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在当今 荫福子孙——写在《全民健身计划纲要》颁布实施两周年之际,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纲要论文,写在论文,子孙论文,全民健身论文,两周年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95年6月20日国务院颁布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拉开了中华民族体质建设伟大工程的序幕,标志着我国全民健身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两年后的今天,重温《纲要》颁布的意义,回顾实施工作取得的成绩,有利于进一步推动全民健身计划的深入贯彻实施。
两年来的实践证明,《纲要》的颁布和实施,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获得了全社会的一致肯定和赞誉,也引起了国际体育界的普遍关注。《纲要》的实施,适应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在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协调发展中突出了群众体育这一重点,加快了体育事业的发展,在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已经和必将产生重大的社会影响和明显的社会效果。
一、《纲要》的制定,体现了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关心人民体质与健康的一贯思想,有利于全面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是适应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体制和广大人民群众体育健身需要的重大举措。
50年代初,毛泽东同志就高瞻远瞩地发出了“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号召,从而确定了新中国体育的性质、方向和任务。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邓小平同志,一直十分关心体育事业。他曾深刻指出,体育方面主要是广泛的群众体育运动,体委应该主要在这方面搞好,当然也有国家水平问题,要提高各个项目的运动水平。邓小平同志的这一指示,成为体育工作的根本指导方针。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继承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传统,一如既往地关心和重视体育工作。江泽民总书记曾题词:“发展体育,振兴中华”、“发展体育运动,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服务”。1996年,李鹏总理在接见参加全国体委主任会议与会代表时强调指出:“要把体育工作的重点真正转移到增强人民体质上来。”同时,党的三代领导人都身体力行,坚持体育锻炼,为全国人民做出了示范,树立了榜样。
制定和实施《纲要》,是提高中华民族整体素质、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的重要战略举措。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指出:“科技进步、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从根本上说取决于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培养大批人才。”劳动者素质不仅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也包括身体心理素质。身体心理素质是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载体和物质基础。社会发展的宗旨之一是提高人口素质。全民健身工作应该成为一项基本国策。
制定和实施《纲要》是满足广大人民群众体育健身需求,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体育事业的需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加快发展体育事业,必须改革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模式。
二、全民健身计划是一项跨世纪的系统工程,是新时期群众体育工作的纲领。
全民健身计划是一项国家领导、社会支持、全民参与的体育健身计划。
全民健身计划把一切为了人民的利益、服从和服务于党的中心工作和社会发展全局作为开展全民健身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维护、保障公民参与体育的权利,为实现本世纪末我国改革与发展的两大目标和现代化建设第三步目标配套服务。全民健身计划的突出特色,是通过深化改革去落实《纲要》所提出的对策和措施,去实现《纲要》所确定的目标和任务,以逐步建成有中国特色的全民健身体系。
实施《纲要》,就是要通过政府行为加强全民健身工作,用系统工程的办法加强全民健身工作,使我国的全民健身事业全面发展。通过社会化的路子加强全民健身工作,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能使全体社会成员更加明确全民健身事业是全社会共同的事业。
三、《纲要》经过两年来的实施,初步实现了“家喻户晓,人人参与”的目标,一个群众性的健身热潮正在中华大地兴起。
《纲要》颁布两年来,在各级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和领导下,体育战线广大干部、职工辛勤工作,使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取得了世人瞩目的阶段性成果。人民群众的体育意识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参与健身的热情不断高涨,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不断增加。
加大宣传力度,努力营造了“家喻户晓,人人参与”的社会氛围。各地层层开动员会,有组织地开展每年一届的宣传周活动,运用文艺演出形式进行配合,面向全民征集全民健身徽志、主题歌、宣传口号、宣传画等活动,使广大人民群众了解了《纲要》,增强了为祖国强盛、为家庭幸福而强身健体的自觉性。“生活奔小康,身体要健康”、“有了好身子,才有好日子”、“花钱买健康”等观念日益成为人们的共识。
加强组织建设,建立健全了全民健身领导机构和骨干队伍。目前,全国30个省(区、市)均成立了由省(区、市)级领导挂帅、政府有关部门和人民团体组成的实施全民健身计划领导机构,国务院各部委中已有9个成立了有部委领导挂帅的领导机构。社会体育指导员制度已在全国推开,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现有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5万人。
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体育活动,逐步形成了全民健身的热潮。各级体委和体协加强了各项体育活动的组织领导。各地相继举办了万人健步走、万人登山、万人横渡江河、万人自行车赛等大型群体活动,1996年各地参加全国广播体操表演赛的就达1000万人次以上。
狠抓场馆开放,提高了现有场馆的利用率。开放体育场馆,是促进群众体育开展的重要举措。现在全国体育系统的体育场馆绝大部分都面向群众开放,其中北京、天津、上海等城市公共体育场馆已全部向社会开放,且开放时间平均每天都在8小时以上。企事业单位、大中小学的体育场馆也正逐步开始向社会开放。
注重科研工作,增强了全民健身工作的科学性。《中国成年人体质测定标准》公布后,现已在18个省(区、市)建立了体质监测站。《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已开始在全国进行。面向全国征集的健身方法,经专家鉴定后已陆续出版了4卷。
加强产业开发,多渠道筹集全民健身活动经费。各地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大力开发群众体育产业。两年来,上海市筹措的资金在3亿元左右,广州市每年都在5000万元以上。各地筹措的资金,较好地缓解了经费不足的问题。
加强政策法规建设,使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工作纳入法制轨道。《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的出台,为实施全民健身计划提供了法律保证。在大量调研基础上制定的《社会体育指导员等级制度》、《中国成年人体质测定标准施行办法》,都是全民健身进一步走向法制化的体现。
四、《纲要》作为一项跨世纪的社会系统工程任重而道远。必须坚持重在建设、分类指导、逐步推进的原则,不断把全民健身事业引向深入。
1997年—1998年为全民健身计划第一期工程的第二阶段,任务十分艰巨繁重。今明两年,要从以下10个方面入手抓好《纲要》实施工作。
——要进一步健立建全全民健身工作领导机构。各省(区、市)在建立省级领导机构的基础上,要逐步地在地、市及区、县也建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城市社区也要建立相应的领导组织,农村乡镇要成立体育指导站。
——要进一步加大全民健身计划的宣传力度。广播、影视、报刊等大众传播媒体要积极配合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加强舆论宣传。要多印制出版体育健身读物、音像制品。要采取多种形式举办体育健身知识讲座,普及健身科学知识。要形成强烈、浓郁的全民健身宣传氛围。
——要进一步加强体育场馆的建设与开放。要制定长远规划,不断建设更多适合群众健身需要的体育场馆。要进一步抓好现有体育场馆的开放工作,不断提高场馆利用率。学校体育场馆作为一种社会资源,要采取可行办法向社会低偿或无偿开放,以做到资源共享。
——要进一步开展群众喜闻乐见、形式多样的体育健身活动。群众体育活动要坚持与娱乐文化活动相结合,与节假日、工休日、农闲季节相结合,与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或单位定期举办群众性运动会、体育节,并逐步形成制度。
——要进一步加快社会化步伐。要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各群众体育组织和体育社团在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中的作用,建立各种项目、各种形式、不同规模的体育指导站和体育俱乐部,以形成覆盖面宽、容量大、适应性强的新型群众体育组织网络。
——要进一步开拓群众体育市场。各级政府要逐年增加对全民健身活动和体育场地建设的经费投入,做好体育彩票的发行管理工作。鼓励社会各界兴办体育产业,开展体育康复、健美、娱乐、咨询等多种性质的有偿服务。
——要进一步制定与完善各项法规。国家体委将相继制定体育市场管理、大型体育活动审批与管理、综合性群众体育运动会管理、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体育场馆开发与管理等法规性文件。
——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全民健身工作方面的评比先进、表彰制度和激励机制。要把评比“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全国城市体育先进社区”、“全国体育先进县”等活动持续、有效地开展起来,在全国形成争先创优的生动局面。
——要进一步加强科研和教育工作。要对群众体育和全民健身计划进行多学科的基本理论研究,并搞好科技攻关和服务工作。要向广大人民群众推荐更多的健身方法,要加强中国青少年、儿童以及中老年体质测定标准的研究,完善国民体质监测系统。
——要进一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群众体育新型运行机制。群众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必须突破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全部靠国家办、少数部门办的模式,要充分调动社会各界的积极性,通过推行全民健身计划,促进群众身身投入、社会广泛参与,逐步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新体制、新机制和新格局。
新的世纪即将到来。造就体魄强健的一代跨世纪中国人的重任,历史地落在体育工作者的肩上。我们要牢牢地把握住历史的机遇,为增强中华民族体质,为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建设而不懈努力。
标签:全民健身计划纲要论文; 全民健身论文; 健身计划论文; 健康中国论文; 时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