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蚌埠供电公司 安徽蚌埠 233000
摘要: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十分迅速,国有企业发展的也越来越完善。国有企业改革层层推进,很多国有企业在股份制、有限责任制改革的浪潮下,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同时也还存在很多问题。内部审计是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所必须依赖的监督体系和自我约束机制,面对经济环境日新月异的变化,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开始面临多因素的风险,需要国有企业慎重思考并采取积极手段规避风险。
关键词:国有企业;内部审计风险;对策
引言
国有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只有不断完善自身内部控制系统,加强内部约束机制,才能保证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活力及可持续性。内部审计作为独立性的专业活动,通过对企业经营活动、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的监督和评价促进企业经营活动的规范性、防范经营风险,提高经济效益。加强内部审计工作是国有企业的健康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当前我国部分国有企业对内部审计的控制力度明显不足,导致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存在较大的风险,因此,对企业内部审计风险进行防控就成了国有企业的重点工作内容。
1国有企业内部审计风险概述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侧重于事后监督。我国大部分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还都局限于事后监督,开展的审计项目,基本上都是对历史数据资料的审核确认,事后审计,往往是以资产流失的实施条件为前提,对企业来说已经晚了。许多大型国有企业,单位数量较多,拓展的行业较多,地域分布较广,而审计人员有限,只能根据领导要求进行一些专项审计或者几年轮审一次造成一些下属单位长期没有接受审计。经常造成审计偏差。内部审计机构及独立性。由于审计部门不够独立,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在受到领导管辖的同时又被企业的其他部门限制和干预,不能保证内部审计组织的独立性,审计部门始终不能单独完成审计工作,难以发挥内部审计机构的作用。内部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由于人员流动性比较大,长期从事内部审计的人员较少,导致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人员无法将审计工作做完整。此外,国企内部审计人员在人员沟通、组织协调、风险管理和内部审计发展等方面的胜任能力欠缺,不利于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
2国有企业内部审计风险成因
2.1审计手段、方法上的局限
抽样审查,在实际操作中简便可行,既省时又高效。由于抽样审查多采取询问、审问、比较等简单审计手法,对内部审计检查不够透彻,并且抽样审查在处理问题时不够灵活。2.顺查法和逆差法。二者一起应用,更容易找出问题出在什么地方,相较于简单抽样还是比较准确的,但是逆差法,就是倒着审查企业财务方面为题,造成企业内部资源浪费,加大内部审计成本。3.计算机进行审计。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在运用计算机及互联网的前提下被简单化,但是由于计算机程序存在漏洞,审计人员诚信缺失,导致内部审计效果不明显,从而审计既定的目标无法准确地实现。
2.2领导层对内部审计工作不重视
受长期计划经济的影响,部分国有企业领导人对审计工作缺乏理解,片面的认为内部审计就是检查内部经济问题,会影响企业职工的团结和稳定,分散管理人员的精力;有的则认为内部审计限制了自己的经营自主权,削弱了自己的权威;还有的则认为内部审计与企业内部管理机制无关,把企业灵活经营与内部审计对立起来,没有意识到内部审计工作对于增加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意义。因此,对于内部审计采取了不欢迎、不重视甚至于消极抵触的态度。从内部审计的工作过程中看,内部审计报告、内部审计决定的形成、运用、作用和执行等等无不依赖于本企业领导意识和行为,即使有时候内部审计发现了本企业领导或其他部门或相关人物违反财经法律、财务制度和经济违法犯罪问题也无权处理,内部审计在某种意义上看,对于本企业领导来说是形同虚设的。
2.3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造成的风险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对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有较高的要求,审计人员只有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才能保证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完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但是目前大多数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人员并不能快速适应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变化,与企业对内部审计人员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虽然我国很多高校都开设了与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有关的专业,但是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并不能熟练掌握相关知识,导致其在真正参与审计工作的过程中,不能将实际操作与理论知识进行有机结合,长此以往,企业内部审计的工作质量不仅得不到提高,还会面临工作不具备实效性的风险。
3国有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对策分析
3.1树立审计风险意识,加强审计方法风险的防范
在审计工作中,内部审计人员要认真履行职责,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性,严格执行审计程序,并通过分析判断,准确识别国有企业内部审计风险,制订防范风险的措施。此外,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所使用的方法不应该外泄,也不是固定的,应该随时更新审计方法,尽快完善内部审计法律体系,让国有企业内部审计部门的内部审计有法可依,从而降低内部审计风险。
3.2提高领导层对内部审计的认识,转变观念
一是国家审计机关应该加强对内部审计工作的监督与指导。要适时进行政策引导,并大力宣传有突出业绩的内部审计部门和内部审计人员。树立榜样形象,借此提高人们对内部审计的正确认识,转变观念,从而取得单位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二是定期组织学习。在当前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中,国有企业领导者必须具备较高综合素质和完善的知识体系,必须注重对新知识、新事物的吸收、容纳和充分理解,注重知识面的扩展。三是国有企业的领导要理解内部审计工作。在政策上、资金上,领导者应对内部审计工作予以支持,确立内部审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同时,还应该向广大员工宣传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意义,要求员工应该配合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从而在企业内部形成“重视内部审计”的好风气,创造内部审计发展的良好环境。
3.3提升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审计人员综合素质的提升能够对国有企业内部审计风险起到较好的防控作用。国有企业要加强对内部审计人员的管理,聘请专业知识程度高的专业人员对企业审计人员进行知识教育,提升审计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同时,企业要注重内部审计人员能力的提升,给予较多的工作实践的机会,使其在实践过程中发现自身的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改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控制体系是在不断变化的,审计人员的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又是需要相互辅助的,因此管理人员要适时给审计人员进行相关的理论与实践教学,提升审计人员的基础知识体系,从而逐步积累经验,加强其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于防控内部审计风险能够起到较好的先导作用。
结语
本文通过分析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基本情况,找出危险因子,最终找出最合适的方法将审计风险降低到大家都认可的位置。在国有企业“管理、效益”愈发凸显的今天,国企经济责任愈加重大,国有企业应加快内部审计体系的完善,不再使内部审计执行力度被削弱,严格要求内部审计执行的结果,让内部审计的作用在国有企业中被充分发挥,全方位、多角度地完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使国有企业内部审计风险被降低至可接受的低水平。
参考文献
[1]刘虹艳.国有企业内部审计风险分析及防控策略探讨[J].南方论刊,2016(10):70-71.
[2]黄格格,唐丽茹.针对企业内部审计风险防范意义及其措施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6,(30):49.
[3]杨晓敏.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问题与对策[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6,(1):84-85.
[4]许文利.浅谈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风险控制[J].当代经济,2016(1)
[5]孙浩.基于风险管理的内部审计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硕士论文,2015
[6]江丽华.国企内部审计问题探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5(07)
论文作者:汪学兵,姜敏,张冀松,汪宏亮,台稷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1
标签:内部审计论文; 国有企业论文; 人员论文; 风险论文; 审计工作论文; 企业论文; 工作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