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党的思想作风建设新探_邓小平理论论文

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党的思想作风建设新探_邓小平理论论文

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党的思想作风建设的新探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上海论文,改革开放以来论文,作风建设论文,思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

党的思想作风建设,是指导无产阶级政党为加强党的自身建设而在思想理论和作风方面所进行的一系列工作。它是整个党的建设的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对于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保证完成党的政治任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改革开放以来,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上海的广大党建实际工作者和理论工作者对如何加强党在新时期的思想作风建设作了积极的有益的探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首先,探索了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以理论武装广大党员特别是党员干部的新举措。

一是,市委和全市各级党委扎扎实实地抓好领导骨干的理论学习,努力发挥各级领导骨干在学习中的带头和示范作用。市委主要领导每年都亲自主持举办由部委办、区县局党政主要领导参加的思想理论务虚会、读书班和研讨班,带领各级领导反复研读邓小平著作和中共中央重要文件,领会其精神实质,把握理论的科学体系。为推动学习深入,市委主要领导带头撰写学习体会文章。近几年,中央政治局委员、市委书记黄菊撰写了《发展才是硬道理》,市委副书记、市长徐匡迪主持编写了《迈向21世纪的上海》一书,市委其他领导也分别就《学习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思想》、《培养“四有”新人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抓住机遇、开发浦东》、《学习邓小平关于人才问题的论述》等题目撰写理论文章。上述文章既从理论上阐述,有相当深度,又密切联系上海的实际,有真知灼见,为上海的改革开放和进一步发展提出了好的思路和意见。由于市委的高度重视和市委领导的带头示范,在上海已经形成了“一把手”抓“一把手”、“一把手”带“一班人”的可喜势态,从而有力地带动了广大干部的理论学习。

二是,把学习理论同完成党的中心任务紧密结合起来,以学习理论来推动党的中心任务的完成,用完成党的中心任务的成效,来检验理论学习的成绩。80年代初,市委鉴于邓小平当时对上海工作存在着的思想、政治、组织方面的不足(当时概括为“三个不足”)的批评意见,组织领导干部认真学习党的十二大文件和邓小平的重要讲话,回顾总结粉碎“四人帮”后几年来工作中的经验教训,清理思想,分清是非,提高觉悟,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二大精神上来,推动了上海的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80年代中期,市委引导广大干部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极大地推动了上海的经济体制改革和其他方面的改革。进入90年代,特别是邓小平著名的南方讲话后,常委带头学习并引导广大干部深入学习理论,进一步解放思想,破除迷信,特别是排除姓“社”姓“资”的干扰,以“三个有利于”作为衡量是非和工作实绩的根本标准,深化了上海的改革开放。党的十五大以后,市委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又把上海的国有企业改革和其他方面的改革推向深入。干部的理论学习为上海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上新台阶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广大干部在带动群众上台阶的同时,改进了作风,密切了干部关系,也净化了自己的主观世界。

三是,建立和健全干部理论学习的制度,使干部理论学习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认真制订和严格坚持了领导干部到党校、干校理论轮训、培训的制度。近几年,市委明确规定:局级领导干部3至5年必须进党校轮训一次;新进或拟进局级领导班子的干部,凡未到党校学习过的,必须到党校参加一次理论进修。

建立和健全干部理论学习的一系列管理制度,努力提高干部的学习效果。近年来,市委有关职能部门根据本市实际情况,陆续制订《干部培训登记制度》、《对干部培训生源进行计划管理的制度》、《关于干部培训与使用相结合的若干意见》等制度,强化了领导干部政治理论学习的制约和激励机制。黄浦区委努力探索在新形势下坚持党委中心组学习的新路子,围绕本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热点、难点问题,通过课题形式,组织党政领导干部开展理论与实践,学习与调研相结合的中心组学习,使该区的两级党委中心组学习既有力度又有深度,既有对丰富实践的研究和总结,又有理论上的分析和阐述,有力地促进了全区各项工作的开展。

建立了领导干部理论学习的考核制度,努力把干部理论学习考核成果同干部的使用有机结合起来。近年来,市委有关部门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关于加强对处级以上领导干部理论学习考试考核工作的意见(试行)》。《意见》对领导干部理论学习考核的内容,提出了主要是学习态度、基本理论的掌握和联系实际的应用等三个方面,着重考核领导干部在掌握基本原理的前提下能否运用于指导工作实际和改造本人主观世界的实际。并要把领导干部参加轮训、集训、中心组学习和个人自学的基本情况及考核成绩、学习的重要成果及其评价记入学习档案,作为今后提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之一。

其次,探索了充分发挥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密切党群和干群关系的新载体。

坚持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充分发挥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是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的根本。从1995年开始,按照上海市委的统一部署,在全市各级领导干部范围内,广泛地开展了“高兴、放心”活动。这项活动的含义是: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以突出政绩造福于民,让人民高兴;以良好政风取信于民,使人民放心。这项主题活动,不仅是加强干部队伍的思想作风建设,提高干部队伍思想政治素质的一个好的“抓手”,而且也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继承和发扬党的密切联系群众优良传统的一个重要载体。近几年来,在全市广大干部中开展的“高兴、放心”活动,呈现出如下一些特点:

一是,注重解决人民群众最为关注的、迫切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市委专门组织联合调查组,对上海干部队伍思想作风的现状,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各部委办、区县局和大集团公司党委也通过普遍发放问卷、召开座谈会和个别访谈等途径,摸清所在系统和地区群众“高兴、放心”的方面和不高兴、不放心的问题。对人民群众比较高兴、放心的方面,各级党委和政府注意做好巩固和发展;对人民群众不高兴、不放心且能够解决和改进的问题,主动做好整改工作;对人民群众反映较大但一时又难以解决的问题,积极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如:近年来,上海纺织行业在生产经营中遇到一些困难,切实解决这些困难,进一步提高纺织行业的经济效益,是广大职工的共同愿望。针对这种情况,纺织控股(集团)公司党委在开展“高兴、放心”活动中,团结和带领干部和职工进行了第二次创业,使生产经营出现了新的转机。该集团公司党委在“第二次创业”的实践中,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体察民情,掌权不懒、不捞、不贪、不沾,在职工群众中具有很高的威信和很强的号召力。

二是,把领导干部“联系贫困户,解决急愁难”,进一步倡导爱民之风,作为深化“高兴、放心”活动的突破口。在开展这一主题活动过程中,市委主要领导要求全市各级领导干部要进一步倡导清新风气,即:倡导清正廉洁、艰苦奋斗的清廉之风,实实在在做人,扎扎实实做事的务实之风,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办人民之所盼的爱民之风,淡泊名利、甘当公仆的奉献之风,真正成为“让人民高兴,使人民放心”的好干部。结合上海一些党组织开展“结对帮困”活动的实践,市委领导适时地提出了“联系贫困户,解决急难愁”的工作要求,这就解决了深化“高兴、放心”活动的突破口,为深入开展这个主题活动指明了方向。列宁曾尖锐地指出,执政党“最大的危险之一就是脱离群众”。(注:《列宁选集》第4卷,第589页。)我们党在执政以后,尤其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党的各级干部最危险也是最容易犯的错误是脱离群众。静安区委所属800多个基层党组织, 开展了“结对帮困”活动,着力解决各级干部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浦东新区开展了领导干部结交“穷朋友”活动,560 名处级以上干部与570名穷困群众结对,采取定期走访、定量支助、 帮助再就业等形式扶贫帮困。这些单位开展“结对帮困”活动表明,走联系群众之路,倡爱民为民之风,人民群众就会增强对党的信任和拥护;而我们的干部在联系群众、为民服务的过程中,就会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加深对人民群众的了解,增进同人民群众的感情,同时也会对某些疏远群众的言行感到羞愧,从而促进了自己的世界观改造。

三是,着力形成教育、管理、监督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使“高兴、放心”活动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经常化的轨道。市委要求各级党委要紧紧围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以及本地区本单位改革、建设的规划,针对人民群众反映比较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联系干部思想作风建设的实际,建立健全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创政绩、树政风的工作责任制,实施目标管理。要努力做到:有考核、评价体系,有时限质量要求,有保障措施办法,有褒奖和惩罚规定,并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以及评比优秀党员和干部、先进党组织的重要依据。静安区委通过“结对帮困”的实践,建立和完善了一整套关心群众、为民服务的工作机制。他们在组织领导上,层层建立了党组织领导下的“结对帮困”领导小组;在具体操作上,建立了工作责任制,规定了明确目标:孤老帮到送终,生活贫困帮到脱贫,孤儿帮到自食其力,完成一户后,再结新对子。同时,还层层建立了活动记录、情况反馈、考核讲评和总结表彰等制度。这种把开展“高兴、放心”活动作为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的一项经常性工作列入党建工作的目标管理,并把开展这一主题活动的目标、任务、方式建立在稳定、可靠的工作机制保证之上的做法,使“高兴、放心”活动得以持久有效地开展。

第三,探索了反对腐败、加强廉政建设的新机制。

江泽民多次强调指出:“反腐败斗争是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注:《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党的建设》第527页、第525页、第566页,1998年中央文献出版社、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反对和惩治党内腐败现象是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的一个重要任务。坚持标本兼治,教育是基础,法制是保证、监督是关键,才能有效地铲除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的土壤,从而夺取反腐败斗争的胜利。上海探索建立反对腐败、加强廉政建设新机制,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一是,寓制约与监督于改革开放每一重大举措的出台与实施步骤之中,以保证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1993年,国家在上海大规模发行股票,为了防止少数党员领导干部利用证券市场初建、机制和制度不健全之机,以权谋股,获取暴利,市纪委、监委与市证券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出《关于在股票发行工作中若干纪律问题的规定》。1994年,出售公有住房的工作开始启动,为了预防弄虚作假、以权谋私、违法违纪行为的发生,市纪委、监委联合市房改办、市房产局制定了《关于出售公有住房工作中若干纪律的规定》。当前,为配合货币化分房改革的顺利进行,市有关部门正在起草配套的纪律规定。这几个文件的出台,对股票发行和公有住房出售工作的顺利进行及防止少数领导干部以权谋私行为的出现都起到了较好的保证作用。十五大后,股份合作制企业蓬勃兴起,市有关职能部门又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一律不准投资入股,并对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的投资入股提出了明确要求,作为1998年上海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意见,印发全市实施。

二是,针对违法违纪、腐败现象的多发部位和重点环节,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遏制腐败现象的发生和蔓延。1993年春节前后,上海曾一度出现用公款赠送礼券成风的现象,引起群众的强烈不满,市有关职能部门及时起草了《关于禁止党政机关领导干部在公务活动中收受礼券的通知》,由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发布。1997年,一些商业企业的促销活动中,礼券现象又有抬头,市纪委、监委联合市商委又及时发出了《关于重申不准发售代币购物券规定的通知》,遏制了礼券风回潮的势头。近几年,土地批租、房地产开发交易和工程承包领域,违法违纪案件较多,而且案值高。针对这一现象,市有关部门在1996年起草了《关于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在土地批租、房产开发交易和工程承包中遵章守纪保持廉洁的规定》,对遏制这个领域中的腐败现象,起到了一定作用。

三是,融廉政建设于企业管理之中,探索建立企业内部监督约束机制。市工业系统有关部门曾对企业发生的经济案件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发现百分之九十发生在企业的一些重点经营管理部门。有的违规拆借资金,有的违规盲目担保,有的违规私设“小金库”,有的违规做假帐等,造成了企业经济严重损失。1996年起,市工业党委和经委提出,融廉政建设于管理之中,强化对企业经营管理部门的监督。一些企业对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监督制约机制进行了有效的探索。仪电控股(集团)总公司在5年时间内,先后建立了264项制度,规范了企业几乎所有的经营活动和管理环节,构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国有企业的监管体系。这就是在建立和完善有效的党内监督的同时,控股公司内部形成平行的相互制约、自上而下的严格管理、自下而上的民主监督三个监督制约子体系,并由这三个子体系融为一体,形成控股公司的监督体系。这三个监督制约子体系就是:代表资产所有权的控股公司与代表职工的工会之间以集体协商、集体合同等方式形成对控股公司领导层的平等制约;控股公司监事会、董事会、行政首长对子公司及其领导,以领导者个人行为为规范和预算、规划、重点工作考核为手段的自上而下的制约;以职代会、民主评议干部、职工董事、监事参与民主管理、民主协商、民主监督为特征的自下而上的制约。这三个子体系相互联系,互为补充,形成三位一体的完整的监督制约体系。实践证明,这个监督制约体系形成后,大大减少了因管理中出现漏洞或工作失职而导致的违法违纪行为,收到了保全国有资产和保护干部的积极效果。

(二)

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广大党建实际工作者和理论工作者对党的思想作风建设进行的新探索,给我们如下几点重要启示:

第一,以邓小平理论武装广大干部和党员的头脑,是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的根本,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必须在完整、准确地把握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创造性运用上下功夫。这些年来,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结合新的形势,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对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和指导各项工作,作了一系列指示和重要部署。各级党组织重视,党员领导干部带头,全党出现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的新气象。但是,必须清醒地看到,就上海来说,忽视和轻视理论学习的情况在部分领导干部中仍然存在。据调查,有些干部对理论学习存在着“不学、浅学、空学、歪学、假学”五种不良倾向。其核心问题是学风不正,即不能认真地学习和完整、准确地把握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不能从总体上领会理论的基本观点和基本精神,仅仅满足于了解和掌握一些个别论断,特别是不能在“运用上下功夫”。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具有严密完整的科学体系。革命导师和我们党的主要领导人历来教导我们,一定要完整、准确地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否则是不能真正学到马克思主义的。作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它是贯通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涵盖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民族、军事、外交、统一战线、党的建设等方面比较完备的科学体系,又是需要从各方面进一步丰富发展的科学体系。因此,党的十五大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学好邓小平理论,必须“完整”、准确地把握理论的科学体系,从总体上领会理论的基本观点和基本精神,又从各自工作的领域对理论的有关内容“进行系统钻研和理解”。(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第47页,1997年人民出版社。)这是学习邓小平理论唯一正确的指导方针,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学好邓小平理论。

理论联系实际是我们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之一,也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正确方针。毛泽东曾精辟地指出:“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要能够精通它、应用它、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注:《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815页。)邓小平也说:“学马列要精,要管用的。”(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82页。)马克思主义理论,只有与革命和建设实际相结合,才能发挥其作用,否则再好的理论也是没有用的。因此,学习理论一定要联系实际,要在创造性运用上下功夫。改革开放以来,中共上海市委和全市各级党组织坚持不懈地狠抓各级领导干部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时,总是在完整、准确地把握理论的科学体系、从总体上领会理论的基本观点和基本精神上下功夫,强调把学习理论同完成党的中心任务紧密地结合起来,以学习理论来推动中心任务的完成,用完成党的中心任务的成效,来检验理论学习的成绩。与此同时,还逐步建立和健全领导干部理论学习的管理制度、考核制度等一系列可供操作的制度。从而使干部的理论学习持之以恒,巩固学习成效,推动理论学习深入发展。

第二,坚持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是党的思想作风建设的核心,而要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着重要在全心全意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谋利益上下功夫。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不仅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而且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我们国家的主人,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是决定我国前途和命运的根本力量。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亦即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也是我们党的全部任务。邓小平曾精辟指出:“中国共产党员的含意或任务,如果用概括的语言来说,只有两句话: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以人民利益作为每一个党员的最高准绳。”(注:《邓小平文选》第1卷,第257页。)江泽民也说:“党的全部任务和责任,就是为人民谋利益,团结和带领人民群众为实现自己的根本利益而奋斗。”(注:江泽民:《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二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1998年12月18日)。)而要实现党的根本宗旨,完成党的全部任务,必须密切联系群众,搞好党群、干群关系,是新时期党的思想作风建设的核心。这是由于:一是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我党的政治优势,也是我们党力量的源泉和胜利之本,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必须继承和发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要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把他们的积极性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江泽民指出:“只有这样,我们的改革和建设才能始终获得最广泛最可靠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注:江泽民:《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二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1998年12月18日)。)二是密切联系群众是实现党对广大群众领导的必由之路。党实现对广大人民群众的领导,主要的不是通过党的某种行政权力,而是通过党的方针政策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新时期,我们党涌现出孔繁森、倪天增、徐虎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英雄模范人物。广大群众从这些英雄模范人物和许许多多共产党员身上,看到了共产党人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的革命精神和高尚情操,于是自觉地跟随共产党员的步伐,按照党指引的方向胜利前进。我们党对广大群众的领导就是这样实现的。三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亿万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创造性事业,只有密切联系群众,才能顺利完成党的各项任务。正如邓小平所指出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极其艰巨复杂的任务摆在我们面前。“党只有紧紧地依靠群众,密切地联系群众,随时听取群众的呼声,了解群众的情绪,代表群众的利益,才能形成强大的力量,顺利地完成自己的各项任务。”而要密切联系群众,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就要关心群众的实际问题。早在1934年,毛泽东就指出,要使广大群众拥护我们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定地跟党走,“就得关心群众的痛痒,就得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解决群众的生产和生活的问题,盐的问题,米的问题,房子的问题,衣的问题,生小孩子的问题,解决群众的一切问题。”(注:《毛泽东选集》第1卷,第138~139页。)就是说, 要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切切实实为群众谋利益。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市在各级领导干部范围内广泛开展的“高兴、放心”活动,就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排出若干件实事,逐年加以落实和解决,使群众切实感到党和人民政府是为他们谋利益,从而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激发了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第三,反对腐败是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严重的政治斗争,是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而要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必须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特别是要在建立、健全监督制约机制上下功夫。

反腐败斗争关系到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邓小平曾指出:如“不惩治腐败,特别是党内的高层的腐败现象,确实有失败的危险。”(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13页。)说反腐败斗争关系到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主要是因为:腐败现象,从本质上说是剥削制度,剥削阶级的产物,第一,现实生活中的消极腐败现象是资产阶级和其他剥削阶级思想作风在党内的反映。如果不开展反腐败斗争,“听任腐败现象发展下去,党就会走向自我毁灭。”(注:《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党的建设》第527页、第525页、第566页,1998年中央文献出版社、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党变质了,执政党的地位必然丧失,社会主义也就不存在了。第二,共产党从来就是生根在群众之中,与群众的血肉联系正是我们党的力量所在。而腐败现象的蔓延,严重破坏了党和群众的联系,而且会成为国内外敌对势力颠覆我们的借口。邓小平曾告诫全党:“党的组织和党的干部必须密切联系群众,如果哪个党组织严重脱离群众而不能坚决改正,那就丧失了力量的源泉,就一定要失败,就会被人民抛弃。”(注:《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68页。)要有效地遏制和清除腐败,必须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党的十五大提出:“教育是基础,法制是保证,监督是关键”是狠能说明问题的。在这里,对干部特别是对各级领导干部权力的监督制约则是至关重要的。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各级党组织非常重视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探索了反对腐败、加强廉政建设的新机制,他们所采取的寓制约与监督于改革开放每一重大举措的出台与实施步骤之中,针对违法违纪、腐败现象的多发部位和重点环节,制定相应的制度以及融廉政建设于企业管理之中、建立企业内部监督制约机制等做法,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有效地遏制了腐败现象的蔓延。上海的经验还给我们这样的启迪: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对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权力一定要加大监督的力度,要逐步形成和完善党内监督、党外监督、民主党派监督、法律监督、经济(审计)监督、舆论监督等等的有效的监督渠道,形成监督体制、机制和法制的网络。如此才能发挥监督中的各种功能,包括发挥预防性功能(提前发现问题)、参与性功能(在各项任务实施中加以监督,及时发现、解决问题)、促进性功能(证实和恰当评估监督成果,作出反映)、情报性功能(反馈、提供监督中获得的信息,加以处理)和教育性功能(发现小问题、小错误,及时通过一定方式向当事人提醒)。只有如此,才能卓有成效地遏制腐败现象,不断铲除腐败现象得以蔓延的土壤,把反腐败斗争引向深入。

标签:;  ;  ;  ;  ;  ;  ;  

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党的思想作风建设新探_邓小平理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