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对老年白内障小切口术后早期低视力情况进行调查。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1月~2015年11月纳入的274例(280眼)老年白内障患者,全体患者行白内障小切口手术。参照低视力诊断标准分析患者临床手术效果。结果:导致老年白内障小切口术后早期低视力的主要因素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手术并发症,另一种则是非手术并发症。结论。手术因素及非手术因素均是引起老年性白内障小切口术后早期低视力的主要原因,临床治疗中,务必做好准备工作,加强护理,不断提升施术者手术技能。
关键词:老年白内障;小切口术;低视力;
Senile cataract extraction through small incision is early low vision after the investigation
He Yiju
Ziyang county in Shanxi Province people's hospital, shaanxi ankang 725300
Abstract: objective: to senile cataract early low vision after small incision in the investigation.Methods: select from November 2013 to November 2015 in 274 cases (280 eyes) of senile cataract patients, all patients with small incision cataract surgery.With reference to diagnostic criteria analysis clinical effect of surgery in patients with low vision.The result: senile cataract small incision the main causes of early low vision after the main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kinds, one kind is surgical complications, the other is a surgical complications.Conclusion.Is the cause of senile cataract surgery and non-surgical factors, the main reasons for the early low vision after small incision in the clinical treatment, be sure to prepare, to strengthen the nursing, improve the performer operation skills.
Key words: senile cataract;Small incision surgery;Low vision;
白内障是由年龄增长、遗传、免疫/代谢异常等多方面原因引起的晶状体蛋白质变性,是导致视力下降及致盲的常见疾病。现阶段,临床针对白内障多主张行手术治疗,常见手术方法为小切口囊外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状体置入术[1]。该手术自投入使用以来取得不错反响,十分适用于机体功能衰退、手术耐受性差的老年患者[2]。通过该手术,患者视力会有所改善,生存质量也会因此得到提升。从调查结果来看,术后视力恢复情况是患者及其家属最关心的一个问题,视力恢复不理想时导致患者失望、引发医患纠纷的常见因素[3-4]。因此,为避免此类现象发生,本研究针对我院收纳的白内障小切口老年患者术后早期低视力情况进行回顾研究,分析探讨导致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详情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研究对象均源于我院2013年11月~2015年11月纳入的274例(280眼)老年白内障患者,全体患者行白内障小切口手术。其中,术后早期低视力者25例(28眼),其中男15眼,女13眼;年龄57~76岁,平均(66.37±5.62)岁。患者术前视力感光为-0.2;晶状体硬度:Ⅰ~Ⅱ级核3眼,Ⅲ级核19眼,Ⅳ级核6眼。
1.2方法
全体患者均行常规散瞳并消毒,取1.25ml2%利多卡因和0.5布比卡因行秋后麻醉。术眼作L形结膜瓣,于角膜缘后2mm除作6m切口。向前房注入粘弹剂,开罐式截囊,旋核入前房后娩核。若核体积较大,则应作预处理,将其粉碎后取出,具体操作为:于核前后注入粘弹剂,将晶状体圈垫器自核后向上撑,将碎核刀置于核前,切核后再娩核。娩核后注吸残留皮质,在囊袋内置入人工晶状体,确保切口达到水密后,于球结膜下方注射2万U庆大霉素和5mg地塞米松。术毕,常规包扎术眼。
1.3低视力标准
参考低视力诊断标准,对患者术后早期(3个月)低视力情况进行排查。0.05≤最佳矫正视力<0.1即一级低视力;0.01≤最佳矫正视力<0.1即二级低视力。
2结果
调查结果显示,导致老年白内障小切口术后早期低视力的主要因素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手术并发症,另一种则是非手术并发症。前者包括角膜水肿、葡萄膜炎等;后者包括老年性黄斑病变、患者自身合并高血压或糖尿病等疾病、缺血性视神经病变、视网膜动脉硬化眼底出血等,如表1所示。
表1 患者术后早期低视力原因分析(n,%)
3讨论
近年来,医疗事业获得蓬勃发展,各类先进技术的出现,将临床各疾病的治疗水平提升到了新的高度。我国作为人口老龄化严重的发展中国家,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发病率正逐年递增,已引起临床广泛关注[5]。医疗仪器、设备、技术的应用,为白内障手术的安全及疗效提供了极大保障。目前,临床对此类患者的关注重点,已转移到了患者术后视力恢复情况及远期生存质量上。临床研究发现,大部分术后早期低视力的患者均在术前就存在眼部疾病,少数患者则因手术并发症导致早期视力恢复不佳。角膜内皮失代偿、后囊混浊等均是白内障小切口手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也是影响视力恢复的主要因素。作为眼科主要致盲眼病,白内障的治疗一直受到临床的高度重视,手术是治疗该疾病的主要方法。小切口手术治疗白内障,疗效安全可靠,切口小,术后并发症少,患者术后更易康复,且医疗成本低,不会对患者造成经济压力。不过,部分报道表明,少数患者经该手术的治疗,后期虽未致盲,但视力恢复效果不佳,其主要原因或与施术者操作方式有关。同时,该手术适用人群广泛,患者虽成功度过手术,单其术后视力仍会受到非手术并发症的影响,其中包括玻璃体脱出、皮质未完全抽出等。此外。患者术后发生角膜水肿等并发症,同样可引起早期低视力,且该症状好发于老年患者。经分析认为,老年患者年龄过高,机体功能衰退,晶状体核质地较硬且体积庞大,行手术娩核时难免会导致角膜内皮受损,术后角膜发生水肿。不过该症状多半在术后10d内自行消失,小部分人可发展成角膜失代偿,最终损害视功能。
综上,手术因素及非手术因素均是引起老年性白内障小切口术后早期低视力的主要原因,基于此,临床在治疗老年性白内障患者的过程中,务必要充分做好术前准备工作,对患者病案资料进行深入调查,并协助患者行全面检查,筛查术后早期低视力高危患者,病在治疗期间加强护理,不断提升施术者手术技能,便能有效预防老年白内障小切口术后早期低视力的发生,临床务必对此给予重视。
参考文献
[1]袁志敏,王蔷,张保夫,等.老年性白内障手法小切口手术效果分析.中华眼外伤职业病杂志,2013,35(5):353-354.
[2]洪伟兰,廖润斌,黄月梅,等.动态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术在扫盲中的疗效及应用推广.中国医学创新,2011,8(22):35-36.
[3]高业明,邰平,査汝勤,等.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并人工晶体植入治疗老年性白内障的临床观察.中外医学研究,2012,10(5):22-23.
[4]许琦彬,许国忠,诸力伟.杭州市残联老年人白内障术后低视力原因分析.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4,13(7):585-587.
[5] 吴卫华,张春燕,林杏华.临床健康教育路径在老年性白内障手术患者中的应用.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1):147-148.
论文作者:何益菊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6年7月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22
标签:白内障论文; 视力论文; 患者论文; 术后论文; 手术论文; 小切口论文; 并发症论文; 《医师在线》2016年7月第1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