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东
(肇东市第一医院 黑龙江绥化 151100)
【摘要】目的:探讨十二指肠炎患者临床方法效果。方法:对30例十二指肠炎患者临床治疗对消除病因,缓解症状,促进炎症愈合等临床治疗方法与资料进行分析。结果:30例十二指肠炎患者经治疗痊愈19例,显效8例,有效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66%。结论:降低十二指肠酸负荷,保护十二指肠黏膜,根除幽门螺杆菌,预防复发,防止出血等并发症。
【关键词】十二指肠炎;治疗
【中图分类号】R57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03-0047-02
十二指肠炎是由各种病因引起的十二指肠黏膜的炎症性病变,临床上可分为急性与慢性两类。患者主要有上腹痛、反酸、嗳气、恶心和呕吐。本病确诊主要靠内镜检查及活检,并能同时了解炎症活动程度。现对2014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十二指肠炎患者20例临床治疗方法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收治的十二指肠炎患者20例,其中男14例,女6例,年龄35~49岁,平均年龄42岁。其中原发性十二指肠炎11例,继发性十二指肠炎9例;伴发慢性胃炎10例,慢性肝炎2例。临床表现腹痛17例,上腹饱胀7例,嗳气反酸6例,恶心呕吐3例,黑便 2例。经内镜常规检查,观察黏膜情况,对镜下有改变黏膜处活检关病理检查。
1.2 治疗
1.2.1降低十二指肠酸负荷 常用药物为抗酸剂、H2受体拮抗剂、质子泵抑制剂、抗胆碱能受体拮抗剂等。因抗胆碱能受体拮抗剂、抗酸剂在老年人副作用较多,如便秘、腹泻、尿潴溜及抑制胃肠蠕动等[1],目前应用较少,常用的为H2受体拮抗剂,如雷尼替丁胶囊150mg,每天2次,法莫替丁20mg,每天2次,及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20mg,每日1~2次,制酸效果好,副作用少。
1.2.2保护十二指肠黏膜药 常用有胶体铋盐、硫糖铝、前列腺素等。胶体铋盐在酸性环境下,与蛋白质络合,形成一层保护膜,促进上皮细胞分泌黏液和碳酸氢盐,并对幽门螺杆菌有杀灭作用,常用果胶铋100mg,每天2次,或德诺240mg,每天2次口服。硫糖铝为硫酸多糖类药物,也能与胃黏液络合,抑制胃蛋白酶活性,刺激前列腺素合成,用法:每次1g,每天3~4次口服。
1.2.3抗幽门螺杆菌治疗 对于幽门螺杆菌阳性的十二指肠炎,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十分重要,不仅可以促进炎症的愈合,提高治愈率,且可减少并发症[2]。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常用以质子泵抑制剂或铋盐为主,另加用3~4种抗生素如克拉霉素、头孢氨苄、替硝唑或甲硝唑四联方案,7天为一疗程,幽门螺杆菌根除率达90%以上。
2.结果
2.1 疗效标准
治愈:疼痛、恶心、呕吐、消化不良等临床症状消失,内镜检查胃黏无异常及病灶;显效:临床症状明显好转,内镜检查胃黏膜的愈合度较好,病灶范围明显缩小;有效:临床症状有好转趋势,黏膜愈合尚可;无效:症状无好转,内镜检查胃黏膜形态异常,病灶范围不变或扩张大。
2.2 结果
本组收治的20例十二指肠炎患者经治疗,痊愈19例,显效8例,有效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66%。
3.讨论
临床上可分为急性与慢性两类,急性十二指肠炎常为急性胃肠炎的组成部分,病因较明确,慢性十二指肠炎则又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原发性十二指肠炎是一独立疾病,病因尚不清楚,继发性十二指肠炎则与胃、肝、胆、胰、肾等疾病及与应激、药物相关[3]。其发病率一般占十二指肠疾病的19.4%,男多于女,比率约为2∶1,发病部位依次为十二指肠球部,Vater乳头部,降部及纵行皱襞处。
十二指肠黏膜肉眼观表现为充血、水肿、糜烂、出血、绒毛变平或增厚。显微镜下见黏膜及黏膜下层有淋巴细胞、浆细胞等细胞浸润,有时可见淋巴样增殖和嗜酸性细胞浸润,急性期或病变活动时,伴有多形核细胞浸润。有学者将十二指肠炎的病理表现分为浅表型、间质型及萎缩型。其中表浅性约占50%~80%,表现为绒毛变短、圆钝,刷状缘变薄以至消失;间质型炎症累及黏膜肌层的腺隐窝甚至整个固有层;萎缩型则常有重度上皮细胞退行性变,肠腺减少甚至消失,有时被覆上皮被化生的胃上皮部分或全部取代。
本病症状与体征无特异性,易与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相混。常见症状为上腹部疼痛、反酸、嗳气、恶心、呕吐,部分患者出现上腹饥饿疼痛、夜间痛、进食与服用制酸药可缓解,少数患者可出现上消化道出血及十二指肠排空障碍等[4]。X线检查可发现球部激惹、痉挛、充盈不良并易于排空,十二指肠黏膜粗乱,球部边缘锯齿状改变,但无龛影或固定畸形。X线钡餐检查对本病阳性率不高,气钡双重造影虽可使之有所改善,但也只能对比较明显的糜烂性十二指肠炎的浅表病变作出诊断,由于内镜的问世,放射检查现已很少使用。十二指肠炎的内镜表现有多种,常见的有黏膜充血、水肿、皱襞增厚、糜烂、点状或斑状出血、黏膜粗糙、绒毛模糊不清、颗粒状或有增生的小结节、黏膜下小血管显露、球部变形等。因病变程度不同,内镜表现有很大差异。诊断主要靠内镜检查,内镜下可见黏膜粗糙、颗粒感或有增生的小结节;绒毛模糊不清,充血、水肿、糜烂、霜斑样糜烂比较多见;有出血点或片状出血;皱襞粗大,黏膜下有血管暴露、球部变形等。
十二指肠炎可单独存在,也可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并见。十二指肠炎的治疗原则与十二指肠溃疡大致相同,降低十二指肠酸负荷,保护十二指肠黏膜,根除幽门螺杆菌,避免出血等并发症。本病预后良好,经系统治疗可以痊愈。但继发性十二指肠炎,还须消除其特异性病因,方能告愈。
【参考文献】
[1]刘永勤,董卫芳,刘福元,陈薇.雷贝拉唑治疗十二指肠炎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2014.6(15):91-92.
[2]述良.雷贝拉唑治疗十二指肠炎的临床意义[J].中外医疗,2012.11(07):96.
[3]徐伟其,周培肾.两种方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疗效比较[J].中国基层医药,2009.16(9)1670-1671.
[4]魏越浩.奥美拉唑新三联对幽门螺杆菌再感染的疗效观察 [J].中国现代医生,2008.16(21):146-147.
论文作者:李文东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29
标签:肠炎论文; 黏膜论文; 幽门论文; 螺杆论文; 患者论文; 拮抗剂论文; 症状论文; 《心理医生》2016年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