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存在的常见问题及对策论文_吴业成

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存在的常见问题及对策论文_吴业成

红河州民族研究所

摘要:对于事业单位当中的管理工作而言,内部控制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由于事业单位的性质较为特殊,其内部控制工作的有效落实往往会存在一定的繁琐性,加上部分单位对于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要性缺乏了解,导致事业单位在内控制度落实方面还有许多问题存在,这对事业单位管理效率的提升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同时也阻碍了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因此,本文围绕事业单位内控制度进行讨论,了解其中的常见问题,并对有效落实内控制度的措施加以探讨和描述,希望能够为事业单位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常见问题;对策

事业单位是保证国家发展的重要组织,其运行情况将会对社会经济的发展造成直接的影响,而事业单位想要更好的发展,必须要将相关管理工作做好,特别是内部控制工作,其作为事业单位管理的主要内容,只有对其控制力度进行不断的提升,才能使事业单位自身的管理水平得到有效的提升,但长期以来,由于缺乏监管,很多事业单位在内部控制方面较为松懈,对于控制制度不够重视,导致资金用途不明以及资源浪费问题频繁出现,这对事业单位综合效益的发挥造成了不利影响,因此,需要针对强化内控制度落实的措施进行深入的研究,这也是所有事业单位必须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一、事业单位内控制度方面的常见问题

(一)内部控制环境有待提升

第一,部分事业单位没有对内部控制机制进行有效的完善,虽然在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的情况下,事业单位当中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内部控制标准,但这些标准还缺少事业单位特性,难以根据时代发展的相关需求实施内控管理,导致事业单位在落实内部管控的过程中缺乏科学的依据;第二,内控意识薄弱,大部分事业单位在工作实践当中往往会将单位的业绩和未来发展作为重点关注对象,而对于内控管理工作则重视程度不足,对内部控制的认识不够深刻,存在片面理解的情况,特别是单位领导,认为内部控制主要是财务部门的事情,自身只需要对其工作情况进行定期监管即可。且财务部门只需要根据单位运营发展情况落实内控工作就行,并不需要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建设。

(二)缺乏风险意识

很多事业单位在工作实践当中并不涉及到生产运营工作,而且大部分工作都是以非营利的公益性业务为主,并没有什么风险问题存在,所以,工作人员普遍存在风险意识不高的情况。没有认识到公益服务当中也会出现政治风险和社会风险,对风险缺少研究,风险识别能力偏低,没有对相应的风险评估体系进行建设和完善。加大了职权滥用、贪污腐败的风险。与此同时,对于资源配置风险不够重视,部分事业单位具有相应的资源配备权限,相关人员为了获取更多资源,对事业单位人员进行贿赂,影响了各项资源的合理配置[1]。

(三)对预算控制缺乏效力

第一,预算编制方式的合理性不足,很多事业单位还在采用原始增量的方式进行预算编制,而对于零基预算则缺乏全面的考虑,未能将之前的资金支出计入到考虑范围内,而预算项目不够细化,无法达到预算支出核算的相关要求;第二,预算制定的高效性不足,在工作实践当中,需要做好预算标准的修正工作,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预算落实的效力,事业单位受到自身工作性质的影响,经常会出现领导一支笔,就报销财务人员费用的情况,这导致内部控制制度的效用难以得到有效的发挥。

(四)相关信息较为滞后

信息交流体系缺乏完善性,使得事业单位当中的各部门难以进行及时的沟通和交流,影响了各项问题的解决效率,进而产生严重的后果。如,相关部门未能根据单位规定对资金进行严格的管理,出现资金挪用、占用的问题,影响了专款专用目标的有效落实,加上部分管理人员缺乏责任意识,未能借助高效的交流方式向上级领导反馈情况,导致上级领导无法及时掌握各项违法、违规现象,进而造成了国家资产的流失[2]。

二、事业单位有效落实内控制度的相关措施

(一)对内部环境加强建设

第一,要对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建设,使其完善性能够得到有效的提升,具体需要根据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对一些成功的案例加以借鉴,根据内部控制的相关要素,建立一个具有较强科学性及合理性的内部评估标准和执行机制。同时可以借助法律机制对内部控制加以约制,使各项内部控制工作的落实能够获得相应的制度支撑。而政府部门也要针对内部控制颁布相应的管理条例,建立与事业单位发展需求相符的内部控制制度;第二,对相关人员的内部控制意识进行提升,对于内部控制制度而言,人员是其有效执行的基础,人员的控制管理意识将会直接影响到内部控制制度的落实效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此,事业单位领导应该在单位当中加强内控环境的建设工作,通过科学的引导强化全员负责理念,增强工作人员的内控管理意识。与此同时,要对相关工作人员加强培训教育工作,在提升其内控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对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加强认识,根据内部控制对发展动态进行构建,提升管理力度,确保内部控制工作的顺利实施[3]。

(二)对风险管理意识进行强化

对于内部控制制度的落实情况而言,最基本的工作就是对财务人员以及单位领导的风险管理意识进行不断的提升,使其能够认识到单位运行期间,必然会遇到各种风险问题,针对这种情况,对风险管理体系加强建设和完善是非常有必要的。作为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部门需要对资产的框架、来源以及应用进行全面的了解,通过评估和预测的方法对资产加强整合,使融资渠道能够得到有效的延伸。具体需要根据当今市场的发展情况,尽可能的降低财政部门的资金压力。除此之外,要对财务预警体系加强建设,特别是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事业单位必须要对风险预警标准加以明确,通过对现代信息技术的科学应用,对各项工作环节进行积极的探索,确保监管的全面性。对单位当中的潜在风险要做好评估工作,根据风险等级将预警工作做好,针对风险情况落实相关强化措施,使风险问题能够得到有效的防控[4]。

(三)对预算管理进行强化

第一,在对预算编制工作加以落实的过程中,必须要保证预算编制范围的明确性,在预算管理工作中加入各部门的财务信息,根据事业单位的具体情况,通过零基预算方式对预算进行编制;第二,对于预算执行,需要对集中支付体系加强应用,提升资产管理的规范性。使预算执行效率能够得到合理的优化;第三,事业单位应该采用集权体系对“一支笔”现象进行改善,利用分散管理的方式落实预算管理工作,同时,要对授权审批机制进行建设,明确审批职责和范围,尤其是对一些较为重要的事件,要保证全体员工的有效参与,并利用小组表决模式对审批机制进行编制,而对于领导小组成员则需要定期进行更换,避免出现集体舞弊的情况[5]。

(四)对信息体系加强完善

对信息体系加强建设和完善,以此来保证各项财务信息的质量,使信息交流效率得到相应的保证,在对原始信息进行传递时,往往会出现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从而对信息交流效果造成不利影响。而通过信息体系的有效构建,能够将上述问题有效规避,强化各部门间的沟通交流。而且,信息体系的构建,能够帮助相关人员突破原有面对面交流的方式,可以推动交流体系的多样化建设,这样不仅可以提升信息交流效率,还能有效降低交流成本[6]。

(五)加强内部审计

首先,要对审计监管的作用加以明确,对专业审计部门加强建设,使审计机制能够得到有效的落实,这需要事业单位对专业人员进行积极的引入,确保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与此同时,要对审计职责以及审计内容加以明确,并提升审计工作的地位;其次,应该对审计部门的独立性进行强化,改善原来自行管理的模式,使审计部门的工作不受单位领导的影响,如此才能将审计部门的效用充分的发挥出来;再次,针对审计技术加强优化,随着社会的发展,审计在技术和方式上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事业单位应该对旧有的审计理念加强转变。对审计技术的完善和优化保持重视,使单位内部控制的相关要求能够得到有效的满足[7]。

结语

综上所述,对内部控制制度加强落实能够使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得到有效的保证,因此,相关人员一定要结合单位实际,对各项强化措施进行合理的应用,以此来保证内控制度的效用发挥。

参考文献:

[1]周金文.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存在的常见问题及对策[J].财会学习,2018,30(15):250,252.

[2]田仁慧.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存在的常见问题及对策探析[J].财讯,2018,34(17):193.

[3]马秀臻.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存在的常见问题及对策[J].财会学习,2017,25(21):235-236.

[4]吕哲.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存在的常见问题及对策[J].财会学习,2017,14(20):1-3.

[5]王洪生.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存在的常见问题及对策探析[J].财会学习,2017,12(6):241,243.

[6]赵俊茹.探究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存在的常见问题及对策[J].中国国际财经(中英文),2017,31(022).

[7]陈曦.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存在的常见问题及对策[J].中国国际财经(中英文),2017,14(007).

论文作者:吴业成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6

标签:;  ;  ;  ;  ;  ;  ;  ;  

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存在的常见问题及对策论文_吴业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