惧、焦虑情绪,提高治疗配合度。同时告知家属应多给予患者关心与理解,鼓励患者,增加患者对治疗的信心。(2)肢体康复护理 根据患者病情、身体情况制定针对性锻炼计划。在患者发病期间,因肢体活动障碍,患肢活动受限,护理人员应2h更换一次体位以防止产生压疮,肺部感染及痉挛模式,对偏瘫侧肢体良知位摆放,偏瘫病人典型的痉挛姿势表现为:上肢肩下沉后缩,肘关节屈曲,前臂旋前,腕关节掌曲,手指屈曲,下肢为外旋,髋膝关节伸直,足下垂内翻,早期注意保持床上的正确体位,有助于预防或减轻上述痉挛姿势的出现和加重,选用患侧卧位,健侧卧位,仰卧位,交替进行。对患者关节做被动运动,先从健侧开始,在做患侧从大关节到小关节循序渐进,动作缓慢轻柔,重点进行肩关节外旋,外展和屈曲,肘关节伸展,腕和手指伸展,髋关节外展和伸展膝关节伸展,足背曲和外展每日2-3次,直到主动运动恢复。在患者能进行运动期间,护理人员还应指导主动活动,急性脑梗死患者变换体位或者训练时,握手方法应用Bobath握手,双手手指叉握,患侧大拇指置于健侧拇指之上,主动向健侧翻身训练,主动向患侧翻身训练。桥式运动:加强患者伸髋屈膝肌的训练。双桥式运动:取仰卧位,上肢放于体侧,双腿屈曲,足踏床,臀部抬起,保持骨盆水平位,维持数秒慢慢放下。单桥式运动:在患者较容易地完成双桥式运动后,悬空健侧下肢,仅患侧下肢屈曲,足踏床抬臀。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护理前即入院时,护理后即出院时运动功能(FMA)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认知功能评分MoCA变化。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结果使用SPSS 19.0进行处理,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护理前、护理后采用配对t检验。研究组、对照组采用独立t检验进行差异性分析;以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护理后即出院时,研究组的FMA评分、ADL评分及MoCA评分均较护理前明显改善且优于参照组(P<0.05),且左侧发病患者康复护理后部分评分结果优与右侧发病见表1。

下康复护理前后比较差异显著;#,P<0.05:表示相同评分下左、右侧发病康复护理后相应评分比较差异显著。

3 讨论

脑梗死发病主要与吸烟酗酒、过度劳累、熬夜等不良习惯和高血压、血液病、动脉炎等心脑血管疾病两大因素相关[5]。由于该疾病因脑组织缺血、缺氧导致脑部病变,对患者神经功能造成损伤,引起患者语言、认知,肢体等功能障碍。患者运动功能受限,长期处于卧床状态,自理能力低下,给患者生活带来诸多不便[6]。

现代康复医学认为[7]中枢神经系统在结构或功能上具有重组能力或可塑性,在条件适当时,只要神经细胞尚未完全受损,其轴突、树突与突触均可发芽再生,通过功能重组可起到代偿作用,因此中枢神经系统在一定程度上的损伤是可逆的。药物治疗结合康复治疗促进了中枢神经系统通路的恢复。康复治疗可使支配该运动部位的脑局部循环血量增加,促进脑损伤的修复,建立脑功能代偿,使肢体功能恢复,还能刺激调节神经元的兴奋性达到神经功能重组的目的[8]。

大脑基底节区由尾状核、豆状核(壳核和苍白球)、黑质和丘脑底核等结构组成,以往的观点认为它接收广泛皮质的信息,并通过输出核(苍白球、丘脑底核、黑质网状结构)经腹外侧丘脑传送信息至运动皮层,在运动控制中发挥重要作。大脑对躯体运动的调节是交叉支配,即来自基底核的神经纤维通过椎体交叉下行最后控制对侧躯体的运动。神经解剖学研究发现基底节与额叶之间就存在交互的神经环路,表明其共同参与脑的高级认知功能的形成[9]。因此基底节区的受损带来肢体运动障碍,带有一定的认知功能受损,进而影响到早期的康复训练的学习和训练。综上所述,对急性脑梗死合并肢体功能障碍患者给予早期康复护理的效果明显,最大限度地促进功能障碍恢复,防止废用综合征,降低伤残率,充分强化和发挥残余能力争取病人达到生活自理,回归社会,值得推广。同时在临床治疗及护理中还应注意左右侧基底节区脑梗塞患者的临床表现的差异,进行区别对待。

本研究对左右侧基底节区脑梗死患者进行早期康复训练左右侧肢体恢复比较进行探讨,在常规护理上实施心理康复指导和肢体康复护理,结果显示研究组左侧基底节区脑梗死的FMA评分、ADL评分均较护理前明显改善且由于参照组,并且左侧基底节区恢复效果优与右侧(P)之所以出现右侧基底节区脑梗死康复效果滞后应该与大脑功能区,以及惯用手有关。不同的病灶部位对患者认知、语言的影响不同,右利手的患者左侧基底节区的病灶会造成语言、逻辑分析能力下降或者丧失,导致医患,护患,患者与家属之间沟通交流困难。两组患者在康复训练过程中肢体功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这给他们重回家庭,重回社会增加了信心。此外在康复训练过程中应注意循序渐进,视患者恢复情况逐渐增加锻炼量,促使患肢早日康复。在此期间尽量避免静脉输液,以免影响效果。

局限性:本文中所收集到的病例,存在一定不足,首先样本量稍显不足,左侧和右侧基底节区梗塞患者的样本的人口学数据存在一定的差异,给两侧基地节区梗塞的康复效果的比较结果的可信度,带来了一定影响。

参考文献

[1] 毕蕾,李莉.康复护理对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的效果研究[J].中国伤残医学,2016,24(6):125-127.

[2]罗颖,除程莹. 康复训练和出院后康复督导对脑梗塞康复的影响[J].中华全科医学,2011; 9(10): 1646-7.

[3] 赵东肖. 脑梗死后认知障碍与梗塞部位的相关性研究[D].沈阳: 中国医科大学,2010.

[4] 陈惠英.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障碍康复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21):134-135.

[5] 谭燕红.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脑梗死90例肢体功能障碍的影响[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5,(9):169-169,172.

[6]Gonzalez-Fernandez M,Kleinman JT,Ky PK,et al. Supra tentorial regions of acute ischemia associated with clinically important swallowing disorders: a pilot study[J].Stroke, 2008; 39(11): 3022-8.

[7]Knecht S,Hesse S,Oster P. Rehabilitation after stroke[J]. Dtsch Arztebl Int, 2011; 108 (36) : 600-U29.

[8] Kleim JA, Jones TA. Principles of experience-dependent neural plasticity: implications for rehabilitation after brain damage [J]. J Speech Lang Hear Res,2008; 51 (1) : S225-39. Cummings JF, Frontal-subcortical circuits and human behavior [J]. Arcb Neurol, 1993, 50:873-880

论文作者:庄丽

论文发表刊物:《中西医结合护理》2019年第0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15

标签:;  ;  ;  ;  ;  ;  ;  ;  

早期康复护理对基底节区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的康复效果研究论文_庄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