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俄远东经济合作_远东论文

论中俄远东经济合作_远东论文

论中俄远东地区的经济合作,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远东地区论文,经济合作论文,中俄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中俄经济合作国际新环境

随着苏联和华约的解体,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各国企图乘机而入,极力推行东扩战略,直接威胁到了俄罗斯的自身利益。尽管俄对北约东扩反应强烈,但因要求加入国态度积极,东扩已是大势所趋。苏联解体伊始,俄国的外交政策曾一度偏向西方。但由于西方援助迟缓,而且额度极其有限,代价高昂,加之北约东扩,俄罗斯逐渐对西方的真实意图产生怀疑,从而与西方各国再难保持长久的温和关系。进入“冷和平”时期之后,俄开始放弃亲西方政策,并将其近期的外交调整为“全方位”态势,而且明确提出要改变以往仅重视西方的政策,实行欧洲与亚太并重的新战略。

欧盟和北美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发展促进了东亚加快区域经济合作的进程。北美自由贸易区已初步形成了以美国为核心的泛美经济集团。欧盟的积极南扩与东进,吸引了大多数的中、东欧国家和一些原苏联加盟共和国。毫无疑问,这也将俄置于十分孤立的境地。随着冷战格局的结束,东亚地区的政治形势出现明显的缓和。1994年底,亚洲及环太平洋地区经济合作组织(APEC)非正式会议取得突破性进展。1995年所达成的《大阪宣言》更使亚太地区经济合作进入行动阶段。有关各国为了加强区域经济合作,已将各自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逐渐转向本地区。这使得东亚次区域经济合作由理论构想进入具体实施阶段,并从民间发起向官方参与、国家支持和引导的方向迈进。

自1991年12月苏联解体以后,作为其主要继承者的俄罗斯以一个主权国家的身份登上国际舞台。在短短四年里,中俄关系在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等诸多领域获得了重大进展。政治关系不断深化,高层互访日渐频繁。1992年叶利钦总统初次访华。1994年9月, 江泽民主席访问俄罗斯,并将中俄关系确定为新型的建设性伙伴关系。1996年4 月叶利钦第二次访华后,两国建立了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标志着两国关系迈进了一个全新的时代。俄希望中国积极支持其加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而且在对待北约东扩和前南斯拉夫问题上达成共识,携手建设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二、中俄远东地区经济合作的紧迫性

加强中俄在远东地区的经济合作,不仅对双方都有巨大意义,也将对全球经济产生深远影响。俄罗斯强化新东方政策,政治上欲重振大国地位,经济上想搭上亚太快车,中国这一经济实力增长迅速、国际作用日益突出的亚洲大国自然成为其重要战略伙伴。

中俄两国经贸合作正在日益扩大。1993年双边贸易额为76.79 亿美元,1994年曾一度下降,但是在1995年下半年得以控制并有所回升,当年达54.6亿美元。1996年1~2月,贸易额比上年同时期增长23.3%,但是仍与两国领导人所提出的五年内将双边贸易额增加到200 亿美元的目标相距甚远。为了实现这个经济目标,远东地区无疑是拥有巨大潜力的市场。

目前,远东地区对外经济合作的主要形式是对外贸易,其中原料出口占出口总额的85%。以丰富的资源潜力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原料部门是俄远东经济的基础。90年代初,采掘工业占远东商品生产总值的28.5%,并占本地区外汇收入的90%。远东地区实际上没有有色金属矿石的冶炼加工,鱼和水产加工的规模不大,林农原料加工也不发达,加工工业大约仅占远东地区商品生产总值的12%。渔业、林业和农业是远东地区经济专业化的主要部门,其中渔业和林业由于面向出口,是创取外汇的重要来源,自然得以优先发展;而农业至今仍不能保证居民对主要粮食品种的需求,40%的粮食靠进口,并主要购自东北亚国家。各个行政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发达地区主要处于濒海的南部自由经济区,那里集中了75%以上的合营企业。可以预见,在未来10年间俄罗斯的发展将加快步伐。由于俄罗斯资源优势明显,科技潜力大,市场拓展有望,其经济总量不仅可能恢复到苏联时期俄罗斯加盟共和国的历史最好水平,而且可能出现新的甚至较大的突破。

从远东对外贸易的地理分布来看,俄罗斯与东北亚国家的贸易呈稳定增长趋势。有关资料表明,1994年与东北亚国家的贸易约占远东外贸总额的90%,其中中国占39%,日本占34%,韩国占16%。主要投资者来自中国、日本、美国和韩国,1995年分别占合资企业总数的40%、17%、16%和10%。大部分外资集中于劳务部门和渔业,其余部分在建筑业、森林工业等部门。大部分合营企业是从事贸易和中介业务的小公司;属于生产领域的合资企业通常只是使用陈旧设备,从事原料初加工。目前外资对远东市场的影响还不大,1994年合资企业的比重不超过产品总供给的0.8%。合资企业对远东外贸发展有较大贡献,1994 年大约占本地区出口总值的24%,在个别行政区已占海产品出口的80%。

对外贸易对于国民经济持续、健康、高速发展具有巨大的牵引作用,并可产生“收入效应”和“资本累积效应”。出口贸易的发展可促进规模经济的联动效益,并可随之带来就业效应和优化产业结构效应。面对巨大的俄远东市场,周边各国均表现出积极的姿态,制定相关政策,开展对俄经济合作。为了发展俄日双边贸易,日本通过了协助俄罗斯发展对外贸易和工业的“桥本计划”。其优先方向是实施俄的工业结构改造,扩大出口基础和发展中小企业。近年来,俄日关系虽有所改善,但由于北方四岛问题没有得到解决,日本在俄国经济建设中没有发挥出更大作用。日本以领土换援助的设想尚未得到俄方积极反应,且俄罗斯对日本公司欠有大笔债务,俄日经济关系近来呈停滞状态。在东北亚国家中,俄韩合作最为活跃。双边贸易稳定增长。1994年韩国在俄贸易伙伴中居第十位,在东北亚仅次于中国和日本。

当前的中俄经济联系仍以商品交流为主,缺少相互投资和合作生产。而且双边贸易额不大,部分边贸人员素质低、边贸秩序混乱,合资项目数量少、档次低,经营效果普遍不佳。中俄关系中存在“上热下冷”的现象,尤其是俄远东地区个别领导人对中俄关系的发展抱有偏见。因此,要保持和发展中俄关系的良好态势,还需要双方长期、艰苦不懈的努力。

三、巩固、开拓俄远东市场战略

中俄两国在经济合作方面具有很强的互补性。无论从我国经济发展对俄罗斯资源、商品和市场的需求来讲,还是从我国拥有的地缘、资金和技术优势来讲,充分利用两国在经济运行机制与政策上的趋同性、地理上的相邻性、资源上的互补性和产业技术上的传递性,遵循经济决策的规律性加强自主开发,并确定开拓俄罗斯投资市场、巩固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的主动战略都是十分必要和切实可行的。

中俄远东地区贸易发展最快的是在1993年。1994年双边贸易额曾急剧下降,合作业务呈现萎缩态势。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整个俄国远东地区经济状况和社会治安严重恶化。俄罗斯国内提高商品价格、运输价格和食品进口关税,传统的原料出口商品的生产大幅度减少。各企业和各部门缺少外贸活动的资金,而信贷体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我国有关政策的调整也带来了消极影响。对俄贸易始终缺乏政府在财政方面的支持。贸易公司实力薄弱且力量分散,合作质量差。管理落后且人员素质低,致使一些伪劣产品流入远东地区,从而降低了中国公司的国际贸易信誉。目前,俄罗斯经济下降趋缓,投资和承包劳务市场初见转机,市场对外国公司的发包额趋增,支付条件改善,利润率较高。伴随着经济形势的进一步好转,远东市场势必日益扩大。

有鉴于此,根据俄罗斯地广人稀、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政策差异较大的特点,确定开拓俄罗斯远东投资市场的地区性战略,必将巩固中国公司在俄远东合作经济中的主导地位。汲取我国商品被挤出俄市场的教训,一定要坚持以质取胜,全方位开展对俄经济合作——投资贸易与承包劳务相结合,搞立体经营。为实施上述战略,我国政府对相关企业应予以政策上的倾斜,并通过政府协议,促进合作业务健康发展。同时,选择特定的行业和相关行业,在中俄两国边境开发区内对所从事的边贸经贸活动给予一定的优惠,鼓励双方的相互投资。

根据俄国1995年10月通过的《关于促进本国和外国对俄经济投资的综合纲要》,凡能有利于解决以下问题的外国投资均列入优先批准范围:

1)高新技术投资,特别是能够促进军转民的项目。

2)能够开发俄出口潜力,推动出口创汇的替代性投资。

3)对劳动力富裕和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加速开发的投资。

4)能够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和采用先进的生产组织形式的投资。

5)能够促进掌握现代的企业经营方式的投资。

此外,与改善国内市场供求密切相关的行业与企业——亏损企业、未竣工项目、急需原材料和更新设备的企业、建材企业、轻纺工业和食品加工业,均是俄政府鼓励投资的方向。俄罗斯经济专家预测,远东引进外资最有发展前途的方向包括森林工业和水产品加工部门,促使修、造船工业现代化,创办综合加工矿物原料的部门,国防工业转产,建立大、小旅游中心。影响目前俄外资积极流入和有效使用的因素主要是政治局势动荡,经济衰退,基础设施欠佳,涉及对外经济活动的法律多变而且政策不利。上述障碍虽然存在,但正在加以努力排除。

1996年是我国对外经贸政策作出重大调整并付诸实施的一年。大幅度降低出口退税率和进口关税率,取消一些进口税收的减免和优惠,并对进口设备和原材料一律按法定税率征收关税和进口环节税,表明中国近期正在逐步取消外国投资者享受的进口税豁免等诸多可导致市场扭曲、鼓励投机性迂回投资和“假外资企业”的优惠待遇,并使其向国民待遇的方向过渡。这些加快对外开放和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重大举措,有利于改善进出口贸易的经营状况,促进我国经济尽快与世界经济接轨,为早日加入世贸组织创造了有利条件,并将对中俄远东地区的微观经济产生深远影响。由于关税降低,进口费用下降,成本减少,促使进口商品数量显著增加,有利于进口商品结构的优化,增强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后劲和国际竞争力。进口的增加,一方面我国对外贸易顺差有所减少,有利于削弱中俄贸易壁垒,改善我出口企业的国际经营环境;另一方面,有利于拓展中俄国际多元化市场,从而带动出口的增加。

四、中俄远东地区的合作对未来世界格局的影响

未来10~15年中,中国由于继续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特别是大大高于发达国家的增长速度,东亚地区经济合作可望取得突破性进展,并在世界经济中占有更大的份额。但由于一体化组织的性质、成立背景和成员意图不同等原因,APEC至今尚未形成也很难形成明确的主导国家,并基于共同的政治、经济利益牢固结盟。区内主要大国关于APEC合作原则的主张及作法相距甚远,斗争将持续相当长时间。

显然,美日两国对于东亚经济领导权的争夺将是影响未来东亚经济合作的最主要的因素。作为超级大国的美国力图充当APEC的领袖,建立和维持其在APEC中的领导地位。由于美国急于推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打开其他成员国市场以扩大本国出口和增加就业,经济利益过于利己主义,经济战略难避短视之嫌。美国无视WTO, 把一国法律强置于世界规则之上,动辄对伙伴国实施单方面制裁和报复行为,在本地区经济贸易关系中制造了许多摩擦和矛盾,势必遭到成员体国家的联合抵制。所有这些严重地破坏了APEC推进贸易与投资自由化的合作氛围,制约了其目标实现的进程,根本上损害了美国自身的国际的形象,使其在APEC中的领袖地位难以为各国所接受。尽管日本已加入WTO, 但由于其市场保护程度非常高,而且不愿因与亚太地区的经贸合作削弱与其他地区——特别是美国的关系。日本主张“既要重视美国,也要重视亚洲”,强调了其作为亚洲经济主导的中介作用。

亚洲是中国的主要利益所在。作为未来亚洲主导,中国需要保持经济的高速增长,并尽快融入国际经济的良性大循环中。与俄国开展东北亚次区域经济一体化合作,有助于提高中国和未来的APEC新成员俄罗斯的经济发展水平,增强APEC其他成员国承诺开放贸易与投资市场义务的信心。发展和亚太各国的关系,加强经济上的相互依赖和政治上的相互信任,缓解摩擦,解决领土纷争,有利于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维护区域和平与稳定。中俄双方在国际事务中应积极配合,不断克服矛盾,减少分歧,加强团结,共同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经济上加速实现两国贸易自由化,并积极拓展与APEC其他成员体和区外国家的合作空间,强化区域内既存的利益格局,增强双方在区域一体化进程的发言权和影响力,从而发挥应有的积极作用。

战略安全利益的摩擦是阻碍东亚地区经济合作的重要因素。就中、美、俄三角关系而言,中国历来是平衡东西方外交的一个最为重要的战略砝码。美国希望俄罗斯“弱而不乱”,亦不希望出现一个强大的中国。因此在处理美俄、美中关系上一再使政治问题经济化。由于中俄两国在处理双边合作上吸取了历史教训,并采取积极务实的原则,以经济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为重,淡化意识形态因素,目前的中俄关系明显好于俄美、中美关系。中俄两国正在为经贸关系向国际规范靠拢、提高合作档次和水平而努力。

标签:;  ;  ;  ;  ;  ;  

论中俄远东经济合作_远东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