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曲靖市第二人民医院 云南 曲靖 655011)
摘要:医学生职业素养对医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既是社会发展对医学生的要求,也是医学职业对从业人员的要求。本文围绕高职医学生职业素养概念及其重要性,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建议方面进行分析。
关键词:高职;医学院校;职业素养;培育
一、医学生职业素养概念及其重要性分析
(一)医学生职业素养
“职业素养”是人类在社会活动中需要遵守的行为规范,是职业内在的要求,是一个人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是人的各种个性品质的集合,是通过专业知识技能的培训、职场环境的熏陶、工作任务的完成而逐渐达到符合职业标准的过程,具有养成性、情景性和统整性[姜恬,宛小燕.浅议如何定义医学职业素养[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1: 815—816.]。一般说来,职业素养包括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行为、职业作风、职业意识五个方面的内容。
医学生职业素养教育是指医学院校对医学生的教育过程中,医学生通过努力勤奋学习,在长期的医疗实践和自我锻炼中达到精湛的医疗技艺和崇高的医德品质相结合的一种境界和思想品质。具体说来包括自身形成的举止仪表、情操和品质,对职业素养认识的、职业素养的培养、职业道德观念的形成、职业意识的锻炼,还包括职业行为的训练和职业习惯的养成。
(二)医学生职业素养的重要性
医学生职业素养对医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既是社会发展对医学生的要求,也是医学职业对从业人员的要求。
1.医学事业的发展对医务人员的职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医学事业的快速发展,对医生的学历、职业技能、科学研究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挑战。作为一名医学生,要想紧跟时代发展,就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素养。作为医学生,就要在思想道德、文化科学、业务和心理等方面加强学习来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
2.医务人员职业的内在需要。古人云:“医乃仁术,无德不立”。医德作为医生的基本素养,不是与生俱来的能力,而是通过后天的不断积累获得。当前,医患关系紧张,药价虚高、看病难、看病贵、医院和医生的不负责任、医疗器械和药品的回扣、索取“红包”、医患之间的不信任及关系紧张等居多。在当前医患关系突出的背景下,解决医患关系紧张就必须要进一步提高医学生素养。从源头上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医务人员应该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提高个人职业素养,坚守道德底线,为患者着想,为患者负责,展示良好的医德医风。故此,作为一名医学生,在校期间就应该打下坚实的专业功底,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努力提高个人素养。
3.良好的职业素养是医学生的必备品质
职业素养作为医学生的软实力,决定着医学生未来的发展,以及用人单位的未来发展前景。良好的医学生职业素养可以确保医学生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业后能够正确履行医务工作者的权利和义务,为患者提供良好的医疗服务。良好的职业素养可以促进以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学生在自己学习的过程中,严格要求自己,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技能。
4.良好的职业素养是实现自身发展的需要。找份理想的工作,找到理想的就业岗位是家长和学生的期待。只有具备了良好的职业素养,打造自身就业核心竞争力,才能在未来的就业和发展中找到自身的位置和实现自己的人身价值。
二、高职医学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培育上存在问题
地方高职医学院校在为基层培养医生方面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纵观医德医风建设和医患关系中的不和谐因素,医疗卫生人才职业素养不高的现状。高职医学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培育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重视以就业为导向的培养,弱化了职业素养培育。就当前我国各大高职医学院校在学生的教育上了解到,为保证学生在毕业之后能够顺利就业,高职院校通常以就业为导向,对学生的基本知识及技能等进行重点教育,弱化或者忽视了职业素养培育。根据对云南医学类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发现,即使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学生就业之后流失率仍然很高。究其原因,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学生缺乏职业素养,缺乏核心竞争力。与此同时,随着卫生健康服务的改变,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二甲以上医疗机构就比较看重就业人员的职业素养。更加突出看重医务人员的职业意识、道德修养、医学知识、临床基本技能等基本素养和敬畏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临床沟通、人文关怀等专业业务素养。故此,如果医学生没有良好的职业素养,毕业生很难在医院得到很好的发展。
(二)职业素养类课程偏少。由于各大高职医学院校在学生的培养上,仍然采用“2+1”的培养模式。前两年在校内接受专业教育及通识教育,第三年到校外实习基地接受为期10个月的实习。由于培养模式的特殊性,导致高职院校医学生的培养时间远少于本科医学院校,甚至存在着医学生培养质量不高,课时严重压缩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高职医学院校为了保证学生在两年内修完所有课程,达到知识够用目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课程设置上,注重了对专业课程的教育安排,忽视了学生职业素养课程的设置。具体说来,有些医学高职院校甚至不开设《医学伦理学》、《卫生法学》,《大学语文》之类的课程。在学生通识教育上,没有开设选修课。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方面,课堂实效性不高,课程与学生学情,校情的结合不紧密,导致职业素养培育的课程和课时非常少,极不利于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
(三)医学实践中重技能轻职业素养教育。根据高职医学院校培养模式看,三年时间里,第三年往往让学生去校外附属医院进行为期10个月的临床实习。临床实习的目的主要在于:让学生通过临床实习,了解医院诊治病患的具体流程,并加强学生对临床工作的认识,激发学生对医疗卫生服务工作的热情。但从实践效果看,大部分高职医学院校在学生临床实践的培养上注重技术,弱化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带教教师带教任务重,加上医生业务繁忙,造成对实习生职业素养教育,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另一方面是当下90后高职医学生吃苦精神、奉献精神不强,学习习惯不好,加上对自身要求不高,功利心理重,学习主动性不积极。加上医院、带教教师管理不到位,造成医学生对职业素养的重视程度不够,忽略了加强自身职业素养重要性的认识。
三、高职医学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的几点建议
高职医学院校在学生职业素养培育上应加强重视,才能培养适应“大健康”产业发展的具有较高文化素质和技术技能素质的新型服务人才。因此,加强医学生职业素养教育是满足人民健康需求和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高职医学院校加强学生职业素养教育,应该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明确医学生职业素养内容,构建课程体系
在如今医患关系日益紧张的背景下,高职医学院校在学生素养培育上,若还是一味的采用以就业为导向的模式,不但很难满足基层医疗单位对医疗服务的需求,而且不能让学生在毕业之后得到很好的发展。基于此,在学生的培养上,高职医学院校除了需要重视专业知识教育,临床技能等方面的培育之外,还应重视对学生职业道德、职业精神、职业纪律的培养。
1.加强医学生救死扶伤、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精益求精等职业道德教育,让学生在心灵中播下良好职业素养的种子。
2.在临床实践(模拟)中,应避免限于技术层面的教育,应通过多样化的方式考核,加大医德考核指标,引导学生加强医德传修。
(二)创新职业素养培育模式,建立健全职业素养课程体系
1.建立以课程主渠道为主,尽可能为医学生开设医学伦理学、卫生法学、大学语文等方面课程。
2.开设第二课堂。主要做法开发职业素养实践课程,补充理论教育的不足。加强医学生敬业精神、诚信意识、责任意识、奉献精神、创新精神、合作意识、竞争意识、进取精神和医德医风方面的教育。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志愿者服务活动、三下乡活动、无偿献血、义工服务等活动,培养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品行修养。
3.在学生职业素养培育过程中为其设置职业素养评价体系。职业素养作为从业人员在该职业当中所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其不但包括职业道德品质,职业技能,而且包括了职业行为,以及职业作风等。在职业素养评价体系的设置上,高职医学院校可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是将学生的专业知识、临床技能、医德修养、政治素养、沟通技能以及人文素养等作为一级评价指标。二是把学生的书写病历能力、体格检查技能、以及临床思维能力等作为二级指标。通过设置考核指标,进一步引导医学生技能和道德品行的习惯性养成。
(三)确立学校—医院共同培养机制
临床一线是检验医学生职业素养的主阵地。因此,医学类高职院校加强医学生在实习期间职业素养的实践指导,就是要建立双导师制。在校内,为每位医学生指定一名专业导师。具体负责学生的专业学习。在实习期间,为学生指定一名临床一线的第二导师。由导师共同负责学生的专业教育、实践教育、医德教育。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有序的开展专业理论学习和实践实习。并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毕业设计或者毕业论文,以检验学生专业学习情况。
(四)引导学生制定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是学生成长的指南针。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具有靶向性、针对性和目标化。由于高职医学生入学基础差,学生习惯性养成差,学习积极性不高。故此,引导高职医学生制定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就非常重要。
1.帮助学生树立理想信念,帮助他们端正学习态度,调整学习态度,严格引导学生转变角色认识,按照行业标准引导学生学习。
2.落实职业生涯规划。班主任、辅导员要根据学生特点,指导他们在入学之初就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并督促他们按照职业生涯规划的每个阶段,完成相应的任务,确保每个阶段的任务目标能够达标。
(五)加强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作为医学类高职院校,要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体说来,一是进一步加快思政课的教学质量改革。围绕着高校立德树人的目标,建设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德育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作为医学类高职院校,要加强思政课与医学类院校学生特殊性的衔接,切实解决思想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抬头率和到课率。二是加强辅导员、班主任建设。班主任、辅导员是学生工作的一线工作人员,要发挥他们健康成长的引路人的作用。充分发挥好班主任、辅导员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作用。
四、小结
高职医学院校作为培养基层卫生技术人才的重要基地,其在学生的培养上应加强学生职业素养教育。构建行之有效的职业素养评价和考核机制,将职业素养融入专业教学中,将职业素养理念落实到课程体系中,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切实提高医学生职业素养成效。
参考文献:
[1]田菲菲.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培育与实践研究[J].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2018(03):119-123.
[2]崔洪艳,田小海.医学生职业素养缺失归因探讨及培育策略[J].中国卫生产业,2018,15(33):110-114.
[3]陈煜,韩荣,马玲,唐金华.新时期医学生职业素养现况、存在问题及提升策略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5, (12):119-122.
论文作者:王家永,董骏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学术版)》2019年第0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5
标签:素养论文; 职业论文; 学生论文; 医学生论文; 高职论文; 医学院校论文; 医德论文; 《医师在线(学术版)》2019年第0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