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对初中生人文素养的培养论文_杨梅

阅读教学对初中生人文素养的培养论文_杨梅

杨梅(云南省文山州麻栗坡县董干镇董干中学 云南 文山 663000)

【摘要】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同时语文也是最重要的文化载体。时代赋予语文教学新的任务: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语文是最有人文精神的学科。在语文教学中如果能把握好“文与道”、“工具性与人文性”二者的关系,就能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提升人文素养。本文试从人文素养本身与时代需要入手,探讨语文阅读教学与培养人文素养方面的积极作用和实践措施。

【关键词】人文素养,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05-165-01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这表明:新一轮课改的一个突出特征是要大力加强人文教育。而人文性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使学生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是语文课程重要的目标。《语文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放在语文教学的首要地位,认为它是现代社会一代新人的必备条件。人文素养的培养有多种途径,阅读是其中一种重要的途径。

一、阅读教学对于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的重要性。

人文素养是指社会中的人建立在人文科学知识之上,通过对人类优秀文化吸纳、受人类优秀文化熏陶所反映出来的精神风貌和内在气质的综合体现。人文精神的目标就是提高人的文化修养、理论修养、道德修养,就是要教会学生怎样做人。因此,阅读教学要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优势,加强对学生的思想熏陶,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二、语文阅读教学涵育人文精神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着重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主义道德品质。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领悟中国语言所蕴含的民族精神、民族感情和民族道德关怀,学习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开掘中国语言的人文价值,注重领悟作品本身包含的情感因素和文化内涵。新教材注重选取新文、美文,大大吸引了学生阅读兴趣。如教育学生“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忆读书》,引发学生产生情感共鸣的《我的老师》,培养学生提出新奇见解、大胆想象的《如果人类也有尾巴》,以及《美猴王》、《犟龟》、《山中避雨》《骆驼寻宝记》等。这些文章文质兼美,生动有趣,贴近生活,教益丰厚,且题材广泛,社会风尚、校园文化、家庭琐事、科技生活无不反映。体裁多样,散文、诗歌、小说、童话、科幻故事尽收眼底。时代性强了,可读性强了,与学生实际生活近了,因而大大提高了阅读兴趣。为培养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情操,为其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供了丰富的文本资源。语文阅读教学成为品格激励的最佳契机。如读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己”、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白求恩同志的“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等就会得到高尚的人生价值观、道德观教育。在我们解析这些范例,训练学生阅读的时候,还可以不失时机地引导他们努力把模范人物的品格移植到自己身上,借助教材中得天独厚的育人因素,优化学生的人格结构。通过课程中人物形象、生动的事例,使学生受到熏陶,潜移默化中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着力引导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

中国是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悠久历史积淀孕育出了魅力无穷的灿烂文化。汉语在几千年的发展历史中,从形式到表达都充溢着浓郁的人文精神。所以,语文阅读教学应充分挖掘汉语所渗透、蕴含的人文精神和审美因素。中学语文教材中所选的篇目都是经过历史的积淀的名言、名篇。

(3)注意引导学生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吸收人类文化营养。

当今的中学生,由于信息时代的到来,各种信息能够更迅速直接地进入我们的大门,这必然带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与世界各种文化的大碰撞和大交融。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外来文化。敞开海纳百川的广阔胸怀,吸收人类优秀的文化营养,正确地捕捉、鉴别、筛选、消化和利用。

综上所述,语文阅读教学对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在阅读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呢?我在教学中主要抓以下几个方面:

一、确立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培养目标,把语文训练和人文素质教育统一起来。

在语文教学中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培养目标,将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度”始终置于教学的中心地位。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应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将语文训练和人文素养统一起来。

二、挖掘课程资源丰富的人文内涵,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语文课程中大量具体形象的带有个人情感和主观色彩的内容,由于学生的知识背景、生活经验、体悟的角度等方面的差异,面对同样的作品,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这也是人们常说的“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是完全正常的。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提倡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让学生学会用自己的头脑,用自己的语言叙述他自己的看法。这样得来的任何一项知识,自己解决的任何一个问题,都是他自己通过复杂的心智和意志活动所得,当然也就永远归他所有。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避免简单地追求“同一”,避免“千人一面”的现象。要深入挖掘课程中丰富的人文内涵,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有独创性的理解,使阅读教学亮丽起来,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感染。

三、实施个性化阅读教学,积极实践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按照新课标的要求,阅读教学是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的主阵地,一堂真正的阅读课,必须充满浓厚的人文教育氛围。我在课堂教学中,积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在实践中探索出“准备工作――布置前置性作业――小组合作讨论――教师点拨――测试反馈――小结反思――建立激励性评价机制”的自主合作探究模式,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培养了学生的能力,提升了素质。我在阅读教学中还探索出“学生自能制定阅读目标”的方法,即引导学生根据课文自身提供的条件(如课前的单元说明、思考与练习、注释等),自主设计阅读目标,培养了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能力。对教材的处理,我还根据各种文体的不同特点,认真分析,总结出相应的教学规律。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湖北教育出版社

【2】陈金明.语文课堂的泛人文教育值得警惕[N]中国教育报,2009-05-22(7)

论文作者:杨梅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5月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9

标签:;  ;  ;  ;  ;  ;  ;  ;  

阅读教学对初中生人文素养的培养论文_杨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