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摄影的发展战略_新闻摄影论文

新闻摄影的发展战略_新闻摄影论文

新闻摄影的发展战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发展战略论文,新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几年来,由于人民文化素质的提高,加之我国电视产业的崛起,使得向更高层次、阶段发展的中国新闻摄影事业遇到了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而当今世界,信息、高科技产业的发展,资本与信息的全球化,已大大超出了人们的料想程度。中国新闻摄影事业理当顺应时代潮流,实施战略性调整来适应变化的社会。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我们来研究、考察或拟定我国新闻摄影事业的发展战略,是有现实意义的,它能反映出我们的不足,在理论和实践上明确我们事业的发展方向,从而为事业的突破奠定理论、思想基础。

★新闻摄影如何定位

近年,中国发生的两件举世瞩目的大事香港回归和长江三峡截流。这两件事发生时正值中国人的法定休息日,于是在电视已相当普及的今天,人们坐在家里的电视机前目睹了事件的发生。尽管新闻摄影界派出了强大的阵容,但也抵挡不住电视的现场直播与立体报道对报业的冲击。于是人们开始思考一个问题:生活在由各种新闻媒体、形式组成的“新闻”这一环境中的人们,并不是单一地接受一种传媒的新闻,而是各种媒体、形式兼而有之,只是有所侧重罢了。这样,各种新闻媒体、形式对新闻事实的选择、报道在社会结构系统中就形成了分工。

由此,作为构成报纸整体之一的摄影形式,在报纸的范畴内,因自身的特点、能力导致了与文字新闻的分工。关于这一点,我们是必须有明确认识的,因为它直接制约了我们对新闻摄影的理性认识,以及建立在此基础上的战略定位。

70年代的西方报业,在电视新闻的冲击下开始了变革,这场变革很快转向以新闻摄影为中心,经过人们几十年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对于怎样在新闻业竞争中发挥新闻摄影的优势?如何确立新闻摄影在社会结构系统中的位置并不明确。新闻摄影的定位是摆在人们面前的新课题。

日新月异的科技,推动着社会的发展。尽管我们有理由作出这样的设想,在不久的将来,新闻摄影将打破依赖于报纸生存、发展的格局,但由于资金、习惯、宣传、功能等方面的原因,新闻摄影在今后相当长的历史阶段,仍将以报纸为传播主体。而且即便是新闻摄影在科技的推动下有了突破性的进展,但就报纸而言,摄影这种形式仍将与文字成为构成报纸的主体。在新闻摄影服务于报业这样一个背景下,新闻摄影的专业理想只有服务于或与报业的理想结合起来,新闻摄影才能得以迅速发展。

一个时期以来,新闻摄影在改革中努力探索,出现了大量的组照,其目的是加大新闻照片的信息量,即人们常说的“报纸电视化”,但它是不是一种发展方向?是否有利于报业竞争、发展是值得我们研究的。

竞争的含义既有优胜劣汰,又有扬长避短。新闻摄影的“扬长”或“避短”,首先是要对“长”或“短”有充分的认识。所谓“一图胜千言”、“身临其境”等这些新闻摄影的“长”,我们是有足够的勇气进行认识的。但对与“长”并肩而至的“短”,我们则缺乏勇气加以研究或认识得不够。

最近几年,人们对加强经济新闻摄影报道的呼声不断,但就整体而言,成功的或稍有影响的经济新闻摄影报道还是凤毛麟角。从理论新闻摄影学的角度看,新闻摄影是以瞬间的新闻形象性为特征的新闻形式,这一固有特征决定了新闻摄影无法报道那些时过境迁或概念、抽象的事实。它不及文字新闻在宏观上、深度与广度上对事实的叙述、剖析、评论能力。很多经济方面的事实,如产业结构调整、股份制改造等,大体上都是新闻摄影无法从宏观上进行报道的,这是我们必须和应该有正确认识的“短”。

新闻摄影的发展已经证明,新闻摄影在报业的范畴内较文字新闻存在很大的局限性。文字与摄影这两种构成报业的新闻形式,面对同一事实,文字所要解决的只是如何写才能更好、更容易被读者明了的问题,而摄影首先面临的则是“能否拍”的问题。正是这种“能否拍”的局限,才导致了“身临其境”等新闻摄影的“长”。在社会结构系统中,瞬间的新闻形象性特征决定了新闻摄影以“瞬间”立足而与文字新闻相得益彰。这个“瞬间”是指能够反映、提示或佐证事实的新闻性瞬间。当然就整体而言,任何新闻事实,都是新闻摄影力求参与报道的,只是角度、形式上的不同而已。这里的“不同而已”,正是新闻摄影“扬长”或“避短”的过程与选择。

1985年,蒋齐生老师提出了“图文并重”的办报思想。这一思想的核心并不是将摄影与文字等同成是“半斤八两”的问题。但是顾名思义的简单理解,使得我们的认识、理解出现了偏颇。所谓办报趋势将由“图文并重”向“图重于文”发展的预言,是不妥的。我们必须坚持按新闻摄影的规律办事,在实践中体现“瞬间的新闻形象性”的固有特征。否则,我们将左右摇摆,失去立足之本。至于“报纸的电视化”只是西方的部分报纸在改革中的一种探索,并未形成或预示一种发展趋势或战略选择。只有扣住“瞬间的新闻形象性”的固有特征,才是新闻摄影走向成熟的体现。

由此,我们必须认识到,只能从小处、瞬间、直接的新闻形象入手、落笔的新闻摄影,在报业的范畴内,无力完成必须具有顽强的叙述能力方可完成的“画龙”任务,而只能依据自身的特点、能力充当“点睛”的角色。这种“点睛”的角色,正是新闻摄影在社会结构系统中所处的位置。它是在报业的范畴内文字新闻与新闻摄影的战略分工,更是新闻摄影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实施“扬长避短”战略所采取的必然选择。

“文字画龙、摄影点睛”是经过努力探索之后,人们对新闻摄影进行理性认识所确立的战略位置。这不是缩小,而是更加明确或更大限度发挥新闻摄影的作用所采取的战略性选择。它不仅让人更加明确新闻摄影的能力、位置,而且更是为新闻摄影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并在宏观上明确或确立了新闻摄影的发展方向。

★新闻摄影的全球意识

当我们审视今天的新闻摄影事业,或许会发现,新时期的新闻摄影事业,尽管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还需探讨,还需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实践。

新闻摄影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广义地是指整个新闻摄影事业,狭义地是指新闻摄影作品或与之直接关联的过程、应用等,而我们一般只对之作狭义的理解与应用。

90年代,高科技产业的发展,促成了世界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资本与信息的全球化,改变了人们对世界的固有认识。人们不仅力求使自己的认识紧跟社会发展以适应变化的社会,而且更是以一种世界性的视角来认识周围的事物。当我们放眼世界,将自己的事业融于全球事业中,并对之作整体考察的时候,就能明确,新闻摄影是一种世界性的语言,它能为不同的阶级、肤色的人们所接受。新闻摄影的固有规律、操作不以人的意识而转移,是带有共性、普遍规律的东西。当然就一个国家的新闻摄影而言,它的主要服务、摄影对象是本国的人民,但这种由于区域不同而带来的不同服务、摄影对象,并不是一种特色、风格的表现。当我们现在来研究新闻摄影要具备某种专门“特色”时,一方面感到人所认识的历史局限性;另一方面,由于世界的变化,今天还强调新闻摄影的地域性特色,不仅阻碍我们事业的发展,而且更是有悖于我们的事业走向世界。随着社会的发展、市场经济的确立,地域性特色也就随之消失。审视我们工作中的不足和与世界的差距,而这种差距与不足常被我们冠以“特色”加以鼓吹。新闻摄影的新闻性不强,缺乏竞争等这些“特色”,不仅是不符合客观规律、落后的,而且也是我们急于改进和必须抛弃的。

我国新闻摄影缺乏竞争可谓是又一“特色”。竞争不因社会制度的不同而改变其固有属性,毫无特色可言。竞争是优胜劣汰、残酷无情,没有区别的。在世界及中国格局发生变化的今天,中国新闻摄影理应摒弃狭隘的“特色”观,而将自己融于全球新闻摄影事业中,以加速走向世界的步伐和推动全球新闻摄影事业的发展。

★稿件是不是商品

生活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的人们,只要略晓经济学常识,便不难作出稿件就是商品的判断,如果作出错误判断,恐怕更多的是来自“有偿新闻”的顾虑和真实性的担心。

在一个成熟的市场里,只有优质的产品才可能赢得并占领市场。而新闻如果是有偿的,那么其真实性也就大打折扣,失掉真实性的“稿件”,也就不成为新闻稿件,也就失去了这个市场的“进入资格”,以致失掉一个赖以生存的更大市场。从这个意义上说,正是没有“市场”的约束,才造成了有偿新闻。稿件作为商品(或特殊商品)在西方运作已有相当长的历史,而且从运作的情况看,发生有偿新闻的情况并不十分多见。故而,认为稿件成为商品将导致有偿新闻的判断是不妥的。而我国之所以曾出现有偿新闻,一方面是我们的从业人员素质低,缺乏职业道德;另一方面就是我们没有一个市场,也更没有一个“市场进入准则”来实现稿件的交换、竞争、淘汰。而建立这个市场的理论根据就是对稿件是不是商品作出肯定的判断。否则,没有商品,哪有市场可言。

多少年来,我们一直在为提高照片质量奔走呼号,但收效甚微。究其原因是我们没有一个竞争机制,而竞争机制的形成,有赖于新闻摄影建立一个“市场”。从发展的角度看,建立一个有效的新闻照片市场,是我们参与竞争,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的必然选择,而建立“市场”的基础就是将稿件作为商品运作。从这个意义上说,肯定稿件为商品,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稿件运作的必然选择。

将新闻摄影推向市场,只是一个时间的问题,不论我们对稿件是商品作肯定或否定的答复,它都以商品的固有属性存在着。而如何适应市场经济,加速自身的变革,将新闻摄影事业融于社会变革中求发展,则是我们应该加紧研究,并作出明确答复的问题。

★向重大题材倾斜

现代社会,我们将面临竞争的激烈程度和残酷性,恐怕是我们估计不足的。在竞争中提高固然好,但在竞争中被淘汰的也不少见。兴许,现代市场的竞争还未走进我们,但宏观地看,在一个没有竞争就没有前进的社会里,这种竞争的到来只是时间的问题,而竞争的残酷性,恐怕远比我们想象的要严重得多。这样,从新闻工作的实际出发,按新闻摄影的规律办事,实施向重大题材倾斜战略,就是我们参与竞争、争取读者,立足于社会的关键。

不论是何种新闻形式,如果不能聚焦于社会热点,反映重大题材,那么至少在新闻的含义上是大打折扣的。而造成新闻摄影新闻性不强的直接原因是,在报道题材上没有向重大题材,没有向突发性、事件性新闻倾斜。尽管它是难点,我们也应该确立向重大题材倾斜的思想,力避或限制、抵制生产、使用没有新闻性的新闻照片。这是我们参与社会竞争,争取读者、立足社会,并在实践上寻求突破所必须实施的战略性步骤。

当我们考察全球新闻摄影事业的时候,可以看到,向重大题材倾斜,改革现在的稿件结构,使能体现新闻摄影独有特性的突发性、事件性作品占绝对主导地位,是充分展示新闻摄影独特魅力的最好途径。我们从新闻摄影整体论关于新闻摄影“瞬间的新闻形象性”固有特征的界定,以及由此反映出的社会理想、美学理想中能作出这样的判断:抓住了重大题材,就是抓住了它的社会理想,而抓住了瞬间的新闻形象性,也就能充分体现新闻摄影的美学理想。

而所有这些较为集中地反映在突发性、事件性等重大题材中。由此可见,向重大题材倾斜,不仅是我们现阶段寻求突破的主战场,而且更是全球新闻摄影事业发展的战略思想。

明信片、杂志、报纸,是新闻摄影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所赖以生存、发展的主要传播媒体,亦即当代报业在竞争中如何,直接决定了依其生存、发展的新闻摄影的命运。但在有高科技发展支持的今天,我们一方面做好新闻摄影将开辟甚而开发其他传播媒体、渠道的心理准备;另一方面也必须明确这样一种认识,新闻摄影在今后相当长的历史阶段仍将是服务于报业之根本。不论新闻摄影作何发展、变化,万变不离其宗的是瞬间的新闻形象性。只要我们抓住了这一点,也就抓住了新闻摄影的本质,也就抓住了生存与发展的资本。

将新闻摄影推向独立,是我们极力倡导和推行的,但进展缓慢,遇到了似乎超越不过的“坎儿”。新闻摄影是新闻战线上的一个独立兵种,但由于我们的实践还未能达到“独立兵种”的水平,还未能起到独立兵种的作用,于是,尽管在思想或认识上有了共识,但实施起来还有相当的难度。急于求成和矫枉过正的作祟,又使我们产生了新闻摄影扩大化的错误思想。但推向独立,是参与竞争的前提,没有独立,也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合作。以发展的眼光,从战略的角度考虑,竞争是一种发展趋势,是大势所趋。而在竞争中明确专业所追求的宏观方向以及专业理想,是我们将之推向独立的资本和理论基础。

★建立自由撰稿人队伍

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里,由于各种原因,使我们的事业中形成了这样一支队伍,他们供职于基层单位,以报道本单位、本部门的先进人物、经验或做法为己任。但由于社会及价值观的变化,还或许是人们对新闻性的重视,这些通讯员的来稿已越来越少,见报率下降,反映着这支队伍呈现出萎缩之势。就现在的情况而言,象征性的稿费和义务劳动式的工作,已不可能有效地将这支队伍组织起来。而是否有必要改组或将这支队伍组织起来,纳于我们的事业中,则是我们在战略上必须有足够认识的问题。

从新闻摄影和报业的发展角度看,我国报纸将面临一个优化、调整稿件结构的时期。而稿件结构调整的成功与否,或能否成功地实施稿件结构调整,取决于我们生产照片的质量与结构。也由于新闻摄影的特性或规定性,使得我们在战略上有必要设法、吸引通讯员的加盟来完成稿件结构的战略调整。

从竞争或提高质量方面看, 倘若一个市场对新闻照片的需求量为100的话,那么只有生产量超出100,才可能形成竞争,即没有重复就没有竞争,也就没有前进。这样,即便在专职人员充足的情况下,大幅度提高稿费,为自由稿人提供能够生存与发展的空间、特别是经济环境,从而吸引自由撰稿人的加盟,是我们着眼于未来的战略步骤。

新闻摄影在最近几年之所以缺乏活力,就是因为缺乏竞争,或者说象征性的竞争还未触及、竞争到威胁个人生存的地步。就新闻摄影而言,某些做法已经阻碍了竞争的形成和新闻摄影的改革。但不论我们愿意或不愿意,竞争都大踏步地向我们走来,而只有去面对竞争、去参与竞争,我们才可能前进,才可能获得突破性的进展。

★理论

理论,是我们一个相对薄弱的环节,但我们是一个善于思辩的民族,我们在理论方面的研究能力、水平、成果与二十年前是不能同日而语的。

我们的理论活动,尽管开展得很活跃,但由于我们的理论研究是以一种“散兵游勇”的方式进行的,缺乏宏观意义上的整体性与系统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带来理论研究缺乏理论应具备的思想性与严肃性。关于这一点,扫描所出版的新闻摄影文集就可得知。十多年前,已有人提出建立理论新闻摄影学的意见,但十多年来,这种有价值的意见,也只停留在“呼吁”的阶段上,究其原因是“散兵游勇”不可能在一定时期内来构架一个完整、系统的学科理论。这样,极力改变现在这种理论研究状况,建立强有力的组织机构来组织资金、人员,并在战略上策划、实施重大课题的研究,不仅会使我们的理论研究更具针对性、系统性和实践意义,而且更能迅速提高我们的研究水平和加速走向世界的步伐。

横向地看,新闻摄影理论大致可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新闻摄影与新闻和摄影的共性理论,如时效性、摄影技术等等;另一部分是反映新闻摄影独有的个性化理论,如新闻摄影的特性、规定性等。在一个已经使很多事情变得越来越相融、越来越具有世界性的当今世界,我们在理论研究上,理应确立理论研究课题的全球战略,将研究重点迅速转移到个性化理论上来,使理论研究成果具有世界意义。

如果说理论的“薄弱”是选题、研究水平方面问题的话,那么摄影评论的理论匮乏,就使得理论无不有脱离实践之嫌。而理论的最大价值就是指导实践。

摄影评论即摄影批评,它是理论的实践,是理论用于实践的一种形式。在多数情况下,理论是通过评论来完成实践意义的。但正是在这个环节上,我们放弃了理论的鼓吹,造成了理论与实践的脱节,使得理论起不到对实践的推动作用和指导意义。

★结束语

研究新闻摄影的发展战略,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就个人而言,透明度低、资料少、难度大,而本文与其说是在研究新闻摄影的发展战略,倒不如说是将这个课题提供给大家,以集中大家的智慧,让更多的人来关注、思考、研究,以便使我们明确事业的未来发展方向和当前的任务,从而在这个领域上步于世界的前列,贡献于世界。

标签:;  ;  ;  

新闻摄影的发展战略_新闻摄影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