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高邮市第二人民医院 江苏高邮 225600
摘要:目的: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对精神分裂症的护理效果。方法:将2012年3月-2014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均分为观察组44例以及对照组44例,其中观察组患者给予临床护理路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在经过不同护理方案后,观察组患者好转率为95.5%(42/44),对照组患者好转率为59.1%(26/44)。两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融入临床护理路径,能够对患者的症状起到很好的改善作用,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在临床中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精神分裂;护理;效果
精神分裂属于慢性精神疾病,该病病因不明且发病人群以成年人居多,精神分裂患者的认知功能会受到严重损害。精神分裂症患者预后效果普遍不太理想,给患者本人以及家庭都造成巨大负担和痛苦。在各种护理工作中,临床护理早已得到了充分肯定,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本次研究将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对精神分裂症的护理效果,现将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2年3月-2014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均分为观察组44例以及对照组44例,其中观察组患者给予临床护理路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其中对照组男26例,女18例,年龄21-51岁,平均年龄(38.3±3.2)岁;观察组男28例,女16例,年龄24-56岁,平均年龄(40.3±4.1)岁。研究中所有患者均符合《精神障碍分类诊断标准》中相关内容。两组患者无论是年龄、性别以及一般资料均无显著差异(P>0.05)不具备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建立临床护理路径
1.2.1.1急性期护理
患者入院后均被安置在一级病房中,同时告知患者家属严禁患者擅自离开病房,若需外出需家属陪同。安排护理人员两班不间断对患者进行护理,白班护理人员对患者的病情变化等进行全面观察,帮助患者进行用药,同时详细记录患者的药物反应;帮助患者进行常规生活护理,督促生活懒散的患者;做好对患者的饮食护理,对无法自己进食的患者给予喂食,同时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以及精神情况给予相应的心理护理干预。夜班护理人员负责患者的生活以及卫生等各方面,做好晚间的用药护理,当患者入睡后对患者的睡眠情况进行观察,患者若是有睡眠障碍则应当联系医师进行治疗。
1.2.1.2持续治疗期护理
将患者安置于普通病房中,告知家属患者外出时需有人陪同。同样采取两班不间断对患者进行护理。白班对患者的病情进行严密观察、监测,督促患者按时用药,患者用药后对用药反应进行观察、记录,同时对患者的饮食进行记录。对于精神情况有好转的患者可参加病区活动,同时引导患者进行相关趣味互动,如看电视、下棋、玩扑克等。夜班帮助患者按时服药,同时记录患者的睡眠情况,每日晨起后督促患者进行饮食以及卫生活动。白班以及夜班护理人员分工明确,各尽其责,制定出一套完善的护理路径。
1.2.1.3康复期护理
允许患者外出锻炼、运动,帮助患者回归社会创造条件,同样实施不间断护理,白班给予患者晨间护理,对患者的一般情况等进行观察,让患者自觉、主动服药,同时对患者的饮食进行指导,让患者参与病区开展的各项康复活动以及体疗。同时做好患者的相关知识宣教,为患者做好心理护理,耐心、细致的询问患者是否有不适感,观察患者精神状态。提升患者的认知能力,教会患者完成简单的日常任务,如人际交往以及生活技能等。
1.3观察指标
在经过不同护理模式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
1.4统计学分析
两组数据录入到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s)标准差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卡方检验,以P<0.05为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经过不同护理方案后,观察组患者好转率为95.5%(42/44),对照组患者好转率为59.1%(26/44)。两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见表1
3.讨论
有文献曾报道,在医院中运用临床护理路径能够充分利用护理资源,能进一步提升对患者的护理效果[1]。在精神科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则是精神分裂症,患者往往丧失基本的认知能力和行动能力,对于此类患者的护理显得极其重要,进一步运用临床护理路径能够提升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护理质量[2]。
临床护理路径是以患者为中心,贯穿整个护理阶段的工作计划。使护理人员能够有预见性、针对性的做好护理工作,同时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明确护理目标[3]。经过此次研究我们发现,在经过不同护理方案后,观察组患者好转率为95.5%(42/44),对照组患者好转率为59.1%(26/44)。两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说明在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融入临床护理路径,能够对患者的症状起到很好的改善作用,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在临床中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高月云,季日峰.临床护理路径对精神分裂症的护理效果分析[J].山东精神医学,2012,04(3):296-297.
[2]许春景,张婷.临床护理路径对精神分裂症的护理效果分析[A].河南省护理学会.精神科护理风险管理培训班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河南省护理学会:,2012:(2)4.
[3]周颖,陆秀英.临床护理路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民康医学,2013,19(4):105-106.
论文作者:徐道岚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4年2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5
标签:患者论文; 精神分裂症论文; 路径论文; 效果论文; 对照组论文; 两组论文; 率为论文; 《健康世界》2014年22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