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的哲学革命与经验主义概念批判_哲学论文

马克思的哲学革命与经验主义概念批判_哲学论文

马克思的哲学革命与经验主义认识概念批判,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马克思论文,经验主义论文,哲学论文,概念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B56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659(2002)01-0002-06

在我们以往对阿尔都塞的研究中,一个重点是他的所谓“症候阅读法”,但是并没有 认真去探究这种阅读理论的认识论背景。实际上,如果我们仔细读阿尔都塞的《读<资 本论>》,就可以明显地感觉到,阿尔都塞的所谓症候阅读,在《资本论》中并不是想 认真去发现经济学的科学内容,而主要想从经济学中读出马克思的哲学来。他要向人们 呈现“马克思著作的狭小空间中所包含的无限领域即马克思的哲学领域”[阿尔都塞: 《读<资本论>》,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版,第23页。]。依他的观点,作为此在的马 克思总是历史性的存在,他的文本总是狭小而具体的,但他的哲学之思却是无限的。解 读文本并不是目的,关键在于能否学到思的方法。这恐怕也是我们面对阿尔都塞的正确 旨趣。我发现,阿尔都塞这里实际上是想在更大的理论尺度中深化讨论,即认识方法论 变革及其历史进程。阿尔都塞的认识论,是他哲学构架中分量很重的东西,可是它却始 终被遮蔽了。

一、伪二元认知构架:“透过现象看本质”

阿尔都塞说,过去我们也对《资本论》进行阅读,可常常是使用阅读Ⅰ即“栅栏式” 的阅读来发现马克思比斯密多说了什么。这种阅读自然也是无法从《资本论》中获得马 克思的真哲学的。以他之见,似乎马克思的哲学并不是存在于传统人们关注的哲学文本 中。这可能是有一定道理的,但话说得太独断了。因为,马克思的“《德意志意识形态 》这一哲学断裂的记录并没有给我们提供这种哲学本身。在此之前的《关于费尔巴哈的 提纲》也没有给我们提供这种哲学本身,虽然《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像耀眼的闪电划 破了哲学人本主义的夜空”[阿尔都塞:《读<资本论>》,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版, 第24页。]阿尔都塞对马克思文本的理解其实是非常抽象的;他确实会在所谓解读方法 上唱了很高的调子,可是他从来没有认认真真读过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的书。也由于 这种文本研究上的浮夸,必然造成他恰恰在言说马克思思想真谛时的苍白和弱智。这一 点,我会在另文中作具体的辨识。阿尔都塞是说,《德意志意识形态》这本马克思恩格 斯共同撰写的第一本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专著没有提供马克思的哲学,《关于费尔巴哈的 提纲》这一新世界观的思想提纲,只是瞬间照亮了新的视域。再者,过去作为传统哲学 解释框架基础的恩格斯的《反杜林论》,则是跟着杜林进入了一种“以‘体系’形式出 现的哲学意识形态领域或世界观领域”。这种“为了战斗”的论战性叙述(包括列宁的 《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也不可能是马克思真正的哲学话语。阿尔都塞点拨我 们:“我们可以读到马克思真正哲学的地方是他的主要著作《资本论》”。只是在这里 ,我们能够真正找到代表马克思哲学的“没有流逝的活水”(living water which has

not yet flowed away)。

阿尔都塞认为,只有用马克思的哲学才能对《资本论》进行哲学的阅读,而马克思的 哲学又是我们的研究对象。这就构成一种必要的逻辑循环。

不借助马克思主义哲学就不能真正阅读《资本论》,而我们同时也应该在《读<资本论 >》中读出马克思主义哲学。如果这种双重的阅读,也就是不断从科学的阅读回复到哲 学的阅读,再从哲学的阅读回复到科学的阅读是必要的和有成效的,那么我们就有可能 在这种阅读中认识到马克思的科学发现所包含的这一哲学革命的本质:一次开创了全新 的哲学思维方式的革命[阿尔都塞:《读<资本论>》,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版,第80- 81页。]。

请留心一下,阅读理论要升华到哲学革命和认识论革命了。

那么,什么才是马克思哲学革命的本质呢?在阿尔都塞看来,这就是建立在对经验主义 认识概念(the empiricist conception of knowledge)批判之上的全新哲学思维方式的 革命。这里,阿尔都塞要开始从狭义的症候阅读法讨论导引出一种认识论方法变革的讨 论。这个讨论的焦点将是认识的本质。

在他看来,认识论就是“关于科学实践及其历史在不同的具体科学中的形式和条件的 理论”[阿尔都塞:《保卫马克思》,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第235页注。]。认识的本 质不是镜子式的直接映射,而是由一定的“认识概念”(范式)统摄下的生产性追问。这 个认识概念是基于问题式之上对认识论的一种更大的说法。可是,要说清楚马克思哲学 认识概念的本质,倒是必须先清算镜子式的经验主义认识概念。他认为,经验主义认识 概念正是上述那种“宗教阅读”范式的“世俗变体”。所以阿尔都塞指出:“经验主义 认识概念在特殊的形式上是我们所遇到的神话的复活。为了正确地理解这一点,我们必 须确定作为这一认识概念基础的理论问题式的基本原则”[阿尔都塞:《读<资本论>》 ,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版,第30页。中文译者将这里的the empiricist conception

of knowledge译成“经验认识论”是一种严重的误译,因为阿尔都塞这里的conception

of knowledge(即认识概念)是一种范式性的特定结构主义用语。]。在思想史的断代理 解中,神学构架真的是在现代性理性认知结构中复活的,黑格尔式的绝对本体是一个典 型。

显而易见,这里的经验主义认识概念不是常识中的经验论,因为“它既包含着理性的 经验主义,也包含感性的经验主义”,这是一种传统主体与客体对峙的二元化认识论问 题式的泛指。这个二元化的问题式也就是在认知活动中“显示了一个在某一对象和某一 主体之间进行的过程”[阿尔都塞:《读<资本论>》,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版,第30 页。]。在这种问题式中,首先是认识主体(心理主体、历史主体等)和认识客体对象(连 续的或非连续的、活动的或固定的)的设定。这两种二元对峙存在于认识发生之前,认 识就是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并且,往往是现实客体决定认识。其次,“整个经验认识过 程实际上就是所谓的主体的抽象活动。认识就是把现实客体(real object)的本质抽象 出来。因此,主体对本质的占有就是认识”[阿尔都塞:《读<资本论>》,中央编译出 版社2001年版,第30—31页。]。阿尔都塞说,这种抽象可能会有多种形式,但它始终 表现着一个不变的结构:主体到客体中抽象出现象背后的本质。“从一定现实客体抽象 出本质的经验抽象是现实的抽象,这种抽象使主体占有现实本质”。“现实抽象”,也 就是从一个被设定为现实的事实的东西中“开采”出本质。这个“开采”是很形象的说 法。在经验主义认识概念的问题式中,“认识在本来意义上是抽象,也就是说,把现实 的本质从包含它的现实中开采出来,从包含它、掩盖它、隐藏它的现实中分离出来”[ 阿尔都塞:《读<资本论>》,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版,第31页。]。 这里,出现了一 种本体论上的分裂,即现实存在的本质与遮蔽这一本质的“地壳”(物 相和现象)的二元 分立。“现实:现实的结构像内部包含着纯金颗粒的地壳一样;也就 是说现实由两个现 实本质构成:纯粹的本质和非纯粹的本质,金和外壳”[阿尔都塞: 《读<资本论>》, 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版,第31页。]。或者通俗一些说,主体所面 对的客体对象由两 种不同的东西组成:“本质的东西和非本质的东西”。与此相对应, 认识就成了捕捉本 质祛除非本质的简单的去伪存真的过程了。

认识:它的唯一职能是用特殊的手段在对象中把对象所包含的两个部分即本质的东西 和非本质的东西区分开来。使用这些特殊手段的目的是消除非本质的现实(通过整个连 续的挑选、筛选、剥离、摩擦过程),以便使认识的主体只是面对现实的第二个部分即 本身是现实的现实本质。我们得到的第二个结果是:抽象的活动。它的全部清理过程不 过是净化过程,剔除现实的一部分,提炼另一部分的过程”[阿尔都塞:《读<资本论> 》,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版,第32页。]。

这正是整个传统认识论的基本构架。透过现象看本质,认识活动的任务就是要从这种 现实的客体中剥离现象之后提炼出背后的本质。这种认识论结构的关键还是看,这可能 是阿尔都塞将其一古脑统统定位于“经验主义”的主要原由。当然,这种看不仅仅是经 验感觉中的视觉之看,也包括了理性之看。这是一种主体认知中的内与外、直接与间 接 的看见与看不见的关系。

非本质的部分包括现实对象的全部外在面(outside)即它的可以看得见的表面(visible

surface);而本质的部分包括现实对象的内在面(inside)即它的看不见的内核(invisi ble kernel)。因此,看得见的东西和看不见的东西之间的关系就是外在面同内在面之 间的关系,就是外壳同内核之间的关系。如果说本质不是可以直接看到的,那是因为它 被掩盖起来,更具体地说,被非本质的外壳完全掩盖和包裹起来[阿尔都塞:《读<资本 论>》,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版,第32页。]。

柯林尼可斯解释说,阿尔都塞所批判的这种认识论就是理想地假定:“现实的东西直 接是现在我们可以观察到的现象中。为了掌握现实的东西,只需要一种有适当见闻的眼 光,这种眼光就能把本质与现象区分开来。为这种能力作保证的,是评估与客体之间存 在的基本连带关系——知识客体(对象)的结构是这样的,它能使主体的眼光有可能透过 偶然穿透到现实”[柯林尼可斯:《阿尔都塞的马克思主义》,远流出版公司(台湾)199 0年版,第43页。]。过去,我们的认识论逻辑大概真是这样的。认识就是揭示遮蔽在外 部现象之后的本质,这就像“去掉包裹某物的东西,就像剥开包裹杏仁的外壳,削掉水 果的外皮和揭开少女、真理、上帝、塑像等等的面纱一样”。可是在阿尔都塞看来,这 一切,都会是“作为镜子—幻象(mirror-images)反映出一切看的哲学(the philosophy

of vision)的自我满足”[阿尔都塞:《读<资本论>》,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版,第 33页。]。到这里,我们已经能够发现,阿尔都塞是在说明那个支持阅读Ⅰ的认知构架 。所谓阅读Ⅰ是直观的完全占有式的阅读方法,而阅读Ⅱ就是“症候阅读法”。所以他 又指认说,“经验主义认识概念问题式和在透明的存在中看到本质的宗教幻影的问题式 是孪生兄弟”!二者的差别仅仅在于,上帝或绝对观念不是存在于可以直悟的透明性中 ,而是被同样实在的外壳掩盖着,我们只要揭开这个外壳,就能够获得真实的本质。于 是,认识就成为对本质简单的看。这是一种镜象式的再现认识论。反对再现式的认知观 ,是巴什拉之后法国学界的一个共识。福科在阐述其知识型理论时,曾专题批判过这种 再现式的认识论。巴特也持有相近的论点。

二、认识=现实?

阿尔都塞说,这种经验认知的“结构”(或者图式)可以表述为一个臆念,即将我们对 现实对象的认识本身直接认作为现实对象的实在部分。按照上面的说法,这个作为被挖 (抽象)出来的“本质”部分固然是看不见的,却被认为是现实中最真实的东西。这个理 论事件最核心的真相是主体的认识是能动主体认知的结果,这个认知过程实际上是在“ 客体之外”完成的,却被宣布为现实对象的部分。阿尔都塞反讽地说,这是给“现存的 现实对象增加了一个新的存在”[阿尔都塞:《读<资本论>》,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 版,第33页。]。这简直就像是指认非娘胎生的亚当身上有脐一样的怪事。把认识的主 观结果直接指认为对象的客观结构,这难道不是一种强加在对象上的东西吗?这是第一 层意思。

由于以上的这种逻辑强制,颠倒过来发生的另一个理论事件就是认识存在于现实对象 之中。这是一个用筛子去接公牛奶的逻辑强制。当人们把认识结果设定成现实对象后, 这自然就会发生一种很绝对的同质性逻辑,即认识与对象的同一性。假中之假的结果是 :

认识的体现以本质和非本质,表层和深层,内在和外在的差别形式完全表现在现实对 象的结构中!因此,认识实际上已经存在于它要认识的现实对象中,已经存在于这一现 实对象的两个现实部分的互相支配的形式之中[阿尔都塞:《读<资本论>》,中央编译 出版社2001年版,第33页。]!

认识是对象,对象也是认识。“全部认识同现实结合在一起,认识始终表现为认识的 现实对象的内在的关系,这一现实对象的各个实际上不同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阿 尔都塞:《读<资本论>》,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版,第35页。]。这是一个看似合情 合理的推论。这在全部传统认识论研究中,几乎是一个不正自明的前提。

阿尔都塞指认道:“把被理解为现实对象的现实组成部分的认识纳入这一现实对象的 现实结构,这就构成了经验主义认识概念的特殊的问题式”[阿尔都塞:《读<资本论> 》,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版,第34页。]。这一概括是很重要的,也是极为深刻的。 他甚至认为,这个所谓经验主义的认识概念是整个西方“古典哲学问题式的中心”。这 一断言的分量是很重的。我们需要做一个特设说明。

在阿尔都塞看来,经验主义的认识概念“这个被18世纪洛克和孔狄亚克所公开认同(av ow)的问题式,尽管极其矛盾,却深深根植于黑格尔的哲学之中”[阿尔都塞:《读<资 本论>》,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版,第34页。]。这是一个初看起来十分怪异的说法。 前者是经验论的始祖,后者是理性主义的大师,好像有些牛头不对马嘴。其实仔细去想 ,阿尔都塞的这一指认是有道理的。近代经验论的认知结构是符合说,认识是对感性对 象的直映,可是他们没有发现,实际发生的事件是经验论者将认识的结果(物与物相)误 作为感性对象,再指认从这一伪物相(经验)中升发出来的东西(本质)是对客观现实对象 的反映。这是一般经验论的认知图式。而黑格尔一类理念论者(早先一些的是从爱利亚 学派到柏拉图)则比较直接一些,他们看到了“事物本质”这样的东西实际上是概念发 生统摄的结果,因此干脆直指概念就是实在(神)!认识的过程就颠倒为,指认经验物相 的伪谬性(“飞矢不动”、“洞穴之光”和精神现象学),以重新呈现被遮蔽起来的本质 (神与绝对)。这正好与经验论走了一正一反的路。这也是上面阿尔都塞已经说过的这种 经验主义认识概念具有双重线索,即感性主义和理性主义的双重逻辑的真实意思。阿尔 都塞同时指认,这也是当代实证主义的真正理论基础,固然这种理论构型自我确认为“ 模式理论的无辜形式(the innocent form of a theory of models)”[阿尔都塞:《读 <资本论>》,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版,第35页。]。可是,它终难逃“认识意识形态 ”(ideology of knowledge)的罗网[阿尔都塞:《读<资本论>》,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 年版,第75页注14。]。

阿尔都塞这里还说了一段很有意思的话:“在问题式的各种变化形式上,包括在它的 无声的和否定的变化形式上对问题式的再认识,会给哲学史的草图提供一个基本原则, 这个原则对这一时期概念的建构是重要的”[阿尔都塞:《读<资本论>》,中央编译出 版社2001年版,第34页。]。他这里主要是讲经验主义的认识概念对整个欧洲古典哲学 的逻辑贯穿,但他也道出了另一层含义,即问题式在思想史中的发生与具体存在形式是 多样化的,有时甚至会是以相悖的否定形式分有同一个问题式。注意这一点对于理解认 识思想史真是很关键的。

阿尔都塞说,这个经验主义的认识概念或者问题式是与马克思“格格不入的”。这是 一种理论上的界划和“保卫”。可是,他又承认,在相当多的场合,“马克思不得不使 用这个问题式来思考已经生产出其结果的那个概念的空缺,以便筹划(formulfate)这个 (不在场)的问题”[阿尔都塞:《读<资本论>》,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版,第34页。 译文有改动。]。例如,“它出现在费尔巴哈的著作和马克思的断裂著作(《关于费尔巴 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在这些场景中,马克思还在使用古典哲学的 这个问题式来思考新的不在场的问题。这个不在场的问题(新的认识概念),马克思只是 到《资本论》中才做出了回答。虽然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仍然使用了诸如本质与现象 、表面运动与现实的运动、内在与外在等等这些旧问题式的范畴,但他已经在事实上改 造了这一问题式。当然,阿尔都塞也不隐晦一个事实:“这一问题式在马克思之后仍然 存在着。我们在恩格斯、列宁著作的若干地方看到了这个问题式。他们有充分的理由在 意识形态争论中使用这个问题式”[阿尔都塞:《读<资本论>》,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 年版,第34页。]。他的解释是,恩格斯和列宁进入到敌人(杜林和波格丹诺夫)的旧场 所中,“用论敌的意识形态论据和概念给予还击”。这大概是一个善意的诡辩。

三、认识对象与现实对象的异质性

从上面的讨论,我们已经可反推出一个结论:阿尔都塞反对经验主义的认识概念,其 核心是反对将主观认知结果的认识对象等同于客观存在的现实客体。我觉得,这里还需 作些说明,阿尔都塞这里所讲的问题不是客观与主观、物质与意识的简单区分,这点可 能是任何常识经验和实在论,甚至唯心主义哲学都可以做到的。他所指认的这种理论混 同在实际思想史逻辑中是一种很深的理论无意识。无论是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都难 逃此逻辑陷阱。

在旧唯物主义那里,误将已经是认识结果的物质概念(一定历史条件下的物相之主观映 象)直指为客观“物质”本身,再将观念看成是对这种“物质”的反映;而一切唯心主 义则是将客观现实误识为理念或心象的内在产物,旧唯物主义所依存的“物质”倒真作 为物相被祛除了。所有唯心主义的现象学讲的都这个意思。于是,从理论深层重新认真 界划认识对象与现实这二者的区别则成为下一项重要的理论任务。阿尔都塞说,这是走 上“斯宾诺莎和马克思为我们开辟的道路”。依安德森的分析,阿尔都塞关于认识对象 和现实对象的界划,“直接来自斯宾诺莎关于思想和思想的对象实体之间的著名划分” [安德森:《西方马克思主义探讨》,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83页。]。这恐怕是有一 定根据的。

首先,认识对象与现实对象是根本异质的。阿尔都塞说,“斯宾诺莎反对应该称之为 笛卡儿唯心主义的潜在教条经验主义的东西,他提醒我们说,认识对象或本质,就其本 身来说,是与现实对象绝对不同的”[阿尔都塞:《读<资本论>》,中央编译出版社200 1年版,第36页。]。这是两种根本异质的东西,即“作为认识对象的整体的理念和作为 现实对象的整体”。而马克思是在直接否定了黑格尔把现实对象与认识对象、现实过程 与认识过程混同起来的唯心主义错误后,做出相同界划的。阿尔都塞指认道:马克思是 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明确“把现实对象(现实具体,即在现实具体的认识的生 产前后‘始终独立地存在于头脑之外的’现实整体)同认识对象区别开来”[阿尔都塞: 《读<资本论>》,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版,第36-37页。]。这是因为,认识对象是思 维自身的产物,它是作为与现实对象“绝对不同”的东西被生产出来。与现实的客观物 质生产过程相比,这也是完全不同的另一种思想生产过程。并且,前者是现实的历史生 成,它是以客观的“历史发生过程各环节的顺序”得以完成,而后者则是认识进程中以 另一种主观“逻辑顺序”实现的。

其次,认识对象生成于独特的思维生产方式。阿尔都塞这里实际上始终是想说明一个 问题,即传统哲学那种将认识的结果误指为现实存在的同一性构架是伪谬的,这种误识 之根本就是没有看到认识的结果有它自己不同于现实对象生产的独特的生成方式和过程 。认识的生产过程是在思维(thought)中进行的。这个思维不是一种唯心主义想当然的 “超验的主体或绝对意识的能力”,也不是个人心理主体的能力,固然人的个体是其承 担者。阿尔都塞所讲的思维是一个在个体主体之外的客观认知结构,即“历史地在自然 现实和社会现实中产生和形成的思维器官(apparatus of thought)所构成的系统”[阿 尔都塞:《读<资本论>》,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版,第37页。]。所以,思维,就是 在一定的社会历史的现实条件生成和“认识的特定的生产方式”。这是一个非常知的理 论指认。

思维本身是由一种结构建立起来的。这种结构把思维所要加工的对象(原料)、思维所 掌握的理论生产资料(思维的理论、方法、经验的或其他的技术)同思维借以生产的历史 关系(以及理论关系、意识形态关系、社会关系)结合起来[阿尔都塞:《读<资本论>》 ,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版,第37页。]。 在阿尔都塞看来,这种理论生产系统既是客 观的也是精神的。因为它是在“现有的经 济的、政治的和意识形态的实践基础上生产和 形成的”,现实实践为它提供“原料”, 使这种认识生产方式具有“一定的客观现实性 ”(determinate objective reality)。 这种一定的客观现实性的认知结构也就成为个 体主体思考问题的前提。也是在这个意义 上,阿尔都塞说:

思维远不是与物质世界相对立的本质,远非是“纯”超验主义的能力或“绝对意识” 的能力,或者说,这是唯心主义为了确认和确立自身而生产出来的神话,“思维”是特 有的现实系统,它是在同自然保持着一定关系的一定历史社会的现实世界中产生和形成 的,它是一种特殊的系统,它是由它的存在条件和它的实践条件所规定的,也就是说是 由特有的结构规定的[阿尔都塞:《读<资本论>》,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版,第39页 。]。

这样,被经验主义认识概念混淆的认知过程可以得到一种澄清。“认识从来不像经验 主义所渴望的那样,面临着与现实对象(对现实对象的认识恰恰要由认识来生产)同一的 纯粹对象。认识加工它的‘对象’,但不是加工现实对象,而是加工它自己的原料。这 个原料从严格意义上说就是它的‘对象’(认识的对象),是认识的最初级的形式来看就 已经是不同于现实对象的对象”[阿尔都塞:《读<资本论>》,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 版,第39页。]。认识对象不等于现实对象,人们在认识过程中所直接面对的“从来就 不是‘纯粹的’可感知的直观或表象,而是早已综合了的原料,是‘直观’或‘表象’ 的结构,这个结构在特有的‘联系’中,同时把可感知的要素、技术要素和意识形态结 合在一起”。所以,认识对象产生于实践提供的原料,这种原料已经是“综合的结构( 感觉的、技术的、意识形态的结构)强力加工和改变形态的原料”,正是认知构架把原 料变成了认识的对象。

总之,阿尔都塞这个假斯宾诺莎观念所作的认识论分析是有意义的。这正是我们过去 在研究阿尔都塞中完全忽略的东西。

标签:;  ;  ;  ;  ;  ;  ;  ;  ;  ;  

马克思的哲学革命与经验主义概念批判_哲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