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会发现部分学生习作中经常出现言之无物、言之无序、言之无趣、言无新意的现象。原因无非主要有两点:学生孤陋寡闻,没东西写;教师习作指导不得法。
那么,怎样指导学生写出有新意的文章呢?
一、观念创新
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正处于一个重要时期,对人、对物、对事已有了一些独特的看法,但往往不够全面,不够深刻,甚至就是错误的。我们教师就有必要将一些正确的、全新的观念植根在他们的灵魂深处。比如说:实事求是、终生学习观念、平民意识、环保意识、有爱心、讲诚信等等。
学生的心胸宽广了,能站在他人的角度、人类的高度、地球乃至宇宙的广度看问题,写出的文章必将显得大气磅礴。
二、选题创新
随着新课程的推广,近几年的教材、考题中,话题作文、半命题作文多了,教师有必要作些创新指导。
如《我的××》一题。写《我的爸爸》之类的太多,如果以《我的青蛙爸爸》为题怎样?以《我的死亡》为题,写小雨点的死而复生怎样?相信这样的一些选题必将令读者眼前一亮!为什么?出乎意料,有创新呀!此题的关键在于对“我”的不同理解。
我们在选题训练时要指导学生以全新的视角来理解题目、选择题目,敢于打破常规,必将先声而夺人。
三、立意创新
“意”是什么?“意”就是文章的中心。确立好一篇文章的中心,将在整体上决定一篇文章的思想深度。
要在这一方面进行创新训练,就要训练学生具有灵敏的思维触角,可以从如下三个方面进行训练。
1.逆向思维训练
让学生有意识地避开常人的思维方向,作反向思考。如某年高考作文《放弃的智慧》,一考生针对《愚公移山》中愚公的行为进行反向思考,避开传统教材中对愚公坚持不懈精神的赞美,批判了愚公头脑僵化、不自量力、做事不讲效率的愚蠢,进而提出愚公应舍山移人的建议,让人读来心灵为之一震。
逆向思维训练可以通过对比联想的的方式进行。如:寻找反义词、反义短语、反义观点等。
2.延伸思维训练
这种方法就是在正向思维的结果上再延伸思考一些,挖掘出新的思想,达到加深认识、启迪思维的目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如一篇写教师的文章,作者除了赞美自己的教师外,文末这样写道:老师啊,为了我们的成长,你呕心沥血,可血滴干了,你怎么办呢?我们怎么办呢?祖国怎么办呢?之后作者提出了一些希望。当联系到当时我国不少老少边穷地区的农村教师生活处境时,相信这篇文章会让你思考更多。
面对传统的观念,多问几个“为什么”、“会怎样”,就会产生新的思想。
3.发散思维训练
这种方法是指导学生对材料进行多角度考虑,力求最佳视角。如一话题作文 :一群蚂蚁要过河,先下水的蚂蚁都被鱼吃掉了。后来,蚁群团成扁球状,结果大部分蚂蚁过了河。
针对这一材料,我们运用发散思维思考,至少可以从蚂蚁、鱼、河,三个角度来思考立意。可以写团结精神、自我牺牲精神;可写不团结的危害;也可写办事鲁莽、轻率的惨重代价,呼吁开动脑筋、多想办法。
4.选材创新
对于全命题作文,教师从选材方面进行指导,也可写出新意。
如《寒假中的一件小事》一题,写拜年、放鞭炮、压岁钱、走亲戚之类的材料的太多了。有的学生选了“买猪头肉的爷爷开网店”,“从小喜欢养花的婶子开了花店”等材料,这些材料好,因为它们折射出了时代的变化。
5.表达创新
(1)体裁、结构创新。
文章的体裁、结构形式没有特定要求时,应当灵活一些选择。
从体裁上来说,诗歌、戏剧、散文、小说等,尽管灵活运用,自己擅长什么,就写什么。
从结构上说,文前可加“题记”;文中可加“小标题”;文后可加“后记”……一切根据需要来定。
(2)叙述角度创新。
这里的叙述角度指的是人称的选择。第一人称易于描写内心感受; 第二人称便于表达感情交流;第三人称更适合客观叙述。根据题目的特点,要指导学生选择最佳的叙述角度,写出好文章。
(3)语言创新。
这一点指根据文章的需要,除了注意修辞手法的运用、表达方式的选择、各种句式的变换外,还要恰当地选用时代新语,能达到意外的效果。
综上所述,如果我们在习作指导中能有意识地指导学生进行创新,相信学生会写出更多有新意的好文章。当然,我们也要处理好创新与“真”、“善”、“美”的关系,让文章闪耀着正能量的光华。
论文作者:欧阳平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5年12月总第19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2/2
标签:愚公论文; 教师论文; 习作论文; 文章论文; 新意论文; 学生论文; 角度论文; 素质教育》2015年12月总第190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