挣扎的底特律:后工业城市复兴的理论、实践与评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底特律论文,理论论文,工业城市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C912.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621(2015)04-0001-09 大多数人对于美国底特律(Detroit)或许会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印象:一是来自历史教科书上风光无限的汽车城,另外则是今天空荡破败的鬼城。的确,工业时代的底特律不仅仅是美国的一个城市,它是大都会的典型代表,是经济艺术文化中心,是“美国梦”的最佳实现之地[1]。20世纪的后半叶,底特律开始经历惨痛的衰落。2013年12月,美国联邦法官Judge Steven W.Rhodes正式宣布底特律破产,使它成为了美国历史上最大的破产城市①。产业结构的变革导致后工业城市的普遍衰落给底特律的衰败提供了社会背景,但这并不能解释它最终破产的原因[2]。事实上,西方的大多数工业城市比如美国的芝加哥、英国的格拉斯哥和荷兰的鹿特丹都曾经历后工业的衰落,但这些城市通过发展文化产业经济实现了成功的转型,如今仍旧是生机勃勃的大都市。 文化转型(cultural turn)是过去几十年来城市增长理论中的关键[3][4][5][6][7][8],基本逻辑是,随着后工业城市的到来,经济、文化和政治各方面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信息文化与服务产业取代了生产制造业,成为城市发展的主要增长动力[9]。人们的主流价值观也从物质主义向后物质主义转型[10]。在这样的背景下,城市发展更多地依靠新兴的文化与高科技信息技术产业和富有创造力的人才[11][6]。后工业城市通过休闲文化环境(amenities)的建设可吸引更多的创意阶层(creative class)或是高人力资本的人群的流入,从而提升城市创新能力和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最终推动后工业城市的经济复兴与增长[5][12][13]。 从20世纪末期开始,底特律一直尝试通过发展文化经济重整衰败的城市,比如修建大型的体育场、大型赌场、剧院、艺术研究院和博物馆等。显然,底特律的破产宣告了这些文化发展政策的失败。今天的底特律是全美犯罪率、失业率最高的城市之一,大量人口从这座城市迁离。然而,底特律文化政策的失败却为我们提供了反思城市文化增长理论的一个难得机会。事实上,发展文化产业经济为何没有改变底特律衰败的命运,这不仅仅是底特律市政府应该思考的问题,更是一些正在经历或是即将经历后工业转型城市政府应该认真借鉴与深刻反思的问题。 后工业城市已经不仅仅是一个西方概念,而是中国大多数城市面临的现实。中国需要转型的后工业城市类型也不断出现。比如东北老工业基地沈阳、大庆;工业污染严重城市天津、重庆;资源枯竭型城市阜新、焦作以及制造业衰落城市东莞、汕头。这些城市在寻找转型复兴之路上,选择发展文化产业经济,倡导“退二进三”成为普遍甚至是热门的做法。但是城市文化发展中的“文化”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14]。如何把城市文化建设转变为经济增长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且必须切合地方实际,如果盲目建设文化项目带来的只会是更大的灾难。 一、底特律的后工业衰落 在世界众多经历结构性衰落的工业城市中,美国底特律是其中最具历史性的典型。20世纪上半叶的底特律是美国最大的城市之一,是美国心脏地带无可取代的工业中心。据估计,每6个美国人中就有一个直接或是间接受雇于总部驻扎在底特律的汽车工业[15]。黄金时代的底特律因此被称为“汽车城”、“美国民主的兵工厂”和“美国中产阶级的诞生之地”[1]。和美国很多其他城市一样,底特律在1960年代开始经历后工业的结构性衰落。其中1970年代的石油危机和1980年代的经济危机更加严重地削弱了底特律的重工业制造中心的地位[16]。后工业城市的衰落不仅仅是经济上的衰落,其中还伴随着城市人口的流失、城市失业率的上升、教育质量的下降和犯罪率日益严重等一系列社会问题。 人口流出是底特律衰败最为明显的证据。工业繁荣发展时期的底特律人口从20世纪初的30万左右上升到中期的185万(1950年)。20世纪下半叶,人口开始锐减。如今的底特律人口大概为70万左右。而仅仅在过去的十年时间内,人口就流失20多万(图1)。大规模的人口流失使得底特律成为了一个荒芜的孤岛。空荡荡的大楼,废弃的房屋,还有大片的空地成为了底特律的标志性特征。纽约《时代周刊》的记者Mark Binelli把底特律戏称为“世界观看废弃大楼的首都”[17]。更为讽刺的是,曾经繁忙的密歇根中央车站(Michigan Central Station)和无比荣耀的帕卡德汽车工厂(Packard Automotive Plant),现在已成为游客游览底特律废墟的必去之地。 图1:底特律的人口变迁(1990-2010) 数据来源:美国人口普查局(United States Census Bureau) 伴随着人口下降的是底特律的经济萧条。1947年,底特律的3000多家制造业雇佣了接近34万的劳动力人口[18]。如今的数据比当时的1/10还少[1]。这几十年来,底特律的失业率也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的两倍之多(大约20%)。1960年的底特律拥有全美最高的人均收入。底特律曾经作为中产阶级的诞生之地,现在已经变成美国最为贫穷的城市。在2012年,底特律住户平均收入大概23600美元,而美国平均水平在51371美元左右。如今在底特律,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人口接近城市总人口的一半(数据来源:美国人口普查局)。 人口迁出导致城市税收的减少,使得市政服务也同样遭受严峻的挑战。底特律申请破产的主要原因就包括底特律没有办法满足城市居民的一些基本市政服务。如底特律城市大概40%的街灯都停止使用;相比较于整个美国平均的11分钟,底特律警察的反应时间需要58分钟。底特律的犯罪率也非常高,已成为美国最危险的城市[1]。 底特律的后工业衰落同时也是一个“黑白颠倒”的过程。20世纪初,底特律白人占了总人口的90%以上。1967年的底特律种族暴动以后,大量白人从底特律迁移离开。如今底特律黑人占了总人口比重的80%以上,白人只有大约10%左右。外来人口的比重也在20世纪中期开始大大下降(图2)。 图2:底特律的人口构成(1990-2010) 数据来源:美国人口普查局(United States Census Bureau) 同时,底特律的衰落还表现在人口受教育水平普遍下降。美国社区调查数据显示,底特律人口的受教育水平处于美国最低水平之列。图3和图4分别对比了底特律和美国整体从2002年到2008年的研究生人口比例和高中生以下教育的人口比例。底特律的受教育水平远远低于美国整体的平均水平。底特律研究生学历所占的人口比例不到5%,而美国整体的研究生比例的平均水平是底特律的两倍以上(10%)。相反,底特律低于高中文凭的人口比例(25%以上)却大大高于美国的整体平均水平(15%)。贫困的儿童和糟糕的教育反过来又进一步使得白人和黑人中产阶级从底特律市区迁往郊区[19]。 图3:研究生学历人口比重(%) 数据来源:美国社区调查(2002-2008) 图4:高中文凭以下人口比重(%) 数据来源:美国社区调查(2002-2008) 面对这些严重的城市问题,底特律市政府难道没有采取挽救措施吗?就像我们之前提过一样,其实底特律在后工业衰落时期采取了一系列发展文化产业项目的措施试图复兴城市经济。那么我们会问底特律利用文化经济城市转型失败的真实含义到底是什么?是城市本身的失败,还是文化产业的失败(或者说具体文化产业策略选择的失败)?文化经济在后工业城市转型中究竟能够发挥什么作用?或者说文化经济在后工业城市转型中发挥作用的条件和机制是什么?带着这些一连串但是紧密联系的问题,本文将重新回顾后工业城市通过文化推动城市发展的主要理论并且分析和讨论底特律采取的一系列文化发展政策及其失败的潜在因素,以此来反思和评述主流城市文化经济增长的理论局限。 二、后工业城市增长的文化产业理论 Daniel Bell指出,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从劳动密集型转化为知识密集型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20]。这些变化深刻地影响到社会结构和全球政治的走向。发达国家已经由工业社会进入到后工业社会。20世纪的最后几十年,传统工业制造业城市也因此经历了后工业时代的普遍衰落。在工业到后工业社会的转型过程中,除了社会关系、经济结构、职业分布和决策方式等方面的变化外,人们的基本价值观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转变。后工业社会里,随着人们收入的增长,基本物质生活已经得到满足,过多的收入则用于娱乐和奢侈品消费。随着人们视野的扩大以及新的欲望和情趣的出现,第三产业经济,如餐厅、汽车服务、旅游、娱乐、体育等,也开始成长起来。如果在工业社会可以用商品数量来衡量人们的生活水平,那么在后工业社会便可以用服务好坏和舒适程度高低来衡量人们的生活质量。现在几乎每个人都认为卫生、教育、娱乐、艺术等不仅是可望的,而且是可及的。换句话说,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增长、物质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财富的边际效用开始降低,物质和经济方面的考虑更多地让位于非经济的考虑[20][21][22]。 如果说工业时代人们主要关注的是阶级冲突以及与之相关的经济利益和物质财富的分配,那么,在后工业社会,人们所关注的重点则开始转向生态环境、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人权、公民自由以及战争与和平等这些与阶级不相关的后物质主义价值。后物质主义价值观强调的是独立和自我表达,是对传统物质主义的一种质疑。后物质主义群体要求建立人道主义的社会,并且希望维持一个清洁而健康的环境。后物质主义特别是在发达国家高级知识分子和年轻人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21]。后物质主义是全球化时代的价值观。它正在改变社会、政治和经济生活。而由于它完全改变了整体的生活方式,包括消费模式、人口出生率以及人们给予环境保护的重视,它构成了全球变化的主要组成部分[23]。 这场“静悄悄的革命”同时也带来了城市增长理论的巨大变革。正如Zukin指出的那样,传统城市资本主义经济正在经历一个文化转型[24]。传统的城市增长理论可以追溯到马克思与韦伯,他们都强调城市增长是工业化和地方经济发展的结果。因此,人口往城市流动主要受到工作机会和生活成本高低的影响。但是在后工业时代,越来越多的学者已经意识到经济物质因素在城市增长中已经开始失去主导作用[25]。Clark也反复强调传统城市增长模式已经过时[3][4]。确实,在近几十年来的城市增长文献中,城市经济的增长已经不是简单的城市化过程,更多的是强调人口增长动力。这一城市增长理论的主要逻辑是:人力资源的空间分布是由每个个体自由偏好选择的结果;这种自由偏好选择更多地强调城市空间质量,而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城市所能提供的娱乐休闲环境;不同人群对不同种类的娱乐休闲环境做出选择并决定迁移到相关城市最终带来城市的不同增长模式;那些能够吸引高人力资本人群的城市能够获得更快速的经济增长,因为这些流入的高人力资本人群是城市经济增长的发动机;而在强调后物质主义的今天,那些高人力资本和创新群体往往都会倾向于选择迁移到具有丰富娱乐休闲环境(amenities)的城市[26]。虽然城市公共环境在古代城市的奥林匹克运动会和类似的大型集会时便出现了,但是基本上没有被纳入到城市增长的研究当中来。近年来,即便是马克思主义者和后现代主义者也不得不勉强地接受和理解这种休闲玩乐的重要性。城市公共环境也渐渐地吸引了大量城市研究者的兴趣,比如城市中的大型聚会、城市建筑设计和城市旅游吸引力等[27][28][29]。 这个日益流行的城市增长理论又可以进一步分为三个主要的派别。一是Florida的创新阶层理论。Florida强调吸引和留住创新人群是城市经济增长的基础动力[30]。他分析道,创意阶层的出现可以增强城市的创新能力,而创新能力可以帮助城市创新经济的发展,特别是高科技部门的增长和扩展。具有科学技术(Technology)、包容度(Tolerance)和天赋(Talent)的创意阶层聚集在一起,他们的相互交流,互相认同给城市营造了一个独特的增长环境。总之,城市地区的发展越来越和产生、吸引、留住高级知识分子的能力联系在一起[30]。二是Glaeser等人强调的一系列的社会与自然的娱乐休闲环境对人力资本的吸引。Glaeser提到技术和自然气候的环境是城市增长最为主要的两个因素。知识经济的发展,全球化和创新网络的建构已经把传统城市变成了“知识城市”(intelligent cities,或smart cities)[31]。知识城市用科技与沟通给市民带来了更多的竞争、更多的创新观念和学习机会,从而使城市人口集聚现象更加明显。事实上,如果城市提升没有提供相互学习交流、提升知识能力的机会,很少有人会愿意去承担高房租的城市生活。人力资本的集聚可以推动城市生活质量的提高,从而吸引更多的人口集聚。另外,自然气候环境也在其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人力资本高的城市同时也是比较适合居住的地方。城市已然形成了一个以“消费”为导向的增长模式。三是Clark的城市作为娱乐机器的理论。Clark认为人力资本模式是不完整的,一方面,它并没有解释人力资本最初在哪里集聚,为什么在那里聚集起来;同时人力资本强调的人口增长,主要是指推动创新型人才、高级知识分子、年轻人等的流动。然而,公共环境对各种不同人群都会起作用[4]。Clark更加具体地认为,有些公共物品影响到城市里的每一个人,比如说清新的空气。有些人喜欢多样化、而有些人喜欢同质性。对于创新阶层来说,城市的多样化和包容性是他们主要关心的。另外的一些人更喜欢同质性,认为他们相同文化的城市社区更有利于孩子的教育,更加安全。优越的自然环境,比如适当的气温以及漂亮的山水风光可以吸引更多的老年人;但是建筑环境,比如戏剧院、酒吧和博物馆会吸引更多的大学毕业生。因此,不同的公共环境对于不同的人群具有不同的吸引力。总之,后工业城市增长理论鼓励城市大力建设改善娱乐休闲等文化环境和自然公共环境来复兴城市经济。在这一理论的推动下,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相关实践在北美和欧洲的城市得到了积极的开展[32][16]。大多数经历后工业衰落的城市政府都不约而同地认为文化产业、知识电子信息部门和高等教育是城市经济复苏的原动力。而那些少数成功的案例,比如芝加哥的千禧公园、英国伦敦的泰特美术馆和多克兰码头,为城市文化经济发展提供了活生生的证据。因此,修建大型体育馆、城市赌场、改建城市水岸码头、注重城市建筑和空间设计、发展其他的一系列文化产业成为后工业城市复兴战略的关键。但是失败的案例却很少有人提及。本文将通过回顾底特律的文化产业实践并思考其失败的潜在根源来反思城市文化增长理论的局限性。 三、底特律文化经济实践及其失败反思 正如我们前面叙述的一样,20世纪的底特律经历了大起大落[33]。面对底特律的后工业衰落,早期的密歇根州和底特律市政府采取的是加强巩固底特律工业地位的举措。比如颁布了工厂复兴和工业区发展的公共行动法令,以此帮助工厂企业添加新设备和扩展工厂新区等。另外还采取了新的激励措施,发展市中心工业区和税收减免区等。这些举措直接促成了一系列致力于服务城市工业经济发展组织的形成,比如经济发展组织、市中心发展组织和底特律城市增长组织[34]。然而,这些工业经济发展鼓励措施并没有在后工业时期扭转底特律衰落的局面。 1994年,Dennis Archer当选为底特律的新市长,从此,底特律的城市复兴战略转为大力发展休闲文化娱乐产业。新市长对城市市场战略做出评估后便开始发展以福克斯镇(Foxtown)为中心的城市娱乐区,以此来提升底特律的城市形象。具体的措施包括改建福克斯剧院以及在此区域开发一系列其他的剧院和餐厅[34][16]。Dennis Archer的文化产业项目还包括大力发展体育设施。底特律市政府联合授权发展组织(Empowerment Zone Corporation)与底特律雄狮足球队(Detroit Lions)和底特律老虎棒球队(Detroit Tigers)达成重新建设两座大型体育馆的共识。这两项工程大约花费5亿美元,而其中的一半都来自政府的公共收入[34]。1996年,底特律娱乐项目更是遍地开花。其中标志性的工程是市中心三个大型赌场项目,总投资在5亿-7亿美元之间。而每一个赌场周围餐厅、酒店和剧院的建设也成规模。当时估计,每一个赌场项目都会带来3000-4000个工作岗位[34]。期间,底特律在市中心还修建了半英里长的沿河走道。在Dennis Archer市长的最后任期报告中,他总结了他另外努力开展的一些公共环境工程,其中包括33个城市公园得到重新修整,上百条街道也得到提升,95%的城市街灯也开始恢复正常使用[35]。 虽然这些文化产业项目投资主要由州和市政府组织开展,其他很多社会经济组织也参与到底特律的后工业复兴中来[16]。比如,通用公司(GM)收购了底特律河边的复兴中心办公楼作为其公司总部,并且重新改建使其成为更有现代感的建筑。康普科纬迅公司(Compuware)也在底特律市区投资了8亿美元,并在此建立总部,给底特律市区带来数以千计的高科技白领工人。为庆祝底特律建市300周年,一家非政府组织还帮助底特律修建了一个新的公园和广场[35]。 2006年的底特律非常热闹。二月份,美国标志性的体育赛事“超级碗”(Super Bowl)在底特律市中心举行。事实上,美国国际足联在几年之前就把举办这场赛事的地点定在了底特律。其间底特律市政府也因此对城市市容市貌进行了整顿,并且也修建了大量的酒店和餐馆,用以迎接观看比赛的游客。底特律的表现也获得了美国大众和媒体的广泛认可。十月份,世界棒球系列赛也在底特律举办。尽管冠军争夺赛上底特律老虎队输给了圣路易斯红衣队,但是整个系列赛以及接下来全国转播的季后赛再一次骄傲地展示了底特律的文化产业和市容市貌。记者和电视转播人员看到底特律的新楼房、赌场、餐厅和其他建筑公园时都大力称赞。的确,在过去的十几年间,底特律仍旧没有放弃努力。文化中心的建设,商业区的修复和酒店以及夜生活开发依旧在开展,但是整个城市却没有停止衰落[36]。2013年的底特律破产申请彻底宣告了这些文化经济发展实践的失败。 事实上,发展文化产业经济推动城市增长的理论一直都受到广泛的批评。比如Storper等就提出了四点疑问[26]。第一,最初的城市聚集是怎么发生的。假如我们只考虑自然环境,比如阳光,我们必须解释人们对阳光环境是怎么进行评价和做出最终流动选择的。另外,具体什么时候人们可以广泛地意识到一个地方可以提供他们喜好的环境,并且何时这种具体意识会带来城市人口的规模增长。如果说人群聚集导致人际之间相互沟通可以营造一种有吸引力的学习环境,那么这种有效的沟通是在人群聚集到什么程度的时候才能出现。更加关键的问题是,怎么样而且为什么高科技人才的聚集(比如演员、好莱坞导演和硅谷工程师等)可以塑造一个有具体创造力的城市,而不是成为一些城市中分散的高科技人才。第二,这些城市文化增长理论的共有缺点是怎么才知道个体的哪些具体的偏好选择决定了他们城市的最终流动选择。一个城市有非常多的特点,比如温暖舒适的气候、多样性、文化设施丰富和包容性,我们如何知道哪些才能起到更重要的作用。第三,如果说Glaeser等人的理论解释了为什么温暖的气候导致美国大批人口往阳光地带迁移的话,为什么20世纪初南方的人口会大量地往寒冷的北方迁移,因为阳光地带在20世纪20年代也是美国制造业工业和城市化非常发达的地区之一;另外为什么阳关地带的不同城市,比如洛杉矶、休斯顿、旧金山有着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第四,Folrida强调城市的包容度是吸引人口最为关键的因素,因为城市的包容进一步吸引了高科技和创新人才。的确,我们不能否认如今的城市对文化多样性和少数群体有更多的包容,但是当代城市的发展也伴随着个人主义兴起带来了更加严重的人际关系冷漠、社区隔离等问题。如何测量这个包容性也有待进一步讨论。 而针对底特律文化产业的失败,我们大概可以思考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城市大型体育馆、赌场等的建设是否真的能够带来地方经济的增长。McCarthy指出,城市文化产业带来的效益很多时候是有限并且是错位的[16]。也就是说,体育馆和大型娱乐设施的建设一般都不会达到预期的经济效益[19]。Hudson也同样指出,虽然这些大型文化项目的建设可以带来很多无形的经济效益,但是直接给当地经济带来增长是比较有限的[37]。其中比较明显的事实就是,虽然体育馆的修建和体育赛事能够吸引来成千上万的体育爱好者和游客,但是这些人看完比赛后马上就离开了底特律,所以他们的到来并没有给底特律经济带来贡献[16]。另外,尽管底特律开发了轻轨链接体育场和希腊城的餐馆,但是由于没有别的交通工具和这道轻轨链接起来,而这道轻轨一天只能运输有限数量的人,所以体育馆能够辐射的经济半径就非常小[19]。比如2006年的Super Bowl,虽然有很多观众,但是他们短暂的停留并没有给城市经济带来有意义的贡献[38]。也就是说底特律尽管发展了大型文化项目,但是配套的一些其他城市设施,如交通、餐馆和酒店没有发展起来,大型文化项目很难给地方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 第二,底特律的文化产业项目是否服务于底特律城市居民。底特律的项目很多依赖公共投资。公共投资虽然减轻了市政的负担,但是对于城市弱势群体来说却成为了巨大的包袱。而且大型项目的建设拆迁往往伤害到城市底层低收入群体,从而加剧了城市不平等[32]。后工业的底特律,白人和中产阶级的黑人大量地从城市迁移到郊区,留在城市中心的恰恰是多数黑人和社会底层阶级。因此,尽管大规模的文化产业建设改善了底特律的城市形象,但是这些产业项目对于推动地方经济,使底特律市区民众受益的作用却是非常有限的。相反,大兴文化工程项目给当地民众带来了更大的伤害和负担。也就是说,城市文化产业和形象工程的建设很多时候是以失去社会平等、公正和包容性为代价的[39]。事实上,城市社区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他们对待城市开发项目往往是持有不信任的态度。这样的一种政治文化也给底特律城市政府发展文化产业带来了很大的麻烦[40]。 第三,底特律大型赌场的修建有待商讨。虽然赌场建设也有很多成功的案例,比如拉斯维加斯,但是对于底特律来说,赌场建设或许是一个更大的灾难。很多时候,赌场经济会给地方整体经济带来消极的影响,比如说减低生产力。尽管建设赌场能够提供一些工作岗位,但是这些岗位很多时候仅仅只是代替了原有的其他岗位[16]。而另外一个问题就是,由于很多城市在发展中都流行修建赌场,一方面赌场竞争激烈之后直接降低了它吸引游客的能力;另外一方面,和其他城市一样修建赌场会丢失城市原有的地方特色。 第四,底特律的种族不平等和社区隔离是城市危机的主要根源。Sugrue明确地指出,底特律城市危机的主要根源是种族不平等和社区隔离[18]。特别是1967年的种族暴动,直接成为白人大量迁移离开底特律城市中心的直接导火线。在过去的几十年间,“黑白颠倒”,种族不平等与严重的社区隔离的社会事实左右着底特律的城市命运。比如,黑人与白人在底特律老虎队的新旧体育场更换的时候就持有完全不同的态度。对于白人来说,旧的体育场代表着底特律棒球队的无比荣耀,因为底特律老虎队曾经在这里获得了1968年和1984年的世界冠军。因此在1999年的最后一个赛季,大量底特律白人聚集在体育馆来庆祝这些历史的荣耀。但是占底特律人口多数的黑人群体对底特律老虎队这个当时老去的球场却没有深刻的感情。事实上,底特律老虎队是美国棒球队里面最晚雇佣黑人球员的一支球队。当时老虎队的老板始终抵制球队黑人与白人之间的融合[41]。讽刺的是,当时底特律城市人口的80%以上是黑人,而且底特律的市政权力也已经完全掌握在黑人领导手中。在这样的背景下,底特律黑人拒绝复兴底特律,他们希望建设一个新的底特律,而不切实际的城市发展定位也成为城市失败的主要原因。从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黑人市长Coleman Young起任以来,底特律的城市定位摇摆不定。其中包括:(1)把底特律建设成世界级城市(World-class City);(2)底特律作为旅游中心;(3)底特律作为繁华城市区域的枢纽中心。但底特律的基础和资源都不足以保证这些定位的实现[35]。 四、结论与讨论 底特律的破产似乎非常明显:汽车工业的下降、人口迁移后出现的高昂税收,问题百出的教育机构和令人担忧的城市安全。但是事实上,底特律破产的原因并没有那么简单。也就是说,汽车工业的衰落的确带来了经济的萧条和各种社会问题,但是这些和底特律的破产关系不大。底特律从20世纪末大规模地尝试通过文化经济进行转型,但最终以失败告终。文化产业转型的过程中,洛杉矶在航空工业日渐萧条中获得重生,匹兹堡在失去钢铁经济之后也并没有破产,芝加哥也经历过畜牧业的衰败。事实上,底特律的郊区经济和人口增长也并没有衰落。为什么唯独底特律市会如此惨淡?因此,底特律的衰败并不能简单地归结为产业结构的变革。它的衰落背后有深刻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因素。本文以底特律失败为例,评述了城市休闲娱乐推动城市增长的理论的一些主要问题,并且建议城市在发展文化产业时应该思考以下四点:(1)发展的文化项目是否能够切实带动地方经济发展;(2)文化产业项目是否以当地居民为本;(3)文化项目是否适合本城市的经济与城市特色;(4)新文化产业实践是否带来新的城市问题,比如社会不平等、城市社区隔离等。 这几年来,以Terry Clark为代表的新芝加哥学派(New Chicago School)在承认文化生活在城市经济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基础上,通过追问具体什么样的文化活动和文化设施以及如何联结城市人的日常生活、价值观与社会参与,从而发展了一套城市场景理论(A Theory of Urban Scenes)。城市场景理论超越了单纯城市社区,城市物理结构和城市中的种族、阶级、性别、教育等分析,更加具体地探究文化活动如何把这些事实串联起来,同时强调城市居民的价值诉求如何反过来定义整个场景。在城市场景理论中,人们是以一种消费的眼光去看待城市。城市的街区、餐馆、商店甚至路上的行人共同构成的是一个可以被消费、被赞赏和被体验的风景,因此这个城市场景能够提供的不仅仅是居住和工作的空间,同时也是休闲玩乐和价值实现的地方,并且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梦想、愿望和价值等在城市场景中形塑着社会人际关系[14][42]。换句话说,在城市文化项目建设中,不能单纯或一味地构建城市风景(Urban Views),而是要结合城市特定的经济、文化、地理和社会环境构建活生生的城市场景(Urban Scenes)。只有这样的文化建设,才能最终推动城市增长。最后,正如吴志明建议的一样,每一个城市都是独立的个体,同时又分享一般城市的共同点,城市社会学的研究应该更多地集中到城市本身来[43]。 收稿日期:2015-05-10 注释: ①"In largest-ever U.S.city bankruptcy,cuts coming for Detroit creditors,retirees".Reuters.December 3.2013.挣扎中的底特律:后工业城市复兴的理论、实践与回顾_底特律论文
挣扎中的底特律:后工业城市复兴的理论、实践与回顾_底特律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