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漏损控制体系,实现漏损长效管理论文_白浩瀚

构建漏损控制体系,实现漏损长效管理论文_白浩瀚

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200127

摘要:漏损问题不仅是经济性问题,也是环境、安全以及可持续性发展的问题。不管是中国还是外国都对漏损问题十分重视。本文通过对影响管网漏损各因素的梳理,对管网漏水的直接因素及其影响大小、漏水状态和漏水量、不同口径管道,不同材质管道漏水情况进行了全面对比分析,运用系统论的方法从管理、技术、服务等方面提出了解决措施,同时针对管网漏损控制系统性和长期性的特点,谈了一些在日常管理运行中的体会。

关键词:现状;原因;改善;发展

引言

城市性的漏损问题已经成为了一个被重视的问题,漏损问题不仅对居民的日常生活造成了很大的不便,而且对整个城市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管网的漏损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浪费了水资源,也降低了供水企业的服务水平。所以对于实现漏损的长效管理就变得刻不容缓。更好的对漏损进行长效的管理,就是对城市建设重要的一部分。

一、构建漏损控制体系的必要性

(一)现状分析

现在城市中只要出现比较强的降水,都会产生人们需要“划船”前进的一个现象,造成这个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漏损控制体系的不完善。

(二)造成不便

人们对于这种现象所造成的生活影响还是比较大的,首先会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以及出行问题,甚至对于每天的上班都有了很大的不便。再有就是这样会加剧城市基础设施的损伤。对它们造成损伤,缩短很多基础设施的寿命。

(三)浪费水资源

管道漏损体系造成了很多不必要的水资源浪费,水资源本身就很短缺,由于漏损控制体系的原因,是十分可惜的一件事,所以要通过实现漏损的管理来解决一定的水资源浪费问题。

二、漏损的原因

(一)管网系统相对脆弱

大多数的管网系统都是修建于70年代修建的,年代距今已经十分久远。而且当初设计的时候技术不够现在先进,再有就是伴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很多管网的设计以及分布地点已经不符合如今的地点建设。

(二)管理技术较低

很多管理人员并没有严格按照规定检查建设,对于管道以及管道的定期保养也没有严格做到。在漏损体系发生一些问题的时候不能及时的进行维修和更换。其次用于这方面的检漏技术和设备相对来说比较落后。

(三)财务方面

政府对于这方面的问题没有投入大量的资金建设也是十分重要的一个原因,管道的建设、检查以及维修都是需要资金的,但是在这方面的资金不足就导致很多工作不能保质的完成。

(四)监管体系的不完善

政府没有相关的对于这个方面的健全的监管体系。这就导致了可能很多问题不能及时的发现,在维修过程中不能够保质保量的完成,以及在维修的过程中出现拖沓的现象,这些都会使得漏损的管理变得不能顺利进行。所以对漏损体系的监管体系的完善是十分有必要的。漏损管理体系主要涉及漏损预防管理体系、漏损检测体系、漏损控制体系、漏损管理的保障体系、漏损管理的效益评价体系。其中漏损预防管理体系是前提,漏损检测体系是重点,漏损控制体系是核心,漏损管理的保障体系是支持,漏损管理的效益评价体系是补充。漏损管理体系分析不仅涉及到技术的支撑、政策规划的制定、资金的投入、效益的综合评价,各环节紧密联系,不可缺一,各个体系的和谐衔接才能保障漏损管理的高效运行。漏损管理体系应具有预防性、系统性、有效性、动态性、可持续性的特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漏损问题的管理

(一)借鉴

日本作为国际上管网漏损控制最优秀的城市之一,漏损率从1955年的20%控制到2007年的3.3%。这样的成果是十分显著的,对此我们可以学习日本的一些经验,把它应用到我国的漏损体系管理上。日本漏损控制经验主要是从五个大方向进行的,它们分别是管理体制、管理手段、技术研发、人才培养等方面。这五个方面为全球的漏损管理都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此外,英国是实施区块化供水管网管理最早的一个国家。法国给水管网的总体漏损率约为9.5%,法国也有着成熟的漏损管理体制。与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的这方面建设显得相对薄弱,建设的起步比较晚是一个方面,政府没有专门的大量资金投入来做相应的建设。但是伴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还有对于水资源方面的重视问题,对于漏损体系的建设问题也得到了重视。近年以来,我国对于漏损体系的建设做出了很多努力。例如,规范管理体系、建立管网地理信息系统、强化管网巡查、加强抄表力度、普及卡式水表、增加资金投入、运用先进的技术、实施精细化管理等措施,使得个别城市的供水管网漏损率控制在10% 左右。这些都让我国的漏损问题得到了一定的改善。

(二)管网设计

管网设计方面首先应该考虑的是远期的应用问题。这个城市的未来建设会不会影响到此时的设计,以及在遇到恶劣天气的时候会不会造成损坏,这些都是要考虑的问题。其次对于管材的选择上,不能偷工减料,应该选择适当的质量比较好的材料。

(三)管网施工

首先是管道施工的规范问题,应该严格按照施工规定来进行建设。不能够自己省略施工步骤或者是在施工过程中不按照流程进行操作。第二点就是要注意腐败问题。因为管网的建设是一个相对比较大的项目,如果不能够多加防范,很有可能会造成一定的腐败问题。腐败问题一旦产生,就会使得整个工程在建设过程中都会受到影响。

(四)日常维护方面

日常的维护以及定期的检查是十分重要的一项工作。首先应该制定一个检漏的目标,制定目标可以使得工作有序的推进,而且制定目标后可以实现工作有相对的质量。还可以开展水量平衡分析,这样可以对于漏损系统的建设有一定的针对性。实施主动检漏措施可以有效的避免一些问题的发生。任何事情发展都是从一些小的方面进行的,所以说做好主动的检漏措施可以从小的地方进行问题的预防。我国的管道由于建造时间已经很长,所以就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制定管网的改造计划,对于不合理的地方进行改造,不断的进行改良,使得管网可以与社会的发展相匹配发展。

(五)漏损预防系统的研发

随着检测技术和系统理论的不断发展,系统的主动检漏检测技术将逐步形成。主动检测技术综合了信号检测、处理、运输、微机应用等技术。我们应该学会用科技去解决问题,首先可以进行噪声预警系统的研发,这样可以对于问题有了一定的预防和警告作用。使得我们可以尽早的接到警报会寻找解决的方式。压力预警系统的研发也是同样的道理,运用科技来推动漏损的管理是十分重要的一步。

结语

通过上文的分析,我们看到了目前我国的漏损体系的现状,同时也看到了发达国家在这方面所取得的显著成效。我国在这方面有着自己的原因所在,比如建设时间早,技术方面没有那么成熟,再有就是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对于原来的管网系统也提出了新的挑战。所以在借鉴其他发达国家的经验的时候,应该对此有着自己的理解,结合我们的基本国情以及现状,取长补短。而且我们也看到了一些漏损管理的方法。这些都是我们不断的结合实际情况所摸索出来的宝贵经验。当然,漏损的长效管理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实现的。我们要学会利用科技的力量,不断地进行改进与探索,相信可以很快对漏损问题实现质的突破。

参考文献:

[1]杨龙.北京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北京.100124

[2]钟丽锦;傅涛;孔德艳.日本东京供水管网的漏损预防管理.[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0:(2)

[3]薛磊;常抄.城市供水水管网漏损控制潜力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6:(7)79-81

[4]沈红梅.供水管网漏损控制对供水管理的影响[J].中国建材科技,2015(1)

[5]徐锦华,龚德洪,刘阔,曹楠,赵顺萍。我国供水管网漏损控制中的问题及对策[J],城镇供水,2015(2)

论文作者:白浩瀚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细部》2018年2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8/9/8

标签:;  ;  ;  ;  ;  ;  ;  ;  

构建漏损控制体系,实现漏损长效管理论文_白浩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