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四川主要工业产品市场竞争力的思考_工业生产论文

提高四川主要工业产品市场竞争力的思考_工业生产论文

提高四川主要工业产品市场竞争力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竞争力论文,工业论文,市场论文,产品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工业产品竞争力的强弱是衡量一个地区工业增长的重要标志,也是一个地区工业实力、经济实力和经济质量的综合反映。四川是一个工业大省和经济大省,长期以来一直走的是依靠外延扩张发展的道路,成本高、效益差、竞争力不强的问题始终未能得到有效解决。当前,四川的产业、企业及其产品在市场上既受到来自发达国家、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严峻挑战与巨大冲击,又面临着国内各省市区间的激烈竞争。因此,高度重视并很好解决提高全省主要工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问题,是摆在每位理论与实际工作者面前的一件大事。

一、四川主要产品市场竞争力现状评析

(一)改革开放20多年来,四川一批优势传统工业产品及部分高新技术产品在全国保持了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和较高的市场份额,形成了工业企业和经济增长的核心竞争力和主要推动力

1.彩电及部分电子信息产品在全国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1998年四川省彩电产量达770万台,占全国产量的22.1 %,仅次于广东省。 长虹公司是我国最大的彩电生产基地, 生产能力达1100万台。 “长虹”是四川省5 个国家名牌之一, 目前品牌价值高达245亿元。四川省电子工业基础较好,拥有一批具有一定规模、 效益较好的生产企业,拥有专业研究院所和国家级、省级企业技术开发中心。四川省电子工业效益较高,1998年资金利税率高达6.8%, 比全国水平高0.4个百分点。

2.名酒、名烟等传统优势消费品工业市场竞争优势比较明显。1998年,四川省中高档白酒产量居全国首位。 白酒行业拥有4个国家名牌。目前“五粮液”品牌价值达46亿元,在全国名酒市场有较高的占有率。1998年,以白酒为主的四川省饮料行业资金利税率达18.2%,比全国平均水平高7.5个百分点。四川省啤酒产量虽小,但却崛起了规模较大、效益较好的大企业蓝剑集团,因而极具发展潜力。1998年,四川省卷烟产量虽然占全国的比重只有3.8%, 但具备大力发展高档次香烟的技术和资源条件。第一,经过“八五”大规模的技术改造,企业技术装备水平明显提高,其中成都卷烟厂已经达到90年代国际水平;第二,一些骨干企业有望得到国家更多的支持,成都、什邡烟厂已被列入全国重点改造企业;第三,优质烟叶原料供给有保障。凉山、川南不少地方适宜种植烤烟,且质量优良。四川省烟草工业经济效益也不错,1998年资金利税率高达48%,比全国高2.9个百分点。

3.中成药及原料药业发展迅速,潜力很大。1998年四川省中成药产量占全国的8.2%,中成药产值已居全国第一位。1992—1998年, 四川省中成药工业产值年均增长60%。四川省中成药工业效益在国内市场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1998年资金利税率达到20.5%,比全国高出8.9 个百分点。四川省发展中成药工业具备多项有利条件:一是具有丰富的传统中药材资源,中药材基地建设起步早;二是具有中医药教学、科研基地的科技优势,中成药产品开发实力强;三是已形成地奥、中汇、迪康、康弘等一批骨干企业和一批名优产品;四是制药企业中合资、民营的居多,机制较为灵活,新企业多、包袱少、设备比较先进,各地区对医药企业发展相当重视;五是一批国有医药企业在原料药方面具有一定的规模优势。

4.发电设备等部分机电成套设备保持了较大的市场优势。1998年四川省发电设备产量占全国的29.3%。大型发电机组的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全国第一。以大型成套设备为支柱产品的中国东方电器集团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逐年增大,在国内市场的竞争力进一步增强,目前在火电设备市场居全国第一,在水电设备市场居全国第二,1998年完成工业总产值27亿元,出口创汇5420万美元。

5.水电资源丰富,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和对外输出能力。虽然四川省发电量占全国比重只有4.1%,但水电占全国比重却达到12.7%。 与发展火电相比,四川省水电资源丰富,成本低廉,不污染环境,发展条件可谓得天独厚。四川省已经建成目前全国最大的水电站——二滩电站。金沙江及长江支流蕴藏丰富的水能资源,开发便利。

6.化肥、硫酸、原盐、丝等化工及部分原材料工业具有突出的资源优势。化肥、硫酸、原盐、丝等产量在全国比重较大,位次靠前,拥有天然气、井盐、蚕茧等突出的资源优势。

7.航天、航空等国际、三线工业基础较好,在全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三线”建设时期四川省建成了不少军工、三线企业和科研院所,技术力量雄厚,涉及航天、航空、核工业和武器制造,在全国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

(二)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从总体上看,四川工业产品市场占有率较低,竞争能力亟待提高

1.优势行业及拳头产品少。(1)优势行业少。 四川省规模最大的11个行业(机械、冶金、电子、电力、饮料、化工、食品加工、建材、纺织、石油、医药)中,只有饮料、电子和医药三个行业在全国有比较明显的相对优势,有条件、有能力参与国内、国际市场的竞争,其他行业均缺乏竞争力。特别是机械工业在国内外竞争中呈现衰退的迹象,无法适应全省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要求。(2)优势拳头产品少。 按照目前的市场份额和经济效益水平以及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衡量,只有彩电及有关电子产品、名酒名烟、中成药及原料药、发电设备、水电、化肥及硫酸等化工原料、航天航空等国际工业产品,是四川省的优势拳头产品。

2.四川工业总产出及主要产品产量在全国的比重下降,排列位次后移。(见表1)

表1 全部工业总产值占全国的比重和位次

1980年 1990年 1998年 1980-1998

比重 位次

比重 位次

比重 位次

比重变化

四川3.58 3.51

113.10

13 -0.48

江苏9.08

211.55

111.08

2

+2.00

浙江3.91

115.99

6 9.52

3

+5.61

上海

11.62

1 6.87

4 4.91

6

-6.71

广东4.33

9 7.95

311.40

1

+7.07

山东6.60

4 9.20

2 8.89

4

+2.29

辽宁8.78

3 6.72

5 5.61

5

-3.17

从表1可以看出,1980年—1998年,江苏、浙江、广东、 山东工业产出总量上升,地位提高,而上海、辽宁、四川工业比重下降,四川由1990年的第11位退到1998年的第13位。1980年,四川与浙江几乎处于同一起跑线,但到1998年,四川工业总产值及占全国的比重都只有浙江的1/3。

再来观察一下四川近年来主要消费品的生产量占全国比重的变化情况(见表2)。

表2 四川主要工业消费品产量占全国的比重及位次

产品1995年 1997年

1998年1995-1998

比重 位次 比重 位次 比重 位次比重变化

糖 1.99

10

1.28

11

1.17

11

-0.82

电视机

10.64

5

22.04

2

22.06

2

+11.42

照像机0.01 120.66

80 --0.01

自行车0.05 190.02 190 --0.05

家用电冰箱 0.10 180.03 180.86 11+0.76

家用洗衣机 0.09 180.02 160 --0.09

电风扇0.31 100.07 160.17 10-0.14

录音机0.02 200 - 0 --0.02

卷烟 3.37 103.68 9 3.75 9 +0.38

罐头 4.53 8 3.97 7 2.15-2.38

白酒 19.91 115.38 2 9.57 2-10.34

啤酒 2.56 143.22 143.96 12-1.40

中成药6.445.65 5 8.23+1.79

在最近三年中,四川的主要消费品产量占全国的比重在所列的13个品种中,有9个下降,4个上升,下降的品种占66.7%,上升最快的是电视机达11.42个百分点。这些消费品在全国有影响、 占有较大比重的就是电视机与白酒,1997年电视机为22.06%,白酒为9.57%, 均排在全国第2位,其余的产品产量占全国的比重缩小,位次多在10名以后, 而家用电器类的产品位次最靠后。

四川工业投资品在全国的地位和影响也在下降(见表3)。 在全国比重较大的9种产品中,只有发电设备地位突出,1998 年产量占全国的29.3%,其他产品的比重均较低。9种产品中有5种产品比重下降,两种产品比重微升,只有发电设备比重上长较多。

表3 四川主要工业投资品产量占全国的比重及位次

产品1995年 1997年

1998年1995-1998

比重 位次 比重 位次 比重 位次比重变化

化肥 9.21

78.94

28.163

-1.05

硫酸 8.11

48.15

28.431

+0.32

纯碱 7.25

76.38

65.478

-1.78

钢 5.60

85.04

64.917

-0.69

钢材 4.87

94.41

84.348

-0.53

发电设备

- -

18.12

-

29.28- +15.28

水泥 4.06 104.59

74.597

+0.53

发电量4.45 9 4.33

84.07

11

-0.38

3.四川工业品的市场份额不断缩小。

表4 部分省区工业产品市场占有情况对比表 (单位:%)

1980

1985

1990

1995

19971980-1997

比重变化百分点

四川

3.44

3.674.29 3.25

3.27

-0.17

江苏

8.65

9.45

10.46 11.85 12.34

+3.69

浙江

3.76

5.085.57 6.15

6.22

+2.46

上海 12.77 10.238.62 7.59

7.50

-5.27

广东

4.30

5.237.67 11.70 12.33

+7.93

山东

6.71

6.687.65 8.32

9.46

+2.75

河南

3.77

3.853.81 4.18

4.30

+0.53

表4表明,四川工业品在全国市场所占份额从1980年到1990 年逐年上升,最高年份1990年市场占有率达到4.29%,1997年只有3.27%,比1980年不升反降。而广东、江苏、浙江,甚至与四川省情况相似,结构相同的河南省,其工业品的市场占有率都保持上升趋势。广东、江苏已分别占有全国1/10强的市场。市场份额的萎缩, 说明四川工业品在沿海的市场竞争中,已处于明显的不利地位,正面临着严峻的市场挑战。

四川工业是典型的重型结构,重工业在国民经济中举足轻重,消费品工业则发展不足。四川消费品工业在国内市场缺乏竞争力,市场份额小的问题就更加突出(见表5)。

表5 1996年部分省区消费品工业市场占有率 (单位:%)

行业 四川

江苏

浙江

广东

上海

山东

河南

食品加工业 4.12

8.41

4.0

10.23

2.91 14.08

6.52

食品制造业 1.92

8.06

7.79 13.66

6.57

9.61

6.89

饮料制造业 9.54

8.50

5.50 10.88

3.75 11.85

5.50

烟草加工业 3.75

2.64

2.08

4.77

4.64

4.74

6.60

纺织业1.77

3.72 12.88

9.44

6.25 10.71

4.31

服装及其他 0.50 16.84 12.99 22.97

9.73

5.37

1.04

纤维制造业

皮革、毛皮

羽绒及其制 1.47

10.33 13.56 23.96

4.45 10.57

4.80

家具制造业 2.058.57

6.47 18.09

6.68

9.09

3.25

文教体育用 0.25

16.22 10.95 28.80 13.04

6.65

0.61

四川重工业也好不了多少,四川省最重要的10个工业行业中有6 个是重工业,但其销售收入占全国的比重都不高(见表6)。

表6 1997年部分重工行业销售收入及占全国的份额

单位:亿元

行业 四川 全国 份额(%)

机械 298

17848

2.5

冶金 255

50745.0

化工 152

42163.6

电力 192

45954.2

建材 139

32404.3

石油

58

17321.35

4.产品的生产与市场分布不均衡。近年来,四川省际贸易逆差不断扩大,1997年已达140亿元, 尽管该指标难以全面准确地反映省际贸易的实际,也尽管贸易逆差与各省区间产业(产品)结构、资源状况的差异有关,但它仍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四川省产品在省内外市场占有率下降这一不争的事实。客观来讲,四川产品除白酒和电视机在省外有一定市场外,其他产品几乎无所作为,难觅踪影。据上海市商业信息中心统计,在1997年80家销售额上亿元的商场中,对28种重要商品中销售量分别居前10位的品牌进行了统计(共280个品牌)。 其中四川长虹公司上榜,居彩电销量第二位。一些传统的优势产品,如洗衣机、电冰箱、中档白酒、天然食品、熟肉制品、针纺品、丝绸及成衣等在省外的市场被广东、山东、河南、浙江、江苏产品所挤占。

再看省内市场,四川产品也不容乐观。70—80年代初,四川的消费品市场上外省主要是上海产品,近几年来逐渐被广东、江苏、浙江产品所代替。目前,市场供应丰富,居民消费的品位提升,大多数消费者已经开始从“商品消费”进入“品牌消费”的新阶段。1997年四川省统计局对全省的畅销商品进行调查,结果在27种小家电和6种饮料商品中,四川产品分别占10.9%和26.5%,其余皆为省外、国外产品。在手表、石英钟、收录机、电子计算器、照相机、灯具、八宝粥等商品中,皆无四川的商品。四川产品在蜀中大地都无优势可言,又何谈开拓省外市场呢?四川产品市场竞争力令人堪忧,已面临较为严峻的局面。

5.消费者对四川工业产品的认同度较低。(1 )四川消费者对四川工业产品的总体印象评价一般。根据有关市场调查资料,四川消费者在回答“总体而言,你对四川产品的满意度如何”时,认为“一般”的占58%,“满意”的占38%,“不满意”的占2%, “很满意”的和“很不满意”的各占1%,可见大多数消费者(接近60 %)均对四川产品的印象一般,四川的产品在四川消费者心目中没有优势可言。认为四川产品具有哪些优势,选择最多的是价格适宜,占78.4%,其次为质量过关占42.6%、品牌名知度高占39.2%、售后服务好占24.6%,另有19%和13%的消费者认为四川产品花色多和款式新。在谈到四川产品有哪些不足时,消费者中有48%的人认为款式陈旧,37%认为售后服务无保障,35.4%和32.8%的消费者认为四川产品质量一般、品牌知名度不高,仅有15.5%的人认为四川产品无价格优势。正反两个问题回答的统计结果,都表明四川产品在价格上有竞争优势,质量也过得去,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款式不新颖、花色品种少以及售后服务差。在回答“你购买商品时,有无意识选择某个地区的产品”时,67%的消费者回答“无”,说明在市场经济公平竞争的条件下,大多数消费者把产品本身的优劣好坏作为衡量、选择商品的唯一原则,而非其他非商品因素。(2 )外省消费者对四川工业产品的认同度较低。据全国商业信息中心1998 年对全国1212家零售商店商品销售额监测, 所发布的全国居民日常消费的主要食品、日用品1997年度市场综合占有率居先的500个领先品牌, 四川只有11个品牌榜上有名,占2.2%,即酱油类的“德阳”、“大王”、 醋类的“保宁”,白酒类的“五粮液”、“剑南春”、“泸州老窖”、“全兴”、“尖庄”、“郎酒”、“泸州特曲”,果蔬饮料类的“阳公”。而在前200名领先品牌中,上海占24.5%,广东占22%,北京占10.5 %,天津占5.5%,四川只有三种名牌酒,仅占1.5%,差距十分明显。此外,四川名优品牌主要集中在白酒类,11个上榜品牌白酒类就占了7 个,说明四川省消费品结构太单一,不能全面出击,难以形成产品的综合市场竞争能力。

二、四川主要工业产品缺乏竞争力的原因分析

(一)环境因素:观念滞后

观念是工业产品市场竞争力的一个重要而突出的环境因素。从发达地区产品竞争力强的经验来看,要想在产品竞争中取得优势,首先就要在观念上具有优势。客观地说,四川在观念和文化中的确存在种种与市场经济不相适应的东西。一是形成观念屏障,产生浓厚的天府意识。四川自古以来就被誉为“天府之国”,具有天然优势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环境和安全屏障,潜移默化地使人们安于现状,疏于竞争,也使四川人形成了自我中心的观念,在成都平原一带,这种天府意识突出表现为“盆地意识”。二是依赖心理重,适应能力差。首先这与四川的经济结构有关。1980年以前四川工业经济结构主要以公有制为主,辅之以少量的私营手工业。四川国有工业完成的工业产值,1980年占工业总产值的81.1%,1995年占55.2%,远远高于沿海发达省份。国有经济主要完成国家的指令性任务,“等靠要”思想严重,竞争意识淡薄。其次和四川工业经济依靠强大外力推动有关。在四川工业发展史上,曾有过两次繁荣时期,第一次是抗战时期,由于沿海等地一批工厂的内迁和大量官僚资本、民族资本的涌入,四川现代工业得到了发展。第二次是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为备战需要,国家先后在四川建设了一大批军工、三线企业和科研院所,为四川建设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企业因素:企业经营者整体素质较低

四川产品市场竞争能力低下反映了四川企业经营者整体素质较低、层次不高的现状。其主要表现在:

一是对企业家的评价标准偏颇,使企业家队伍良莠不齐。从根本上看,评价企业家的标准应该是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的多少,其企业产品市场份额和生产力提高程度的大小,而不应该是其他标准。

二是现行企业家约束激励机制阻碍了对企业家精神的全面发挥。一方面,四川不少国有企业负责人的待遇是较低的,社会声望也不高,使企业家的精神收益递减。另一方面,确也有一些国有企业经营者抓住国有资产所有者缺位的机会,不求工资性、奖励性货币收入的增长,而贪图“内部人控制”等弊端带来的“控制权”收益,“灰色”或“黑色”收入呈增长之势。有的还违法乱纪,大肆挥霍或侵吞企业利润和国有资产以及职工利益。

三是企业家的选择途径单一,限制了企业家阶层的成长和壮大。目前,国有企业经营者的选拔、任用、奖惩模式与市场经济的要求是不相适应的。选择企业家的最佳途径应该是市场,同时,企业家的选择权利应该交由该企业经济利益联系最紧密的群众或组织,或是企业职工,或是投资最多的组织和个人。

(三)企业因素:产品创新不够

创新是产品和企业的生命和灵魂,没有创新的产品是绝对没有市场竞争力的。跟全国比较,四川省的企业创新不够,表现在于:一是技术创新渠道不畅,产学研结合的道路不宽,动力不足。同时,由于国有企业产品结构和效益等原因,四川省工业企业技术改造项目申请立项耗时费力,获取银行的技术改造贷款难。截止1999年9月, 四川省技术改造贷款仅完成162.31余亿元,比年初仅增长1.56亿元,增长势头减缓。二是制度创新困难较多,思路不广。有市场竞争力的工业产品必然是在价格、质量和服务上都有着优势的产品。在四川工业企业的所有制结构中,国有企业有着较大的比重。这些国有企业的制度模式经历了承包制、公司制等形式的改革,也正在按照“抓大放小”的思路进行资产重组。但因企业的所有制、分配制度、人事制度、财务制度等管理模式的改革尚难到位,真正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尚在探索之中,难以发挥制度创新对提高产品竞争力的促进作用。

(四)企业因素:市场营销战略策略水平不高

一是市场调研先天不足、重视不够、方法落后。由于四川地处西部内陆,各类信息来源少、速度慢、失真率高,导致企业反应较迟缓。尽管如此,很多工业企业仍然对市场调研不够重视,表现在于对调研、科研工作部投入少,不依靠专门的市场信息调研机构进行客观、科学的市场调查和分析,许多企业的决策凭借的完全是主观经验,“拍脑袋”现象相当普遍。

二是企业营销方法较落后。由于四川缺乏现代经营管理人才,市场营销的思路、手段和方式都落后于发达地区,市场营销策划总体水平不高。有的企业在促销中还采取恶性竞争方式。一些企业对售后服务这个重要营销环节不重视,承诺多,兑现少,影响了企业和产品的信誉。

三是企业广告宣传层次低,力度弱。四川工业企业由于观念保守和实力不强,出现了不想宣传或广告少而缺乏创意等弊端,使四川的全国知名企业、品牌少,形成了恶性循环。

(五)政策因素:政府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

一是政府的宏观管理还存在着“空档”,如优化环境,建立机制,发布信息,培育人才等。政府应该培育、营造出有利于提高四川产品竞争力的宏观环境,制定出四川中远期产品的市场占有率目标,围绕支柱产业,优化结构,并对有关的龙头企业从资金、技术、政策等方面予以优惠,集中优势、注重突破。另一方面,政府不该干预的事情却过多过细,没有很好划清政府管理和企业经营的界限。

二是名牌战略重点不突出。实施名牌战略是省政府1993年以来,为提高工业产品市场竞争力而采取的有力举措。六年来,成效明显,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名牌太多,1993年以来,四川省总共授予230 个名牌产品,比山东省多92个,比北京市多84个;名牌产品生产规模不大,经济效益不显著;四川省名牌产品中,全国知名的品牌少;四川省的名牌与其产业结构调整吻合度不高、衔接性不好。没有突出电子信息、机械冶金、食品饮料、化学和中医药等产业。

三是对外开放和全球战略实效不佳。近年来,四川省的对外开放取得了显著进步,有力地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但仍然存在实效不佳的问题,如对外宣传力度不大,使得四川在世界上的知名度不高;宣传的定位没有设立好,过多地宣传了自然风光、历史文物、名胜古迹等资源和人文优势,没有突出四川省的工业经济基础和企业现状;招商引资的规模不大;对三资企业的优惠随意性大,服务不到位;外向型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外销产品单一;产品结构上仍然以资源和农产品为主。

三、提高四川主要工业产品竞争力面临的新环境

要提高四川工业产品的竞争力,现实的选择就是要紧紧围绕市场和企业现有基础,探索适合四川省情的产品创新战略组合。要做到这些,首先要弄清楚企业面临的竞争新环境和目前经济格局呈现的基本特征。

(一)产品更新的高速化

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工业产品的更新换代正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态势向前发展。据分析,一个新产品从构想、设计、试制到商业性投产,在19世纪大约要花70年左右的时间;到20世纪70年代后则缩短为5~10年;现在只需花3年或更短的时间。这一事实给我们的启示是,生产企业不能再期望有一个若干年稳定的产品高需求量了。竞争的压力迫使企业努力将自己的产品在越来越短的时间内推到市场上。

(二)市场需求的多样化

随着科技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的价值观念变化很快,消费者由“量的消费”逐步提高到“质的消费”,使得消费者的需求向多样化方向发展,从而引起产品的寿命周期相应缩短。市场需求的多样化,使得以往单一品种大批量生产、靠批量降低成本的生产方式逐渐无法再施展其威力。因此,要求企业按订单进行生产。与大量生产所不同的是,在多品种小批量生产中,自然增加了企业生产管理的难度。生产方式的这种转变,必然要求企业生产管理体制和管理方法也相应地进行变革。

(三)企业竞争的国际化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深入和世界统一市场的形成,越来越多的国外厂商进入我国市场,它们不仅仅向我国输入产品,而且为了降低成本而开始在我国设厂生产,所谓国内与国外两个市场已开始合而为一。我国企业在家门口就要参与国外企业的竞争。在我国即将加入WTO 的形势下,这种情况就更加严峻。企业竞争国际化对国内企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它会引起企业经营战略的变化,并迫使企业组织服从于企业战略。企业战略的变化,必然会导致企业组织的变化,更使我国企业陷入了被动境地。

(四)生产过剩的双重化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终于告别了短缺,但并没有步入供需平衡的阶段,而是过早地陷入了过剩经济的泥潭。据1998年下半年的统计,全国600种主要消费品,除棕榈油以外, 全都供大于求或供求平衡,几乎没有供不应求的东西。生产资料也基本如此,一些长期属于供给“瓶颈”的产品,包括煤炭、电力、石油、乙烯、化肥和铁路运输等,现在都出现了滞销和平衡有余。伴随着市场供给的过剩,出现了产成品库存不断增多,以及生产能力的大量闲置。大多数发达国家和地区也大致出现了这类过剩状况。从国内外的环境来看,我国经济处于“双重过剩”的压力之下。于是,四川的产品创新战略的选择便面临着双重严峻的态势,一是要争创名优产品;二是要在“双重过剩”的压力下争创名优产品。

四、提高四川主要工业产品竞争力,加快产品创新的战略选择

(一)战略前提

尽管我国目前出现了市场疲软和产品过剩,但市场上仍然存在着一些值得注意的“亮点”,一批有助于满足人们学习和享受需要的商品,市场仍然看好。鉴于我国城镇居民已经从温饱型进入小康型生活状态,标志着日常消费开始进入追求提高生活质量的阶段。四川的工业企业就应根据消费趋向的这种变动,把握市场商机去确定产品创新的方向与重点,使生产与需求保持高度的一致性,这是创名优产品的战略前提。

(二)战略目标

从技术变化的程度来看,企业产品创新的战略目标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是根本性创新,它是指推出全新技术的产品而率先进入市场。二是模仿性创新,它对市场上现有产品进行仿制,其技术变化程度低,企业可以随时投入生产。三是模仿后创新,即企业在对现有产品进行仿制的同时,注重对其技术的消化与吸收,在产品的造型、质量、款式、色彩、工艺等方面进行改进,使自己的产品在性能、外观等方面都优于原有产品,并扩大其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从目前看,四川大多数企业采用的是模仿性创新战略,这在现有条件下是必然的正常选择,但它十分不利于争创四川的名牌产品。在未来的发展中,四川企业的现实选择,应当是尽快实现由模仿创新向模仿后创新战略的转变,形成自己的特色,提高产品的竞争力,确立独立的市场地位。目前,四川的加工型工业企业,大多数都属于中小企业,在技术、人力、资金、设备等方面有一定的局限性,走合作创新和引进再创新的路子是比较现实的选择,待条件成熟后,可以再转向选择独立创新和兼并创新的方式。

(三)战略主体

在市场经济中,产品创新的主体只能是企业,而不是政府。要使企业成为产品创新的主体,必须做到:第一,通过深化产权制度改革,建立以多元产权为基础的现代企业制度,合理界定国家与企业之间的权责利关系,确实保证企业享有由产品创新所带来的应有的经济收益,形成一个完善的产品创新利益分享机制。第二,通过组织、市场等多种形式,健全人才选择机制,把一大批企业家和技术人才,选配到企业的领导岗位和开发岗位上,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水平。

(四)战略选择

产品创新的任务除开发新产品外,还有一项就是多元化经营。如实施品牌延伸策略, 长虹公司借助长虹彩电的品牌优势陆续推出了长虹VCD、长虹空调等。还可搞多品牌策略,宝洁公司拥有海飞丝、飘柔、潘婷、沙宣、舒肤佳等100多个品牌,不少都各具特色,创下了业绩。 此外还可根据市场信号和企业现状,及时实施副品牌策略,品牌抛弃策略,提升品牌策略等,以及时调整发展方向,提高市场竞争力。四川的工业企业在选择品牌策略时,主要应当考虑企业主导产品的生命周期,企业多元化经营所选择的行业特点和行业发展阶段、新产品与原有产品的关联性以及企业原有产品的品牌定位等因素。总之,适当的品牌策略的运用,对于企业抓住商机,争创名牌,提高获利能力是极有助益的。

(五)战略支撑

企业的产品创新,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作为支撑。要使企业成为技术开发主体和投资主体,加大企业对科研与开发的投入力度,就必须开辟多元化的筹资渠道和构建多层次的资金支撑体系。企业现实的选择主要有如下途径:

一是提高企业的自我积累水平。企业自我积累是内源融资的首要方式,而企业积累能力的大小,取决于企业的利润水平。凡盈利企业必须控制超分配,提高积累率,不断补充资本金来聚集科技资金,使企业逐步成为开发主体和投资主体。二是争取政府的适当投入。按照中央规定,“中央和地方财政科技投入增长幅度要高于财政收入的年增长幅度”,“到2000年全社会研究开发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1.5 %”。问题的关键在于政府投入应向企业倾斜,减少或避免“中间截留”。三是获取银行信贷的一定倾斜。目前,银行信贷仍是企业科技资金来源的主渠道。国有企业要通过提高资信等级和自有资金水平,多方争取银行信贷资金用于科技开发。四是大力发展风险投资。作为高技术产业化的“孵化器”,风险投资对企业高技术创新作用巨大。四川企业的某些蕴含着高风险、高投入、高效益的技术开发项目,要争取风险资本的支撑,促使高技术尽快实现产业化。五是通过改制减轻企业债务。国有企业债务的缓解,除有赖债转股和政府的“拨改贷”债务改作企业资本金,以及企业之间债务经协商债权变股权外,还要利用改制集资,以减轻高负债的压力。同时,应允许技术入股和创业入股。这样,可使企业避免购买无形资产背上新的债务负担。六是加快市场融资的步伐。四川企业要争取进入国内外金融市场发行股票或企业债券,直接向资本最初所有者慕集资金,并通过配股解决企业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七是更多更好地利用外资。利用具有风险小、债务小、收益快和互处、互惠、互补特点的外商直接投资,有利于弥补企业资金的不足。四川企业要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吸引外商以自己的资金、技术和销售网络作为合作条件,以四川企业的现有设备、厂房、产权、品牌等进行“单枝嫁接”、“多枝嫁接”或“整体嫁接”,以盘活存量资产,优化投资结构。

(六)战略基础

为了加快四川产品创新的步伐,进一步提高四川工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建议各级政府、部门和企业应狠抓以下“三个结合”:

一是创名牌产品要与发展支柱产业相结合。一方面,以创名牌产品为突破口,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把潜在的资源和技术优势转化为现实的商品和经济优势,带动支柱产业发展壮大。另一方面,创名牌产品也离不开支柱产业的支持,因为名牌产品是一个地区支柱产业的标志,它的生产涉及到本行业或其它行业众多企业的分工协作。二是创名牌产品要与完善市场营销相结合。产品创新不仅仅是生产行为,同时还是经营行为。四川企业在产品创新时,还应加大市场营销创新的力度。三是创名牌产品要与加强管理相结合。

(七)战略组织

首先,要健全企业研究与发展机构。R&D 是企业技术创新的源头与生命,R&D 机构建设和能力建设是技术创新运行机制的中心环节和重要衡量指标。为此,四川省应高度重视企业研究与发展问题,建立和健全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的技术开发机构,有条件的企业应建立技术中心,如长虹公司已建立了有飞利浦、西门子、松下、东芝、大宇等国际知名企业加盟的“长虹技术开发中心”,效果十分明显。其次,应完善社会技术创新组织。目前,我国每年约有重大科研成果6万多项, 但真正转化为生产力的仅为20%。我国科技人员主要集中于研究开发机构,次为高等院校,再次是企业。企业从事技术活动的人员占全国科技人员的比例为25%,而在美国和日本则为60%—70%。为加快科技向生产力转化的步伐,需要不断完善技术创新的社会组织。①企业应走“产、学、研”之路,充分利用全社会的科技资源。②高等院校与科研机构要转变观念,调整研究方向,把更多的科研力量转向应用型研究,并建立自己的开发机构,以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③政府应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加强企业与科研机构的联系与沟通,使更多科研成果能及时地进入社会。

(八)战略环境

政府除在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和法治环境方面可以大有作为外,重点要将工作着力点放在政策环境的优化上。一是投资政策。落实企业投资自主权,就应拆除对企业投资的限制性约束,政府不应以过强的政策性动机干预企业的自主投资行为。凡是竞争型、经营型的科技项目,从立项、筹资、实施到经营应由企业负全部责任。二是财税政策。加大企业科技投入,需要政府财税优惠政策的导向和推动。具体说来,就是要结合贯彻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于1996年颁布的有关企业技术进步的财税政策,实施鼓励企业增加科技投入的调节措施。通过减轻税负,鼓励企业成为研究开发的主动投资者。三是金融政策。金融部门应实施有利于推动企业技术创新的金融支撑政策,要提高企业直接融资比重,加快资本市场发展;要引导资金向企业高技术创新领域倾斜,政府可采取贴息、担保等方式鼓励商业银行增加对高技术开发的贷款额度;要加大金融支持企业出口创汇的力度,对技术含量高、创汇能力强、经济效益好的产品出口,应提供出口融资服务,并将出口信贷与出口信用保险有机结合起来。四是项目政策。政府在对待企业新上项目上,要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六大支柱产业,发挥现有工业的优势,把技术改造作为重中之重抓紧抓好。企业技术改造的总体目标应该是:以市场为导向,产业升级为重点,围绕增加品种、改进质量、提高效益和扩大出口,以高新技术产业化、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以及优化重点产品和技术结构为主要手段,实现核心技术、核心能力上的重点突破,使一大批重点企业在技术装备水平、市场占有率和经济效益等方面成为全国同行业的排头兵。

标签:;  ;  ;  

提高四川主要工业产品市场竞争力的思考_工业生产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