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关注无偿献血者的心理需要论文_王蕾

正确关注无偿献血者的心理需要论文_王蕾

四川省绵阳市红十字中心血站 王蕾无偿献血是很光荣的事,献血者为挽救他人的生命而献出自己的血液,并且不向任何个人和单位收取报酬,是一种高尚、无私的行为,是对全社会都有利的公益事业。但是,无偿献血者在献血时也有自己的心理需要,如果不能对其心理需要实施有效护理,将会影响其积极性,影响无偿献血事业的发展。基于此,笔者针对无偿献血者的心理状态、心理需要以及护理进行分析。

1无偿献血者的心理状态

无偿献血者的心理状态具体可以分为两个方面的表现,即健康心理状态和不良心理状态。健康的心理状态主要分为三种:兴奋。在献血前需要进行严格的健康体检和血液检查,综合条件符合的人才能献血,能够参与无偿献血的人也就是某一程度上说明其身体健康。自豪。无偿献血是光荣的事情,奉献一点自己可再生的血液就能够挽救他人的生命,这会增加献血者的自豪感。尝试体验。这样的心理状态一般存在于大学生中,而学生本身又没有献血的经验,故而对此有着尝试体验的心理[1]。无偿献血者不良心理状态表现为:紧张、恐惧,而恐惧主要源自于担忧献血过程中感染传染疾病和对疼痛的恐惧。

2无偿献血者的心理需要以及护理

2.1爱与归属

爱与归属是指个体需要爱别人、接纳别人,同时也需要接受别人的爱、被集体所接受,以此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布置温馨舒适的采血环境,提供可口的甜点和茶饮,采血室放一些轻松欢快的音乐或献血者感兴趣的电视综艺节目或电视剧,护理工作人员应热情,和蔼可亲的与献血者交流,沟通,积极主动地向其介绍献血前,献血过程中或献血后的各项注意事项和有关血液方面的知识,拉近双方距离,彼此有一些了解,对献血者献血时害怕疼痛、恐惧穿刺都表示非常理解认同,帮助其调整良好的心态,有效缓解紧张情绪[2]。构建和谐的采血氛围,护理采血人员必须具备准确、迅速、稳定从容、99%以上一针见血成功专业穿刺技能,在献血过程中,献血者的身心状态和感受,是实施人文关怀的关键点,结合相应的护理服务,能有效改善献血者的感受和对无偿献血的认同,所以护理人员应在献血者心理需求的同时,为其提供更多更好的爱与归属的针对性护理的服务,有利献血者的保留和壮大及无偿献血事业的更大发展。

2.2安全

安全的需求表现在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前者是指个体在生理上处于安全状态,预防生理方面的伤害;而后者则是个体寻求心理上的安全感受,预防心理上产生焦虑、恐惧以及害怕等。无偿献血者对安全的需求更多的表现在心理上。定期献血可以促进造血功能、增强新陈代谢、提高免疫力,有利于提高献血者抵抗疾病能力。但是,部分无偿献血者由于缺少对生理知识以及血液知识的基本认识,在献血时容易产生恐惧和担忧等不良心理,尤其是初次献血者,会担忧在采集血液过程中感染疾病,从而形成恐惧心理,加之现在媒体发达,在看到献血不良事件的一些报道之后,心理上更是产生强烈的不安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对此,护理人员在提供护理服务时,应这对媒体报道的不良事件进行详细分析和说明,耐心向献血者讲解采血时感染疾病,是因为使用不洁器材或是重复使用器材所致,现在采血使用的血袋 、试管等材料都是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正规生产厂家生产的,是不会通过献血感染疾病的。还有的献血者会担忧献血影响自身的健康,此时护理人员应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和科学的态度,说明符合献血要求的人员,适当献血不仅不会影响健康,还能够强化造血功能,降低血脂水平,有效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和高血压等疾病。

2.3自我实现

自我实现是人类最根本的心理需要,主要是指发挥个体潜在能力,实现在生活和工作上的愿望,并且能够得到满足。护理人员要考虑到无偿献血者的这一心理需要,在完成采血时给予表扬和由衷的感谢,感谢献血者对采血工作的支持。在办法献血证时不能过于随意,纪念品也要标记出与献血有关的文字或是标志,并且要尽量丰富纪念品的种类,满足不同献血者的荣誉心。还有的献血者希望能够佩戴纪念章,对此采血站也可以采纳并运用在实际中。如果献血者通过献血来纪念有特殊意义的日子,护理人员则更应该给予赞扬,或是选择有特殊意义的纪念品[3]。总之,护理人员要让无偿献血者实现自我价值,满足其自我实现的心理需要。

2.4自尊

自尊实际上有两重含义,即个体拥有自尊,将自己看做一个有价值的个体;被他人尊重,也就是得到他人的认可和重视。护理人员要礼貌对待无偿献血者,称呼要亲切,交流时使用文明语言、举止大方得体、态度谦逊。护理人员还应尊重无偿献血者的习惯和个性,在采血时不伤害献血者的尊严;对于经济条件和社会地位不好的无偿献血者也不能存在轻视心理,对于身体瘦小、年龄较大以及综合条件较好的献血者要表示鼓励。同时,还应尊重献血者的隐私,在与献血者交流时,注意避免涉及到隐私问题。如果在检验血液时发现与献血者隐私相关的问题,则应根据场合,选择不同的通知方式,既保证及时通知,又保护好献血者的隐私。自尊是无偿献血者非常重要的一项心理需求,护理人员在服务时要注意保护好献血者的自尊,从而提升采血工作的整体服务质量。

总之,采血护理人员在了解无偿献血者心理需求的基础上,对其实施科学且针对性的护理服务,可以提高护理质量和献血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并且能够保证血液质量、保证献血者长期坚持献血、有利于招募更多的无偿献血者。因此,护理人员要重视了解无偿献血者的心理需求。

参考文献

[1]叶香枝.心理护理在降低无偿献血者献血不良反应中的作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8,11(22):124-126.

[2]郑云.分析采血护士实施心理护理在无偿献血招募中的积极作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49):269.

[3]戈冬燕,陆晓燕.心理护理对无偿献血者降低献血反应的效果观察[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8,2(09):217-218.

论文作者:王蕾

论文发表刊物:《药物与人》2019年7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28

标签:;  ;  ;  ;  ;  ;  ;  ;  

正确关注无偿献血者的心理需要论文_王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