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关怀在重症监护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论文_陈立娟

上海长征医院200001

【摘要】目的 探究人文关怀在重症监护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60例重症监护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平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人文关怀,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护理前后,两组的焦虑和抑郁评分无统计学意义( P > 0. 05) ,护理之后观察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5)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为( 90. 27 ±5. 62) 分,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评分为( 72. 41 ± 3.82) 分,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 05) 。结论 对重症监护室患者实施人文关怀,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人文关怀;重症监护室;应用效果

随着临床护理观念的不断转变,临床护理中更加关注患者的身心健康,特别是重症监护室中的患者。人文关怀护理采用人性化的护理模式,以患者为中心,不但满足了患者的各项生理和心理需求,还可以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本研究以我院收治的重症监护室患者为研究对象,探究了人文关怀在重症监护室中的应用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 2016年2月 —2017年2月重症监护室的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意识清醒,无精神及认知障碍,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其中男37 例,女23例,年龄 29 —75 岁,平均年龄( 45. 23 ± 4. 18) 岁;疾病严重程度评分 13—22 分,平均( 17. 62 ±3. 17) 分,其中脑血管意外 12 例,重症肺炎 11 例,颅脑外伤 9 例,重症肌无力 8 例,心肺复苏术后 13 例,感染性休克 10 例,急性心肌梗死 6例,多脏器功能衰竭 9 例,将所有患者根据不同的护理方法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

1. 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按照医院重症监护室日常护理管理要求开展常规护理工作,观察组则在常规护理同时采用人文关怀,具体的方法主要有:

(1)心理护理:分析重症监护室内患者的现状,并针对性的制定出个体化的护理方案,尤其是对于存在焦虑、抑郁以及睡眠质量较差的患者,应及时的对其进行心理护理,对于重症监护室中清醒的患者,在临床护理中定期向患者讲解重症监护室内外的环境条件,透露出护理人员以及患者家属对患者的关心爱护,消除患者的孤独恐惧感。护理人员应针对患者的心理状态采取针对性的护理,耐心倾听患者的诉求,采用温和的言语给于患者安慰。

(2)环境护理: 护理人员为患者创造温馨舒适的住院环境,可于墙上悬挂风景画或摆放人工花草等,缓解患者对抢救设备的恐惧心理,并配置钟表,使患者知晓时间,控制室内温湿度,患者睡眠时可播放舒缓的轻音乐,促进睡眠。

(3)生理护理: 保持病床柔软干净,提高患者的舒适度,严密观察患者的疼痛反应,合理使用镇痛药物,对于术后转入 ICU 的患者,应对患者肢体进行束缚,防止患者出现躁动影响治疗,强化口腔护理,只好肠外营养支持[1]。

(4)其他人文关怀: 采用友好的沟通方式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预留通讯号码及住址,以方便联系,随时告知患者家属信息,使家属安心,在不违反管理制度的前提下,尽量满足家属要求,缓解其焦虑感,患者转入普通病房时,应及时告知患者已脱离危险,安心治疗,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护理过程中对患者的尊重,在临床护理中应做好患者隐私的保密工作,避免随意传播患者的隐私。

1. 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对比两组护理前后的抑郁焦虑情绪评分及护理满意度。采用焦虑、抑郁评分量表对患者的负面情绪进行评价,并采用调查问卷形式评价护理满意度,包括身心舒适度、求生欲望度、疾病认知率、护理纠纷发生率 4 个方面,共计 100 分,分值越高表明护理满意度越好。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17. 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 ±s) 表示,采用 t 检验。P < 0. 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 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抑郁情绪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焦虑、抑郁情绪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 05)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 05) 。见表 1。

2.2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

护理后观察组的满意度评分为( 90. 27 ±5. 62) 分,对照组的满意度评分为( 72. 41 ± 3.82) 分,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 05) 。

3讨论

重症监护室患者多病情危重,心理和生理方面变化较大,常存在焦虑抑郁心理,治疗依从性差,现代医疗服务模式下要求对患者开展更加全面的护理工作,除了常规的生理护理,对于患者护理过程中的人文关怀则更加重要,通过一些细节护理工作去尊重患者的人格与尊严,体现出护理人员对患者的人文关怀[2]。因此在护理中应密切患者的心理和生理变化,重视情感的投入,为患者创造舒适温馨的病房环境,加强护患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护理质量。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使用了人文关怀,结果表明,护理前两组焦虑、抑郁情绪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 05)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5) 。护理后观察组满意度评分为( 90. 27 ±5. 62) 分,对照组满意度评分为( 72. 41 ± 3.82) 分,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 05) 。

综上所述,在重症监护室中采用人文关怀,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乙涵. 人文关怀在重症监护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23):4619-4620.

[2]马兰. 人文关怀在重症监护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09):164-165.

论文作者:陈立娟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5月上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28

标签:;  ;  ;  ;  ;  ;  ;  ;  

人文关怀在重症监护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论文_陈立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