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远程教育与民族教育的发展_远程教育论文

现代远程教育与民族教育的发展_远程教育论文

现代远程教育与民族教育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现代远程教育论文,民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一、现代远程教育是民族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最佳选择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振兴全民有责。这是江泽民主席向全国人民发出的动员令。教育发展,民族进步;发展教育,民族兴旺。最近出版的一本由联合国教育科学文化组织远程教育研究基金会编写的书中,公布了世界九个人口大国(孟加拉、巴西、中国、埃及、印度、印度尼西亚、墨西哥、尼日利亚和巴基斯坦)开展远程教育的研究报告。报告表明,这九个国家的人口之和超过了世界人口的一半。在教育上,他们共同面临的挑战是:对基础教育场所发展的需求,对初中等教育的扩充,对更多更高素质教师的需求,对众多的教育积压和部分已错过受教育机会的人的教育需求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达到全民教育的目的,这九个国家的共同认识是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在解决这些问题、促进教育的发展上将扮演重要角色。这是由于它的以下四个功能与作用所决定的:

第一,它能被用做对于正规基础教育之外的另一种可选择方案和对初等学校教育进行支持。

第二,在一些国家已经有用远程教育形式完成初中等教育的例子,人口大国更需要进行推广。

第三,它能有计划地满足校外成人教育的需求。

第四,它能够广泛地应用于教师的培训,包括弥补紧急短缺师资和职业资格认证等教育方面。

现代远程教育、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信息技术等是目前现代教育技术中最活跃的领域。积极开展现代远程教育,研究现代教育技术与民族教育的关系,采用现代远程教育改革民族教育,是提高民族教育水平和促进民族教育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民族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最佳选择。

1.我国民族地区文化素质的现状

西部大开发战略能否顺利实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取决于各类人才的培养数量和质量。拥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中国,文盲总数却高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印度。全球文盲中有3/4是妇女,中国文盲近七成也是女性。

我国90%的文盲分布在农村。在广大的农牧区和贫穷落后地区,因贫困而产生文盲,又由文盲再导致贫困,已经形成恶性循环,直接影响到农村、牧区各项事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2.政府对民族教育的支持力度

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和关心民族教育工作,从政策上和财力上给予了极大的支持。特别是在近几年,政府加大支持力度,使民族教育在教育现代化、信息技术教育、实施素质教育、开展远程教育等方面,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近几年的情况就已说明问题。

(1)我国扫盲教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西藏自治区扫盲教育成效特别显著。

(2)1999年1月18日,国务院批转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形成开放式教育网络,构建终身学习体系”。并指出:继续扩大内地学校培养少数民族学生的规模,促进各民族素质的共同提高。要重视加强民族地区“双语”教育教学和师资培养培训工作。

(3)1999年6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加大对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扶持力度,加大教育对口支持工作。大力提高教育技术手段的现代化水平和教育信息化程度。”

(4)2000年3月,教育部贯彻中央西部大开发决策,作出十项具体实施措施。指出:“重点建设西部地区远程教育体系,实现西部教育跨越式发展,为中小学以及少数民族地区重点扶持的学校联网创造条件(教育科研网)。”

(5)2002年7月27日,国家召开“第五次全国民族教育工作会议”,教育部部长陈至立提出加快民族教育的八项政策措施,确保“两基”的实现。到2010年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指出:“运用现代化手段,可大大促进民族教育的发展,因此,要大力开发推广使用适合民族地区需要的教学光盘,有重点地发展现代远程教育。”

(6)2002年8月,国务院作出《关于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指出:“大力支持少数民族和西部地区发展现代远程教育,提高这些地区对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能力,实现民族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7)2002年10月14日,国家召开“全国教育援藏工作会议”。有数据表明,近10年来,国家拨出了4.45亿元教育专项经费,新建、扩建边境县中小学,新建地面教育卫星上行站等15个大项目、45个子项目,促进了西藏教育的快速发展。

(8)2003年1月,教育部公布2003年工作要点。要点指出:“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推进教育信息化,启动中西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

二、民族地区如何开展现代远程教育

陈至立部长在第五次全国民族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运用现代化手段,可大大促进民族教育的发展,因此,要大力开发推广使用适合民族地区需要的教学光盘,有重点地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建立县级远程教育教学中心和乡级教育电视收视点。有条件的地区和学校要启动校园网或局域网建设,积极推进信息技术教育。”

在西部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如何开展现代远程教育,如何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机遇,使各级各类学校都能有一个较大的发展,很重要的因素之一就是根据自身条件,正确规划、确立自身发展的目标,从需求去选择发展形式、发展手段和发展重点等。

(一)从需求选择发展

1.从需求选择形式

生活中需求与需求选择总是分不开的,在选择信息传播的形式上也同样如此。教育、教学过程中应根据需求去选择需求形式。

我国的现代远程教育,目前有四大传播网络,即教育科研网、卫星电视网、公共电信网和有线电视网。这四大网络各有各的特点与优势。发展现代远程教育是未来教育的大趋势,但选择哪一个网络或进行某几个网络的结合来发展民族教育,要根据开展远程教育的地域和任务去选择。教育部最近提出:“要完善以中国教育科研网和卫星视频系统为基础的现代远程教育平台”。采用现代远程传播技术和网络技术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它只是在教与学的两边活动中,解决了教与学的教学信息传播的通道问题,这种信息传播的最大优势表现在扩大教育的规模上、信息传播的速度上和信息传播的多媒体方面。同传统的班级授课形式相比较,只是运用这一传播形式来完成教与学的两边任务。“教”只是影响和促进“学”的一种外部条件。如果只注重选择,不注重根据需求研究在特殊条件下,根据远程教育的两边活动规律,去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方式,那么,未必能取得预期的目的。

根据民族地区的地域条件和人们的生活条件,目前,选择卫星电视远程教育形式,构建卫星视频系统为基础的现代远程教育平台,部分有条件的学校选择建立与此相结合的校园网,是现阶段的最佳选择。

2.从需求选择媒体

开展现代教育技术工作,选择什么媒体;运用什么手段也要根据需求去进行。

在教学中运用的各类现代教学媒体,其本身只有功能之别,没有贵贱、高低之分,关键是看你是否实现了实际需要与教学的真正结合。媒体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并不是以该设备投入资金的多少贵贱来划分,而是以深化教学内容的程度来衡量。例如,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报道了一个题为“不结合实际争项目,喷灌工程何以闲置”的消息。消息说:1997年陕西省某县的一个乡镇采用投资、集资、贷款百万元建成喷灌工程,建成后的三年中只使用过四次,基本都是供参观使用,且每次十几分钟。为什么不能使用,就是不切合实际,农民小片承包地,各家种植农作物品种又不同,需水量和时间也各有差异,无法同时使用,因此闲置。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在媒体的使用上,走“四代同堂”模式,黑板、幻灯、电视、计算机多媒体同时存在,供教师选择使用,收到显著效果。教育部基教司李连宁司长最近指出:“启动中西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为中西部中小学建设一批计算机机房、卫星接收装置和多媒体教学光盘的播放设备。”民族地区应从实际出发,根据条件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教学媒体和教学手段,才会收到好的效果。

3.从需求选择发展

小平同志说:“发展才是硬道理”。西问大开发虽然给我们提供了发展机遇,但机遇只是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发展的大好时机,如何发展,应根据需求去选择发展的项目、发展的措施、发展的内容,并创造发展的条件。这里指的需求是在现有基础上的需求,这个发展应该是在现有基础上的发展和现有基础上的完善与提高。在现代化教学环境和学习资源的建设上,既要有长远发展规划,又要有对现有环境和现有资源的完善与改造;既要有造船的决心,又要有买船的思想,学习日本人拿来主义精神,吸收别人、别国的先进经验与方法,为我所用,加速自己的发展。西欧人把日本的这种做法称作“黑洞”效应,外来的物质只要接近它,就会被吸进。但日本人不完全是黑洞,它们是有选择地吸收,有选择地引进。这就是二战后日本高速发展的原因。从1950年~1975年,日本共引进技术25779项,投入58亿美元,平均每年引进1031.2项。若不引进,靠自己研制,需花费2000个亿,是引进的34.5倍,时间还要更长。

目前影响民族地区学校开展现代远程教育的问题很多,如经费不足、资源缺乏、师资合格率低、环境建设落后等等。所有这些,要在一夜之间完全得到改变是不可能的,要有重点地、一个一个地解决。作为边远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如何寻找突破口,这个突破口是一个还是几个,如何选择,如何突破,应根据本地区、本学校的需求去选择,只有抓住重点,抓住影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要矛盾,才有可能得到发展。

(二)自力更生与国家扶持相结合

民族教育的发展,是全国人民的大事,除了党和政府的关心之外,充分发挥自力更生的精神是发展民族教育的基础。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制定了许多扶持民族教育发展的优惠政策,其中包括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扶贫工程、职教工程、教育信息化工程等多项工程项目都要向民族地区倾斜,除此之外还有许多专项资金,但这些都是外部因素、外力和外功。经费、项目的到位,要靠有一定素质与能力的人去执行去完成。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西部地区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在改革开放中走出一条加快发展的新路。”打铁还需本身硬,只有练好内功、自强不息、自力更生,才有可能真正把自己的事情做好。

(三)因地制宜与开拓创新相结合

民族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要坚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的原则,要因地制宜与坚持观念创新、体制创新、机制创新相结合。西部地区经济不发达,民族地区的经济更落后,严重地影响到教育的发展速度。党中央作出开发西部的英明决策,这虽然给西部带来了发展的机遇,但要从实际出发,既要坚持因地域、因条件去制定发展规划、制定目标,又要坚持创新的原则。创新就是指在我国民族地区、民族教育中,从来没有做过的事情,根据教育发展的需要,我们要去想、要去做,其中包括观点创新、机制创新、手段与方法的创新等。不实事求是、不因地制宜就可能造成力不从心,不坚持创新就不可能得到发展,只有两者结合才会促进民族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四)更新观念,才能加速发展

有人说:“西部教育落后就落后在观念上。”这话不无道理。有些学校虽然没有豪华的教学大楼,但在实验室里却有与东部学校相差不多的教学仪器和电教设备。有些设备是用国家为贫困地区学校配备的专项经费购置的。然而,这些设备在教学中很少使用,有的连箱都未开封。有人说西部大开发要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调整布局等等。这些无疑都是正确的。但当务之急是如何解决西部教育,包括民族教育所面临的观念落后的问题。观念的落后必将导致决策、政策、措施等一系列的落后。没有教学设备可以花钱购买,但人的观念不是用钱就能让其改变的。因此,更新观念是民族教育发展面临的一个艰巨而又亟待解决的问题。

另外,更新观念,也同时包括东、西部双方观念的转变。转变观念不仅西部需要做到,东部也需要做到。东部及发达地区应转变对西部以及民族地区在认识上的旧思想、旧观念。祖国在前进,在发展,作为整个国家的一部分,在国家的整体发展中,民族地区也在发展,也在变化,只是由于种种客观原因,变化的速度赶不上东部、中部的变化速度。然而西部地区的发展,却又关系着我国的整体发展。当然,西部及少数民族地区尤其要进一步转变观念,包括改变总认为自己是落后的老观念。多年来在党和兄弟民族的关心下,各民族地区正在大发展、大改变,不能在老观念的影响下,阻碍自己的发展。我们有信心抓住西部大开发这个机遇,抓住现代教育技术这个突破口,以教育的信息化促进西部以及民族地区教育现代化的实现,运用现代远程教育促进民族教育的向前发展。

标签:;  ;  

现代远程教育与民族教育的发展_远程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