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分析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采用早期康复护理对患者偏瘫肢体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3月收治的98例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按照不同的护理方式随机分为对照组(采用常规功能锻炼)和干预组(采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康复训练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以及肌力分级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康复训练前ADL评分并没有明显区别(P>0.05),康复训练后1周、6周干预组患者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患者康复锻炼1周后肌力≥Ⅲ级率(77.6%)、训练6周后肌力≥Ⅲ级率(83.7%)均明显高于对照组46.9%、51%,两组差异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采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患者肌力情况,可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早期康复护理;术后瘫痪肢体康复;影响分析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6-0290-02
重型颅脑损伤主要是因为高空坠落、交通意外事故或高能损伤等原因导致的,这也是造成患者残疾的主要原因[1]。近年来重型颅脑损伤的发病率有明显升高的趋势,该种疾病患者往往病情较为复杂,患者死亡率也比较高,通过抢救治疗后虽然有的患者会幸存,但是常常会遗留一定程度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进而导致患者偏瘫[2]。早期进行康复护理干预可有效促进患者受损肢体功能恢复,提高患者治疗效果,为了进一步研究分析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采用早期康复护理对偏瘫肢体康复效果的影响,本文回顾性分析了我院9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分别采用常规护理以及早期康复护理的康复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3月收治的98例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均通过MRI检查或者CT检查确诊,现将98例患者按照不同护理方式随机分为对照组(49例)和干预组(49例),对照组中女性11例,男性38例;患者年龄20~82岁,平均年龄(55.6±2.1)岁;偏瘫部位:左侧28例,右侧21例。干预组中女性12例,男性37例;患者年龄20~80岁,平均年龄(55.2±2.6)岁;偏瘫部位:左侧26例,右侧23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以及偏瘫部位等方面并无明显区别(P>0.05),不具备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康复训练,主要包括坐姿训练、协助患者被动活动、主动活动等。干预组患者采用早期康复训练干预:
1.2.1脑水肿期。如果患者处于昏迷期,应该适当调整患者的肢体,保持正常、舒适的卧床姿势,而且应该注意保护好患者的关节功能。取患者卧位,将患者手肘适当抬高,肘关节屈曲90°,踝关节背伸90°,而膝关节应该背屈35°左右[3]。协助患者进行上下肢关节被动活动,比如指关节屈伸运动、上臂后旋运动、上肢肩外展训练等;下肢进行踝关节背伸运动、膝关节内外旋运动、足趾屈伸运动以及膝关节屈伸运动等,反复循环4次,每次持续2~4min。
1.2.2疾病稳定期。指导患者正确的翻身技巧以及坐便器的正确使用方法。同时协助并指导患者用健手带动患肢进行主动训练,指导患者双手交叉,朝着外展、内收、前屈等不同方向反复活动,各方向活动10~20次左右[4]。其次,指导患者进行翻身训练的过程中应该进行桥式运动,还应该指导患者进行起坐练习,先翻身保持侧卧位,用自己健侧手臂作为整个身体的支撑,将双腿移动到床沿后用力坐起。
1.2.3恢复期。指导患者积极做座椅转移、独立站立、下地行走、爬楼以及步行等练习,但是应该主要进行上肢康复锻炼,比如握力、抓小球、提放物件等,最好是能够联系患者的日常生活,这样更有利于患者患肢功能尽快恢复。
1.3 评价指标
通过Barthel 指数评分量表对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ADL)进行评价,统计两组患者康复训练1周、6周后肌力分级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计数数据采用%表示,通过χ2进行检验;计量数据采用(x-±s)表示,以t进行检验,统计学处理软件采用SPSS 13.0,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采用P<0.05表示。
2.结果
2.1 两组患者康复训练前后ADL评分对比。两组患者康复训练前ADL评分并没有明显区别(P>0.05),康复训练后1周、6周干预组患者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具体情况见下表1。
3.讨论
经过现代研究证明[5],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尽早进行康复护理干预可有效促进受损神经功能的恢复,也有利于提高患者大脑半球功能,促进患者神经侧支循环重建。而且患者如果处于急性期,鼓励、指导患者进行被动运动、主动运动训练,可增强患者神经功能紧张度、敏度感,有利于降低术后各种肢体性并发症发生率,恢复偏瘫肢体肌肉的自主活性,预防肢体关节挛缩,进而改善患者肢体功能。本次研究表明,干预组患者采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后,患者康复训练1周、6周后ADL评分均显著高于康复训练前(P<0.05),而且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干预组患者康复训练后1周、6周肌力≥Ⅲ级率分别高于对照组30.7%、32.6%,这和以往大多数学者研究报道基本相符[6]。本次研究患者,在患者脑水肿期进行体位调整有利于提高患者神经系统的紧张度;患者处于基本稳定期,主要指导、协助患者进行主动康复练习、坐起练习,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患肢功能;患者处于恢复期,指导患者进行站立、行走、步行、握力等练习,主要有利于恢复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早期患肢功能训练是帮助患者重建神经系统的重要基础,也是患者运动反射能力重构的重要前提,这对于帮助患者术后尽早康复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采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患者肌力情况,可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王礼平.颅脑损伤致继发性癫痫的多因素分析[J].医学临床研究,2012,29(2):319-320.
[2]王飞平,杨春.颅脑损伤合并胸腹部闭合性损伤的手术治疗分析[J].吉林医学,2012,33(9):1929-1930.
[3]皮加.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偏瘫肢体康复效果的影响[J].河北医学,2013,19(5):768-771.
[4]范燕娜,王冬梅,石卫青等.颅脑外伤术后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J].护理与康复,2012,11(2):132-134.
[5]张淑新.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偏瘫行康复护理的价值[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12(31):3518-3519.
[6]赵嘉勇,孟宏.针推康复并举治疗颅脑损伤术后偏瘫32例[J].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13,35(3):246-247.
论文作者:盛丽英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9月第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13
标签:患者论文; 颅脑论文; 损伤论文; 术后论文; 肢体论文; 康复训练论文; 两组论文; 《医药前沿》2016年9月第2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