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新课标下小学数学的教学方法分析论文_刘明

探讨新课标下小学数学的教学方法分析论文_刘明

江西省赣州市寻乌县水源中小学

摘 要: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对新课标中体现出的教学理念做出认识,并以此为依据对小学教学的方法开展深入的研究与探讨。数学课程标准废除了学科中心论,确立了数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体现了数学学科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要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和好奇心,使之对新旧知识能更好地融会贯通,同时在旧知识的基础上更好、更快的学习新知识.

关键词:综合素质 主体性创新学习 学习兴趣 独立思考

传统教育曾经在我们的教学中发挥过让我们引以自豪的作用,在一些国际数学比赛中我们的学生也没少获奖,但是留给我们更多思考的,是传统教育带给我们的一些负面的作用,重复的机械式学习,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思想,影响了学生创造能力和数学思维的培养和提高,这和如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完全背道而驰、截然相反的。在这种背景下,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对新课标中体现出的教学理念做出认识,并以此为依据对小学教学的方法开展深入的研究与探讨。

一、新课标对小学数学教学的要求

(一)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数学课程标准废除了学科中心论,确立了数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体现了数学学科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重视数学与社会实践的联系,体现了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性特点,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知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倡导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探究性.。基础性就是“三基性”,即数学中包含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基本概念。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要重视三基才能够确保小学数学教学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果不能保证数学教学中三基的落实,则提高学生数学素质以及其他综合素质的发展也就无从谈起。普及性则指要实现学生都能学到有价值的数学,将数学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发展性是指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考虑到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的不同发展为学生创造获取知识与提高能力的空间,促进学生个性与治理的发展。

(二)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创新学习

重视学生的主体性不仅要尊重学生的认知水平等实际情况,同时要让学生获得更多体验数学的机会,不断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让学生在平等、宽松、和谐的民主合作气氛中,积极参与教学,经历成功的体验和表现自己才能的机会,在交流合作过程中,既可看到自己的长处,也发现自己的学习潜力,从而更加努力,更有信心投入学习。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科素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自立探究的学习能力,学业成绩得到大面积的提高。并从这种习惯中实现个性的发展以及自身综合素质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应该作为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应当从传统教学的知识灌输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以及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是知识的容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教师传授知识、技能,只有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充分发挥学生积极性,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才能变成学生自己的财富。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要善于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要让学生有进行深入细致思考的机会、自我体验的机会。教学中要尽最大的努力,最充分地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由“?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我爱学”,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活动,提高科学的探究能力

二、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探索

(一)善于创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奥地利教育家贝尔纳也曾强调:“没有情感的教育不会成为成功的教育;没有情感的课堂不是成功的课堂。”因此,平等、和谐、信任的师生关系,自由、宽松、民主、融洽的课堂气氛是唤起学生学习兴趣并促其主动学习的基础,也是实现主体性参与教学的前提。在教育教学中,努力创造自由、宽松、民主、平等、和谐、乐学、互相信任、心情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的个性潜能得到释放,使学生的充分自由得到发展,学生才能把精力放在学习上,愉快的学习,生动活泼地发展。同时教学情境的创设目的在于更好的发挥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并能够落实学生的主体作用,好的情境能够将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化繁为简,有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的过程中要注意符合以下要求:一是所创设的情境要有针对性,及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二是教学情境的创设要循序渐进,从直观向抽象引导,从已知向未知引导;三是所创建的教学情境既要突出新旧知识的矛盾,又要体现新旧知识的联系。

(二) 重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不仅要重视学生数学基础知识的夯实,还要重视学生对数学学科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只有激起学生对认知对象浓厚的兴趣,学生才能以思考为乐趣,以饱满的学习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来,才能展开主动而快乐的思考。为此,在教学中,我们不能一板一眼、按部就班地来展开教学,而是要灵活运用教学手段,组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并不冲突,相反学生的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应该是建立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学生分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来实现学生自学能力以及合作能力的提高,学生们在教师的引导下以自主探索的形式对教学内容作出研究与探讨,并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来寻找确切的答案,有助于学生主体地位的深化,并且有助于学生创造性的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培养学生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我国的《新课程标准》要求“让每个学生人人都学会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人人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应用问题。”学习就是为了应用,就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培养学生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是一项重要的目标,同时也是小学数学需要遵循的重要原则之一。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在备课的工作中找准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并对教学的过程中的讲解、提问等环节设计与实际生活中结合的内容,教师在备课和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要重视教学案例的生动性与趣味性,从而吸引学生能够主动的探索与分析,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学生的认知背景出发,将数学课堂中的知识通过引导让学生自己实现与实际生活中某些事物的联想。这种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将抽象的数学问题与生活实际中的事物相结合,从而使数学问题更加具体化,使学生走出抽象的数学世界,从而促进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怎样让课堂动起来、活起来[J]. 闫淑红. 课程教育研究 2015(29)

[2]娱教不是愚教[J]. 张笑弟. 考试周刊 2015(75)

[3]如何上好小学数学课[J]. 何正琴. 赤子(上中旬) 2015(01)

[4]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拓展[J]. 管志刚. 新课程(小学) 2015(12)

论文作者:刘明

论文发表刊物:《成长读本》2018年9月总第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26

标签:;  ;  ;  ;  ;  ;  ;  ;  

探讨新课标下小学数学的教学方法分析论文_刘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