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方式方法论文_徐强

创新方式方法论文_徐强

临邑县委党校 251500

摘要:党的组织生活是党的生活的重要内容。开展党的组织生活,对于每名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提升党性锻炼,从而增强党性,促进同志之间的思想交流,增强党组织的活力,具有重要的意义。现阶段部分基层党组织生活存在着组织难、开展难、落实难等问题。作者围绕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阐述了增强基层组织活力的方法。

关键词:组织建设;组织活力;组织生活

党章规定,“每个党员,不论职务高低,都必须编入党的一个支部、小组或其他特定组织,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接受党内外群众的监督。”党的组织生活主要依托党支部、党小组开展活动。党的组织生活的内容一般包括:对党员进行党的知识教育,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党的方针政策及有关业务知识,传达中央和上级党组织的文件、指示,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发展党员,处理违纪党员和不合格党员,开展适合党员特点的各种形式的活动。

一、增强党组织生活活力的重要性

党的组织生活是党的生活的重要内容。是党组织对党员进行教育、管理、监督的重要形式。开展党的组织生活,对于每名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提升党性锻炼,从而增强党性,促进同志之间的思想交流,增强党组织的活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党的组织生活是维护党员队伍纯洁性,保持党的先进性和战斗力的重要手段。这既是党的一贯传统,也是加强组织建设的重要内容,创新活动方式,对党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壮大,充分发挥党的战斗堡垒和政治核心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二、党组织生活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各地各级党委(支部)为增强的党的组织生活活力做出了探索和努力,但我们必须清醒的看到,当前,随着经济社会深刻变革,党员队伍的不断壮大,群众服务需求日益增多,部分党组织开展的组织生活还存在着与时代发展不相适应、不相符合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组织难。有的党组织活动方式仅局限于执行“三会一课”制度、召开党员组织生活会和党委民主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活动,活动形式单一。即便过也是走走形式,“党味”不浓,有的只是为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走形式、走过场,党员个体往往被动参与党组织开展的活动,党组织与党员个体之间互动不够。虽然党组织工作的主导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但在一定程度上又压抑了党员的主体性,创造性,由此造成“组织难”。

(二)开展难。有的党组织活动方式内容死板,层次不高,轻实效,吸引力不够,仅限于读读党章,读读党的相关条例,学习方式过于生硬,学习内容过于空泛,党员对集中学习内容感到枯燥和厌烦,学习效果普遍不佳。不能充分开拓新的方式方法,由此造成“开展难”。

(三)落实难。党员认同度不够高,党的组织生活成效不大。有的党员认为党组织生活可有可无,可参加可不参加,有的党组织活动过后,如同“荷叶上的露珠”,未在党员思想上留下半点痕迹,党组织生活作用不能得到有效发挥,造成“落实难”。

上述问题对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造成了不利影响,有必要引起高度重视。因此,必须创新党组织活动的方式方法,坚持党内生活以党员为主体,丰富活动内容,使党组织活动更具吸引力,把党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调动起来,使活动真正地“活动”起来,以起到对党员进行有效教育管理和凝聚感召的作用。

三、探索党建工作新方法,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生活活力

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四个角度探索来增强党的组织生活活力。

(一)抓源头,让组织生活内容常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着眼世界形势,立足中国国情,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解决中国实践重大难题,围绕新形势下治国理政,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涵盖了内政外交国防等各个方面和领域,构成了一个主旨鲜明、内涵丰富、逻辑缜密、完整科学的理论体系,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要紧跟时代步伐,以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为主线,以坚定理想信念为首要任务,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党的最新政治理论丰富头脑,使党员思想保持常新,政治自觉达到新的高度,不断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

(二)抓载体,让组织生活形式常新。

坚持我们长期形成的基层党组织开展活动的行之有效的传统做法,并在现有的活动载体上,进行再创造。

一是坚持目标导向。按照“组织坚强有力、党员作用突出、工作得到促进、人民群众满意”的总体目标,从班子建设、党员队伍、规章制度、活动阵地、经济发展和工作实绩等方面分别列出组织生活内容清单。比如,将党建融入到“业务部门学业务活动”中,采取“集中学习,专题研讨、主题演讲”的“1+1+1”模式,将组织生活会、学习《准则》、《条例》和领导重要讲话等内容融入到业务学习中,开展“发挥党员作用,勇于担当”等专题研讨,把每周五下午集中学习作为党员民主讨论会、工作人员业务交流会、班子领导与干部职工交心会,不断提升干部职工的政治素养和业务水平。

二是通过组织自学、参观访问、辅导、文体比赛、演讲比赛、送学到“田间地头”等多种形式,寓教于文、寓教于乐,把理论灌输与形象教育结合起来,把单向灌输与双向交流结合起来,增强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结合实际,定期组织党员开展“红色之旅”,通过学习参观教育活动感受革命前辈探索革命道路时的筚路蓝缕,缅怀革命先烈的感人事迹,再一次从灵魂深处接受教育和洗礼。

三是拓展党员干部接受教育的渠道。运用“互联网+党建”思维,用好各方面的教育资源,充分运用现代远程教育、电化教育等手段和报刊图书、广播电视、信息网络等媒介,创建微信公众号,组建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微信,及时向党员推送党建方面的信息,通过耳目一新的形式增强党员组织生活的吸引力。

四是鼓励创争党建品牌。做到“一个支部一特色,一名党员一面旗”,切实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营造“党建推进重点工作”,“党员先锋引领作用更好发挥”的良好局面。

(三)抓阵地建设,让组织生活氛围常浓。比如:在机关事业单位,打造红色文化长廊,在楼道或单位大院内放置、张挂宣传展板,选择党建理论、党史回顾等内容,通过红色教育的熏陶,党员可以回顾党史,增强党性修养。在楼道内张挂本单位历年来党建成果展示,回顾本单位党建风采,共享荣誉表彰,增强全体党员集体荣誉感,积极引领党员干部以党的理论为指导,以先进党员为榜样,学习“两学一做”、十八届历次全会等思想内涵,把“四讲四有”要求植入党员脑海。设立党员公开公示栏,将每一名党员的大头照和做出的庄严承诺面向广大干部职工和办事群众公开,提升党员先锋意识,进而激发创先争优责任感。

(四)抓制度保障,使组织生活活力更强。

一是各级党委(党组)要把开展党组织生活纳入党建工作责任制,加强对组织领导,不断健全完善开展党组织生活的体制机制。加强队伍建设,选好配齐基层党务工作者,充分发挥他们在基层党组织生活中的骨干作用,提高基层党组织战斗力。

二是认真抓好“三会一课”等制度的落实。完善领导班子议事规则,继续履行“三重一大”制度,实现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策的原则,进一步完善领导班子内部的议事和决策机制,做到重要情况在领导会上通报,重要文件和重要会议精神及时在党委会上传达,重大事项召开领导会集体讨论、研究决定,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和能力。在活动中,倡导党员真实表达自己的意志和想法,敢于说真话,允许说错话,更多倾听普通党员干部的心声,增强党员队伍的活力。

三是联系服务群众机制。比如:创建“支部+党群服务队”。每个基层党组织成立一个服务队,优选素质高、热心服务的党员群众加入党群服务队,引导全体党员群众结合自身特长,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党群服务队职责:一是通过开展信息公开、政策宣传、知识培训等各种活动,大力宣传党的政策法规等,引导广大党员群众积极投身建设;二是与困难群众结对帮扶,开展志愿服务,协调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三是充分发挥党群志愿者作用,深入企业、农村化解矛盾纠纷,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诉求,努力把问题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

四是严格考核机制,完善考核办法,要把实现和保持党组织活力,作为党组织负责人的重要考核目标。加大对党建工作日常考核的力度,加大党建工作考核结果的运用力度。将考核结果与评先树优、星级管理相挂钩,强化硬性约束,增强党建工作压力感,全力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落实组织生活制度、提高组织生活质量,是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载体,也是加强组织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手段。组织生活有活力了,党员队伍才能更有活力。唯有不断适应新情况,不断丰富组织生活内涵,拓展其外延,探索具有形象化、互动性、普通党员乐于参加、容易接受的组织生活形式,党员干部才能在自我教育、自我对比、自我反省和自我整改中,触及思想灵魂,使党的组织生活更加生动有趣而富有成效,才能推动基层党的组织建设工作深入开展。

论文作者:徐强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0

标签:;  ;  ;  ;  ;  ;  ;  ;  

创新方式方法论文_徐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