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基嘉模式启示
麦基嘉公司(MacGregor)是目前全球最大的船用机电设备制造企业,其以舱口盖业务起家,通过不断并购重组,拓宽产品品牌及产品系列,成为当前最大的甲板机械制造商。目前,我国船舶配套企业仍面临优势企业少、产品市场竞争力有限等问题,麦基嘉跃进式的成长历程对国内配套企业发展具有较大借鉴意义。
麦基嘉公司发展历程
麦基嘉公司成立于1937年,隶属于芬兰卡哥特科(Cargotec)集团,是卡哥特科集团旗下的三大子公司之一。公司以船用机电设备为核心,具备整体解决方案和服务能力,旗下拥有麦基嘉、Hatlapa、Porsgrunn、Pusnes、Rapp和Triplex等众多品牌。麦基嘉的机电设备业务覆盖了海洋工程和船舶设备全方面的配套需求,能够为船厂、船东及船舶运营商提供安全可靠的货物装卸、船舶运作、海洋工程装卸、油气传输和海上系泊作业全生命周期配套服务。旗下产品包括舱口盖、船用吊机、集装箱系固设备、深远海及冰区养殖设备、波浪补偿系统、港口码头装卸设备等,具体分类如表1所示。
集团企业规模化扩张、所管控业务领域复杂化、地域广泛化、层次多极化等,均导致内部审计工作的执行力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并将内部审计提上日程。就内部审计而言,其主要是指审计部门组织专业人员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合规性、有效性、效益性等予以审查和监督,并予以工作评价。为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执行力,本文分析并阐述了企业内部审计制度的内容及评价原则,并提出了创新企业内部控制中内部审计的方法。
麦基嘉在全球船配业处于领先地位,公司拥有1900名员工,业务覆盖30余个国家地区,掌握着豪华邮轮、LNG、智能船舶等最先进的高技术船舶关键配套设备的设计和集成能力。经过80余年的发展,麦基嘉已经成为船舶配套行业机电设备领域的全球领军企业。
表示状态转换概率分布,其中,T=O(s′)∩δ-1(q,q′),O(s′)⊆2O表示在状态s′观测字母的集合,δ-1(q,q′)⊆Σ表示A中从状态q到q′的输入字母的集合;
持续专注于强项业务。麦基嘉始终把舱口盖作为最重要的主营业务之一,一方面,大力推动自主技术研发,构建了完善的产品体系,形成了折叠式舱口盖、堆叠式舱口盖、侧滚型舱口盖、二甲板舱口盖、舱口盖密封方案、舱盖控制系统、液压装置系统、舱盖改装等系列产品;另一方面,根据环保化、自动化等特殊需求对舱口盖进行升级,分别推出MacRack电力驱动的侧滚舱口盖系统、自动化式的链传动堆码舱口盖系统等产品,通过市场深耕,麦基嘉的舱口盖业务市场竞争力大幅提升,成为了全球船东的首选产品之一。
机电集团初具雏形。1993年麦基嘉又被Incentive收购,与瑞典起重机公司Hgglunds Marine合并;2005年,卡哥特科集团为加强其货物装卸业务,再次从Incentive收购麦基嘉。在经历三大集团对其业务的整合后,麦基嘉已具备舱口盖、液压阀、起重机、货物装卸配套、集装箱绑扎系统等多种机电配套设备的设计制造能力,开始向整个机电市场进军。
1、发展起步期
成为全球第一大船用机电设备企业。2018年,麦基嘉拟以8700万欧元的价格收购其在全球机电市场的最大竞争对手TTS的船舶与海工配套设备业务,此次业务上的合并将进一步加强麦基嘉全球第一机电设备供应商的地位。凭借两家公司9000多艘船舶的客户基础和覆盖超过32个国家的服务网点,麦基嘉能够通过全球化规模效应得到更多船东认可。
打造拳头产品。1983年,麦基嘉的业务进一步发展,与芬兰公司Navire合并,成立了MacGregor-Navire公司。1992年,麦基嘉收购了全球领先的集装箱绑扎系统制造商Conver-OSR,开展绑扎系统业务,并逐步打造成拳头产品。
2、业务整合期
麦基嘉发展历程主要分为四个阶段:发展起步期、整合业务期、快速发展期以及正在进行的调整转型期。
形成品牌体系。并入卡哥特科后,麦基嘉继续通过收购方式拓宽其业务领域,构建庞大的机电产品品牌体系:2007年先后收购了挪威Hydramarine公司的海工起重机业务和新加坡Plimsoll公司的海工绞车业务;在2013年收购商船甲板机械产品组合供应商Hatlapa公司及其子品牌Triplex;2014年又从Aker Solutions公司收购了Pusnes系泊和装卸系统、Porsgrunn甲板机械以及Woodfield港口装卸用输油臂。麦基嘉收购各项业务后,原有品牌均得到保留,进一步提高麦基嘉品牌的市场影响力。
图1 麦基嘉发展历史及大事件汇总
3、快速发展期
研发高端机电产品。麦基嘉面对传统配套市场不景气,加大高端产品研发力度。近几年来,麦基嘉为马士基3E级超大型集装箱船开发集装箱船货物安全系统及服务,并推出融合了无线电线路和运动数据传输技术的船到船起重机补偿系统;还联手ESL航运公司开发用于配套散货装运的自动卸货起重机装置;推出全新的件杂货优化系统,使用自动化云应用为船东提供最优配载方案;与罗罗公司联手研发智能集装箱船航行及货物系统,成为机电领域最早一批研发智能船舶配套的企业。
表1 麦基嘉公司主要产品
布局亚洲市场。亚洲市场对麦基嘉的重要性越来越高,一方面全球绝大多数造船都在亚洲进行,另一方面麦基嘉近70%的上游供应商也来自亚洲。麦基嘉将总部搬至新加坡,并在中国与多家企业合资,以舱口盖、锚绞机和滚装设备等的低价策略开始大举进入中国市场,三类产品在中国机电市场的占有率分别达到了15%、35%和45%。
4、调整转型期
冷藏。对于生鲜食品而言,保证其安全性十分重要,需要针对所有生鲜食品确定其贮藏时间以及温度等,同时尽可能避免温度发生波动,严格控制波动范围,使其上下不超过2℃。同时隔离贮藏温度不同和类型不同的生鲜食品,尽量避免相互之间产生交叉感染。当进行贮藏时,需要定期通风换气,进而确保食品始终处于合适湿度以及氧气与二氧化碳浓度之中。在规定时间检查库内商品,一旦发现变质或者酸败等食品,必须在第一时间对其进行有效处理。
1)定干。定干高度依据苗木情况,如果肥水条件良好,可以在苗木最顶端饱满芽处定干。如果肥水条件不好,就要低定干,确保苗木成活。顶芽萌动时,在苗木距地面70 cm以上部分涂抹6-BA,促使主干多发分枝、细枝,当年发枝量达到12~18个为好。
市场占有率迅速提升。随着并购大量机电设备制造商,麦基嘉承接了大量船东客户,凭借丰富的产品组合和具有影响力的品牌体系,迅速提高全球机电市场的占有率,并很快跻身成为知名船配供应商。
以舱口盖为起点。英国人Robert MacGregor于1929年以首个钢质舱口盖获得了专利权,1937年,麦基嘉的前身MacGregor &Company成立。
收购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企业。在机电业务形成规模之后,麦基嘉的注意力转移到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上,并继续以并购手段提升自身实力。2016年起麦基嘉通过卡哥特科集团对Interchalt软件公司进行收购,提高机电设备的服务能力;同年还收购了英国公司Flintstone Technology进一步加强海工解决方案上的先进技术;2017年,麦基嘉再次收购Lekven软件方案公司。
麦基嘉发展的经验及启示
麦基嘉公司以钢制舱口盖业务为起点,通过并购方式进入并深耕船用配套机电设备市场,拓宽产品系列,形成品牌体系,并不断加大高端设备产品的研发力度,其经营历程和发展思路极具特征。
1、纵向深耕,打造拳头产品
每环分单双号孔对称进行施钻注浆,单号孔采取定量定压相结合方式,当注浆量达到设计值或注浆压力达到设计值且注浆量达到设计值80%时,为注浆结束标准;双号孔采取定压方式,注浆压力达到设计值时作为注浆结束标准;注浆过程中漏浆严重,不得不停止注浆时,但要详细记录,以便采取补救措施[3]。
2、横向拓宽,奠定市场地位
快速扩张机电业务抢占市场。并入卡哥特科集团为麦基嘉横向拓宽业务带来良好的契机,得益于卡哥特科旗下三大子公司在海陆港口业务的交叉融合效应,麦基嘉能够与多家配套企业进行业务升级与合并,从而拓宽了机电产品的业务范围。从1993年并入卡哥特科起,麦基嘉仅用时十多年便实现了在机电市场领域全方位覆盖,拥有了船舶、海工、渔业和科考、防务以及港口码头各方面的设计研发实力,业务的快速横向拓宽为麦基嘉成为全球一流配套商奠定了基础。
表2 麦基嘉的产品品牌体系
3、通过并购建立庞大的产品品牌体系
欧洲地区的船配企业非常重视船配产品市场的营销策略,通过打造国际化的售后服务网络来加强自己的品牌效应来开拓市场,提升自己市场份额。麦基嘉也是如此,在快速并购业务的同时保留了原有品牌的市场影响力,除自主研发的麦基嘉舱口盖之外,Hatlapa、Porsgrunn、Pusnes、Triplex和Flintstone等众品牌及产品系列也为麦基嘉带来了良好的客户口碑和销售业绩。
4、调整经营策略,盈利重点由产品销售向售后服务转移
受船市不景气的影响,船配企业的经营业绩均呈现大幅下滑。为应对此局面,麦基嘉调整经营策略,通过低价模式打开各国船东市场,舍弃销售利润而提高品牌地位,进而再通过售后服务的方式赚取更多的潜在利润,形成可持续的盈利能力。
5、持续创新,研发高端产品
大力研发先进产品,领导机电产品市场走向。随着技术水平不断提高,麦基嘉加大了高端产品的研发力度,对传统机电设备进行升级和改进,在安全性、数字化、智能化等几个重要领域均取得新的突破。麦基嘉在多个领域不断深耕,研发智能化、绿色化的高端船配产品,已经得到全球客户的赞赏与认可。
总体而言,麦基嘉经过多年的发展,尤其是不断对优质企业的整合以及新产品的研发,奠定了市场的龙头地位。我国船舶配套企业与国外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可以充分对标国外先进企业,通过加强产品研发、整合行业资源等做大做强,实现我国船舶配套行业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第一,找到行动者群体,确定行动者的范围及他们之间的联系。例如我们研究浙江的某一乡村规约,就不仅仅是规约条文的细则,虽然它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它既是实践的产物,也是进一步行动的依据,它的制定不是少数人闭门杜撰出来的,而一定是不同行动者经过讨论协商所达成的契约性共识。这一规约有执行主体,也有惩罚对象,还有监督者、旁观者、评价者和破坏者,围绕“村规民约”的制定过程、矛盾争议甚至消亡废止,我们就能看到行动者群体及其内部联系。
翁雨波
中国船舶工业经济与市场研究中心科技与配套部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