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教育融入高校体育教学路径探究论文

思政教育融入高校体育教学路径探究论文

思政教育融入高校体育教学路径探究

范一远,王灿

(河海大学,江苏 常州)

摘 要: 高校体育课程兼具覆盖广、学生主动参与性强、教学形式特别等特点,当前大学生在体育项目学习过程较多参与体育项目的了解和锻炼,较少受到思想政治教育。因此,高校体育教师在教学中教授学生体育项目知识、提高学生运动能力、增强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应积极提高自身思想政治教育意识,承担思想政治教育的责任。可以通过提升体育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丰富体育课程内容的思政元素,支持和推动体育课程建设等路径,有力推进体育课程与思政理论课程形成协同效应。

关键字: 思政教育;体育教学;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体育课程在高校普遍作为大学生公共必修课程,覆盖面广,学生主动参与性强,且教学形式较为独特,是培养学生的良好载体,如何更好地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体育教学,推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值得探究。

一 思政教育的内涵

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可以理解为“在阶级产生以来的一切社会中,一定阶级、政党、组织用自己的思想意识或思想理论影响和教育人的社会实践活动”[1]。思政教育不是我国独有,其他国家也存在,只是采用了“德育”等词汇表述。我国思政教育有别于他国的一点是,我国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来影响和教育人们。思政教育融入体育教学并非将体育课变成思政课,不同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都有其独特的作用,不同专业不同课程也有其自身建设的规律和要求,将思政教育融入体育教学是在尊重体育课程自身建设规律的前提下,在实现课程的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等基本功能的基础上,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挖掘体育课程的思政理论教育资源,凸显其主流价值引领的功能。

二 思政教育融入高校体育教学的必要性

(一) 高校需要加强改进思政教育

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思想政治水平、思想政治能力关系到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未来、社会主义的建设。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指出,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和战略工程。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再次强调,要完善课程体系,解决好各类课程和思政课相互配合的问题。当前,世界范围内的意识形态更为复杂,部分违背我国教育理念的思想、文化被刻意且持续通过网络媒体等渗透到大学生群体,影响大学生的价值判断,导致大学生更容易出现思想困惑和价值迷失。为此,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将思政教育融入非思政课程是新时代赋予的使命。体育课程作为覆盖大学生群体极其广泛的公共必修课程,应当坚决贯彻和履行时代使命,努力将思政教育融入教学全过程。

(二) 高校体育教学缺乏思政教育内容

高校体育教学的作用包括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等,但在目前的教学实践中,往往存在一个错误认识,即认为“价值引领”仅仅是“思政课”的任务,体育教学就是负责相应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比如教学中更多的是让学生了解基本的运动项目知识,学习基本的运动项目技能,很少对体育文化和内涵进行传授,没有深刻展现体育的人文魅力,发挥其价值引领作用,有悖于和思政课“同向同行、协同育人”。就高校角度而言,以上问题主要在于一是高校体育教师思政意识不足,二是高校体育教材思政内容不够,三是高校体育课程建设不够充分。

三 思政教育融入体育教学的可行性

虽然高校体育课程与思政课程在教学重点和课程属性等方面存在差异性,但二者之间仍然具备产生协同效应的条件。首先,体育课程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与思政教育的目标同向同行。《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指出:体育课程是寓促进身心和谐发展、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学教育、生活与体育技能教育于身体活动并有机结合的教育过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重要途径。这就意味着,高校体育课程的教学不仅是体育技能的传授,还承担着学生德行的培育任务。其次,高校体育教师也承担育人职责,虽然不具备专业从事思政教育的能力,存在一定的缺位,但是广大高校体育教师普遍接受了高等教育,具有良好的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在将思政教育融入体育教学方面具备主观能动性以及基本的能力。最后,体育在当今世界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力,参与和观看体育运动已成为大学生生活的一个部分,大学生对于体育课普遍具有热情为教学效果的实现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四 思政教育融入高校体育教学的基本路径

(一) 注重体育教师发展,提升思政素质

良好的教学质量不仅需要优秀的教师,也依托于良好的课程建设。推进融入思政教育的体育课程建设,需要从“软件”和“硬件”两方面着手。在“软件”方面,要做好顶层设计,在培养目标制定、教学大纲设计、教材资源选择、教学考核评价等环节都需要考虑适当的融入思政教育。同时,要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比如支持体育教学精品课程申报,选拔示范课程推广,提供相应的资金支持,工作考核作为加分项等。在硬件方面,要优化教学设施、场地和体育教学环境,营造良好的体育氛围。比如张贴有关体育项目历史、先进事迹、体育精神的海报和标语等,让学生能够受到课堂环境的影响。

(5)其他造成严重后果的情形。该情形属于兜底情形,是对上述未列举完全的情形的一种概括。就该兜底条款的判断而言,应当针对具体案件进行具体分析,但是原则上应当是与上述情形在严重程度上相类似的其他情形。

(二) 改革体育课程内容,丰富思政元素

高校体育课程的内容重在体育项目的规则、要求和动作规范,缺少或者较少的体现思政元素。每一门学科的诞生和发展过程都是人类自我探索、不断追求的过程,所以,具体到课程而言,每一门课程或多或少、或强或弱都包含“思政元素”。比如体育运动项目具备家国情怀、社会责任、遵规守矩、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坚持不懈等精神,这些都可以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提炼和教授。同时,应重点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和文化认同。“政治认同基本的表现为对国家基本制度的认可,对社会发展道路的拥护,对国家方针政策的支持;文化认同表现在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和自信”[2]。很多大学生对于西方宣扬的政治制度、自由主义文化持开放态度,但是对于我们国家的制度、文化以及其优势带来的巨大发展却不够“开放”,不去深入的学习、了解和反思,也不能自信的对待我们自身的优秀的中华民族文化。此外,“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体育教师要努力帮助学生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教学中的现实问题,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辩证思维以及实践思维,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能力。

(三) 重视体育课程建设,提供有力支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校教师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将思政教育融入体育教学要求教师具备良好的思政素质、专业的授课水准。在高校,很多体育教师的发展没有得到有力支持,得到的学习机会也较少,自身的思政教育意识也不足。不少体育教师拘泥于现状,只是应付性的完成“规定动作”,没有在提升自身素质、能力和水平方面下功夫,在思政学习方面更是不够充分。为此,除了要求体育教师自身积极主动学习思政理论、具备思政教育意识之外,高校也需要为体育教师提供优秀的专业思政学习平台,使其通过理论学习、实践学习等方式,提升思政教育理论水平和实践水平,能够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及方法为学生教授课程,传授主流价值。比如,利用线上和线下方式组织思政理论培训和研讨,让体育教师了解和理解我国思政教育具体内涵、目标、本质、意义等。

五 结语

思政教育融入高校体育教学是高校思政教育改革的需求,也是体育教学育人的要求。国家相关部门的政策引领是必要的,高校提供有力的支持也是必须的,但落到实处最需要体育教师不断提高自身思政素质,深化思政教育意识,以体育教学为载体,把握思政教育和体育教学的关系,尊重二者差异性的基础上,准确把握切入点,在保证体育教学专业性的基础上,实现思政育人的作用,提升对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效果。

综上所述,肥胖孕妇定期检查联合步行运动进行体质量控制,可改善妊娠结局、降低血脂及脂肪因子水平,有效减少妊娠并发症的发生。

兰德关于劳工补偿的工作为工人福利和工资损失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理解,并导致加州劳工补偿制度发生重大变化。

参考文献

[1] 李春华,上官苗苗.论科学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内涵的基本原则——以界定思想政治教育内涵为视角[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7(06):32-38.对思想政治教育内涵的再思考[J].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学报,2017(6).

[2] 吴玉军.论国家认同的基本内涵[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5(01):48-53.

[3] 许燕梅.大学生体育与思政教育融汇的关缪及途径探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9(03):78-79+125.

[4] 朱晓菱.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探析[J].内江科技,2017,38(11):75-76+53.

[5] 衣雪艳.高校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的路径研究[J].智库时代,2019(24):82-83.

[6] 刘清生.新时代高校教师“课程思政”能力的理性审视[J].江苏高教,2018(12):91-93.

[7] 李国娟.课程思政建设必须牢牢把握五个关键环节[J].中国高等教育,2017(Z3):28-29.

[8] 赵鸣歧.高校专业类课程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原则、任务与标准[J]. 思想政治课研究,2018(5):86-90.

本文引用格式: 范一远 等 .思政教育融入高校体育教学路径探究[J]. 教育现代化,2019,6(75):253-254.

DOI: 10.16541/j.cnki.2095-8420.2019.75.091

作者简介: 范一远,男,江苏徐州人,河海大学,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高等教育管理;王灿,女,山东省济宁人,河海大学,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

标签:;  ;  ;  ;  

思政教育融入高校体育教学路径探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