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春晓》有感
朱长德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新华乡中学 733012
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名作《春晓》脍炙人口,人们赞叹它的悠远深厚,独臻妙境;回味它的平易自然,浑然天成;千百年来传诵不衰。而很少联系到写作,特别是写作角度的启发。
《春晓》的主题鲜明:描绘春天,表现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古代诗歌以春为主题的诗歌汗牛充栋,名家名作层出不穷,《春晓》短短四行诗可以留存千年,除了情真意浓,巧妙的切入角度不可忽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从听觉切入。春天,有迷人的色彩,醉人的春风,诗人都不去写,单单写声音:那处处啼鸟,那潇潇夜雨,诗人身处室内,却感受到了此起彼伏的欢快鸟声,沙沙沥沥的蒙蒙细雨,诗人凭借敏锐的感觉和丰富的想象,感受了凄迷烂漫的春天,自然读者也被带入到了春天的美景中,极大地扩展了诗的外延和内涵。
从惜春切入。明明是赞美春天,诗人却另辟蹊径地问:“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看似对春逝无比惋惜,却使人深深地感受到诗人对春天的怜惜。同时,将内心的感受慢慢叙出,取得了一波三折、含蓄韵致的效果。
诗人突破了人们的惯性思维,以巧妙的角度展现春天别样的美,达到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艺术效果。这种创作诗歌的技巧,我们也可以运用到写作中。
敢于抛弃惯有思路,另寻他路。作文中有些常用的套路,要敢于“颠覆”,写作顺序不要只是顺叙,还有倒叙、插叙,记事写人可以设置悬念,埋有伏笔;先抑后扬,写黑以白;议论说理可以先破后立,写景游记可以对比照应,以小见大。许多作家也是这样做的,如鲁迅的《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就是先破后立的典范。“语不惊人死不休”应该是我们时常谨记的。
回归内心,把握细微感受。《背影》之所以是经典,正是因为作者触发了纤细的内心,说出了人人皆可感受却无法言说的亲情。平常大家总是说作文没材料,实际上作家看到的并不比我们多,靠了心的酝酿,作家总是可以把平常无奇的琐事写得有声有色,将司空见惯的情绪铺陈于纸上。史铁生的《我与地坛》读之让人潸然泪下,沉思良久,凭借的正是内心的力量。
只要我们在写作中敢于打破常规,善于把握感受,一定可以写出精彩的作品。
论文作者:朱长德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6年9月第25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27
标签:春天论文; 诗人论文; 春晓论文; 内心论文; 角度论文; 诗歌论文; 名作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6年9月第25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