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物联网技术成为城市交通智能化升级的新思路,为智能交通系统提供了新的选择。智能交通系统深度集成了传感技术、可视化技术、远程识别技术等物联网关键技术,为公众提供交通信息、出行诱导、车流疏导等现代化服务。通过对城市交通中物联网技术的应用需求分析,探讨基于物联网的智能交通系统的功能构建与实现方案,就物联网技术在城市交通智能化服务中的应用问题做出微薄贡献。
关键词:物联网;智能交通
引言
2010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到“物联网”,并专门对“物联网”的概念进行了诠释。2010年10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明确提出:“促进物联网、云计算的研发和示范应用。”2010年11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组织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环境保护部、交通运输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国家标准委召开了“物联网应用示范工作会议”,明确将交通运输领域作为物联网推广应用的重点领域。但是,究竟什么是智能交通(IntelligentTransportationSystem,ITS)和物联网(InternetofThings,IoT)?发展物联网与我们以往的信息化系统建设究竟有什么关系?对这些问题行业内还缺乏充分认识。因此,物联网的推广应用出现了“热”、“冷”并存的现象。一部分单位、群体开始积极“涉足”物联网,由此涌现出大量以物联网名义申报的科研课题、设备研制、系统开发、宣传报道,一时间事事与物联网相关,炙手可热。但另一部分单位、群体则对发展物联网持怀疑态度,认为物联网遥不可及,甚至认为物联网更多是炒概念。由此可见,正确认识物联网在交通运输领域的作用,准确把握物联网与ITS的异同,对促进物联网在交通运输领域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智能交通概念的提出
智能交通系统(IntelligentTrafficSystem,简称ITS)又称智能运输系统(IntelligentTransportationSystem),是将先进的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数据通信技术、传感器技术、电子控制技术、自动控制理论、运筹学、人工智能等有效地综合运用于交通运输、服务控制和车辆制造,加强车辆、道路、使用者三者之间的联系,从而形成一种提高效率、节约能源、保障安全、改善环境的综合运输系统。它主要是由交通信息采集系统、信息处理分析系统和信息发布系统三部分构成。我国交通部发布了《2012-2020交通运输业智能交通发展战略》。战略提出,智能交通发展要在支撑交通运输管理的同时,更加注重为公众出行和现代物流服务;在为小汽车出行服务的同时,更加注重为公共交通出行服务;在关注提高效率的同时,更加注重安全发展和绿色发展;要在借鉴国外、技术跟踪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推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交通技术和产品的研发和集成应用;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投资,促进跨部门、跨行业的互利合作等。物联网产业化发展落到实际应用的最能够取得成功的就是智能交通行业,预计未来几年国内将投人超过1000亿元来整改整个智能交通系统行业。
2物联网在交通领域应用与传统ITS的异同
2.1物联网在交通领域的应用与传统ITS的相同点
从物联网与ITS的基本概念及内涵分析,物联网在交通领域应用与ITS的相同点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1)物联网在交通领域应用的目标之一和传统ITS的终极发展目标是一致的。特别是对交通行业而言,二者都是要应用通讯传输、控制、信息、电子传感等先进技术重构传统系统,实现交通的智能化,达到交通的高效、安全、舒适和可持续发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2)物联网在交通领域应用的支撑技术和ITS的支撑技术有很多是相同的。例如,各类感知技术、网络通讯技术、控制技术和数据处理技术等。
2.2物联网在交通领域的应用与传统ITS的技术需求不尽相同
物联网应用要求发展新一代网络通信技术、控制技术和数据处理技术。物联网的定义告诉我们:物联网的发展目标是要实现人与物、物与物的信息交互和无缝链接,达到对物理世界实时控制、精确管理和科学决策的目的。因此,物联网对感知的时空范围、精细化程度和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认知程度要求是空前的。所以,虽然物联网在交通领域应用与传统ITS采用的技术类似,都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和数据处理技术等,但是由于物联网应用与传统ITS相比,采集的信息量呈指数增长,网络接入时间和控制响应时间要求达到毫秒级,所以要求相关技术升级换代。以通信技术为例,现有通信基站网络的布局及通信组网技术还难以完全适应传感设备在道路、车辆上的大规模布设和高速行驶车辆与道路的实时信息交换要求,需要升级换代。
3城市交通中物联网技术的应用需求分析
3.1管理层需求分析
在管理层面上,主要四个方面需求的考虑:运行车辆的实时监控在城市出现的各种交通工具。城市各种车辆的运行信息是建设城市交通智能化的信息基础,对运行车辆信息进行远程识别与采集,实现信息的传递与保存;运营过程的智能监管是强化对运行车辆行驶行为管理的重要措施,通过物联网技术对车辆信息的实时抓取,实现对车辆的跟踪和监控,并采用电子地图基础以一种全新的可视化方式表现实时的行车环境,满足管理层直观、智能对交通进行监控的需求;智能安全管理需求主要体现在对运输过程中安全问题的管理,通过车辆进行安全监测,并将数据传回监控管理中心,实现车辆安全的实时监管,做好对技术设备的监控,提高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城市交通发展信息的需求主要表现在对城市实现优化配置,引入物联网技术队车、人流进行信息采集,作为城市交通宏观调控的有力支撑。
3.2公众层需求分析
在公众层面上,公众的需求包括公交线路信息查询、长途客运信息服务、信息发布以及便捷字符交通费用等四个方面的需求。公共线路信息查询的需求体现在希望能通过互联网平台及时获取公交线路的信息,帮助制定出行路线,支持多种终端,实现出行方案的实时回送;长途科园信息服务需求表现在对长途路线路线的轻松访问,提供出行方案,并能都实现网络办理或电话办理,支持自动售票、换票、退票等自助服务;信息发布方面的需求体现在公众需要获知公交车辆到站时间、长途客运车辆状态以及出租车预约等方面的量化信息;便捷支付是公众的新型需求,是一个城市现代化的重要体现。互联网能够实现公交车、出租车、长途客运以及私人小汽车的停车费的刷卡付款,提高交通收费效率,给公众便利,也提高了车辆工作效率。
结语
随着我国信息化技术开发水平的提升和公共交通事业的发展,物联网技术在智能交通系统构架中的应用将更加成熟,相关技术在公共交通领域的应用将更加广泛。在下一步的工作中,相关单位要紧跟形势变化,从推动我国公共交通事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大局出发,发挥自身的职能优势,勇于探索、积极创新,推动物联网技术与智能交通系统建设协同发展,为进一步优化我国居民的公共交通出行环境,促进我国公共交通事业现代化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陆键,项乔君.关于我国智能交通运输系统ITS产业化发展方向的思考[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32(3):488-494.
[2]彭晓珊.关于物联网技术发展及应用前景研究[J].科技与区域经济,2010(1):25-30.
论文作者:王洋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4
标签:技术论文; 需求论文; 智能交通论文; 交通论文; 车辆论文; 系统论文; 领域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