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城市发展格局对建筑与人适居性的影响论文_徐丽哲

新兴城市发展格局对建筑与人适居性的影响论文_徐丽哲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陕西西安 710043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高耸的摩天楼和气派的大马路成了新兴城市发展的产物,城市逐渐沦为汽车的城市,人们在城市中的各种活动愈显卑微。许多老城区原有的格局、经济和生活交通模式,很难满足人们对现代化生活的要求,也与现代城市的发展越来越不适应。城市是敏感的、可以有无穷变化的。城市中复杂多样的过程和联系,需要谨慎而精心地、非粗鲁地进行城市的改造和建设。

关键词:城市发展格局、建筑模式、适居性

1 从规划层面引发的现代城市发展问题

“新兴城市即为汽车的城市”——王军在《采访本上的城市》对新兴城市有着这样的概况。随着经济的发展,汽车似乎成了我们不可或缺的代步工具,随着我国汽车拥有量的飞速增加,我们的城市道路在不断的扩张。街上的人群不再是流连驻足,而只是快速的穿梭行走。因为这不是人们能够驻足交往的空间尺度,街道的宽阔只是让人们之间的距离也无情的加大了。

低层低密度住宅沿公路向城区之外蔓延,大量森林、农田、空地被占用,既浪费了土地,又危害了环境;许多城市中心区因此变得萧条,老城区功能过度集中、房屋破旧、居住拥挤、交通阻塞、环境污染、市政和公共设施落后、布局不合理;个人住宅和新居住区过于分散,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的成本,商业服务、文化教育等设施难以配套,居民彼此隔离生活很不方便。

城市中的宽路割断了道路两边的人流,自然就使人选择以小汽车出行。人在城市中逐渐丧失了城市不同空间所带来的交往与快乐,更多的新兴的城市逐渐被割裂成不同的功能分区:居住区、教育区、商业区、工业区……,人在城市中早已成为简单机械的客体。

2 从现阶段发展层面引发的现代城市发展问题

老城市的发源地,历史遗存众多,既有物质文化遗产,也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遗存和原始生态一样,都是一次性的,一旦毁灭,无法生还。在当前城市正走向趋同化的飞速演变中,很多人有一种担心,即三十年后我们祖先留下的千姿百态的城市文化将会所剩无几,清一色的全是高楼大厦。文化的魅力是个性,文化的乏味是雷同。

伴随着这种“建设性破坏”,令人莫解的便是大批仿古建筑的兴建。为什么一边毁掉真正的古物和历史文化,一边却在花钱制造大批伪劣的古物和伪文化。一切属于历史的事物,都是人类的成果、收获、见证和永恒的财富。历史是神圣的,因为人类能够创造历史,却无法改变历史;历史又是活着的,因为它既影响未来,又充实和丰富着我们的现在。

历史留给我们的决不只是一幢幢房子,还有她迷人的氛围。而这又不只是一种建筑氛围,更是一种历史人文气息。如果破坏了,那破坏的决不只是建筑本身,而是这一城市独具的人文环境。在这里,且不说人文环境的更深层次的历史文化价值,但从旅游角度说,独一无二的人文环境从来就是最有魅力的资源。在这种环境中,人又是关键。如果只有几处孤零零空荡荡的毫无生气的院落,这一切价值也会大打折扣。我们要保护的,决不只是所谓名人们居住过的“有价值的文物”,更应保护老百姓的老屋、四合院、胡同。哪怕它再不登大雅之堂,但它是真实的,代表着某一是时代的生活文化,是真正具有城市特征的历史空间,不能因为它们不是文物,就被随便的破坏。

3 现代城市规划存在的问题所引发的后果

大街道、高建筑、高密度代替了原有适居的生活环境,人不再是城市的主体,城市中心旧城逐渐被新城覆盖也已成为发展的趋势。简单粗暴的城市扩张,老城区的破灭与新兴城市的形成往往就在一瞬间。

《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中简?雅各布斯认为,柯布西耶是把反城市的规划融进罪恶堡垒里的人,“他让步行者离开街道,留在公园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他的城市就像一个奇妙的机械玩具”,“至于城市到底是如何运转的,正如田园城市一样,除了谎言,它什么也没有说”。为汽车而造的洛杉矶被她比作“非洲的野生动物保护区”,因为那里只有车流没有人流,失去了城市的密度,街道便无人监视,成为犯罪的天堂。警察会提醒你赶快回到车里,因为步行是危险的。“快车道抽取了城市的精华,大大地损伤了城市的元气。这不是城市的改建,这是对城市的洗劫”。

很多传统的商业街道受空间、交通等因素的限制,已经或正在改造为纯粹的步行街,为行人重新统治。但是单纯的商业街也日渐显露了自身无法逾越的障碍:功能的高度纯化带来业态低端化的威胁、空间的促狭限制了辐射带动力的发挥、人车交通矛盾降低了地区的吸引力等等,这些因素往往导致此类商业大街可以成为一个城市的名片而吸引游客,却已无力承担城市主政者和市民的更多期许。

4 现代城市现阶段存在的问题所引发的后果

城市无限制的扩张,新兴城市的兴起,无数历史城区的记忆被抹去成为城市发展我们所经历的过程。城市蔓延下老城的拆除与重建对于城市带来了不少的问题。

4.1 城市记忆与文化的丢失

城市对旧城区采用推倒重建的办法,大拆大建,未能妥善保护好历史文化古迹,切断了城市的历史文脉,丧失了城市的特色;或由于旧城区改建速度过快、规模偏大,使原有的社会组织结构迅速解体,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而在新城区开发中,又往往忽视老城疏解和城市发展的实际需要,数量过多,规模过大,造成投资分散和土地浪费,最终影响到自身的健康发展。

4.2 新旧城区拆迁安置不尽合理

目前,大多数城市的拆迁安置政策,异地安置和就地安置居多。开发商会想方设法提高容积率,增加建筑面积,导致老城人口进一步聚集、环境质量下降、基础设施超负荷等一系列问题,对城市整体发展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4.3 对传统历史的保护粗暴地变成塑造假文化、假古董

老城区中有些传统建筑虽然被完整地保护下来,却由于地理环境变化,丧失了原有的历史形态。历史建筑犹如沧海遗珠,是历史馈赠我们最可宝贵的礼物,作为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既为我们提供深远丰厚的历史记忆,也势必为城市发展提供源源不竭的动力。对历史街区及建筑的保护工作已成为城市发展最迫切关注点。

5 对发展阶段的建议

5.1 保护街区的传统空间结构

历史城区的传统街巷空间结构是历史城区的存在的基本骨架,传统的空间结构是构成历史城区传统风貌的主要部分。因此在进行历史城区保护是除了保护传统建筑的原真性跟应该保护好传统空间结构、街巷格局及尺度的原真性。

5.2 坚持保护的全面性

对于历史城区的保护即要重视建筑本体的保护更应重视其文化环境精神内涵。历史文化的传承是历史城区保护的本质。尽可能的保留原有的主要功能,保持城区的传统氛围。

5.3 在利用中保护,置换功能,延长街区生命

将传统建筑空间赋予现代功能,是建筑生命力的延续。通过适当改善内部装修和完善基础设施,可以继续为人所用,发挥建筑的作用。同时对建筑的利用可以促使人们更多的关注传统建筑,及时修缮保护。

保护历史城区生活真实性需要、也必须从“人”出发。因为,人是文化产生、留存和发展的载体。相对于静止的、无法再生的建筑来说,原住民通过世代相传沿袭了原有的生活方式和习俗,能够更加生动、完整地展现和延续历史城区的历史底蕴和文化特色,是十分宝贵的财富。

参考文献

[1][日]卢原信义.街道的美学[M].尹培桐译.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6:46-50

[2]谭敏.现代城市街道空间景观系统化研究及整合思路[D].重庆:重庆大学,2004

[3]陈志华.外国建筑史.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167~212

论文作者:徐丽哲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1

标签:;  ;  ;  ;  ;  ;  ;  ;  

新兴城市发展格局对建筑与人适居性的影响论文_徐丽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