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师要教会学生掌握“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的方法。因此,小学语文人教版实验教材从三年级开始就安排了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而且随着年级的增高,略读课文也随着增加。然而不少老师都忽视了略读课文的教授,且许多教师对略读课文怎样教、怎样学感到困惑,没有取得略读课文教学的实效。本文结合实际,简述了笔者对教授略读课文的几点体会,以期为教学实践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教材 略读课文 小学
小学语文人教版实验教材从三年级开始就安排了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而且随着年级的增高,略读课文也随着增加,可见编者的“良苦用心”。然而略读课文又常常被一些教师忽视,因为略读课文在平常的测试中不是重点,为了应付考试,有些教师常把精读课文上得太“精”而略读课文上得太“略”,当然在备课方面也大打折扣。
笔者认为要充分把握教材,上好略读课文,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下面谈谈我教略读课文的一些体会:
一、形象比较,认识略读课文
三年级的第一组课文以反映丰富的儿童生活情景为主题,共安排了4篇课文。当学习到第4课《槐乡的孩子》时,我就质疑:“孩子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与以往的课文有什么不同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纷纷动手翻翻前边、看看后边,认真地比较着。有的说,多了一个“*”,有的说没有生字,有的说没有思考练习题,有的说课文前面多了一段话……对,像这样的课文就叫略读课文。
学习略读课文与精读课文不同,只要“粗知大意”即可,并且以自学为主,教师只做适当的点拨。这样让“略读课文”的形象定格在学生的头脑中。
二、解读提示,明确阅读目标
每篇略读课文前都有一段文字——学习提示语。这段文字既是学生的阅读提示,又是教学的依据。教师课前细细研读,才能做到该“精”的精、该“略”的略。在教学时,如何帮助学生解读提示呢?上课伊始,首先要让学生细读“学习提示语”,读后教师明确告诉学生学习提示语的作用——即学习这篇课文的方法与目标。再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勾出阅读目标,做到心中有数,最后在班上交流达成共识,教师用小黑板展示。如《槐乡的孩子》一文的提示语——“让我们读读下面这篇课文,看看槐乡的孩子有什么样的快乐。和同学们交流一下读后的感受。把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段话就明确告诉了我们三个阅读目标。
三、依据提示,设计教学流程
例如《听听,秋的声音》一文的提示语:秋天,不仅有丰富的色彩,还有美妙的声音。让我们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把读后的体会和同学交流。如果有兴趣,也可以接着写几句。依据这样的提示,我设计了以下教学流程:1.激情导入。秋天的颜色五彩缤纷,秋天的声音美妙动听,让我们走进秋,听听秋的声音。2.初读,整体感知。自由读诗,你听到了秋天的哪些美妙声音。?3.再读,展开想象。请大家再次细细品读,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你仿佛看到了哪些有趣的画面,并和同桌交流读后的感受。4.品读,拓展练笔。请同学们细细品读自己喜欢的一节诗,你也当小诗人,仿照写一写。你在秋天里听到了哪些美妙的声音?
四、学生主体,教出略读味
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自主学习、讨论交流为主,教师精讲。如《我不能失信》一文,在教学时,首先应给学生充分的朗读时间,并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读后与同学交流交流,再质疑讨论:这个故事中,宋庆龄是一个怎样的人?然后拓展:你在实际生活中有过讲信用或不讲信用的事吗?你有什么感想?最后交流收集的资料,并且读读课后链接的资料袋。这样,通过自读自悟、讨论交流、课后收集的学习方式,学生学得主动,教师也教得轻松,把略读味体现出来了。
五、授之以渔,总结略读课文学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学习了几篇略读课文后,教师应带领学生总结学习略读课文的一般步骤:1.读学习提示,明确阅读目标;2.带着目标中的问题边读边思,自主学习;3.讨论交流自主学习的成果,并质疑问难;4.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六、运用学法,进行课外阅读
大纲明确规定:学生要进行适量的课外阅读。三年级上册的学习目标规定:“初步培养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万字。”因此,在学习了略读课文之后,应鼓励学生运用自己所学到的阅读方法进行课外阅读,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在适当的时间里,还可以开展“读书交流会”,让学生获得成就感。
总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切实钻研教材,细读文本,领会编者意图,把阅读课文上得更实在、更合理。
参考文献
[1]高玉 略读课文教学策略初探[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9,(03)。
[2]郭莹 略读课文不“略”读[J].山西教育(教学),2014,(02)。
[3]季科平 对略读课文教学的再思考[J].语文教学通讯,2011,(33)。
[4]方亮辉 略其所略,重其所重——略读课文教学的困惑、思考和对策[J].语文教学通讯,2009,(03)。
论文作者:邓尚贤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5年8月总第166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9/10
标签:课文论文; 提示论文; 教师论文; 学生论文; 目标论文; 声音论文; 教材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5年8月总第166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