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论文_陈丹

长沙市第三医院 湖南长沙 410000

【摘 要】目的: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取我院1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收取时间在2012年12月直至2016年1月,并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基础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将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疾病知识掌握评分、住院时间、卧床时间、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满意度97.33%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疾病知识掌握评分(95.01±1.05)分、住院时间(15.32±1.45)d、卧床时间(2.50±0.45)d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具有显著应用效果,不仅能缩短卧床时间和住院时间,还能增加疾病知识掌握评分。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急性心肌梗死;应用效果

心肌梗死主要是指人体心肌发生缺血性坏死,常见的临床表现为血清心肌坏死标志物增高、白细胞计数增高、发热、胸骨后剧烈疼痛等,多数患者易并发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而对患者实施一项有效的干预方式,能减轻患者由于生理改变、并发症、疾病造成的多重打击,促进患者康复[1]。因此,我院对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见本文描述。

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

收取我院1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收取时间在2012年12月直至2016年1月,并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纳入标准:①150例患者均符合临床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②1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白细胞计数增高、发热、胸骨后剧烈疼痛等症状。排除标准:①不接受护理,②伴有严重内分泌疾病。

观察组患者;年龄在30~60岁之间,患者平均年龄为(46.01±1.30)岁,男性患者有40例、女性患者有35例。

对照组患者;年龄在31~60岁之间,患者平均年龄为(47.02±1.18)岁,男性患者有41例、女性患者有34例。

两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各项资料差异不显著,可进行对比(P>0.05)。

1.2方法

对照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基础护理,在患者治疗期间护理人员进行各项护理操作。

观察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3.1 观察指标

将两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后的满意度进行对比。

将两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后的疾病知识掌握评分、住院时间、卧床时间进行对比。

1.3.2判定标准

非常满意:患者护理后,对护理模式、护理操作的满意程度在80-100分。一般:患者护理后,对护理模式、护理操作的满意程度在60-80分。不满意:患者护理后,对护理模式、护理操作的满意程度在0-60分。满意度等于非常满意率加一般率[2]。

1.4 统计学处理

本文实施SPSS19.0软件,将两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后的满意度、疾病知识掌握评分、住院时间、卧床时间进行统计处理,采用P<0.05表示两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后的各项指标对比存在差异,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对比满意度

观察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满意度97.33%高于对照组(P<0.05),如表1所示。

表1 对比2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后的满意度

注: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相比较p<0.05。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由于人体冠状动脉持续性缺氧缺血而引起的,多数患者伴有心电图改变、血清心肌酶活性增高等症状,若未及时控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疾病进展,易对患者生命造成威胁[3]。

临床护理路径是指对患者实施护理的时间表和计划表,而我院对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实施护理:由主治医生、护理人员组成临床护理路径小组,根据患者的发病特点制定护理计划,阅读和检索相关文献,结合医生建议,最终制定临床护理路径计划[4]。护理人员路径表内容包括:给予患者建立静脉通道、进行吸氧,做好静脉抽血准备、医疗用药等,制定患者护理饮食计划,观察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生活状态,根据患者的病情指导患者进行康复锻炼。医师路径表内容主要为: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方式,包括药物种类、药物剂量、相关检查、明确诊断,以及患者每日需要进行的诊疗。实施方式为:在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应给予每位患者发放临床护理路径表格,告知患者表格内容,护理人员每日按照护理路径表执行各项护理操作,例如健康教育、观察、治疗、检查、心理干预等,同时在医生指导下,根据患者不同的爱好、年龄、病情轻重等情况,指导患者进行体育锻炼,例如打太极、步行等,告知患者坚持锻炼对疾病十分重要,能增加患者心脏侧支循环,改善预后。实施护理操作后,将无法顺利实施的操作进行记录,并分析影响因素,改善其中的问题,再和医生共同进行讨论,修改护理路径表。临床护理路径是指为患者提高最佳护理操作的管理模式,使护理人员不再是盲目执行医嘱,每日按照护理路径内容实施操作,有预见性、有计划的实施护理操作,使患者被动接受护理转化为主动接受护理,增加了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的关系,促进医患关系好转,不仅能有效减少医疗纠纷,还能提高患者的满意度[5]。

经研究表明,观察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满意度97.33%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疾病知识掌握评分(95.01±1.05)分、住院时间(15.32±1.45)d、卧床时间(2.50±0.45)d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具有显著应用效果,不仅能缩短卧床时间和住院时间,还能增加疾病知识掌握评分,值得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程宝珍,张小红,牛娟等.急诊全程优化护理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2,27(5):9-11.

[2]于佩佩.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PCI术的全程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5):1378-1380.

[3]杨亚佳,范雪华,江溶等.优质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2016,31(8):718-720.

[4]赵力立,曹明英,姚朱华等.协同护理模式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及心理状态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4,29(16):1463-1465.

[5]董书领,董灵芝,任志艳等.优质护理和常规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的效果对比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8(4):4-5,29.

论文作者:陈丹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5

标签:;  ;  ;  ;  ;  ;  ;  ;  

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论文_陈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