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甘肃兰州730030)
摘 要:目的 探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机械通气的护理。方法 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30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具备完整资料,在对患者进行机械通气的同时,对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评估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 全部患者在经过机械通气护理后都没有出现严重并发症,给临床治疗工作创造了良好条件;患者及其患者家属的护理满意度为96.67%,护理效果非常明显。结论 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机械通气进行综合护理有助于降低病死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及其家属的满意度,临床治疗工作的展开提供必要支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重症颅脑损伤;机械通气;护理
重症颅脑损伤是由暴力直接或间接作用在头部所导致的脑组织损伤,结合格拉斯哥昏迷计分法给出的标准受伤者持续昏迷超过6个小时,或者是出现再次昏迷的情况,可以确定为重症颅脑损伤,主要的临床症状有意识障碍、恶心呕吐、癫痫、瘫痪、失语等。重症颅脑损伤的伤残率以及病死率水平极高,而对此类患者进行救治的首要方案就是要维护呼吸道畅通,特别是要尽早对患者实施机械通气[1]。但是在机械通气方法的应用当中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的并发症,给患者带来一定的伤害,所以要做好机械通气的综合护理工作,降低并发症和病死率概率的同时,保证护理质量与护理满意度。现把本次研究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30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19例,女性11例,年龄为22-70岁,平均年龄46.5岁。患者在入院时存在不同程度的脑挫裂伤、脑膜血肿、呼吸紊乱、烦躁不安等症状表现。所有患者均有完整的临床资料,与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而且研究得到本院伦理委员会的许可。
1.2方法
在患者入院之后为了保证呼吸通畅,尽快实施机械通气,使用气管插管或者气管切开的方法建立人工气道,选用呼吸机来辅助患者呼吸,同时注意对通气模式进行有效把控,结合患者病情状况进行呼吸机参数的合理调整。用无菌蒸馏水作为湿化剂,温度控制在32-36度,频率为14-16次/min,吸气和呼气比是1:1.2。如果患者存在人机对抗的问题,需为其静脉注射2mg潘龙;如果患者存在躁动不安的表现,则为其静脉注射0.2mg芬太尼。每间隔20-30min进行一次血气分析,同时结合学习分析的结果调整以上参数,等到患者的血气指标恢复到稳定状态之后,可以适当降低检查频率。在对患者实施机械通气的同时,对所有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具体的护理方法如下:
第一,心理护理。用热情和耐心接待入院患者,迅速掌握患者的实际病情,综合评价患者的颅内压瞳孔和其他各项生命体征的情况与患者家属进行有效沟通,对他们进行心理方面的扶持和指导,了解患者的差异化心理需要同时结合患者病情轻重灵活选用触摸、翻身、按摩、音乐、呼唤等方法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
第二,监护生命体征。对患者的心率、呼吸频率、血压、体温、尿量和神志意识状态情况进行监测。体温升高一般情况下是感染的征兆,而且温下降和皮肤苍白,可能是患者出现休克的症状,必须立即查找原因,并且对症处理。机械通气是因为气道当中的压力会迅速上升,可能导致血压下降、心率加快的情况。脑组织的缺氧耐受性很低,机械通气之后如果出现通气不足的情况,会出现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问题,导致患者出现意识状态变化,甚至是陷入昏迷。而机械通气恰好得当,能够保证呼吸顺畅,缓解缺氧问题,促进患者神志快速清醒。
第三,固定人工气道。对导管进行有效固定,并每日更换胶布,在胶布上标注插管深度。在这一过程当中需要特别避免出现气管导管阻塞的问题而阻塞情况的出现,主要与气囊滑脱堵塞或者是分泌物阻塞有关。如果发现患者出现突发性呼吸困难、发绀、烦躁等表现,必须立即取出套管气囊并进行检查。在更换导管并对其进行消毒清洗时,严禁把棉球纱条留在导管中,以免酿成事故。
第四,湿化人工气道。在正常状态下,人体的上呼吸道黏膜具备加温加湿、过滤、清除异物等的功能,只有维持呼吸道湿润才可以保证分泌物粘度适当,进而维持呼吸道粘液与纤毛的生理功能,起到防御作用。在机械通气之后,因为建立了人工气道,会导致呼吸道原本的加温加湿功能不复存在,这就需要做好人工气道的湿化处理工作。在这一过程当中可以选用加温湿化器,也可以进行气道冲洗,或者是选用滴注湿化液的方式。
第五,预防感染护理。在治疗与护理当中严格落实无菌操作原则,注意做好口腔护理工作,查看患者是否存在口腔感染和黏膜溃疡等问题,并做好对症处理。避免呼吸机螺旋管的冷凝水回流到湿化器当中,所以需要定时更换湿化液,及时倒掉管道积水杯。持续机械通气需要及时更换管道。
观察指标和效果评定标准:用自制调查问卷的方式对患者及其家属的护理满意度情况进行评估,总分值为100分。85-100表示非常满意,70-84表示基本满意,低于70分表示不满意。护理满意度是非常满意度和基本满意度之和[2]。
1.3统计学方法
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进行数据的统计和分析。
2结果
全部患者在经过机械通气护理后都没有出现严重并发症,给临床治疗工作创造了良好条件;患者及其患者家属的护理满意度为96.67%,护理效果非常明显。具体结果见下表。
3讨论
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会出现意识障碍问题,导致其呼吸功能受到很大的阻碍,只有维持患者的呼吸通畅,才能够最大化的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同时也能够为患者进一步的治疗奠定坚实基础。这需要对患者实施机械通气,但是这种通气方法会带来侵入性损伤,需要在整个过程当中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综合护理,以便在维持患者呼吸顺畅的同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为治疗赢得时间以及创造良好的治疗环境[3]。通过对此次研究当中的30例患者实施综合性的机械通气护理,所有患者都没有出现严重并发症,而患者及其家属的护理满意度高达96.67%。
综上所述,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机械通气进行综合护理有助于降低病死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及其家属的满意度,临床治疗工作的展开提供必要支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周欢乐.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机械通气的护理[J].中国卫生产业,2018,(15):95-96.
[2] 许焕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机械通气的护理[J].中国中医急症,2018,(7):570-571.
[3] 李湘君,王玉心.重症颅脑损伤并发肺部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J].中国医药导报,2018,(31):85-86.
论文作者:刘晓琼,牟文忠,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9年4月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
标签:患者论文; 颅脑论文; 机械论文; 损伤论文; 重症论文; 满意度论文; 并发症论文; 《医师在线》2019年4月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