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北方国际物流与航运中心的发展模式,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航运论文,国际物流论文,模式论文,我国论文,中心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发展模式
1.依托港区,构建天津北方国际物流中心服务体系
天津港除了加大基础设施投资以提高装卸作业能力以外,加快散货物流中心、集装箱物流中心和海铁换装集装箱物流中心和天津国际机场的建设,形成海、陆、空、铁多式联运体系。利用枢纽港优势,大力发展专业化、社会化的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开展加工、包装、分拣、配送、信息等物流服务。把“港到港、站到站”的枢纽优势转化为“门对门、点对点”的物流优势,以成本低、效率高、服务好的综合物流优势,增强吸引力,扩大服务面。
2.整合资源,加快通道和线路建设
天津港是全国物流网络的重要节点,节点作用的发挥离不开交通网络的配套和完善。通过港区和高速公路连接线、铁路专用线建设,形成港城分离的立体交通体系,实现港区与周边运输网络的快速衔接。在改善港口周边交通环境,完善滨海新区自身交通网络的同时,加快与主要腹地直通公路和铁路的建设。开展京津塘高速公路二线、三线建设,打通天津港直通西部的铁路大通道,扩大天津与西部能源基地的铁路通过能力,完善以天津港为核心的物流网络。
3.完善口岸服务环境,扩大天津北方国际物流中心的国际影响力
天津港、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天津港保税区是天津滨海新区的3大功能区。3个功能区在地理上连成一片,共同具备外贸运输、国际贸易、保税仓储、生产制造和出口加工多种功能。通过落实大通关制度,积极推进“电子口岸”建设,为企业提供“一卡通”、“一站式”服务。开展跨关区“属地申报、口岸验放”改革试点工作,探索改进海关物流监管模式,借鉴国际通行做法,推动建设自由贸易港区,以良好的口岸物流服务环境,扩大天津北方国际物流中心在东北亚以至于全球的影响力。
4.强化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是物流现代化的基础和灵魂,要把信息化作为新区国际物流中心建设的核心,新区发展国际物流系统应鼓励利用信息基数改造传统物流,推广条形码、EOS(电子订货系统)、EDI(电子数据交换)、DRP(配送需求计划)和ASS(自动分拣系统)等先进物流技术,提高物流企业货物存储、分拣、加工、配送等环节的服务效率和工作质量。通过物流流程重组合理开发物流信息资源,建立企业物流信息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加快物流与信息技术电子商务的融合,推动物流信息网络化,构建共享物流信息平台,为物流企业的发展提供信息技术条件。
5.推进第三方物流的发展
企业通过采用第三方物流解决方案,可以迅速扩大市场覆盖率,提高服务水平,增强适应顾客需求变化的灵活性。有关部门要在政策上对第三方物流企业加以照顾,培育本地市场上的第三方物流服务提供商。在传统物流服务领域,组建运输物流集团公司和仓储集团公司,使得物流企业在速度、成本和管理上占据竞争优势。在现代物流服务领域,鼓励企业发挥自身的优势,将单一服务提升转化为优质高效的现代物流服务。
面临问题与挑战
1.区域港口整合势在必行
在环渤海经济圈内拥有包括天津、大连、青岛等大型商贸港口和秦皇岛、黄骅2个全国最大的能源输出港在内等60多个大小港口,港口竞争还远大于整合。目前,天津港最大的竞争对手在于新崛起的曹妃甸港。曹妃甸港位于渤海湾中心地带,距唐山市85公里,距陆地500米处水深即达25米,甸前深槽水深36米,为渤海最深点,是渤海唯一不需开挖航道和港池即可建设30万吨级大型深水泊位的“钻石级”天然港。根据规划,未来曹妃甸将建设包括矿石、原油、煤炭、液化天然气码头在内的多个码头,成为中国多种泊位并存、单体工程量最大的港口,吞吐量达5亿吨。首钢搬迁至曹妃甸,将让天津港失去进口铁矿石的腹地基础。首钢进口的铁矿石曾占天津港铁矿石吞吐量的1/3强,因此首钢搬迁将减少天津港的铁矿石进口量。
因此,除港口自身整合之外,应该打破条块分割,推进区域港口的整合。在经济发达、运输需求旺盛的地区,几大港口并存并发挥港口群体的整体优势已成为普遍规律。
2.环渤海区域港口群需要合理规划和布局
目前,中国沿海港口发展的新格局正在逐步形成:一是建设以上海为中心、江浙为两翼的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二是围绕香港国际航运中心,发展香港、深圳和广州为主体的华南区域港口群;三是围绕建设东北亚重要国际航运中心,发展大连、天津、青岛为主体的环渤海区域港口群。根据这一思路,从目前中国港口的布局看,南方港口的态势已经比较清晰。长三角地区以上海港和宁波港为龙头,珠三角地区以广州港和深圳港为龙头,相对与周边港口的竞争不是很激烈。而环渤海地区的4个亿吨大港势均力敌,特别是大连、青岛和天津3个港口的发展目标基本一致。作为中国最大人工港的天津港,将以现代化的集散运输手段,成为中国北方国际航运中心的龙头。天津港地处环渤海“C”形湾的中部,是正在建设的环渤海经济圈的中心。由于天津港位于渤海湾的最西端,华北和中西部地区的最近入海口就是天津港。在天津港的广阔内陆腹地中,有占中国3/5的煤、1/4的盐、1/6的油、1/7的矿物,需要通过天津港进行海上运输。
3.探索制度更优惠、管理更宽松的监管模式
天津东疆保税港区的发展目标是自由贸易港。国际上一般认为,自由港是在“境内关外”,即划出相应区域之后按照自由贸易区的国际准则来运作。目前,保税港区仍被视作其“特殊监管区”,现有的发展优势还没有引起有关各方足够的重视,各类特殊监管区域本身也存在着功能单一、政策不配套的问题。概括来说,保税区可以仓储、加工,但不能享受出口退税政策;出口加工区仅有加工的功能,可享受出口退税政策,没有仓储和物流功能;保税物流园区有物流、仓储的功能,可享受出口退税政策,却没有加工的功能;保税物流中心不能建厂从事生产,等等。从发展角度看,在港口设立保税港区,目的就是要建成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自由港。除了港口的功能外,保税港区应整合原来保税区、保税物流园区、出口加工区等多种外向型功能区的功能,探索制度更优惠、管理更宽松的“特殊监管区”监管模式。因此,通过模式创新、功能整合、政策叠加,使现有的海关特殊监管区的政策优势、功能优势、区位优势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整体效能,实现各类海关特殊监管区的协调发展,优势互补,使其成为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强大动力。
4.依托腹地,实现持续快速发展
天津港是滨海新区对外开放的一个门户,滨海新区要建设成为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首先要有一个强大的港口作为支撑,要有大量的货物和船舶在此流动来往,天津港所起的就是这样一个核心载体的作用。天津港的生存与发展,在于为腹地服务。天津港不断完善港口功能,实现规模化、国际化和现代化,将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巨大的辐射力、影响力和带动力,同时天津港口功能也得到了扩展和延伸。依托腹地建设无水港,是沿海港口货源突围的必然选择。无水港实际是指在内陆地区建立的具有报关、报验、签发提单等港口服务功能的物流中心。无水港内设置有海关、动植物检疫、商检、卫检等监督机构为客户通关提供服务。货代、船代和船公司也在无水港内设立分支机构,以便收货、还箱、签发以当地为起运港或终点港的多式联运提单。内陆的进出口商则可以在当地完成订舱、报关、报检等手续,将货物交给货代或船公司。因此,依托广阔腹地,不断完善港口功能,天津港才会形成不可替代的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