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公艳
山东省兰陵县人民医院 山东临沂 277700
【摘 要】目的总结医院规范化管理糖尿病护理小组提高专科护理质量的体会。方法医院成立糖尿病护理小组,并对26名糖尿病小组成员实施规范化管理,包括:制定糖尿病专科护理小组培训和管理计划,实施计划、完善护理管理制度和流程,建立糖尿病专科护理二级质控体系,修订和完善糖尿病护理质量评价指标,持续质量改进等。结果规范化管理后,糖尿病护理小组成员理论知识评估和技能考核成绩明显较规范化管理前提高,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患者掌握糖尿病相关知识及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及医院糖尿病专科护理质量明显提高。结论成立并规范化管理糖尿病护理小组,可以提高糖尿病专科护理质量。
【关键词】糖尿病护理小组;规范化管理;专科护理质量
【中图分类号】R82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76-7808(2015)-05-320-01
规范化管理是指以循证为基础,以医院等级评审为标准,遵循PDCA循环理念的全面质量管理方法。通过规范化管理可以优化医院的内部质量管理,促进医疗质量和安全的持续改进。目前,我国糖尿病患病率不断上升,分布在医院其他科室的糖尿病患者也在不断增加,占住院患者的10%左右,解决非内分泌科在糖尿病专科护理工作中的质量与安全问题迫在眉睫。我院2011年6月成立糖尿病护理小组,实施规范化管理,有效提高了糖尿病专科护理质量和水平,保障了护理安全,现介绍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1年6月我院护理部组织成立了医院糖尿病护理小组,由26个临床一线科室责任护士或护理骨干组成,共26人,均为女性,平均年龄30.65岁;学历:本科13名,大专13名;职称:主管护师5名;护师13名,护士8名。设置小组长1名,为糖尿病专科护士,副主任护师,专门接受过糖尿病教育培训并获得糖尿病教育导师资格证书,核心组成员6名,为医院重点学科的护理人员。
1.2方法
1.2.1制定糖尿病专科护理小组培训和管理计划
成立糖尿病护理小组目的是组建一支拥有糖尿病专业知识的护理团队,在院内为糖尿病患者提供同质、安全的专科护理,要求小组成员掌握糖尿病相关的基础理论及专科知识;掌握糖尿病专科的基本护理操作技能,包括规范化的血糖监测和胰岛素注射等;掌握糖尿病酮症昏迷、高渗性昏迷、低血糖昏迷等急救流程;运用理论及技能知识独立完成糖尿病专科临床基础护理工作及健康教育。糖尿病专科护士为小组长,主要负责对小组成员的知识、技能培训,包括内分泌科主任、护士长、营养科主任的授课安排,计划在半年内,为小组成员进行形式多样、分阶段的授课,完成培训目标。小组成员通过理论、实践考核后,在所在科室开展糖尿病的临床护理与健康教育活动,并对科室成员进行规范化操作培训、指导与监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2 实施计划,完善护理管理制度和流程
小组长按照糖尿病教育指南要求,制定院内糖尿病小组成员学习计划表,实施分阶段培训方案。培训方法有糖尿病工作坊小组教育指导、个体化教育培训、技能操作培训、实践演练、情景课堂等。第1阶段:以课堂讲授为主,课程内容为糖尿病基础知识,重点掌握口服药物的种类及正确服用时间、胰岛素的分类及注射后用餐时间;第2阶段:糖尿病专科实践课堂(第1个月),在糖尿病工作坊内开展,每周一、周五两次,分批进行,每次安排6~7人,在一个月内培训完成并考核,主要是技能的规范操作培训,包括各种胰岛素笔、血糖仪的正确使用;第3阶段:糖尿病实战演练(第2~6月),以理论结合实践为主,包括低血糖、酮症昏迷和高渗昏迷的急救等,糖尿病个体化教育指导,在患者床边实施考核;第4阶段:巩固阶段(6个月后),以案例分析、情景模拟演练、糖尿病知识风采大赛形式,提高小组成员学习的乐趣,做到快乐地学习,轻松地掌握;第5阶段:糖尿病护理沙龙,小组成员进行科室业务培训,促进自我成长和科室糖尿病专科护理水平。初始阶段,小组长通知核心人员,再由核心人员通知其所管辖的片区成员参与培训,到课率仅60.6%。通过进一步完善护理管理制度和流程,培训一周前由小组长向护理部汇报学习计划和内容,由护理部短信通知护士长,护士长通知科室小组成员参与,并做好工作安排,到课率达93.6%。
2结果
规范化管理前后糖尿病小组成员理论知识和技能考核成绩比较。规范化管理前后糖尿病护理质量检查评分比较。在糖尿病专科护理质量检查过程中,通过资料收集,分析原因,提出了整改建议,如此循环,使糖尿病护理小组成员在科室更好地指导和发挥宣教糖尿病健康的作用,糖尿病患者的知识得分明显较成立糖尿病护理小组前提高(P<0.01)。
3讨论
随着糖尿病患者发病率日益升高,相当一部分患者分布在医院的各个科室,需要监测血糖或注射胰岛素。而各科室护士对糖尿病相关知识和技能掌握程度不同,工作中常出现一些不规范行为,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我院糖尿病小组成员通过规范化管理和知识培训,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水平明显提高(P<0.01),有利于专科护理工作的开展。在糖尿病小组规范化管理过程中,需要制定规范的培训和管理计划,完善护理管理制度和流程,建立糖尿病专科护理二级质控体系,修订和完善糖尿病护理质量评价指标,进行持续的质量改进。其中,持续质量改进是规范化管理中的核心,它是在全面质量管理的基础上,注重过程管理,环节质量控制,不断地对具体过程进行收集资料、质量评估和改进,从而达到更好的效果和更高的效益。目前,小组成员在各自病区发挥着专业教育者的作用,和患者有了更好的互动,使糖尿病患者的满意率提高(P<0.01),糖尿病小组成员能主动纠正科内护士不规范的操作,杜绝了一些不良事件的发生[3],使科室成员规范化操作比率达标,提高了科室糖尿病教育的整体水平。在规范化管理糖尿病护理小组的过程中,我们不但要注重知识培训结果,还要关注这些护士在临床糖尿病教育中的应用效果,发挥这些护士的优势,激活护理潜能,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提高患者的满意率。
参考文献:
[1]李华,李亚洁,余桂芳.糖尿病专科护士工作模式的探讨[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9):852‐853.
[2]李华,余桂芳.糖尿病联络护士工作情况调查与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2013,13(1):89‐90
作者简介:
李公艳,女,1975.09.16出生,山东临沂人,研究方向:内科护理。
论文作者:李公艳
论文发表刊物:《世界复合医学》2015年第5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6/26
标签:糖尿病论文; 小组论文; 专科论文; 规范化管理论文; 成员论文; 质量论文; 科室论文; 《世界复合医学》2015年第5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