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鸥
(张家港市澳洋医院呼吸内科 江苏 张家港 215600)
【摘要】目的:探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临床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COPD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n=37)和对照组(n=31),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给予BiPAP呼吸机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测量两组肺功能指标,包括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以及血气分析指标,包括pH值、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结果:观察组治疗后pH、PaO2、FEV1、FVC均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显著增加,而PaCO2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iPAP呼吸机治疗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疗效显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肺功能和血气分析指标,值得临床积极推广。
【关键词】 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呼吸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Ⅱ型呼吸衰竭
【中图分类号】R56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30-0208-0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临床常见的呼吸内科疾病,以气流受限为特征,由于患者长期处于高碳酸血症、低氧血症和酸中毒状态,引起呼吸肌功能受损,造成肺泡处于低通气状态,随着病情的进展和外界诱因的影响,可出现Ⅱ型呼吸衰竭[1-2]。临床治疗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常给予呼吸兴奋剂、持续低流量鼻导管给氧等对症治疗,但效果并不满意。近年来,无创呼吸机治疗逐渐受到重视,其具有减轻呼吸肌疲劳、辅助病人呼吸、减少呼吸性酸中毒等作用,且避免了气管切开的风险[3]。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是临床常用的一种经鼻罩或面罩无创机械通气模式,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37例接受BiPAP呼吸机治疗的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临床资料,并与常规治疗进行了对比,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2015年6月医院呼吸内科收治的COPD患者68例,所有患者均出现Ⅱ型呼吸衰竭,且排痰能力较好、气道分泌物较少、血流动力学稳定、神志清楚,排除脊柱畸形、神经肌肉疾病并发症以及有鼻甲肥大和鼻中隔弯曲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7例,其中男23例,女14例;年龄49~78岁,平均年龄(62.35±14.93)岁。对照组31例,其中男17例,女14例;年龄52~79岁,平均年龄(64.09±15.07)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解痉平喘,翻身、叩背,全身抗感染,保持呼吸道通畅等常规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给予BiPAP呼吸机治疗,选择型号适宜的鼻罩,用软帽固定保证不漏气且让患者感到舒适,单向活瓣和呼吸机相连,吸氧。每天使用呼吸机大于6h,备用的呼吸频率为16次/min,呼气压为6~10 cm H2O,吸气压为12~18 cm H2O,使用时间约为3d,病情严重者可延长通气至7d。
1.3 观察指标
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测量两组肺功能指标,包括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以及血气分析指标,包括pH值、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
1.4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均在SPSS19.0统计软件上完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pH、PaO2、FEV1、FVC均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显著增加,而PaCO2均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3.讨论
本研究结果发现,与常规对症治疗相比,采用BiPAP呼吸机治疗可以现在改善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肺功能和血气分析指标。BiPAP呼吸机使用双水平气道正压以提供压力支持,吸气时可以提供一个较高的IPAP,从而帮助患者克服气道阻力,有利于肺泡通气量的增加,促进肺泡中气体的均匀分布并促进氧向血液弥散;呼气时较低的EPAP可对抗内源性呼气末正压,防止肺泡萎陷,增加功能残气量,改善弥散功能,改善通气,从而保证氧气吸入足够,而二氧化碳能有效排除[4-5]。BiPAP呼吸机避免了人机对抗,降低了吸气肌负荷,能机械性扩张支气管,有利于呼吸肌的休息,减少呼吸功能消耗,从而改善肺功能。此外,BiPAP呼吸机携带方便,操作简单,不损害上呼吸道防御功能,不影响患者正常进食和饮水,不产生不适感,适合临床积极推广普及。
【参考文献】
[1] 赵凤芹,谭平,关丽等.无创机械通气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治疗作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30(20): 2905-2907.
[2] 吴金保.BiPAP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J].实用临床医学,2011,12(6):13-15.
[3] 王雄明,张睢扬,孙丽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应用呼吸兴奋剂和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比较[J].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2014,7(5):50-54.
[4] 郑普春,汪玉玲.BiPAP呼吸机治疗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观察及护理[J].全科护理,2010,8(13):1155-1156.
[5] 陈艳,董琼,王波等.无创机械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治疗中的应用[J].西部医学,2011,23(1):42-44.
论文作者:张鸥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3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2
标签:呼吸论文; 患者论文; 呼吸机论文; 正压论文; 功能论文; 疾病论文; 动脉血论文; 《医药前沿》2015年第30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