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稳定思想工作者队伍的工作,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工作者论文,队伍论文,稳定论文,思想论文,工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从改革开放一开始,邓小平同志就语重心长地向全党提出了“必须有效地加强和改善我们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问题,指出“改善党的领导,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以后,他又不断地针对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出现的种种新情况,从各种不同的角度,论述了加强和改善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意义、具体内容,以至于一些工作方法问题。这些年来,我们的广大思想政治工作者,按照小平同志的理论,结合实际,确实也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到了1989年,小平同志却又几次十分严峻地强调指出,“我们最大的失误是在教育方面,思想政治工作薄弱了”,“十年重大的失误是教育,这里我主要是讲思想政治教育”。从1989年到现在,又几年过去了,不能否认,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在消除动乱的后果,鼓动人民群众的社会主义热情方面,起了不容否定的作用,但是也无须讳言,加强和改善思想政治工作的问题仍然十分紧迫地摆在我们面前,淡化、忽视思想政治工作造成的种种后果,仍然经常地困扰着我们蓬勃发展的事业。
为什么强调了十多年的问题,至今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原因是十分复杂的,有对新情况缺乏思想准备,对新矛盾缺乏分析把握的问题,有外来的腐朽思想观念和传统的旧思想观念的干扰影响问题,有某些方面改革滞后的问题,同时也有思想政治工作者队伍本身的诸种问题。笔者认为,为了真正有效地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除了要排除干扰,解决其他种种问题外,党对广大思想政治工作者也要做思想政治工作,并且从各方面帮助思想政治工作者解决一些具体问题。这个道理很简单: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最主要的依靠力量是思想政治工作者,如果没有他们的敬业精神与主动性、积极性,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只能是一句空话。因此,本文打算就此作些探讨。
我们先来分析一下党的思想政治工作者队伍的状况。
只要稍微深入地调查一番,就会发现,思想政治工作者思想不稳,队伍不稳,工作不安心,改行跳槽的倾向相当突出。几次问卷调查显示,70%到90%的思想政治工作干部不想继续干这项工作,年轻人中的情况更严重。能够安下心来的多是一些年龄偏大,接近退休的干部,他们感到此生已定,改行无望。但他们中间几乎没有一个人希望自己的子女今后做党务干部,接思想政治工作的班。据有关部门调查的材料,一百名被作为领导干部接班人来培养的后备干部在回答问卷时,没有一个人选择党务工作,都想当厂长、经理、行政、业务领导。这是多么严重的问题!如果任其发展,不仅现在思想政治工作的加强与改善有困难,而且会发生思想政治工作者队伍后继无人的问题,人们不禁要部问,本世纪末怎么办,下个世纪怎么办!这是个很现实的危机。
要摆脱这个危机,不光要端正社会对思想政治工作的认识,而且首先要端正思想政治工作者本身的认识。
一要端正思想政治工作者对党的工作重点转移所起作用的认识。
以经济工作为中心,不是不要其他工作,更不是不要思想政治工作,而是要求各项工作包括思想政治工作围绕经济建设做得更好、更活、更有成效。如果把经济建设为中心与其他工作对立起来,割裂开来,失去了其他各项工作的支持与保证,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也就不成其为中心了。就成了象过去“单纯军事观点”一样错误的“单纯经济观点”。没有思想政治工作保证的经济工作会走到什么地方去呢?会走向以金钱为中心,一切向钱看的邪路上去,就会歪曲党的改革开放政策,歪曲党的中心工作的实际内容和政治要求,就会出现违法乱纪,走私受贿,投机倒把,丧失人格、国格,丧失民族自尊心,道德败坏,精神堕落,就会出现思想战线上的极度混乱,就会丢掉坚定正确的社会主义方向。如果出现这样的情况,即便经济搞上去又有什么意义呢?邓小平同志在南巡讲话中告诫过我们:假如出现这样的情况,经济搞得再好,变起来可是“一夜之间的事”!所谓“一夜之间”的事,1989年国内动乱,一批社会主义国家剧变的教训难道还不够我们牢记一辈子吗?小平同志在最近几年反复强调党的领导不能削弱,思想政治工作不能削弱。党中央在总结教训中进一步提出了要加强党的建设,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是极其正确,极有远见的。“加强”的责任与担子由谁来挑?在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党的干部、广大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当有新的历史使命感、责任感、光荣感。不要以为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了,党的工作、思想政治工作就可以放松了;不要以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党的工作者、思想政治工作者都应当改行搞经济了;不要以为,只有直接参与经营决策、生产管理,才是服从工作重点转移。当代的经验和教训都表明,没有党的工作的地方,没有思想政治工作的地方,是不会有社会主义经济的正常和顺利的发展的,是不会有真正的经济繁荣和社会稳定的。
二要帮助提高思想政治工作者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新时期下,在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下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本领。
建国以来,我们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党的工作、思想政治工作是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下,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开展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社会进入了一个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我们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国的经济基础、上层建筑、交换形式、分配方式、消费观念与道德观念、利益关系与人际关系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过去战争岁月、阶级斗争年代,五十年代、六十年代适用的并且在某种意义上说相当有成效的思想政治工作体制与方式显得过时了。但是,这种过时的体制与方式不仅会在相当长的时期影响我们老一代的思想政治工作干部,影响他们的思维方式、工作方式,而且会在相当程度上影响我们年轻一代的党政干部,影响他们对思想政治工作作用与影响的认识。因此,对于新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不仅有一个如何加强的问题,而且有一个必须改进、改善以至改革的问题。要清楚:不改善就不能加强,不论是老一代的还是新一代的思想政治工作者,都要以改革的精神对思想政治工作进行再认识,进行新探索。
新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不能再搞政治运动,不能再搞“阶级斗争为纲”,不能再发动一部分人斗另一部分人。它的主要任务是在党的基本路线指导下,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用正确的思想把人民群众团结起来,凝聚起来,使之振奋起来,为加速发展生产力,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和整个党的工作重点转移中的情况一样,思想政治工作者有许多过去熟悉的本领现在用不上了,而有许多新的东西等着他们去学习。特别是企业和一些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的事业单位,党务工作部门、思想政治工作部门的责、权、利,组织形式、活动方式、工作的对象、宣传教育的内容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在这样情况下,如果我们的思想认识不变、工作方式仍是老一套,不熟悉新情况,不学会新本领,不使用新手段,思想政治工作必然僵化,也必然会被淡化、弱化。
为了真正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我们一定要帮助、组织、教育新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干部,象过去战争年代学习军事、学习组织阶级斗争、学习发动群众一样,认真熟悉新变化、新情况,努力学习、钻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新本领,掌握经济工作的新特点、新情况,分析在以经济工作为中心,建立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人们思想活动与变化的规律,创造出一整套在新情况下做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鲜经验来。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增加思想政治工作者做好自己工作的信心,巩固发展思想政治工作者的队伍。
三要努力提高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思想境界,牢固树立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理想,提倡献身精神与奉献精神。
做思想政治工作的人应当比一般群众具有更强烈的革命意志、献身精神。过去是这样,今天,在物质利益受到人们普遍关心,受到党的政策重视的新时期,更是这样。在艰苦的革命战争年代,激烈的阶级斗争中,不仅有伟大的革命理想鼓舞共产党人,而且恶劣的环境也迫使共产党人首先考虑革命事业的需要,首先考虑全局的利益、群众的利益、他人的利益,不这样,共产党人连生存都会发生问题。而到了和平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在物质利益原则成为人们奋斗的带有普遍性的动力的情况下,在市场经济日益激烈,人民内部的利益矛盾日益突出的情况下,党的工作者、思想政治工作者要不要保持“革命第一、工作第一、他人第一”的献身精神?要不要保持艰苦奋斗、公而忘私、乐于奉献的革命精神?这对新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者是一个考验。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允许也提倡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而领导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关系,共产党人与一般群众的关系则要求党的干部、共产党员、思想政治工作者在利益矛盾迭起的情况下,自觉地吃一点亏,作出一些牺牲,而唯有做思想政治工作的干部,教育人的人,宣传社会主义信念、共产主义理论的人,勇于牺牲、勇于献身、先人后己,先公后私,思想政治工作才有说服力、感染力、才能凝聚人,吸引人,鼓舞人。因此,在塑造千百万“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时,必然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首先成为“四有”新人,思想政治工作者队伍中“四有新人”多了,这支队伍才能壮大,才能巩固,才有战斗力。这是不难理解的。
有必要指出的是,现在有一部分思想政治工作者所以不能安心于自己的工作岗位,所以要改行跳槽,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怕吃亏,怕个人利益受到损失,怕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条件下,自己的名、利、地位受到影响。这个思想问题不解决,思想政治工作者的队伍是难以巩固的。而要真正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首先对思想政治工作者做正确的思想政治工作。在一个实行市场经济,竞争剧烈的社会里,这个工作的难度是很大的。但是,只要共产党还存在,党的工作还存在,思想政治工作还存在,这个工作就必须做,而且,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决定了我们一定能做好这个工作,一定会有一批优秀的共产党员毫无自私自利之心地挑起思想政治工作的担子。
四要在不断提高思想政治工作者本身思想觉悟的基础上,也要认真考虑思想政治工作干部的自身发展利益、合理的个人利益的问题。要改变思想政治工作者“从一而终”的状况,使思想政治工作者成为既懂政治,又通经济,既能抓精神文明,又能抓物质文明的两用人才。
稳定思想政治工作者的队伍,一方面要抓教育,要讲牺牲精神、奉献精神。另一方面,也要有新的思路,要充分地考虑思想政治工作干部自身的发展问题。过去的思想政治工作干部往往是“从一而终”,从踏上思想工作岗位到退休,就只是在党务工作、政治工作的圈圈里转,这种模式是有不少弊端的,一是容易造成思想政治工作干部脱离经济工作与业务工作,造成思想政治工作与经济、业务工作的对立,形成两张皮。二是影响思想政治工作干部的全面发展,甚至会使他们成为一些缺乏经济知识,不懂技术业务,只会空谈政治的人。三是上述两种情况不仅会造成一部分群众和业务干部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反感,而且会使思想政治工作者对自己工作的价值、作用失去信心,从而影响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稳定、巩固与发展。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应当对有条件的干部进行政治与业务、思想工作规律与技术工作本领的双重教育,使我们的干部,具有“两手抓”的本领,在这种条件下,就可以实行岗位轮换制度,做一段思想政治工作的干部,可以轮换到经济管理、生产经营或技术业务岗位上工作,而做过经济工作、行政业务技术工作的同志,也可以轮换到党的工作、思想政治工作岗位上来。如果我们干部都有两种经历、两种经验、两种体会,就可以有效改变“两张皮”的状况,就可以使党的干部与行政干部,思想政治工作干部与经济技术业务干部互相理解、互相尊重,互相配合,互相支持。干部有了这种双重经历,又有岗位轮换制度,稳定思想政治工作干部的队伍就有了牢固的人的素质基础和科学的制度基础,思想政治工作就会显示出新的活力与效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