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寻找世界级的公司_联想论文

在中国寻找世界级的公司_联想论文

寻找中国的世界级公司,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论文,公司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过去五年,“中国概念”一直是全球商业领袖热衷讨论的话题,他们熟悉中国政策,喜欢朴实的中国工人,他们把许多聪明的年轻人塑造成有为的管理者,他们也高兴地看到自己的商品在中国大量出售,他们不介意在产品上标注“Made in China”的字样,因为这已经是全球化的一部分。毫无疑问,“中国制造”已经成为一个时代的标志,在人类的历史上,只有三十年前的“日本制造”曾经达到相同的热度,彼时无数的日本人抱着重回世界强国的单一愿望,以必死的决心投入和平年代的商业战争,他们不能容忍公司的平庸,甚至会为公司的破产切腹,几乎全国性的陷入工作狂的状态,当然他们成果卓著。

与“中国制造”相比,“日本制造”同时成就了数十家世界级的公司,在2003年的全球500强中有82家日本公司,但这种趋势目前在中国还没有任何预兆。“中国制造”是世界巨头的新决战,但在这个战场上,中国本土公司缺乏必要的声音。

于是我们开始充满焦虑的身份认知过程,我们曾经对工商银行成为世界500强感到兴奋却完全忽视了其中的制度性因素,我们人为主导了多个行业的重组,期望以航母的姿态进入巨头的行列,却发现这些只是数量众多的舢板的联合;我们利用行政的力量力图实现新兴产业的突破,比如普天集团的出现,但不得不承认,这种组合充满了痛苦的磨合。

寻找中国的大公司已经成为政府、企业甚至民众的一致性需求,乃至于中国是世界上惟一把“进入世界500强”作为企业目标加以强调的国度。而华为总裁任正非则郑重提醒大家“抛去简单的民族情绪就是国际化”。

在经历各种尝试之后,市场化的壮大之路得到了普遍的认可,而路径选择仍然充满争论,无论联想的柳传志还是TCL的李东生,都经历了这种游离,从最初的模仿索尼到韦尔奇崇拜到对三星的信服,在打破一个旧榜样之后,新样板的确立仍旧难有明确的指向。

经历难有结果的理论争辩之后,每个企业都按照自己的意愿前进。

联想收购IBM的全球PC业务,因为蕴涵着太多标志性因素而成为中国企业向全球拓展进程中最耀眼的举动。这项总值17.5亿美元的收购,使得联想迅速成为世界第三位的PC制造商,仅次于戴尔与惠普,就像40岁的新任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杨元庆所说的,“这是两代联想人的梦想”。三年前IBM提出这一意向时,他还觉得这不过是最新版本的天方夜谭。

这个2004年中国最重要的商业事件之所以被覆盖了太多的光环,不仅因为参与者的身份和庞大的交易金额,还因为它满足了我们许多人心底的少许虚荣,事实上不少投资者仍然对这项交易的前景感到担心,在宣布交易的第二天,联想的股价下跌3.74%。

真实的强大和外强中干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而对于这种收购方式所造成的结果也仍需要时间来考验。早在全世界欢庆PC发明20年时,大多数人已确信,PC业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它越来越低的利润令生产商心寒。IBM舍弃PC业务,是因为它致力于向更有赢利空间的服务业转变,而联想此举,是因为它向服务型、多元化方向的转变缺少成效,它必须回到PC。

在每一个时期,每一家原本弱小的公司获得全球性领导地位的方式都不同。每一次技术革命的出现,全球市场的变化,都在改变企业的组织结构、行为方式,只有敏锐地预感到这种变化的企业才能获得最终的成功;索尼把握住了全球电子消费市场的兴起,而三星则迎接了数字浪潮的到来,柯达的兴盛是因为美国全国性消费市场的出现,德意志银行则多少受惠于德国强大的国家意志,这一次我们把目光转向联想。

我们已经从数字上看到一个强大的联想,但我们更希望这种强大能够保持长久。

IBM的强大在于它知道前进的方向并善于舍弃,它是自己的主宰,而在充满竞争的PC领域,联想的重要工作之一是选择,在英特尔和AMD之间,在WINDOWS和LINUX之间选择。许多人一直强调,“中国企业最大的优势,是它背靠着一个庞大的、最引人瞩目的市场”,但在一个全球化的时代,这种优势基本可以忽略不计。有些偏执的美国未来派学家克伦茨认为,“排名前两位的企业将最终统一整个行业”,对于目前的联想而言,这确实是个该死的说法。

标签:;  

在中国寻找世界级的公司_联想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