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学习万科的四个原因_万科论文

我学习万科的四个原因_万科论文

我学习万科的四个理由,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理由论文,万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纵观国内房地产市场,万军之中,一眼望去,败多胜少,军阵不整。近10年来,老牌房地产多数已垂垂老矣,步履蹒跚。近5年来,整个行业每年增长30%以上,但房地产类上市公司净资产收益率的平均值却一路下滑。这中间惟有万科例外,不仅保持长期稳定增长,去年更是交出了一份出色成绩单:公司业务增长近80%,单一公司产量已交付117万平方米,位居世界前茅,营业额以50亿人民币在中国夺冠。这不能不引起一向“学先进”的万通的特别关注。所以我想对同事们说:“学习万科好榜样”。

一学“白领文化”

万科之所以先进,首先是有一套非常正确的价值观。万科很早就解决了产权问题,也很早股份化,又很早上市,它的创业者和管理团队始终以职业经理的道德操守严格要求自己,敬业爱岗,全心全意回报股东。所以,万科形成了一整套与职业经理人相关的价值观和公司文化(白领文化)。万科的管理,点点滴滴中都透露出由此而带来的专业、专注和细致、严谨。这种价值观和文化,甚至成为万科产品的特色包装和特有的品牌价值。万科的“企业视角、人文关怀”充分表达了经理人文化的内涵,同时也恰到好处地关照了白领阶层的文化趣味,使一批白领对万科情有独钟。

显然赚钱的决定性因素往往并不是钱本身,国外有关百年老店的实证研究 充分证明了一个真理:一家公司由优秀到卓越,其核心竞争力最重要的组成要素之一就是正确的价值观。所以,今天看到一个优秀和正在走向卓越的万科,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深植于万科经理人当中的企业文化和价值伦理才是最重要的获胜基因。

二学“专业化模式”

国内的房地产公司一向以“开发商”自居,似乎“开发”是房地产公司的惟一模式。新经济兴起以来,许多人开始对商业模式特别关注,相形之下,房地产行业就显得孤陋寡闻得多,几乎没有人怀疑过“开发商”的角色和开发的模式。

而当我们探寻万科成功的奥秘时,我才恍然大悟,我们多年以来深信不疑的开发模式并不是房地产公司的惟一,更不是最好的商业模式。现在几乎所有房地产公司的商业模式都可以看成是“香港模式”,即储备土地、挖坑盖房、炒卖楼花;与此同时公司房地产业务多元化(涵盖基建、住宅、写字楼、酒店、商场等几乎一切产品)。应当说这种模式对于单一项目,或者只有一个项目的公司来说,往往容易成功,但对多项目或综合房地产公司就很难说了。内地老牌地产公司几乎都采用香港模式,至今大多泥足深陷。而大量香港公司特别是所谓五大家———长江、和黄、新鸿基、恒基、新世界这10年以香港模式和香港经验在内地大展拳脚,结果也是败多胜少,苦不堪言。这表明,香港模式在内地并非所向披靡的制胜法宝。

其实,我们只要稍微比较一下中国香港和欧美发达国家,就不难看出问题的端倪。香港是一个城市,土地极其有限,政府对土地实行高度垄断,实行高地价一直给政府带来极大的利益;另一方面几家大房地产公司垄断70%的供应量。双方博弈的结果就是高地价、高楼价、高利润。亚洲金融危机后,这一政策大受质疑,在实践中也屡遭挫折。而美国这一大陆经济体,土地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开发出来,可以说,在美国土地是无限供应的,只要修路、架轨(轻轨)、挖洞(地铁),就会有大片大片的土地被开发出来,吸引大批人群去工作和居住。另一方面,美国房地产公司又充分竞争,因此地价、楼价都由供求关系决定,公司也无暴利可言。由于充分竞争和高度发达的不动产金融,房地产公司不得不采用高度专业和以长期收益为主的商业模式,在细分市场上取胜,靠长期经营获利。

中国地域辽阔,未来房地产领域的竞争条件和市场化走向更趋向美国而不是香港。因此中国房地产业未雨绸缪、改弦更张,尽早将注意力转到美国模式,即走一条极度专业化的道路,才是制胜之道。万科的成功其实就是美国模式的成功。目前万科的专业化不仅体现为将主业集中到房地产,更在实践中将所有产品简化为城乡结合部面向新兴白领的成片居住社区。如今万科生产房子就像沃尔玛开店一样,已经形成大规模复制的能力。美国的可口可乐公司单靠卖可口可乐就可以成为世界第一,今日中国的万科单靠卖一种小白领的住宅也成为产量世界领先的公司。万科在中国内地资本实力不敌李嘉诚,但却在产量和效益上创造了足以让李嘉诚羡慕的成就。这一结果本身就证明了万科采取高度专业化和产品单一化作业、在细分市场上做强的美国模式,在中国是可以生根的。

三学“减法”战略

最近联想的柳传志多次讲到:中国民营企业最缺少的是战略思维和战略决策。我想这是真正的经验之谈。这十年来,商场硝烟弥漫,英雄辈出。然而,斗转星移,能经得住时间考验,吹去浮沙始见金的不过尔尔。总体来看,之所以会有许多人折戟沉沙,主要原因是公司战略的失败,如:盲目多元化、迷信资本经营、幻想依靠权利寻租,或者急欲冲进500强而拼凑大船、迎风出海。这些企业注重经营机会,而不经营产业,捕捉热点而不管理企业,不能始终如一地坚持自己的战略,有小技巧而无大谋略。

反观万科,任凭风浪起,我自有章法。十多年前就上市,有A股B股,但不宣称是“资本经营”;明明早就将业务集中在房地产,却还嫌不专,索性将产品都简化到中产阶级的普通住宅。今后他们还要将产品更加标准化,甚至主要产品部件都在总部设计好,通过住宅工业化带动进一步的大规模生产。市场热点不断变换,万科近10年来却始终只讲两个字:“减法”,这就是战略。高度专业化,创造核心竞争力,推动大规模生产,全面提升产品质量与服务,这就是万科战略。也正是这种清晰的公司战略,使万科终于在做“减法”的同时完成了公司稳步增长的“乘法。”

四学“细化”管理

公司的成败在战略,战略的成败在治理结构和管理团队。万科的治理结构是有优势的。由于最早一批实行股份化改制和上市,加之股权相当分散,使股东、董事会和管理层的职责和权利界定得比较清楚。更重要的是,万科创业者很早就完成了转化为职业经理人的定位,从而避免了许多民营企业创始合伙人之间的冲突和震荡,使管理团队得以长期稳定,并且养成了系统的经理人文化。

理性的创业者和优秀的职业经理团队使万科在管理上能够集中精力,做细做透,不仅积聚本地(深圳)优势,而且建成了跨地区管理的高效体系。创业者转型,即由“革命者”转变为“管理者”是民营企业发展中的一道坎。多数创始人迷信自己的“伟大”,沉溺于自己过往的“奇迹”,在遇到困难时总想法无定法,靠一两件事或某一项目创造转机,化腐朽为神奇。这些人80%的时间关注机会和突破,不到20%的时间抓管理。万科的进步恰恰表现为80%是管理性决策,20%是投资性决策。好公司管理多、投资慢,差公司投资快、无管理。今天,如果走进万科,你会发现无论投资者关系(透明度、诚信)、投资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客户管理,甚至公关管理都非常清楚细致,井井有条。王石对万科的贡献,在于他从不把精力放在门面和项目的炒作上,而是认认真真,数十年如一日,不厌其细地建造了可以自动行驶的“万科牌汽车”。管理在于细节,在于耐心,在于持久,这一点,万科人做到了,所以万科创造了我们不可比拟的成功。 说

了这么多万科的好话,一定有人不爱听,甚至发出嘘声:“万科有什么好,他的项目还没我卖得好”、“投诉万科的还少吗?”我要用高尔基的话来回应———“海燕有时也会飞得很低,但企鹅永远飞不到海燕的高度。”奔驰也会亏损,联想也有次品,但无人否定他们是优秀企业。同样,万科的均好性,即从资本结构、公司战略、治理结构、管理团队,到产品生产、公司文化、品牌价值,目前仍是房地产行业中最具有竞争性的。学习万科,就要在均好性上下功夫。编故事、造传奇、剑走偏锋是靠不住的。简单所以永 远,这就是万科给我们的智慧。

标签:;  ;  ;  

我学习万科的四个原因_万科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