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以金融资源论为基础的金融可持续发展理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金融论文,可持续发展论文,理论论文,基础论文,资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98年5月笔者提出了金融可持续发展问题, 在国内经济金融理论界引起了热烈的反响和讨论,迄今为止已经一年多了。随着对金融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深入研究,笔者进一步发现,现实金融运行和发展的种种矛盾可能不仅仅是基于飞速变化的经济金融环境,以往支持金融发展政策的理论依据也是令人怀疑的。金融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研究不单单是在某一个具体的金融问题上发表与众不同的见解,而必须发展和确立出一个即与传统经济学金融学保持继承性牵连又对传统经济学金融学有所突破的框架体系,这个体系可以不完美但必须是完整的,即它必须在范式、理论和方法三个方面都有所创新和超越。
面向21世纪的新金融观:金融可持续发展理论的范式转换
近年来频繁爆发的金融危机实际上反映了金融学的危机,它表明当代金融学的发展滞后于实际金融活动的发展,因而表现出了理论对经验现实的不适应性。
我国已故著名经济学家孙冶方先生曾经说过:“经济理论上的很多争论,都涉及哲学世界观方法论问题,注意从哲学角度来回答这些问题,就可以取得突破性进展”。作为金融学研究世界观和方法论的范式制约是金融学发展相对于实际经济金融活动发展而停顿的最重要原因之一,这里,“面向21世纪的新金融观”则抽象而集中地体现了金融可持续发展理论在金融学范式转换方面的探索:所谓“面向21世纪”突出地表明金融可持续发展理论是前瞻性、开创性的理论探索;而“新金融观”则意味着金融可持续发展理论是以一种不同以往的视角看待和处理金融问题以及金融学自身的发展。
具体来说,以金融资源论为基础的金融可持续发展理论,实现了或正在实现的范式转换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金融可持续发展理论强调金融学继续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是货币非中性基础上的金融非中性。
承认货币非中性,金融学才有了继续存在和研究的基本前提。因为,货币是联结经济和金融的纽带,货币理论的微观基础是人类的金融行为,货币政策的实质就是通过影响金融过程改变实际经济变量。如果否认货币非中性,认为货币不过是标示经济运动的符号,那么金融学的理论内容就不得不日益变得狭窄,并最终窒息而死。回顾金融学并不太长的发展历史我们看到,古典、新古典经济学时期,对货币金融问题的探讨总是不由自主地回到货币的本质和价值决定问题上,因为货币既然是中性的,关于货币金融也就实在没什么更多好说的;而正是在承认货币非中性的凯恩斯主义时代,关于货币金融的研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一系列关于经济增长的货币模型相继提出,货币金融理论也才成为经济学中一个相对独立的体系;然而“新古典”学派“复兴”之后,金融学几乎成了只对金融市场的交易员和企业的财务经理们才有些许功用的学问,对货币金融在宏观经济过程中的作用的研究实际上被压抑了;直到目前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对峙的情况下,金融学的研究视野也并未有显著的改观,其在经济学学科体系中的地位已经不是“独立”而是“孤立”了。因此,金融学要摆脱危机并获得进一步的发展,就必须首先树立“货币非中性”这面旗帜。
货币非中性基础上的金融非中性,是金融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的一个基本的世界观和出发点。确立在货币非中性基础上的金融非中性,就把金融学与一般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内在地统一起来。一般经济学考察和研究资源稀缺情况下的有效配置问题,金融学则集中考察资源配置过程中的货币金融因素所起的作用。这种统一解决了一方面货币金融在现代经济过程中无所不在而另一方面又常常被当作局部或专业领域的问题的矛盾,金融学也才能摆脱“部门经济学”的宿命,获得更广泛的研究领域和对社会经济更大的发言权。
第二,把“可持续发展”观念引入金融学研究,拓宽了金融学的研究领域、也确立了金融学研究的最终目标。
把“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引入金融学研究,暗含着一国金融状况不断发展变化并对实际经济产生实质性影响的假设。传统经济学、金融学至少在短期内假设金融环境为一个稳定的、不变的外生因素,但是这一假设现在已经完全缺乏经验基础。最近的一、二十年里,金融运行量和质的变化速度远远高于所谓实际经济的变化速度。在经济日益全球化和金融化的今天,金融问题的突出性已经使任何一国经济政策的决策者不能将其轻易忽略;在国际经济领域,国际金融关系也已经成为国际经济关系中的主导方面。在这种情况下,金融学必须考虑金融随时的变化可能对经济产生的各种影响,并做出相应的理论决断。因此,金融可持续发展理论就把对金融问题独立考察的传统扩大到金融与经济的动态关系上来,金融可持续发展既是金融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研究对象,也是金融学研究的基本框架和最终目标。
第三,金融可持续发展理论是一种全新的金融效率观。
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提出,实际上为经济学以资源配置为中心的范式增加了新的约束条件:既定时期的资源配置效率必须考虑资源的长期利用问题。
当代金融学以信息套利效率、基本估价效率、完全保险效率和中介功能效率作为标准,评价金融体系的效率,并且认为保证这些效率的办法就是减少管制、提高金融体系的竞争程度,也就是所谓的金融自由化主张。但是,最近几十年的金融现实告诉我们,伴随着金融自由化而在品种和交易量都不断急剧扩大的金融交易,很大程度上是在把越来越多的资源吸引和投入到一些远远脱离了商品和服务的生产过程的金融活动中。金融工具流动性和可转让性的提高促进了过度投机,导致了“泡沫经济”。“泡沫经济”的崩溃对许多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带来了严重的伤害,因而显然是短视的和无效率的。
金融可持续发展理论则强调,金融效率的评价标准是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的适应程度,资产的金融化不能以牺牲现时和未来的实际生产和服务为代价。因此,金融可持续发展观是一种全新的效率观。这种效率观不是仅仅注重一个国家某一时点上的资源配置效率,而是更注重在一个相对长的历史时期内金融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下的协调发展。
第四,在方法论上,金融可持续发展理论注重理论实证和经验实证的有机结合,突出强调金融学的社会科学属性。
经济学、金融学的实证化使其成为一门分析的科学,但是理论实证与经验实证的分裂也导致经济学、金融学逐渐演变出迄今越来越明显的“工具性”、“技术性”倾向。
对于经济学、金融学的“工具性”、“技术性”倾向,金融可持续发展理论认为,经济金融的、社会的和制度的现象具有内在的依赖性,因此经济学、金融学是“文化”的而非“自然”的科学,归属于社会性而非技术性的范畴,即经济学、金融学的本质是社会科学。经济学、金融学的社会科学本质,决定了举凡对经济金融体制结构、功能和运行具有重大影响的任何因素,都应当在经济学的研究范围之内。画地为牢,必然使理论脱离实际,流于追求技术性操作,使经济学、金融学失去社会科学的本质。
强调经济学、金融学的社会科学本质,实际上就是强调超越现有的范式基础和理论体系,把尚未纳入经济学、金融学视野但实际上又与经济金融紧密相关的社会现象、活动和因素吸取进来,而不是囿于传统范式和理论体系的制约,对它们视而不见或把它们人为地排除掉。
金融资源论:金融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理论创新
关于金融资源论,笔者已经作过比较充分完整的阐述,在这里我们仅仅从理论创新这个意义上集中考察以下几个问题。
1、提出金融资源论的时代背景
金融资源论的核心就是认为金融是一种资源,是一种具有极端战略重要性的资源。金融资源论是一个假说,是针对当代经济金融现实及其发展趋势提出的。
在最近的几十年里,社会经济伴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不但表现为物质财富积累和消费量的迅速增加,而且经济结构和运行特点也越来越表现出与以往有非常显著的不同。其中最为突出的是,信息与知识不但越来越在生产和交易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从而进一步增强了在经济活动中的影响力,而且信息和知识越来越成为物质产品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信息和知识本身已经成为产品,社会经济中最有活力、增长速度最快的增长潜力最大的生产和消费,就是信息和知识产品的生产和消费。实际上,这就是当前人们所说的知识经济。在知识经济中,信息和知识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最重要动力和要素。实际上,这种变化现在已经初露端倪。
可以预见,知识经济的到来将会对人类社会经济产生极为深刻的影响。在这些影响中,我们已经认识到并可以充分肯定的是,像工业经济一样,知识经济也将进一步扩大人类可利用资源的范围,资源定义的外延也将被继续拓宽。
我们发现,金融资产品种和量的急剧扩张,金融活动复杂性的不断提高,以及金融对经济的影响、渗透日益加深,是与工业经济的发展和成熟相伴随的。这表现了金融与经济紧密的关系,也表现了随着经济日益发展金融作用日益增强的必然性。在当今知识经济替代工业经济的过程中,金融的作用更加突出,从而其资源属性日渐显露。
2、金融资源论的理论依据
金融具有资源的属性,还不仅仅是我们在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化过程中的一种直觉,从经济学的发展演变中我们也可以发掘出金融资源论的理论依据。
古典、新古典经济学繁荣时期,是工业经济的“青少年”时期。在古典经济学里,土地、劳动力和资本的“三位一体”公式,体现了当时工业经济仍然离不开农业经济的羁绊。新古典经济学时期,交通运输、采矿、电磁等技术的提高使石油等新的矿产资源和电力进入工业生产。新古典经济学的经济模型中,除了商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还出现了资本市场。在这个资本市场中,资本是物化的资本,是实物资本,是资本家占有的、可用于生产投入的实体物质,其实质是以自然资源及自然资源加工后的产成品为主的资源——生产要素。实物资本市场的均衡就得出了利率实物资本的利润率,其高低对经济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古典、新古典经济学关心实物资本的投入和产出,关心实物的交换和消费,因此它们是实物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的科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则进一步表明,虽然金融活动不断发展,但它始终是被作为外在的技术性环境和条件,而不是必要的资源。
凯恩斯对货币金融因素的重要性揭示,改善了货币金融在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在凯恩斯主义的经济模型中,货币市场代替了实物资本市场,货币供给和需求决定的利率影响着投资,从而影响着经济。不过,凯恩斯认为投资的利率弹性很低,而金融的重要性则在于动员储蓄向投资转化的中介功能。因此,在凯恩斯主义的经济增长模型中,金融是通过提高储蓄率从而提高增长率来间接发挥作用的。
金融的资源属性逐渐显露,促使金融从生产函数的约束条件向自变量转化。凯恩斯主义没有完成这一飞跃。货币主义、供给学派和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是“新古典”学派,因此根本不可能在理论体系中进一步显露金融的重要作用。不过,它们与凯恩斯主义斗争的过程中,也推动了经济学向更深层次的发展。其中,对交易费用和信息在经济运行中作用的研究却有助于我们揭示金融的资源属性。
运用交易费用理论和信息理论考察金融活动的产生和发展,我们发现金融活动的产生除了用分工来解释之外,降低交易费用和减少经济主体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是更为重要的原因。金融活动通过货币和其他金融资产的交易实现产权的高效配置和交换,从而降低了交易成本;繁荣发达的金融市场是经济信息的集中和处理场所,金融信用比商业信用更可靠更安全,从而降低了经济主体的信息搜寻成本。因此,金融的功能就决不止于支付结算和动员储蓄这样的简单中介。这样,随着以知识和信息的生产与消费为主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金融整体上的资源属性就更加显露无疑了,金融应该作为最重要的自变量之一进入微观经济的生产函数和宏观经济的增长函数。
3、金融资源论与金融可持续发展理论的逻辑关系
确定金融是资源,我们就奠定了金融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基础。首先,资源是发展的要素,对资源的长期合理开发和利用就是可持续发展,金融可持续发展就是对金融资源的长期合理开发和利用。其次,金融资源合理开发和利用的标准是经济与金融发展相互之间的协调程度,超越经济发展要求的金融资源开发和利用,是对金融资源的滥用和浪费;滞后于经济发展的金融资源开发和利用,则是对金融资源的开发不足。第三,金融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金融与经济日益融合决定了金融可持续发展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充分必要条件,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说,金融可持续发展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就是等价的。
因此,金融资源论是金融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理论起点、推理线索和政策操作目标。在金融可持续发展理论体系中,金融资源论是核心和基础。
4、金融资源论在现时的政策含义
我们揭示了金融的资源属性之后,同时也就引出了金融属性的二重性;金融既是资源配置的机制,同时又是资源配置的对象。金融属性的这种二重性并不是矛盾的,而是统一的。具体来说,作为整体金融是社会经济运行和发展的基本构成和支持要素,从而体现了金融的资源属性;同时,金融又是社会经济配置资源的最重要手段和机制之一,与之并行的还有其他的资源配置手段和机制,但是与其他手段和机制相比,金融配置资源的重要性随着经济全球化、经济金融化和知识经济的发展趋势而越来越突出了。
金融的这种二重属性,向我们提示了金融资源关于金融发展新的政策含义,这种政策含义与以往的经济学、金融学的结论有很大的不同。以往的经济学、金融学关于金融发展的政策含义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戈德史密斯将金融发展定义为“金融结构的变迁”,他用金融相关率(FIR)来评价金融发展水平的高低, 因此金融发展就是包含金融资产、金融机构等要素的金融结构的变化结果,其实质是量性的增长;一是麦金农和肖的“金融深化”,即放松对利率和金融机构的管制,其实质是金融自由化。实践证明,量性增长并不能自动带来金融整体效率和功能的提高,金融自由化也存在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的问题,二者共同的缺陷在于无法保证金融的可持续发展。金融资源论则认为,金融发展的关键在于金融质的提高,合理地开发、利用和配置金融资源,同时注重作为资源配置手段和机制的金融整体效率和功能的改善,是实现金融可持续发展的必经途径。
从货币分析到金融分析:金融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方法变革
1、货币分析的简要历史回顾
在经济学的历史上,货币分析这个概念是不断演变发展的,并无一成不变的规定性定义。在古典和新古典经济学那里,货币分析完全隶属于货币经济学,它主要涉及两个基本问题(1)货币的价值如何决定, 从而一般物价水平如何决定?(2 )货币及其货币现象与实际经济的关系是怎样的?即货币及其货币关系相对于“真实经济过程”是否保持中性(Neutrality)。因此,货币分析实际上就是研究经济过程中与货币或货币现象相联系的各种经济关系。
从货币分析的发展历史来看,古典和新古典经济学坚持货币中性,认为“货币量增加所引起的正常影响,就是引起一般物价水平的完全同比例的上升”,因此,货币不构成真实经济的组成部分,货币与真实经济之间只有单纯的相对关系。古典和新古典经济学货币中性的观点实际上是只强调货币的交易媒介功能,不仅忽视了货币的价值贮藏作用,更无视货币在媒介资本转移、实现储蓄配置方面的作用。
古典货币分析的这种局限性,在货币关系比较简单的时期表现得还不太明显,但是随着货币以及金融对实际经济渗透程度的进一步加深,古典经济学的货币中性论越来越站不住脚,越来越难以对现实经济做出合理的解释。货币中性作为理性预期经济学的基本框架,使其恢复了古典和新古典经济学“自由放任”的信念,并使其成为当代经济学的新正统。但是,从金融一定程度上越来越强的虚拟性、信息技术的发展对金融脱离传统转道运行的推动以及由此引发的新一轮金融自由化、金融创新等现实情况来看,现代经济学货币分析的上述“轮回”绝不可能完整地涵盖和有效地解释日益复杂的金融过程(货币及其作用只是其一部分)及其对真实经济的广泛影响。因此,我们仍需建立一种全新的分析视角和分析方法——金融分析。
2、从货币分析到金融分析
对金融分析进行严格的界定也许为时尚早,但我们认为,对金融分析的认识至少应包涵以下几个方面:
(1 )金融分析研究经济过程中与金融及其金融过程有关的各种经济关系。
对于货币是什么,尽管历来的经济学家们的看法多有不同,但是从他们浩繁的著作中我们仍然可以找到无数的真知灼见。关于价值论的讨论早已偃旗息鼓,因而关于货币的本质及其价值决定问题也出于实用主义的考虑逐渐淡出。货币分析关注的第二个问题——货币是否中性问题——尽管在经济学的发展史上出现了反复,但显而易见的是,在今天任何一个经济学家只要正视,而不是用假定去掩盖货币增长中无所不在的分配效应,货币就一定是非中性的。然而对于金融是什么,权威的《新帕尔格累夫经济学大辞典》也语焉不详,该辞典仅从学理的角度出发,认为“金融以其不同的中心点和方法论而成为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其基本的中心点是资本市场的运营、资本资产的供给和定价。其方法论是使用相近的替代物给金融契约和工具定价”。可见,主流经济学对金融问题是孤立地进行探查的,很大程度上忽视了金融可能是联结货币与实际经济相互影响的纽带。
我们认为,对金融问题的独立考察固然重要,但是在现代金融日益融合入经济运行过程的今天,进一步地揭示金融及其金融过程与实际经济变量之间的规律性联系更为关键。换句话说,金融及其金融过程应当作为经济变量之一而被纳入经济分析之中,形成层次更高的金融分析框架和金融分析方法,而不是停留在传统货币分析的低水平上。所以金融分析既是货币分析的逻辑延伸,更是对货币分析的必然拓展和超越。
(2)金融分析的基本问题是研究金融的内生性问题。
凯恩斯以来的经济学家们,对货币的内生性问题进行了深入、系统和广泛的研究,其中格利和肖的研究非常引人注目。格利和肖在1960年出版的《金融理论中的货币》一书中为了解决货币政策究竟对实际经济起不起作用这样一个问题,把货币区分为内生货币和外生货币。不论这种区分是否合理,内生货币和外生货币所分别代表的内生金融过程和外生金融过程对于我们的金融分析极具启发性。因为当我们从货币分析上升到视野更为广阔的金融分析时,我们首先必须确定金融分析的基本问题。结合对传统货币分析的继承和我们的意图,我们认为金融分析的基本问题当然是金融的内生性问题。
(3)金融分析在一般经济分析中的地位。
首先,金融分析不可能完全替代一般经济分析。尽管当今经济的货币化、金融化程度日益加深,几乎所有的经济关系都与金融关系紧密相关,或者根本就是金融关系,但是我们仍然要杜绝金融分析的“霸权主义”倾向。我们必须承认,金融分析在宏观经济领域有更广泛的应用价值,而对于微观经济领域的某些问题可能仍然是缺乏解释力的。其次,金融分析具有中介性质。我们已经说过,金融分析是货币分析的逻辑延伸,是对货币分析的拓展和超越。之所以有这种延伸、拓展和超越,是由于传统货币分析作为考察货币金融与经济关系的工具过于简单、过于“遥远”了,因而客观上需要金融分析的出现以拉近与分析目标的距离。
3、金融分析与金融可持续发展理论
在传承和超越货币分析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所谓的金融分析。我们认为,作为一种变革传统分析方法的探索,金融分析与金融可持续发展理论是内在地一致的。
第一,金融可持续发展问题就是金融分析的基本问题。
金融可持续发展绝不是金融发展和(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的简单拼凑,而是观察和思考金融发展与经济可持续发展之间客观存在的关系的结果。经济发展的历史明确地表明,一方面,每一次经济发展的高潮都伴随着金融制度、金融过程以及金融功能向高级化和复杂化演变,而每一次金融整体水平的提升,都使经济运行的某些环节更为平滑;另一方面,更为明显的是,每一次经济发展的停滞,都造成金融运行和金融秩序的混乱,而每一次金融危机的爆发,都或多或少地导致经济发展的暂时中断。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的这种经验关联,促使我们有意识、有目的地去考察和摸索二者之间相互影响的本质规律,以求在理论上可以把握、在实践上可以操作的金融与经济并行的稳定和发展——这既是金融可持续发展理论的重心,也是金融分析关注的基本问题。
第二,金融可持续发展不是金融分析的唯一目标,但却是金融分析的首要目标。
金融分析的目标是通过金融过程来理解整个经济过程。显然,金融可持续发展只是整个经济发展过程的一个方面或一个层次,金融分析不可能只执著于金融可持续发展。但是,上述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的经验关联,又提示着金融发展及其可持续的重要性,因而要求金融分析在致力于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同时,首先关注金融本身在现有经济环境和机制约束下的发展问题。
第三,金融分析是构建新金融学的途径。
如前所述,金融可持续发展理论对传统范式进行转换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坚持货币非中性基础上的“金融非中性”,金融分析方法本身则直接体现了金融可持续发展理论“金融非中性”的范式要求。沿着金融分析,我们就有可能突破原有经济学、金融学的束缚,通过把金融有机地融入一般经济过程,提出系统化的命题和原理,完成新金融学的理论构建。
第四,金融分析方法的运用,有助于经济分析从“孤立主义研究传统”向“关联主义”的研究方法发展的方向。
在经济学各个分支的理论演变和发展研究中,普遍存在着的一个严重缺陷就是理论研究的预设背景过于狭窄,研究者通常都是严格限定自己的研究领域,不愿拓展视角以联系领域之外的变化和发展。这种孤立主义的研究传统,制约了经济学的进步,更使经济学对现实经济的解释乏善可陈,经济学家们则被嘲笑作“迷惘的预言家”。而金融分析通过对金融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探讨,既涉及金融本身的发展,又对与金融相关的经济过程加以关照。这样,金融分析就贯彻了关联主义的研究方法,推动金融学研究从封闭走向开放。
标签:金融论文; 可持续发展论文; 金融学论文; 经济学论文; 货币中性论文; 理论经济学论文; 新古典经济学论文; 经济研究论文; 微观经济学论文; 经济论文; 货币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