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的电力培训模式研究论文_李卫和,陈中恺,石峰

基于“互联网+”的电力培训模式研究论文_李卫和,陈中恺,石峰

(国网枣庄供电公司 山东枣庄 277000)

摘要:在我国电力体制改革不断深入以及智能电网及全球能源互联网建设的背景下,对电力企业员工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对培训的需求也越来越大,移动互联、大数据、社交媒体、数字化等高新技术突飞猛进,基于“互联网 + ”的电力培训模式正逐步形成。

关键词:“互联网+”;电力培训;模式

1 开展电力培训的意义

1.1 有助于实现员工价值

从新员工的角度出发, 通过参与电力企业的培训,可以让他们在短时间内熟悉企业的基本情况、熟悉业务,从而迅速融入到企业的氛围当中,快速转变自身的角色。 员工的岗前培训主要包含以下几个内容:一是对企业文化进行解读;二是对工作流程进行详细讲解;三是对公司制度进行说明等,通过岗前培训可以让新员工更快上手, 更好地完成自己本职工作。 从老员工的角度出发,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电力工作也在不断向自动化、 系统化的方向发展,通过电力培训,可以提升老员工的业务水平和知识水平,让他们更加适应企业的发展,学到更多先进的知识。 开展电力培训有助于实现员工的价值,让他们变得更加优秀,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亮。

1.2 有助于企业长远发展

开展电力培训不仅可以帮助员工实现自身的价值,更好的投入到工作当中,还有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在电力企业当中,如果员工的素质得到了很大的提升,那么企业的素质也会随之提升,这也是现代企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特点, 要想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 必须要重视对人才的管理。 在人才管理的过程中,培训是一种重要的管理方式,通过开展电力培训可以让员工的知识水平、 技能水平都得到一定的提升,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这也从侧面带动了企业的发展,可以说,员工培训是企业的一个长远投资,员工培训工作有效,企业的整体效益也会有所提升,而且,还有利于提升企业的凝聚力,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基于“互联网 + ”的电力培训模式构建

2.1培训需求调研

培训需求调研是整个培训工作的首要环节。 2017 年7 月,为了充分了解某电力公司 2018 年“反窃查违专项培训”的培训需求,培训中心反窃查违培训项目负责人与公司营销部相关专责充分沟通,利用微信平台的调查程序,制作了“ 2018 年反窃查违专项培训调研”问卷,涉及员工编制、年龄、培训次数、培训内容、培训时间、培训形式等共 15 个问题,共有 385 人参与了该项调研。根据微信平台自动生成的调研结果, 被调研的 385名员工中, 96.5% 的员工急需此项培训。 在编制分类上,有41.5% 员工是主业编制, 58.5% 员工是农电编制;在岗位分类上, 专责比例为 15.3% , 一线用电检查人员比例为84.7% 。

2.2 培训项目开发

培训项目由培训对象、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师资、培训课程、培训形式、培训时间和地点、培训教材、培训设施、培训方法、培训预算等各要素组成。 要开发好培训项目,达到预期培训效果,就要对每个要素进行系统分析。( 1 )培训对象。 要开发好培训项目,首先得清楚“培训谁”。 针对不同的培训对象,需要采取不同的培训方式、培训师资、培训设施等。 在“反窃查违专项培训”的需求调研基础上,首先,根据主业员工和农电员工的区别,拟开设两个反窃查违培训项目。 其次,在主业员工中,又分为专责和一线用电检查人员两种培训对象, 在之后的培训实施中,将对送培人员进行明确。( 2 )培训目标。 培训目标是解决培训后“有什么用”的问题,即培训项目想要取得的培训效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在培训后,参培学员能得到哪些收获。 通过培训需求分析,我们了解到员工想通过“反窃查违专项培训”解决他们日常工作中线损高、不会使用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进行数据分析、不会规范的进行窃电现场查处等问题,以及开阔视野,熟悉目前最新的反窃电的原理。( 3 )培训期数和时间。 根据调研结果,针对“您希望的培训天数” 这个问题, 10.6% 的员工选择 2 天, 22.4% 的员工选择 3 天, 8.2% 的员工选择 4 天, 58.8% 的员工选择 5天。 针对“您希望的培训时间”这个问题, 28.2% 的员工选择月初, 55.3% 的员工选择月中, 16.5% 的员工选择月末。因此,根据培训人数,培训共开设 4 期主业员工反窃查违专项班、 5 期农电员工反窃查违专项培训班, 每期培训天数为 5 天,分别选择在每个月的月中。( 4 )培训内容。 在确定了培训目标和培训时长后,下一步就是设计培训内容,即“讲什么”根据知识和技能目标完成课程大纲的设计, 将学员要达到的目标细化到每一个课程中,具体包括:防窃电与反窃电原理分析、反窃电相关政策、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数据分析、窃电现场查处、窃电取证与司法鉴定、反窃电技能实操等10 门课程。( 5 )培训形式。 针对“反窃查违专项培训”这个培训项目,由于培训时长只有 5 天,培训内容有 10 门课程,学员在课堂上接受的知识有限,因此,在培训形式上采用了网络大学同步开设、 微信平台上动态图文视频授课互补的形式,极大地提升了培训效果。( 6 )培训师。 培训师即“谁来讲课”,直接影响培训目标能否实现。 根据培训需求调研,针对“您认为哪些培训师资更合适” 这个问题, 41.2% 的员工选择培训中心专职培训师, 34.1% 的员工选择省公司专责, 80% 的员工选择“地市公司经验丰富的专家”。 因此,采用培训中心专职培训师讲授相关理论,省公司专责讲授相关政策,地市公司兼职内训师与培训中心专职培训师一起完成技能实操课程,形成优势互补、特色鲜明的培训师资团队。

2.3 培训实施

在互联网环境下,由于培训的载体不同,培训项目的具体实施也不尽相同。 为适应目前员工碎片化、网络化的学习习惯,“反窃查违专项培训”培训项目采取传统培训 +微信平台培训 + 网络大学三者结合的形式。

2.4 培训评估

培训评估是培训工作中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培训进入闭环管理的重要一环。 为提升培训评估效果,改变传统培训评估问卷 + 测评的形式,“反窃查违专项培训”培训项目在一、二、三、四级评估中均引入了“互联网 + ”的理念。在一级评估中, 采用微信平台导入一级评估问卷模板,取消纸质评估问卷,提高了评估准确性,减轻了班主任的工作量。 在二级评估中,建立了分级分层的“反窃查违”网络考核题库,根据培训对象的不同,导入不同的考核模块,在培训项目结束后,统一到机房登录网络大学进行考核,提高了评估效率。 三级、四级评估需要培训结束较长一段时间后进行。 今后,也将利用互联网的技术进行成果评估。

结语

在互联网时代, 传统的培训模式已逐渐跟不上现代培训的发展步伐, 加快培训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势在必行,培训工作者在培训体系的各个环节中,均可引入互联网技术,以弥补原有培训模式灵活性不强、覆盖面不广,不够便捷等不足,为更好地开展员工培训提供技术支撑。

参考文献:

[ 1 ] 黄小燕 . 提高电力培训效率的针对性策略研究[ J ] .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7(12).

[ 2 ] 陈红光 . 浅析新经济背景下的电力人力资源管理[ J ] .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3(29).

[ 3 ] 陈金红,陈雯,俞磊 . 全流程管控培训质量—— — 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培训中心实践[ J ] . 企业管理, 2017(10).

论文作者:李卫和,陈中恺,石峰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8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0

标签:;  ;  ;  ;  ;  ;  ;  ;  

基于“互联网+”的电力培训模式研究论文_李卫和,陈中恺,石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