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钢铁集团日照有限公司 山东日照 276805
摘要:钢铁有限公司推进的点检定修制是一套比较完善的科学管理方法,它要求按照一定的标准与周期对设备规定的部位进行检查,早期发现设备隐患并及时处理,使设备保持其应有的功能。点检定修制的实质就是预防性维修的实践。公司通过推进点检定修制,有效防止了设备“过维修”和“欠维修”,提高了设备可靠性,降低了故障发生率。本文对点检定修制管理模式进行了探索和研究。
关键词:点检制;设备管理;模式
1前言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外部环境的激烈竞争,企业产品结构和技术装备不断优化,原有的设备计划预修制已不能适应当前设备管理的需要,必须探索和应用现代化的设备管理模式对此予以支持和保证,某钢铁公司全面推行设备点检定修制的体制改革。
2推行点检定修制的必要性
钢铁公司主要设备具有大型化、连续化、自动化的特点。如果不采取与之相适应的设备管理理念,就无法满足产品质量的要求,使之在市场经济情况下无竞争力。所以筹建之初,公司领导就灌输设备管理学宝钢的理念。因此,我们的各级领导、广大员工强化现代化思想的教育和培训,培养了一大批具备管理现代化思想的员工和管理者。
3建立点检定修制的理论依据和组织制度保证体系
3.1理论依据
所谓点检定修制,就是一套加以制度化的比较完善的科学的设备管理方法,其目的是通过对设备按照规定的检查周期和方法进行预防性检查即(点检),取得设备状态信息,制定有效的维修策略,把维修工作做到设备发生事故之前,使设备始终处于受控制状态的管理方式。
3.2组织保证体系
建立以作业长为中心,以TMP为重点、以自主管理为基础、以工序服从为原则,按照PDCA循环方式推进企业全面发展的基层管理组织保证体系。
3.3制度保证体系
编制、制定点检定修四大标准及与之相对应的各种管理台账及标准,做到谁制定标准,谁就执行标准的管理重心下移的管理方式。
4推行设备点检定修制的实践
钢铁公司推行点检定修制的总体思路是:实现设备管理思想和管理机构的转变,建立起合理的和高效的点检网络,制定目标明确,层次清晰的管理制度,全面进行检修和维护队伍的重组,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以标准化起步,规范作业,分布实施,循序渐进地完善日常点检,专业点检和精密点检相结合的现代化设备防护体系,达到对设备的技术、经济、组织实行全过程现代化管理的目的。
全面实施主线生产单位的检修力量集中重组,使检修管理体制与点检定修制相适应。实现点检和检修人员的双方组织机构分离是实施点检定修管理的基础,要使点检在设备管理的核心作用能够真正体现出来,必须要处理好集权与分权的关系,发挥出点检方和检修维护方之间相互促进互相制约的作用,这也正是设备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主线厂的检修和维护人员实施集中,组建了设备维护检修中心,实现了点检方和维护方的彻底分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检修队伍集中管理,是检修资源的重新分配和组合,改变了“小而全”,“大而全”的传统管理模式,减少和降低了检修力量及检修机具的过剩和浪费,避免了资源的重复配置;实现了点检方和维护方相互制约和互相促进的关系,并且制定了定修模型,开展了工时工票管理,这样真正起到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有利于提高检修质量,有利于强化内部管理,有利于锻炼和提高职工素质的作用。
在点检定修制的整个活动中,点检员处于核心地位,是设备维修的责任者,组织者和管理者,是推进设备点检定修管理的关键一环。企业的竞争,表层上看是产品的竞争,但深层次是管理和技术的竞争,而实质是人才的竞争。要推行点检定修制,必须建立一支规范化、标准化、素质高、业务精的设备点检员队伍,并赋予其相应的职责和权力。为此,将设备管理的重心下移,使点检员真正成为“四大员”,即:基层的设备管理员、设备技术状况的诊断员、设备检修质量的监督员和设备维护费用的控制员。
点检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运作是搞好点检工作的基础,为此,在推行点检定修制中,首先明确了点检工作模型,建立了点检标准体系和点检业务流程,编制并逐步完善了“四大标准”,即:维修技术标准,点检标准,给油脂标准和维修作业标准,使设备管理工作做到以点检定修制为重点,以标准化作业为准绳,将点检工作沿着科学的轨道向前推进。
存在问题:
1、点检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能力不强,故障分析流于形式,设备管理没有按分析-整改-完善-总结-提高流程有效的运作。
2、原始数据统计分析不细,技术标准不全、不准,精细化不够。
3、定修项目的准确率,计划的精细化及技术方案的制定尚有缺陷。
4、基础管理弱,标准制定布置的多,检查落实的少,总结提高更没有做到。
5、点检员技能水平、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5推进设备点检定修制的前提条件
5.1建立高素质的点检队伍
在点检定修制的活动中,点检员是核心,建立一支规范化、标准化、素质高、业务精的设备点检队伍,对开展设备点检定修工作十分重要。
5.2建立健全了各类管理制度和标准
公司按点检定修制的要求对设备的使用、维护制订了“设备使用维护管理制度”、“设备点检管理制度”、“检修工程实施管理办法”等制度。按设备管理的要求建立基础类、标准类、计划类、实施类、实绩类、管理类6大类软件台账。编制并逐步完善了“四大标准”,即维修技术标准、点检标准、给油脂标准和维修作业标准,使公司设备管理的各项工作规范开展。
5.3对设备进行分类管理
公司按重要程度,将设备分成A、B、C、D4类,检修方式按照预防检修、预知检修、事故检修进行管理。根据设备在生产中的重要性进行分级,从而采用不同的定修标准。对于关键及重要的设备采用预防性维修策略,对于一般或次要的设备采用事后维修,以减少维修费用。
5.4采用计算机信息化平台
为使点检定修制更好开展,公司于对原有的SAP系统进行了改造,建立了EQMS设备综合管理系统,将公司的设备基准管理(设备档案、点检标准、检修标准)、点检管理、状态管理、检修管理、合同管理、费用管理、机旁管理等纳入到统一的EQMS设备综合管理信息系统中,实现设备信息在线共享,确保设备管理人员第一时间掌握设备状态。
5.5全员参与
公司建立了TPM组织体制,明确了生产、维修的分工协议,即明确部门之间、专业之间、各单元之间的设备分工,将点检方和操作方对设备维护的职责落到实处。明确了设备分工的宗旨、目标、原则、基本协定和考核细则,使生产方、检修方、设备方更加明确各自的责任和义务。在继续实行《操作岗位日常点检表》的基础上,对设备分工协议的相关内容进行专题阐述和要求,由生产作业区的作业长对收集到的设备信息及时在ERP设备系统进行设备异常信息登录,使相应的点检作业区能及时获得信息并处理设备问题,进一步深化了TPM全员设备管理。
5.6采用专业化、社会化的维修资源
在选择检修单位上,公司对作业主体与专业设备采用不同的维修策略,以实现最佳的成本管理。对专业设备如消防设施、摄像监控、空调维保等选择专业化的队伍定期维护,对主体设备采用维护业务外包模式,从而降低总的维护费用、提高维护质量、降低企业的风险,同时又能快速响应市场变化。
6结束语
在点检管理取得了初步成效的基础上,我们还要进一步开展设备精密点检和设备劣化倾向管理工作,不断掌握和积累故障诊断技术的知识和经验,提高分析判断设备故障的准确率,使设备管理由静态管理发展到动态管理;推进设备一生的全过程管理,将使用过程的全员管理与社会大系统的维修管理相结合,实现重点设备三级管理网络,采用精度参数控制,将预防维修推进到预知维修。
参考文献
[1]刘望东.浅谈设备的点检管理[J].科技信息,2010(17)
[2]王志英.以点检制为核心的设备管理新模式[J].设备管理与维修,2011(12)
论文作者:朱嗣勇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17
标签:设备论文; 点检论文; 设备管理论文; 标准论文; 作业论文; 公司论文; 队伍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1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