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娄底市涟源市六亩塘中学 湖南娄底 417000
摘要:初中阶段的物理知识相对高中是比较基础的,而欧姆定律可以说是初中物理电学的灵魂所在。因此,教师应该对欧姆定律在实际教学当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和相应的解决方案展开详细的研究与探索,并且能够培养学生们在实践当中不断深入的挖掘问题,进而从实践中获得答案。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 电学 欧姆定律
初中的物理教学重点关注的就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对科学研究的良好素养。当下很多的物理知识都是要经过实际的实验,才可以促使学生们更深层次的理解与认知。经过多年的物理教学实验探究以及实验经验进行总结而发现,在初中的物理教学当中欧姆定律的存在是非常关键的。但在日常的学习当中,学生们避免不了的会遇到一些问题,这个时候就应该多归纳总结,再展开针对性的教学,相信经过认真努力之后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会获得可观的回报。
一、在实验的探索当中使学生掌握欧姆定律
欧姆定律在电学当中是非常关键的存在,并且在中考当中也是重点考测的一项内容。因此,教师对欧姆定律的教学质量能够直接的影响着日后中考之前的复习准备效果,同时也会影响学生们对物理知识学习的兴趣。因此,在具体的课堂实验当中,教师应该让学生们作为一个主体,教师主要进行引导教学的工作,使学生们经过对电压表、电流表以及滑动变阻器的仔细观察与多次使用,进而发现问题的存在并且能够提出问题,又运用实验器材探索问题,让学生们自主的探索问题要远比教师直接的讲解效果更好,这样提高学生们学习兴趣的同时,也能够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对于欧姆定律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析
在展开欧姆定律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应该将电路的连接、描绘电路图以及电路的理解当做物理教学的主要目标,对于学生其逻辑思维进行最大程度的提升,加强学生们对电路的进一步了解与掌握。现将我在教学中关于欧姆定律的各种应用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析,比如一些常见的易错点:1、任何导体都有电阻。2、电阻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四个因素,材料、长度、横截面积以及温度。3、电阻的大小与电压U的大小、电流I的大小无关,R只是等于U/I这个比值。4、习题当中经常会出现的两个间接法求电阻变化的问题,U/I的变化、电压表与电流表示数的比值变化、、、、、、针对这些问题,在以后的学习当中,教师引导学生们明白不变量与变量,运用控制变量法,指导学生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并能准确运用欧姆定律及其变形公式解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欧姆定律所包含的内容以及学习延伸的措施
经过实际教学当中的实验对电路中电压、电流以及电阻之间的关系展开详细的汇总与概述。教师应引导学生们对电流跟随着电压以及电阻其变换而转变这个理念深入的了解与掌握,对多数的变量问题应该运用一个量不变,对剩下两个量的变换的解决办法进行解析,进而促使学生们能够有效的掌握控制变量法,并且能够将其运用到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当中。在初中阶段的物理教学内,欧姆定律在电学当中这也是最为基本的定律,是接下来电学理论的学习以及电路计算的基本知识,能够起到铺垫的作用,也是初中电学当中的关键知识内容。
首先,准确的理解欧姆定律的知识内容,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数学的表达公式I=U/R(适用于纯电阻电路),三各物理量应对应同一个电路中的同一导体。其次,具体的钻研实验,可提出电流、电压以及电阻之间有哪些定量关系?对此,展开解决计划的创建,并且设计出相关的实验。主要对于电流、电压以及电阻其三者的关系,具体的研究方式可运用控制变量法,即:确保电阻不变,改变电压研究电流随电压变化的关系,确保电压不变,改变电阻研究电流随电阻的变化关系。展开相应的实验,对有用的数据进行收集,对其实施详细的分析以及论证,以实验数据为基础,探索出各个数据之间的关联,从其中寻求物理量间的关系,是对物理研究的常用办法也是最有效的办法。通过多次实验可得出,在电阻一定的情况之下,导体中的电流和加在其两端的电压成正比,在电压不变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中的电阻成正比。最后,进一步引导学生,利用电压表与电流表对电阻进行测量,分别的测量出电路中某一个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就能够依据欧姆定律计算出这个导体的电阻,这就是伏安法测电阻。在不同的情况下对于不同的导体,或者在不同的一段电路中,其三者不可以混用在一起,要加角码来区分。
在学生的思维当中进行构建欧姆定律这个过程非常的关键,教师应该将演示实验做好,经过实验的方式来研究一个量跟随两个量转换的定量关系。教师应该先为学生们明确的讲解实验的具体探究的方式,在实施电路连接的过程时,应该把详细的接法展示给学生们,使其能够更充分的理解。首先告诉学生可从电源其正极着手,依据电流的方向依次为电池、开关S、滑动变阻器R′、定值电阻 R以及电流表相连接,最后形成完整的闭合回路,然后把电压表与定值电阻R两个接线柱并联。与此同时,引导学生们观察电流必须要从电流表与电压表其正接线柱流入,从负接线柱流出电表,量程的选择中知道用大量程试触,电流表和 R 串联,其示数相当于经过R电流。电压表和 R并联,其示数与R两端电压相等。教师演示实验后,学生进行多次试验,深入领会欧姆定律。再延伸利用欧姆定律能够探究串联电路当中,其总电阻与各个分电阻中间的联系和电压的分配与导体电阻之间的联系。然后教师讲解推导的过程:在串联电路当中:I=I1=I2,U=U1+U2,欧姆定律其公式 I=U/R,得出U=IR,U1=I1R1,U2=I2R2把这些公式代入到上式中得出:IR=I1R1+I2R2即 R=R1+R2 换句话说串联电路其总电阻与各个串联分电阻总和相等;在串联的电路当中:I=I1=I2; 以欧姆定律的公式I=U/R,得出:I1=U1/R1,I2=U2/R2,把其公式代入到上式中得出 :U1/R2=U2/R2将其形式变换之后获得:U1/U2=R1/R2,所以串联的电路当中,电压其分配与导体电阻成正比。再用同样的方法延伸利用欧姆定律能够探究并联电路当中,其总电阻与各个分电阻中间的联系和电流的分配与导体电阻之间的联系。
结束语:
经过对欧姆定律知识的详细解析、思维方式的探索、思维能力的训练,对其中的具体教学知识展开详细的探究,能够促使教师对欧姆定律其理论进行充分的理解,能够对物理学科教材更深入的了解,进而提高物理教学的整体效果,将关键知识更有效的贯彻到实际的教学课程当中,促进学生们对实验的具体执行的能力,归纳汇总的能力,演示推断的能力、抽象的思维能力、引用知识处理难题的能力得到提高,促使学生们更好的掌握控制变量法去探究多个变量的问题,了解如何采用等效法去解析比较复杂的电路。所以,教师们应该在实验中培养学生脚踏实地的科学研究态度与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进而提高学生对物理学科学习的效率。
参考文献:
[1] 张艳红.关于初中物理欧姆定律及其应用的思考[J].新课程,2013(12).
[2] 徐玲俊.初中物理教学案例———《 欧姆定律》[J].新课程学习,2010(10).
论文作者:李菊芳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0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15
标签:欧姆定律论文; 电阻论文; 学生们论文; 电流论文; 导体论文; 电路论文; 电压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0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