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06月至2016年03月期间80例就诊我科的急性心梗患者,按优化心梗护理流程前后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为2015年11月之前就诊的患者,按照常规流程进行抢救护理,观察组为2015年12月以后就诊的患者,按优化急诊护理流程进行抢救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在抢救室滞留时间、分诊评估时间及急救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急诊科抢救室滞留时间、分诊评估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而抢救时间比对照组长,二者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化急诊护理流程明显缩短心肌再灌注时间,有利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值得推广。
【关键词】优化急诊护理流程;急性心肌梗死;抢救室滞留时间;球囊扩张时间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8-0237-02
急性心肌梗死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病情危重,致残、致死率相对较高,对患者生命安全带来巨大威胁。近年来,国内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率呈现递增趋势,采取相对应的治疗以及护理干预对改善疾病预后意义重大[1]。本研究探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梗抢救效果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5年06月~2016年03月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80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8例,女32例,年龄35~80岁,平均年龄(61.7±8.4)岁。均经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造影和实验室检查确诊。按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前后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为2015年11月之前就诊的患者40例,按照常规流程进行抢救护理,观察组为2015年12月以后就诊的患者40例,按优化急诊护理流程进行抢救护理。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及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按照常规急诊护理流程对患者进行急诊抢救和护理,主要包括急诊“120”接诊或院前抢救接患者到医院,对患者进行相应的抢救治疗,并指导患者注意休息、心理护理、为患者建立静脉通道、氧气吸入等操作。观察组患者按照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患者进行抢救治疗和护理,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1)成立优化护理小组:由护士长带领成员征求询问有关科室的专家意见,查阅相关资料,采取急诊护理流程评估。采取等级责任制急救护理模式。根据每日科室具体情况弹性调整工作时间,每班由1名高年资护士、2名责任护士以及4名辅助护士共同组成。(2)增强培训工作: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实施之前加强对工作人员全员培训,包括“120”驾驶员、急诊科护士、心内科医生、导管室工作人员等,同时加强急救技能培训以及规范护理行为,使医务人员对优化急诊护理流程步骤有一个熟练的掌握。(3)流程实施:院前抢救及转运流程 将抢救心肌的理念前移至救护车,尽量缩短出诊时间,医护人员主动与患者家属取得联系,在了解患者基本情况后给予初步评估后作出相应的指导,如指导患者卧床休息,保持情绪稳定,避免用力等。达到现场后,立即给予监测生命体征,氧气吸入,建立静脉通道,安慰患者,努力帮助患者消除紧张、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立即检查心电图,使用必要急救药物。急救护送转运途中协助患者取仰卧位,将头部偏向一侧,检查静脉通道有无出现扭曲、脱落等情况,确保静脉通畅,便于药物顺利应用。及时联系急诊科、心内科及导管室相关医务人员,提前作好急救与手术的准备。开放绿色通道,分诊护理人员接诊以后马上采取平车送入到抢救室,并立即配合与通知前来的专科医生进行抢救。患者入科后按首诊护士负责制的原则由首诊护士向患者家属仔细询问患者病史,指导患者卧床休息,继续给予氧气吸入等治疗。对病情开展进一步的评估,在患者左下肢建立静脉通道,进一步完善心电图、心肌标志物检测等各项检查。另外,护士长统一调度和指挥,全面落实“危机值”报告制度。采取定时、定人、定位的模式给予抢救,护士在患者抢救过程中要密切观察并发症,如果患者发生休克、心衰以及心律失常等情况,要立即报告主治医师,并采取相对应的处理措施。
一旦确诊PCT手术,立即按医嘱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嚼服,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疼痛剧烈的患者遵医嘱使用吗啡等药物,于右侧腹股沟区备皮,为患者更换衣物,动作轻柔、敏捷。向患者讲解PCT手术的必要性,时间的急迫性,患者配合的重要性,尽量消除患者不良情绪干扰,使手术争分夺秒的顺利进行。简化转运送导管室流程环节,将由原来急诊科收入心内科,再由心内科转送导管室的做法,改为由急诊科直接送达导管室,做好相应的转接工作,在转运过程中,携带除颤器、监护仪、简易呼吸气囊等抢救仪器,与交接护士详细交代患者的基本情况。
1.3 指标观察
对比两组患者在抢救室滞留时间、分诊评估时间及抢救时间。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以(%)表示,两组间均数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表 两组患者急救效果对比(x-±s)min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具有发病急、病情进展快、危险程度高等特点,有较高致死率。“时间就是心肌”,为保护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肌,此类患者的抢救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医务人员需争分夺秒,尽可能简化流程,节约抢救时间[2]。以往的急诊护理流程比较复杂,不利于患者的抢救。为了改善这一情况,我科于年月对急性心梗的急诊护理流程进行优化,明显缩短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肌再灌注时间。优化的内容包括将急性心梗的最新急救理念前移至“120”救护车,尽量缩短出诊时间,第一时间与患者家属电话联系,了解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而给予相应的临床指导,在返院途中,为患者做好相应的抢救准备,如建立静脉通路,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等[3],及时通知抢救室、心内科、导管室提前做好手术准备。回院后对患者病情进行进一步评估,执行相应诊治医嘱。另外一个亮点就是简化转运环节,将患者由急诊科直接送入导管室,为患者节约了大量宝贵的时间。本次研究可知,观察组患者抢救室滞留的时间和分诊评估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而真正急救的时间用的比对照组长,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显而易见,优化急诊护理流程有利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苏懿,王磊,张敏州.急性心肌梗死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2,10(4):467.
[2]倪瑜琳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J].继续医学教育,2014,(8):30-31.
[3]李昕芯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J].医学信息,2015,(2):184.
论文作者:王湘,王玉生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10月第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11
标签:患者论文; 急诊论文; 流程论文; 心肌梗死论文; 时间论文; 导管论文; 护士论文; 《医药前沿》2016年10月第2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