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经济条件下中科院产业发展的战略选择_新经济论文

新经济条件下中科院产业发展的战略选择_新经济论文

新经济下中国科学院产业发展战略选择,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科学院论文,发展战略论文,新经济论文,产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新经济的主要特征

1、新经济以高技术作为支撑。在世纪之交, 传统产业在全球遭遇到“增长极限”,并且这种“极限”的危机程度和对经济的破坏性还在加速延伸,我们从世纪之交所发生的产业兼并破产浪潮和数度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已经深刻地体会到了这一点。而决定经济发展的供给和需求关系却以惊人的速度向以高技术为基础建立起来的新经济形态转移。新经济正逐步摆脱建立在物质生活数量供需关系的传统模式,逐步转向主要以提高人们物质生活质量、满足精神生活需求,建立与自然相和谐的供需关系新模式。高技术在新经济形态中起到了主体的支撑作用。

2、新经济以对市场前景的预期为增长前提。 这一点也正深刻改变着微观经济的运作和宏观经济增长的模式。传统的工业经济是建立在产业资本的积累和以积累为基础上的扩张为增长前提的,但新经济的运作已经打破了这一常规,近年来迅速实现扩张的软件产业和网络产业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都对传统经济理论和传统经济运行模式提出了挑战。一种以创新性、领先性和想象空间就能决定发展速度的新经济增长方式和评价标准疾速延伸到经济运行和经济操作机制之中。正因如此,使人们在现阶段对建立在高技术产业基础上的新经济增长很难以传统的眼光和传统的思维定式来预测。

3、新经济以全球化为动力。全球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资源供给的全球化,特别表现为人力资源供给的全球化;二是市场的全球化。这两种全球化决定了新经济发展的全球化视野,也决定了新经济竞争的全球化范围。因而,在新经济竞争里决定产业组织和产业化项目成败的因素主要有两个,这就是领先性和高速性。领先性是标定在全球范围内的,这种领先性决定了是否值得投入、投入的力度和方式;发展高速性也是在全球范围衡量的,一经确立的项目和组织必须要求和保证能够拟和新经济条件下高速扩张和增长,没有这样的高速度就不可能赢得市场和竞争优势,也就必将被对手所淘汰。最近,国内IT行业就产业组织和资本扩张等形式做重大调整就充分表现出了在未来竞争中对这种高速性和领先性的关注。

新经济发展形势对中国未来经济构成了巨大的压力,压力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国内传统产业的现代经营意识薄弱而又负担沉重,难以适应这种激剧变化的态势;二是新经济发展所依赖的高科技和知识优势国内又处劣势,在新经济生长点的创造方面和创新能力方面都存在明显的不足。

二、中科院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中科院作为科技“国家队”毫无疑问是国内目前最大的一支能够有效参与新经济竞争团队,要义不容辞地树立代表中国全面参与全球新经济竞争的使命感,要树立塑造国家新经济生长点的责任感。改革开放以来,中科院经历十几年的产业发展探索,为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特别是联想、地奥等较大型企业集团的崛起,为中科院在今后产业发展奠定起了一定的优势。但是在新经济条件下,中科院在产业技术的领先性、产业资本的规模、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以及产业整体发展的导向方面仍存在明显的不足,还不足以应付急剧变化的新经济演化的态势。其主要表现为:

1、领先性技术少和创新潜力挖掘不足

尽管中科院拥有国内最大和实力最强的科研队伍,中科院产业界所拥有的高层次科技人才和赖以依存的科研依托在国际上也相对不弱,但目前在中科院企业内明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优势项目并不突出。原因的一个主要方面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对创新潜力的挖掘明显不够。据1997年对院内53家企业的统计,企业R&D投入仅为1.37亿元, 平均占当年企业营业收入的0.07%。这与国际高技术企业10%左右的标准相差甚远;从新产品开发的情况看,1997年当年进行新产品开发的企业仅有161家,平均每个企业开发新产品5项,有40%左右的企业没有进行新产品开发活动。1997年获专利企业只占企业总数的5%。 在新产品和专利开发方面,即便是中科院最好的高技术企业与海尔等国内发展相对较快的高技术企业相比差距也很大;在依托院所资源、提高创新能力和水平方面也不容乐观。目前,中科院高技术企业尽管身处科研环境之中,但与部属和地方院所及高校合作仍存在障碍,据统计,企业从事的研究开发课题属院所高校合作性的仅占其从事研究课题数量的10%。

2、资本规模较小和发展模式单一

从整体看来,中科院大部分企业发展的规模仍较小。尽管象联想等企业近年来进行资本规模的迅速扩张,但就整体而言,中科院已经形成规模优势或表现出能够迅速实现资本扩张的企业数量太少,能够在国际市场上争高低的态势远未形成。企业总体资本规模较小的原因是企业成长之初缺乏构造规模经济的产业基础和资金实力。作为传统的科研部门,中科院产业的发展是在改革开放后的80年代中期才正式开始的,发展的历史极短,几乎所有企业的创立都没有建立在经营的积累和工业延续性的基础上,因此,不论是从市场的角度还是从产业规模的角度,大部分企业的发展受到积累、基础和资金的限制,难以在短期内迅速上规模和上台阶。另一方面,中科院大部分企业是从课题组转化而来,以课题组一项目一公司的形式发展和运作。这种创业模式的优点在于初期能有效标定方向,便于迅速进入市场。但为以后企业的产业化发展、多元化经营、特别是在资本运作和资本扩张方面带来了局限,并且至今这种模式仍影响中科院公司的发展。资本规模上的局限性是今后中科院向产业大步跨越过程中的一大难点。

3、现代经营意识有待提高和现代企业制度有待完善

中科院企业主要是由院所参股、以院所为依托,由院所科技人员依照自愿结合、自筹资金、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的组织原则建立、运营和发展。在观念和管理上带有浓厚的科研院所文化特点。它表现为科技意识强而市场经营意识弱、学术自由氛围强而管理规范约束弱。因此企业尽管有进取心、事业心和创新精神的一面,但也常伴随着经营的保守和管理的无序;另一面,由于这种文化的影响,中科院有许多高技术企业虽然在技术上占有优势,但在运作、经营和管理方面却受束缚,从而不同程度地抑制企业的发展和壮大。并且,中科院企业以往在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和规范化管理等制度建设方面步伐迈进不大,在体制建设、资产关系理顺、运行机制转变、规范化运作和国际化拓展方面都存在不少问题,亟需改善和提高。

三、中科院产业发展战略选择

知识经济的兴起已经越来越打破了学术研究的纯粹性。来自于国际国内产业界的人才争夺也给传统学术机构一个明确的信号,固守传统的结果只能导致危机。因此,乘新经济的兴起之际,大规模地向新生的产业领域介入是中科院必须面对的现实选择。因此,中科院首先需要从观念上转变,主观上需要打破走传统科研道路和传统办院模式的常规,而在实际行动中需要主动跨出在向产业领域介入方面的内在和外在壁垒,动员中科院整体的力量,规模更大地投入到这场新经济的产业竞争中去。在产业发展的战略层面,中科院需要改变以往那种自发的、自下而上的、自我积累的、自我规范的产业发展方式,而加大自上而下的推进力度和从整体加大上对有重大产业前景和国际竞争力项目的运作、组织、引导和支持力度。

1.首先需要大力培植领先性的产业技术。在新经济竞争中,决定高技术产业成败的关键是技术的领先性。并且领先性是标定在全球范围和世界发展水平之上的。有了领先性才会有迅速占有的市场,才会有资本的凝聚,也才会有在组织和经营上的策略和控制的主动权。仅仅在局部或本土地区占有某种优势的项目或技术,在新经济条件不可能树立全球化的竞争优势。因此,中科院新一轮产业发展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培植国际领先的产业技术和项目。根据中科院现有的产业基础和研发势力,需要在已经具备基础优势的信息产业、材料高技术、生物医药和先进制造等领域加大投入和运作力度,真正在今后能够形成一些能够主导产业发展的实体。

2.需要强化产业资本的扩张速度。产业资本的扩张是中科院高技术产业以往发展中的薄弱环节,在以往的工作中也常常不受重视。但最近两年世界新经济高速发展和扩张的速度表明:没有迅速的资本扩张速度和没有迅速的市场扩张效率,再好的项目也能被高速发展的大潮所湮没,再好的企业也能被新生代的崛起所淘汰。在这种疾速发展的大形势下,没有中科院产业资本的迅速放大和大型骨干高技术公司的确立,把“中科院建设成国家高技术产业的基地”和“为国民经济作出应有的贡献”目标将会有落空的危险。因此,中科院尤其需要转变观念,改变以往绝对化的以科研为本的观念导向,应把自己视为产业经济的一部分,从国家产业经济发展的角度考虑自身建设与发展问题。

3.要有重点的建设产业基地和产业支撑体系。在新经济下,产业发展的模式选择有地域上相互聚集的特点,有地域发展过程中“成核长大”的特征,并且企业成长的本身需要有综合性支撑条件,也需要有企业间相互依存、相互竞争和相互合作的土壤。因此,培育这样的土壤、强化这样的基地化建设对新经济产业的发展极为重要。我国自80年代开始着手建立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其主要的目的就是要创造这样的环境。但是,分析以往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所走过的道路,一个明显的不足是过分重视了外延性的投入而忽视了内涵性的工作。表现为只重视了工业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建设而忽视了源头性研究开发机构的植入或创立。这种源头性工作的缺乏必然导致高技术产业开发区逐步蜕化成普通的工业密集区。因此,着眼于未来的发展,新时期产业基地的发展更主要的是要从源头性工作抓起,加大对研究开发机构和综合信息机构的建设和投入力度,从而保持源头性的动力与活力,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形成新型产业发展的园地。中科院现在一些科研基地的建设已经部分具备了从源头做产业化基地的条件、也为构建产业化的支撑体系提供了可能。因此,不论是从自身发展的角度着眼,还是从为国家全面参与全球新经济竞争的立场出发,中科院都有义务并有能力牵头,在有限的领域建设国家源头性的产业基地,并围绕着基地建设,构建发展高技术产业的支撑体系。

4.第四是加大改革力度和提高产业整体推进步伐。中科院以往高技术产业发展模式已经不能适应高速发展的要求。在宏观管理上,中科院以往主要采取放手、放活和服务为主的方式,这种方式与现阶段的发展要求也有所差距。在微观层面上,院所办公司的人际关系、利益关系和责权不够明晰,也直接影响到公司的运营和发展。因此,中科院从未来着眼,需要对影响产业发展的消极层面加大改革和调整的力度。改革和调整主要应沿循三个方向:①在宏观管理方面,实现对中科院重点高技术项目和重点高技术企业的发展方向进行规范、规划和引导,并调动中科院的整体力量对这些项目或企业给以协助和配合;②对有生命力或成长性较好的企业,彻底完成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造;③有步骤地改革开发型和应用性研究所的体制,全面推动向产业领域转移。这些层面的调整和改革有助于使中科院产业发展再上新台阶,为未来的高速发展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

总之,上述四个方面构成了中科院在新时期产业发展的战略选择,概括为十六个字:培植领先、扩张资本、建设基地、推进改革。

标签:;  ;  

新经济条件下中科院产业发展的战略选择_新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